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闻录(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433

  他手下有大泽的大批能人,多为胡可儿招募而来。
  所以,杨瀚知道,这个季节,这条宽阔的大河上,常常有弥天盖地的晨雾。
  而此时,季风也在向南孟方向徐徐吹去。
  得益于整个南疆盆地两面环海,两面环山,山高千仞,挡住了从西、北两个方向吹来的寒风,这个地方几乎是从不曾见过雪的。
  河上吹向南孟方向的季风也并不强,除非气流上升到高空,那里才有强劲的风,而河面上还好。
  但它的风向,是在向南孟方向徐徐吹去,对杨瀚来说,已经足够了。
  一艘艘大船,横亘于大河之上,以铁索相连,以保证其平稳。
  大船制造的相当简单,它能浮于水面,能够操纵前进就行了,余此别无要求。
  巨舰基本上像是一条条货船,并不符合战舰灵活、坚固、快速等需求,甲板上,固定着一台台抛石机。
  而抛石机后边放的不是准备好的檑石,而是一桶桶密封好了,加了火捻儿的猛火油。
  大雾中,有箭矢射来,仿佛雾中夺命的幽灵。
  不仅有弩矢,有利箭,还有床弩射出的一根根可怕的巨箭,那相当于用机括射出的一杆杆枪。
  但是,这种杀伤力最可怖的利器,对瀚军来说,却还不如那漫空抛洒下来的用弓射出的箭矢杀伤面积更大。
  因为这些巨舰根本不是为了战斗而用,所以前方竖起了巨大的厚厚的木板,后边还用粗大的圆木与木板在甲板上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支撑。
  那种枪一般大小的巨箭,全都射在了这些木板上,纵然是几乎射穿,但已无力伤人。
  瀚军只管顶着头顶的箭雨,护着抛石机和油桶,靠近,继续靠近。
  有备而来,就是爽。主动操之我手,就是爽。
  船过河心,已经进入抛石机射程,所有遮蔽便被呼啦啦掀去,第一桶油被点燃,抛向对岸时,从这边还看不出什么,但是紧跟着第二桶、第三桶、第无数桶,对岸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火光熊熊,甚至连大江上的雾气都迅速地消去,可见度迅速提高。
  林仁全是经验丰富的水师老将,立即调兵遣将。
  这样的打法并不多见,但是林仁全并不慌。
  大河中,在临近岸边处的水中,已经钉入了无数的尖锐木桩,敌船若是靠近,是会被刮蹭扎破,卡在那里的。到那时,敌军就是一只只活靶子。
  瀚军的油桶确实给林仁全造成了很大麻烦,但是好在他早有安排,在这样的大雾天气,对岸又有敌军虎视眈眈,所以他早命令水师战舰游弋于左右,而非集中于水师营寨之中,避免了无数的战舰被付之一炬。
  至于水师中停靠的少量正在修缮的战舰被焚,这个损失,他承受得来。
  而出了水师营寨的战舰,虽也有被火油桶击中的,在舰上士兵的扑救下,就只能各安天命了。
  可略作失利,造成前敌紧张之势,迫使皇帝重视、安抚守边大将,乃至整个军方。
  荼单信中的这个意思,魔鬼般在林仁全心中不断地盘旋着,可作为一个军人的职业操守,却又苦苦支撑着,不想让他下这个决定。
  他知道,荼单是对的。临阵不利,而遭惩治,虽也是一种可能,可问题是,陛下有人可用么?彭太师那边都是些夸夸其谈的文人呐!被他们扶持起来的,虽是军方的人,却也是长期负责驻军行政、辎重一类事务的武官,他们能打仗?
  所以,一旦前线吃紧,当然,这个败的尺度要把握好,不能真闹个不可收拾的地步,那就必然要受严惩了。只好分寸把握好,是完全可以起到帮助荼单、张狂等人在京城的行动的,也能为挚友文傲脱困。
  要不要遵照太尉的指示做事?
  太过分的事情,比如牺牲袍泽,制造压力,这种事林仁全是绝对干不出来的。
  他决定,先把敌军的猛烈攻势扼制住,再伺机制造些小损失,当然,在战报中可以夸大其辞,从而向朝廷施压。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不必要这么做,因为瀚军制造的破坏,已经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船过江心,后边拖曳着的乘人的小船就已截满了从大船上转移过来的战士,舵已固定,无数的大船都用铁索连着,即便它们整体向下游飘移着,在舵的作用之下,它仍然是向前行驶的,并很快就撞上了林仁全早早命人打进水底的木桩上,被死死卡住。
  孟军无数的箭矢不要钱地向这些战舰射来,可是这些大船上的瀚军,早就通过后边拖曳的小船拼命地划回对岸去了。
  先是浓烟、继而烈火,是从船舱内部烧起来的。
  船舱里根本没有放压舱石,而是一堆堆的易燃之物,且烧了火油。
  在瀚军撤离时,就已把下舱点燃,但那火就像压了一层煤的火,一直暗暗地烧着,直到火苗子烧穿了甲板,空气透入,那火便轰地一下子窜起三四层楼高。
  因为风向,那火舌喷吐着,燎向岸边,正站在岸边的林仁全被那火苗子呼地一下,把前额的头发,还有眉毛、胡须全都燎的蜷曲了,口鼻之间登时全是毛发烧过的糊气。
  这是船舱刚刚烧开时的火焰爆发,火舌一下子又收了回去,但只这一下子,已经叫林仁全狼狈不堪。
  林仁全急退了几步,伸手一摸胡须,胡须就碎掉了,手中一团黑灰。林仁全是个美髯公,最是爱惜这部胡须,当真气得肺都要炸了。
  那些大船一艘艘地撞上了设在岸边水域中的木桩,在那里熊熊燃烧起来,火舌漫卷向岸边,很快,岸边的码头、栅栏,或直接燎着,或被高温烤着,也开始燃烧起来。
  因为火势如此之大,林仁全倒不用担心瀚军会随后掩杀上来,于是果断命令,水上的舰只自由作战,并规避烈火,岸上士兵全部向后退却,要知道,哪怕那火苗子离着你还有七八丈远,那随风送来的高潮,都能让人一下子喘不上气来。
  他们站在二十丈外,仍旧严密戒备着,防止大火之后,瀚军另有新招。
  这时,却有一员副将惊声道:“大都督,你看!”
