山沟皇帝(校对)第9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0/1597

  每一次的变革,甭管是什么变革,总是会产生无数的新机会,同时埋葬无数人。
  那些手工业者们,如果不知变动,不主动的去拥抱工业时代的话,那么未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彻底泯然众人之间。
  至于农村地区,如今帝国的施行的政策还是以稳定为主!
  稳定提高粮食产量,避免大规模的饥荒产生!
  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农民的额外收入!
  而反应到具体政策上,那么就是帝国颁发屯垦令,组织农村劳动力开荒,开发更多的土地。
  同时在农闲时分,各地官府雇佣大量的青壮劳动力修建各种基础设施,以水利设施为主,这有了水利设施,就能够更好的保障粮食的产量,把荒地变成良田,从而提高地方的农业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农业税。
  另外一方面,也是给普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提供一个农闲时期打零工赚钱的机会,增加农村劳动力的额外收入。
  这种政策,其实也是继续让农村地区稳定扩大农业生产为核心!
  尤其是在一些粮食主要产区,保持粮食产量,更是当地官员们的重要任务,上级官府甚至给要求当地的官府,完成多少的粮食产量指标。
  为了达到粮食产量,其实很多地方官府,是恨不得让每一个农村的劳动力一天到头种田,甚至都是不支持他们去外地的大城市进工厂打工赚钱的。
  恩,当然了,进工厂赚钱,其实也没那么的美好,如果只是没啥特殊技能,也没一身力气的人,去大城市打工,也只能干最普通的工人而已,而这种工作劳动强度高,薪资收入也不算高,而且很关键的是,在城市里消费也高,这赚钱的薪资顶多也就是刚好养活自己而已。
  但是,这总归是能够让自己吃饱饭啊的!
  如果说干过几年,有了经验,学到了一些技术之后,那么以后工资还是会更高一些的,届时养家糊口也是可以的。
  所以一些胆子比较大,心思比较活络的农村子弟,或者说家里田少人多的贫寒子弟,已经是陆续把目光投向了各大城市,涌向城市谋求生路。
  而偏偏这两个行当,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由此也就引发了工商业和农业争夺人口的矛盾,这种情况暂时并没有在全国大范围的出现,只是在工商业发展的比较迅速的地区以及周边地区。
  宣平十七年七月份的时候,第三工业区里的好几家入驻企业求见冯倪,说他们的部分员工在嘉兴府那边被扣下了,请求华亭方面的官府帮忙。
  冯倪一问,才得知,这几家企业因为用工数量巨大,同时给出的薪资也一般般,在上海这边找不到足够的廉价工人。
  为了解决工人的问题,他们几家企业联合起来,派了人去隔壁的浙江嘉兴府就地招募工人。
  结果,这些去招募工人的企业员工,却是被嘉兴府的官府给扣了起来。
  一得到消息,这些企业就赶紧跑到冯倪这边来求救了!
  得知此事,冯倪气急败坏!
  他好不容易才是获得了陈立夫的站台支持,然后借此获得了部分的投资,然后又借此去申请了贷款,如今贷款早已经是下来,用于第三工业区的各项基础建设了,沿江大道之外,又是开工了两条南北大道,并且是开始了货运码头的第二期工程。
  工业区里的众多厂房也是拔地而起,更多的地方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当中。
  这种情况让选择了入驻第三工业区的投资商们开心不已,虽然说当时选择入住第三工业区是被忽悠居多,但是既然第三工业区的各项基础设施能够跟进的话,那么他们也不介意在第三工业区投资建厂的。
  这第三工业区眼看着就要走上正轨,眼下正是打开局面的时候,没有想到隔壁的嘉兴府竟然敢给他使绊子。
  他们这是要逼他发狠!
  企业招募不到足够的工人,这一点他是知道的!
  毕竟冯倪也不是普通什么的传统官员,他是属于非常典型的经济型官员,一直以来搞的都是经济建设,他自然是非常清楚要发展工商业需要什么,需要投资商,同时还需要工人。
  上海这边,工人其实是非常多的,数以十万计的工人生活居住在上海地区,但是他也知道,这些工人本身大多是有着工作的,众多企业为了雇佣数量足够的工人,这工钱已经是开到了全国顶尖的水平了。
  目前在上海地区,一个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也不是干重活的工人,其薪资也能够达到一元五角的水准。
  如果是熟练工人,比如说有一年工作经验的纺织工人,其薪资普遍能够达到两元左右。
  如果码头上抗货物的精壮汉子,其月收入普遍能够达到三元到四元之间。
  低级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薪资普遍是十元以上了。
  这种薪资水准,在全国范围来说,其实都是非常高的!
  这种高薪资给企业的造成的负担也是很重的,要不然那么多企业为什么宁愿花大价钱购入大量的机械设备啊,因为这样能够生产效率,减少用工成本。
  同时也有不少企业是喜欢跑到外地直接招募工人,这样招募的话,给出的薪资往往会比较低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第三工业区的企业们会组团去嘉兴招人的缘故。
  然而这些企业派往嘉兴招人的员工,却是被嘉兴方面给扣住了,这让冯倪大为火光,嘉兴方面为什么要这么干?
