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闻录(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433

  这条街不是主要的街道,行人不多,远远的已经能看到安乐侯府的牌匾时,却见一行三人从对面走来,到了安乐侯府门前,就停下了。
  杨三寿心道:“陛下已经是落了翅的凤凰,而且,我只是一介小民,又打算随了白公子去修仙,这才不避讳去见陛下一面,尽一份情意。这一行人却不知是哪位孟国旧臣?不怕杨瀚大王心生忌惮么?”
  杨三寿心里想着,便放慢了速度,甚至不刻意向那边望去,只用眼角儿捎着,扮成一个路人模样。
  就见那三人到了安乐侯府前,纷纷扳鞍下马,将马系在拴马桩上。
  那原本紧闭的大门儿开了,有两个身材魁梧健壮的不像话的门子迎了上来,两下里对答几句,那一行人便进了侯府。
  杨三寿用眼角儿捎着,见那三人两男一女,个个佩剑,心中便生起了疑窦,又见那身材魁梧、门神一样儿的两个门子待那一行人进了门,便匆匆关了大门,关门前还向左右探望了一下,形色鬼祟,心里更是突地一颤。
  “不对劲儿啊,若是陛下旧臣,我都认识的,那些人看起来没有一个面熟,服饰更是有些异域风情,这能是什么人?”
  杨三寿能成为孟帝孟展身边的侍内总管,自然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一俟察觉不对劲儿,立即打消了前往侯府的打算。
  他照样儿前行,目不斜视、步态悠然,就跟逛大街儿似的,从安乐侯府前,慢悠悠地逛了过去。
  孟展这几天很烦闷,他的活动空间,只有这一幢宅子。
  只要想走出去,门口那两个魁梧的仿佛能把他装进去的门子就会毕恭毕敬地告诉他:“侯爷您最好还是就在府上待着,羊公公特意吩咐过,外面不怎么太平,我们务必得保证侯爷您的安全,不然,羊公公可不会放过我们。”
  可这宅子太小,孟展身边,只有魁梧的门子、魁梧的花匠、魁梧的厨子、魁梧的小厮,他用惯了的侍从一个都没有。
  他的妃嫔和宫娥,也都另居于他处,他在这牢笼中,真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现在这牢笼进一下缩小了,秋色已深,现在他想到院子里站站,都会有个魁梧的大汉凑过来,很关切地告诉他,秋意浓重,易着风寒,侯爷千万要保重自己。然后就很亲切地把他架回屋里去。
  以前,三不五时荼狐来一趟,虽然每次都冷着脸儿,可是对于如今的他来说,已经是额外的惊喜了。
  而这几天,荼狐也再未露面,一向讲究风度的孟展已经懒得打扮,也懒得再赋诗作词,整日披头散发,懒散在房子里,浑浑噩噩,简直要被这种沉闷的生活憋疯了。
  此时,他正盘膝坐在小几前,拿着一个鸡蛋,无聊地竖起。只一下,那鸡蛋就稳稳地立住了,孟展唇角不禁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连着竖了几天的鸡蛋了,如今对于竖鸡蛋他已大有心得。
  这时,门扉一开,管家老郑走了进来。
  这老郑就是羊皓面前时的第“肆十柒”号,老郑道:“侯爷,羊公公安排我等来侍侯侯爷,只考虑到了侯爷的安全,却忽略了我等粗手大脚,不会侍候人,以致前几日侯爷生了一场大病。
  羊公公知道后,十分生气,很是训斥了咱一番。叫咱寻摸几个心思细腻,会侍候人的下人照顾侯爷您的起食饮居。咱费了好一番功夫,总算是找到了几个合适的人选。”
  老郑说到这里,侧身向外喊道:“都进来吧。”
  门外立时走进三人,两个青衣小仆,年岁不算高,十八九岁,眉目清秀,另一个绿裳少女,体态娇小,步履轻盈,眉目如画,宜喜宜嗔。
  久不知“肉味儿”的孟展顿时两眼一亮,盯着那少女脸上浅浅的醉人笑涡儿舍不得挪开眼睛了。
  老郑道:“这三人,侯爷可还满意么?”
  孟展喜不自禁,连声道:“好好好,很好,本侯很满意,代本侯谢过羊公公。”
  老郑道:“侯爷满意就好。你们三个听了,从此以后,你们就要好生侍候着侯爷,侯爷要是有什么不妥当,我唯你们三个是问。”
  两男一女连忙恭声应是,老郑哼了一声,便大摇大摆地出去了。
  孟展分了分披散的头发,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呀?”
  孟展虽是问着三人,但一双眼睛,却是直勾勾地只盯着那有着醉人酒涡儿的美少女看。
  一个少年欠身道:“小人姓伊,名叫伊吹!”
  另一个少年欠身道:“小人姓俊,名叫俊之介!”
  酒窝少女浅浅一笑,软糯中有些鼻音儿特点地道:“婢子姓蔡,闺名小菜,蔡小菜,见过侯爷。”
  孟展听了那香甜软糯的嗲嗲嗓音,整个人都要化掉了,他相信,这绝对是他一生中所见过的,最开胃的一道“小菜!”