  林仁全扭头看去,水师营寨火势蔓延,继而引着了路边树木,此时火已窜到了更远处的林中,那里是一片白桦林,此刻却像是一片红枫林,彤红一片。
  而在那片白桦林后,便是一个村庄,由于他执行坚壁清野政策,很多在水上讨生活的人和在对岸居住的百姓,现在也都集中在那,如同一个规模颇大的镇子。
  林仁全眉头一皱,回头看看大河之上,隔着火焰,什么都看不见。
  林仁全道:“百姓见火起了,自会逃离!我们要严阵以待,以防调虎离山!”
  那副将应了声是,心中暗道:“百姓们自然来得及逃开,只是,他们被强迫搬离岸边,全部的破烂家当,都在那儿,这一烧,朝廷若无赈济,只怕就要受苦了。”
  只是林仁全所虑不差,若是让瀚军趁机登岸,哪怕只是一路人马,后续就可以源源不断,南孟有亡国之虞,两害相劝取其轻,那些百姓,自是顾不得了。
  ……
  月下,月光如水,沐浴在杨瀚和胡可儿的身上。
  羊皓佝偻着腰,站在不远处,与旁边的修竹仿佛已浑然一体,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他的存在。
  杨瀚站在竹山上,眺望着对岸。
  对岸远山处,是一片连绵的红,仿佛一只大雄鸡头顶上的冠。
  杨瀚摸了摸下巴,沉吟道:“好像……这火,烧的大了些。”
  胡可儿道:“虽然南疆四季如春,但秋季,许多草木还是更干燥些。再者,这风势又是一路刮过去的,越往高处,风就越大,火也就越难控制了。”
  胡可儿说着,紧了紧月白色的披风,杨瀚见了,便伸出一只手,把她搂在怀里。
  胡可儿因为他的贴心,仰起头来,向他甜甜一笑,但马上想到羊皓还在一边,稍稍的有些不好意思。
  杨瀚却没这么多的心理变化,他望着那远处连绵烧去的火光,遗憾地叹了口气,道:“这火,对孟军的水师营寨破坏极大,但有效杀伤却有限,至于那剑南关,要是能被这一把火烧光就好了,只可惜……”
  胡可儿惬意地往他怀里贴了贴,道:“只可惜怎样?”
  杨瀚道:“只可惜,我也清楚这是痴心枉想。”
  胡可儿一靠近来,那丰盈的“八月十五”便贴在了杨瀚身上,杨瀚想起她在榻上的无尽风情,不由心旌一荡,低头在她耳边道:“那剑南关,就似可儿峡一般,不竭尽全力、杀它个七进七出,哪里攻克得了。”
  胡可儿虽知羊皓听不见,仍是大窘,手在披风下笼着,在他腿上拧了一把,大有嗔意。
  杨瀚哈哈一笑,道:“我这一把火,烧得还算可以。这把柴填进去,就看锦绣城那边,能炖出一锅什么好菜来了,走,我们下山!”
  胡可儿赶紧急迈两步,脱离了他的搂抱,他这人皮厚,自己可还是要脸的。
  ……
  锦绣城的秋天,大约只是空气中多了一丝清新的感觉,余此,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这里没有北方的萧瑟,没有满地的落叶,风也是清爽怡人的,天总是那么蓝。
  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如同一匹蓝绸子,是那么的亮丽、纯净。五彩斑斓的花,便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随处可见。鸟儿不知藏身何处,只把欢快的鸣叫传到人的耳边。
  但这一切大家司空见惯的场景,今年秋天是见不到了。
  天是灰蒙蒙的,不是阴天,却比阴天还要灰蒙蒙的,从早到晚。
  湛蓝的天是见不到了,花草上边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偶尔下点小雨,不但没有把那黑灰洗净,反而显得更脏了。
  至于欢快悦耳的鸟鸣,更是早就不见了踪影。天空中盘旋着的,是原本藏身山林,很少在人类城市出现的种种大鸟,生得丑陋,叫的难听,你走在街上,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有一摊鸟屎落下来,砸到你的帽子上。
  彭太师为此很郁闷,他连每天赤足在后花园的鹅卵石小路上散步健身的固定规矩都改了,这几天一直在内室中闲居。
  从大泽逃来的崔文,如今就是被引到彭太师的内室中参见的。
  能登堂入室,直入他们内室寝居之地的,只有可能是两种人。一种,是绝对的心腹,完全不需要见外。另一种,是他根本就没把你当个人。
  崔文不知道自己在彭太师眼中,究竟是自己人,还是不是人,但他有信心,就算现在不是自己人,早晚,他也能成为彭太师眼中的自己人。
  彭太师不知道是不把他当人,还是把他当成了自己人,在他进来后,仍然躺在榻上,大剌剌地没有起身。
  他头发也没有挽,披散着,穿着一件燕居的舒适长袍,却是咧着怀,只在腰间浅浅系了一条丝带,躺在一个美人儿的大腿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