  这些企业只是去招募员工,这种事在众多企业里非常频繁,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迅速招募到足够的工人,很多大企业都是喜欢直接跑到外地就地招募工人的。
  这种事,人家合理合法的干,又不是去抓人贩卖奴隶之类,坚定那边的官府为什么要扣人?
  冯倪当即就是召开了相关的会议,然后是派了人去嘉兴那边询问相关的情况,这到底是那几家企业招聘工人的人干了什么违反乱纪的事,还是说遭到了无妄之灾。
  然而此时,嘉兴那边的官员也是一脸努力!
  嘉兴知府李开吉是个前明相关出身的官员,不过那是在大唐王师攻入江西的时候就已经从龙了,说起来,那也是老资格的从龙之臣了。
  他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官员,对发展工商什么的,了解的不多,不过却是极为擅长发展农桑,也正是因为在湖南那边的任职的时候,发展农业有功,这才被调任嘉兴,担任嘉兴府知府。
  嘉兴府,也算是广义上的江南地区,这样的府也是属于上等府,所以,虽然只是正四品的平调任职,但依旧是算升了半级。
  然而他到任后,却是感到在嘉兴为官,比在当初在湖南为官的时候还要更加的困难,各种问题多的不得了。
  发展工商这事,他不擅长,而且嘉兴刚好夹在杭州和松江府之间,这也就意味着,两头都不着调,发展工业不靠谱。
  所以他也只能是把目光放到农业上,这事他本来就很擅长,但是他很快就是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在招募农村劳动力试图开垦更多荒地的时候,竟然是发展招募不了多少人。
  再仔细一询问,问以前是不是也没多少人,但是却是被告知,前些年,招募人手组织开荒的时候,还是有许多人的,但是最近四五年开始,这人手却是越来越紧缺的。
  他就纳闷了,为啥?
第1320章
冲突和矛盾
  得到的答案就是,很多人,尤其是青壮劳动力很多都是跑到上海那边打工去了,这农村虽然不至于荒废了,但是也没什么闲散的多余劳动力了。
  这让李开吉感到了危机,这青壮劳动力都是被隔壁的松江府上海给勾引走了,以后他这嘉兴府岂不是人口越来越少,这没有人口,怎么开垦更多的荒地,提高粮食的总产量。
  如果没有粮食产量,嘉兴府还算是江南鱼米之乡吗?
  但是那些闲散劳动力自己跑到上海去打工,当地官府自然是拉不住的,毕竟人家追求自己更好的生活,你也不能拦住,也拦不住。
  但是,如今上海那边的企业,竟然都是直接派人来招募工人了,却是一招募就是几千几千人的,那么他这就不能忍了。
  这嘉兴府的虽然是江南上等府,人口数量不少,但是也架不住几千几千的青壮劳动力流逝啊。
  为了避免辖区内的青壮劳动力大规模流逝,进而造成土地抛荒之类的事,李开吉也是狠下心来,直接吩咐下去,让下头的人随便找了个名头,把那几个企业派来的招聘人手的人给扣起来。
  但是要怎么处理呢?
  如今的他一时半会的也是拿不定注意。
  因为这些企业既然能够到嘉兴来招募工人,而且招募的人数几千几千人的,这企业的规模自然是小不到那里去的。
  这大企业背后,肯定也是有着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的,说不准还有国有资产的利益在领土呢。
  这种情况下,贸然处理的话,也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他也只是暂时把人给扣了下来,但是没有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结果呢,果然,华亭官府就是派人来询问相关情况了。
  李开吉此时也是感到无奈至极!
  因为按照法理来说,人家企业又不犯法,只是招募工人而已,他抓人是不妥当的,但是他却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辖区里的青壮劳动力都外流啊!
  所以,他是直接拖着华亭方面,也不给什么明确的答复,然后就是快马向杭州的浙江巡抚衙门送去了书信,请求示下。
  而浙江巡抚接到了相关情况后,先是发文训斥李开吉,让他立即放人,毕竟无缘无故把人抓起来,而且这些企业还都是中大企业,背后还站着华亭乃至整个松江府,甚至是整个工商行业的利益。
  要是嘉兴方面可以随便抓人,不让企业去招募员工,那么以后是不是就有地方衙门会禁制也禁制企业去招工,甚至是干脆禁制辖区的民众外出大城市打工呢?
  这真要是有样学样,这工厂所需要的工人从哪里来?
  就现有的那点城市人口,全部填进去也不够用啊。
  所以,实际上冯倪行文浙江嘉兴方面的时候,实际上上海那边的不少企业都是得到了消息,然后也是发动了关系向浙江方面施压。
  李开吉还不知道,实际上浙江巡抚那边受到压力也不小。
  但是浙江巡抚那边虽然让李开吉放人,但是也是向京畿上了折子,折子里说明了嘉兴、湖州等部分府县的青壮劳动力流逝严重。
  同时,受到纺织业兴盛,蚕茧价高等影响,部分地区的农民们开始大规模种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而不愿意种植粮食了。
  这封折子到了金陵城之后,迅速受到了御书房众大臣的重视,就连李轩也是相当的重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0/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