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闻录(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433

  他脚下地面上,插着三支利箭,斜入地面半尺。四周乌漆麻黑的,他连箭手在哪儿都看不见,为了活命,他只能站在那儿。
  然后他就看见火把从四下汇拢过来,看到了一杆杆梭枪、一柄柄铁叉,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完蛋了!”这人绝望地想,蒙家是绝不会承认他是自己家族派来,一路尾随那货车,赶到忆祖山上探听动静的。
  如果大王想杀他,他会死吧?
  这样一想,这个倒霉的斥候更绝望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探子,他自有诸多潜藏、隐匿的手段,可是如果一个村子所有的人都被发动起来,除非他能变成一只会打洞的老鼠,他能藏到哪儿去呢?
  这不是忆祖山上第一次传出警讯,而且警讯未必一定要传自于忆祖山,其他村寨如果突然遇险,传出警讯后,其他村寨也会呼应。
  第一次的时候,其实尽管有何善光何公公领着一些人指导,他们还是乱成了一锅粥,像一群没头苍蝇似的在村子内外乱转。
  但是到了今天,已经不需要人指点了,他们已经很清楚应该占据哪些交通要道,应该在哪些山路小径上埋伏,应该重点搜查哪些容易藏匿的地方。
  他们也明白了应该怎样发挥一个村子里所有人的作用,年纪老迈者如何把他们的经验化为指挥,青壮应该出现在哪里,辅助应该如何去配合,号令如何来传递……
  诸国以先贤启蒙之术、教化之法治民,三山则是完全放纵散养治民,而依附于忆祖山的如今共四十一座村寨,却是打着以民壮维护地方治安的名义,以兵法治民,那么这里未来会变成如何?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开国功臣中很多都是他的老秀,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卢绾、夏侯婴等,包括刘邦的老婆吕雉,也是极厉害的政治人物。
  这么一个小地方,为什么能一下子涌现出来那么多的国家栋梁呢?
  标准答案是:人杰地灵,豪杰辈出。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开国功臣里也有很多老乡,徐达、汤和、周德兴、李文忠、朱文正、耿炳文等,一个贫困县里,涌现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为什么人才如此集中?
  标准答案是:人杰地灵,豪杰辈出。
  我们现在有将军县、将军乡,有一个镇出了大将、上将等三十多位开国将军,近九十位省军级领导的地方,究竟为什么人才可以如此地集中?
  其实大部分人的潜力都是一样的,这些人的起步也并不比别人更高。萧何原是沛县的一个小官,曹参原是当地的监狱长,樊哙只是个杀猪的,周勃只是养蚕个的,有时候还搞点副业,帮人家哭丧,夏侯婴只是个养马的……
  如果没有秦末大乱,如果没有刘邦揭竿而起,他们一辈子也就操持着这些,并不会有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事情出现,因为那时的他们,本来也没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材。
  勇猛如樊哙,如果把全国杀猪的都凑到一起,他杀猪的本事可能连中流都达不到。
  他们能留名青史,最根本的原因是机遇,他们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碰到了一个合适的带头人。他们跟着这个人一起成长,经验和能力在不断地进步。
  当他们从一个乡,势力不断地扩大,直至鼎定天下,得以谋国的时候,他们那时的阅历和经验,确实使他们的能力把他们曾经的同行远远抛在了后边。
  但他们起步点的能力,未必比那些人强上半分。
  时势造就了他们。
  杨瀚在以兵法潜移默化地教化着这些村民,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正在渐渐凌驾于曾经同样起点的大多数人。
  只要时机得宜,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他们这些逃荒难民当中,未来会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现在没有人能清晰地想到这个问题,连杨瀚也没有想过。他只是觉得自己太需要人了,他需要既有能力、又能为他所有的人,而他只有这些人可用,所以便只能倾注心血去培养他们。
  将来总有一天,人们列举起这些籍贯为忆祖山的,环绕在那位英明大帝身边的无数英雄豪杰时,也会得出气运所至,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结论。
  其中的道理,还是不会有人理解。
  但是未来再次天下更迭时,还是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循环往转,永世不易。
  此时的咸阳宫里,杨瀚完全没有想到这些,他以抓贼的名义动员周边诸村寨,扫荡了可能尾随而来的探马斥候之后,马上就在勤政殿里与瀛皇进行了正式会面。
  瀛皇家族以神自居,三山洲上的杨氏,以天圣家族自居。
  所以,他们的这次会见,在三山世界的历史上,就被命名为——
  天神之会!
第268章
木下千寻
  勤政殿里,杨瀚坐在上首,左手边站着何善光,右手边站着谭小谈。瀛皇和浅草菊若呆呆地站在他的面前。
  守在宫门处的是何善光手下的太监,方才护卫他们进宫的,则是何善光以附近庄户人家子弟抽调的侍卫。
  宫里的士兵早已不敷使用,可各部落如今都缺人力,只肯交些清秀稚弱的女子入宫,犯了罪的人贬为奴隶,也是留下使用的。
  杨瀚顺理成章,自己掏钱组建了这支卫戍部队,用的钱则来自工商税。
  考虑到这支队伍一共不过九百人,纵然再强,也掀不起什么水花,所以各方势力都装聋作哑,无人过问。生怕多一句嘴,杨瀚趁机向他要人。
  杨瀚看看一脸呆萌的瀛皇,这个年轻人据说十九岁了,比他也小不了几岁,可是看他模样,却有种十六七岁还未长成的感觉。
  他白白净净的,颇为清秀。眉眼很漂亮,很有亲和力,眼神特别的澄澈,仿佛两眼新涌的山泉,有种少年般的天真。
  “这是一株养在深宫的小草,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
  杨瀚想着,问道:“瀛皇陛下?呵呵,以后,恐怕不适合再这么称呼了,却不知道陛下的名讳是什么?”
  瀛皇抱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心态,应道:“木下,木下千寻。”
  杨瀚皱了皱眉:“很秀气的名字啊,像个女孩子。”
  瀛皇一脸嫌弃,科普道:“古人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父母取其喻意,寄祖于后人,词意中性,男女皆可用。”
  杨瀚恍然,轻“啊”一声道:“是了是了,《吴都赋》中有言,擢本千寻,垂荫万亩。唐人诗名亦有言:‘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木下千寻目光凛然:“唐人诗名?你……来自祖地?”
  说到这里,他忽然大惊失色,道:“难道,我被送到了祖地?”
  杨瀚道:“祖地,我也想回去,可惜无路可寻。这里是三山,寡人乃天山天圣杨氏后裔,如今的三山共主,杨瀚!”
  木下千寻瞪大眼睛,诧异地看着杨瀚:“天圣杨氏?杨氏还有后裔?”
  杨瀚道:“五百年前,逃走过一个,不是么?我,是他的后人,我从祖地来。”
  木下千寻张大了嘴巴看着杨瀚,半晌没有言语。这个消息给他的冲击太多了,天圣后裔再现,而且是从祖地穿越时空而来,这简直……
  忽然,木下千寻想到了什么似的,杨瀚眼看着他白净的面皮,由脖劲而起,一抹潮红似涨潮一般向上蔓延,刷地一下整张脸都红了。
  这回换成杨瀚诧异了,听说我是天圣后裔,有必要这么激动么?难不成……这位瀛皇是我们天圣杨氏的疯狂崇拜者。
  木下千寻突然满脸通红,却是因为听到杨瀚说他是五百年前那位瀛州皇子的后人,突然想起了瀛州皇室珍藏的古老典籍中的一些资料,包括天圣皇帝起居注。
  当年三山帝国崩溃,占据了瀛州的木下氏掳走了大量的财富,其中也包括诸多书籍,其中三山帝国皇室的起居注,就封存在宫廷里,成了瀛州皇室的财富之一。
  只是,木下氏祖上那位开国皇帝以武立国,本是武将,三山帝国时就已受封武英侯,不好读书。及至后来帝王,更不会去故纸堆里翻阅这些东西,而这些资料中又涉及不少关于祖地的秘辛、三山的来历,甚至包括武英侯本人叛乱的记载,也不适宜让臣下们整理、研读,所以就一直封存在皇室内库。
  木下千寻年少时,曾因皇位之争,长时间羁绊于宫中,闲来无事,便去内库中翻阅旧事杂志看来解闷,封存了五百年不曾有人看过的史实,偏生被这位小皇帝看到了许多。
  以那起居注中记载,木下氏的那位开国皇帝,原是三山帝国天圣皇帝的马夫家的孩子,自幼聪颖,文武双全,而且生得眉清目秀,十分可人。
  这句记载应该是不错的,直到如今,木下家族也少见丑陋者,比如这位瀛皇,同样是眉目清秀,十分可人。
  那起居注中记载的是皇帝每日的活动,这位后来受封武英侯的瀛州开国皇帝,深受天圣皇帝的信任,记录中自然也有关于他的记载,木下千寻看到有关自家祖先的记载,自然格外用心。
  所以,他了解到不少当时的宫中秘辛。
  那记载中,正是三山帝国的末代皇帝,这位后来被他的皇后废黜,软禁起来的天子,十分的好色,他曾自言“朕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妇人。”
  不过,实际上,被他临幸过的,可不只是妇人,他是荤冷不忌,男女皆可。眉清目秀、男生女向的少年,若有入了他的眼的,也会揽入宫中,收为娈童。
  而木下氏那位开国皇帝,就曾被这位末代天圣皇帝给“幸”过。他也正是由此一步登天,深得这位末代皇帝信任,直至成为武英侯,掌管了三山皇室最重要的卫戍武装,最终成为推翻三山帝国统治的三个核心人物之一,建立了他的瀛州帝国。
  木下千寻年少时,看到起居中记载天圣皇帝如何宠幸他的先祖,二人分吃一桃,同睡一榻,醒来时见其先祖犹在沉睡,怕吵醒了他,就拿剑割断了被他先祖压在身下的衣袖……
  那时木下千寻懵懵懂懂,不解其意,只道自家先祖未免有些忘恩负义,人家虽是普天下公认的大昏君,毕竟对他极好,怎也不敢反了人家。
  等他长大成人,方才明白其中意味。今日听杨瀚自然介绍,乃是那位三山末代皇帝之后,脑回路一向不同常人的木下千寻突然就想起了他看到过的那段秘辛。
  自家先祖曾被他家先祖……那个那个……一向不知害羞为何物的瀛皇陛下居然脸红了。
  杨瀚一问,心虚的木下千寻吓了一跳,急忙道:“没有没有,我没想什么。天圣后裔重归三山了?你已称王?你……你抓我来,做什么?”
  这样一问,忽然想起,当初背叛天圣皇帝的三人中,自家先祖是最得宠信的一个。先祖的背叛,只怕是天圣后人最为痛恨的一个,那他抓了自己来,还指不定想出了多少种恶毒的办法要收拾自己。
  这样一想,木下千寻的小脸儿唰地一下,又白了。
第269章
太监与宫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