第431章
芝麻粒儿磨盘大
  凤求城,大牢。
  风水之说,看似玄妙,但有时候,还真的有些事情无法言喻,最后只能归咎于玄学。
  比如,这大牢。
  整个凤求城都是新城,这大牢自然也是新的。可这才建成几个月,里里外外已经透着一股子阴冷的氛围。
  似乎,因为它的功用,把这块地儿的风水也给搞坏了。
  秋意已深,走在街上,风吹过来,也有了凉意。而一进这大牢,高高的围墙挡住了秋风,可秋意却萧杀入骨,份外的凄凉。
  院子里,斜照的阳光下。
  两个狱卒懒洋洋地坐在围栏上,怀里抱着刀,监视着正在院子里放风的几个囚犯。
  一个狱卒道:“黑衣老爷去了刑部了?”
  “是啊,刚走,我听见他吩咐车把式,前往刑部的。”
  “他娘的,咱们黑衣老爷一向霸道,如今怎么就怂了?咱们是青女王的人,凭什么他们刑部一叫唤,咱们就得去。”
  “嗨!等咱们小王爷长大成人,登基称帝,东山西山,南疆北海,还不都归了一家?就说现在吧,青女王和瀚王不也是两口子么,人家都没分那么清,你操的哪门子心?”
  “我就是不服气。他刑部一汪汪,咱们就得听?那个玄月,也用囚车一并拉去了,这是打算服软了?”
  “你想多了,听说,是因为大王和青女王双双去了刑部,所以咱们黑衣老爷才押了囚犯前去。”
  “这样啊?那还行。哎,要说那玄月,可是真漂亮啊。就算在牢里坐了那么久,澡都洗不得一次,看在人眼里,还是有一种干净到了极点的感觉,哎哟,叫我给她舔脚趾我都心甘情愿……”
  “你闭嘴!”
  先前那狱卒变了脸色,严厉地盯着一脸淫贱的同伴:“那姑娘,跟别的女囚不同,你别打主意。喜子,别怪我这个本家二叔没劝过你啊,你别看那姑娘戴了手铐脚镣,她一只手就能弄死你。”
  叫喜子的狱卒还不死心,舔了舔唇,道:“这样的极品,我一辈子,大概也只能碰见这么一回,眼瞅着就要被刑部带走了,这次不动手,我怕得后悔一辈子。二叔,听说你有不少江湖朋友,要是能弄点儿迷药来……”
  二叔再次打断了他:“黑衣老爷审过那姑娘一遭儿,她没有路引,来历不明。只跟黑衣老爷说,她来自一个极神秘的地方,在那里,她还有许多同门,在同门之中,她只能算是后进中有些名号的人物,上头比她强大的,还有很多。”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她有很多很厉害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你想,她一个人,就杀了六十二个人,其中五十九个是悍勇好斗的壮汉,那她那些同门,得是一些何等厉害的角色?你敢打她主意,活的不耐烦了?”
  喜子张口结舌半晌,道:“不能吧?那姑娘一个人已经是百人敌了,世上哪有这么一大帮人?”
  二叔冷笑一声,道:“你可听说过方壶帝国的‘鹰巢’。”
  如今随着各大洲的频繁战争,平静了几百年的四大洲全都动荡起来。而小青安排了血鸳鸯夫妇一面开展跨洋海商贸易,一面以海盗的名义打击不曾纳入他们治理之下的海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他们的商队迅速扩大,也加快了各大洲之间的人口流动。
  所以,有许多在方壶帝国被通缉的罪犯、活不下去的贫民、破产的贵族、被灭国的小国权贵,想去其他大洲寻找机遇的冒险者,纷纷离开了故地,也把许多当地的风土人情、传奇故事带到了四方。
  所以,那喜子也听说过“鹰巢”的故事。他只是因为这个月一直在牢里当值,玄月审过一次后,寇黑衣就忙着跟刑部吵架去了,未再提审。而审问期间得到的消息,外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牢里头反而“灯下黑”,不曾让他听到什么风声。
  喜子动容道:“可是那个住在险峻难攀的高山上,蓄状的全是不怕死的疯子一般的刺客,方壶各公国要向他们花钱买平安的那个当世第一刺客杀手组织?”
  二叔道:“不错,坊间都说,这个玄月,有可能是这个组织的人,有从方壶洲来的人说,这个玄月要么不杀,杀就灭门的作派,也跟那个‘鹰巢’极其相似。”
  喜子倒抽一口冷气,道:“不能吧?那不是方壶洲的势力么,怎么到了咱们三山?”
  二叔道:“你以为那声名不逊于‘鹰巢’的‘六曲楼’是怎么覆灭的?真是被一群只会舞刀弄剑的草原牧人给灭了的?据说啊,‘鹰巢’要扩充地盘,现在已经有大批人手来了咱们三山。”
  喜子听了,不由打了个冷战,对玄月的非份之想,登时一扫而空。
  美色虽好,可是,如果是一个杀手组织,谁愿意招惹?
  尤其是,据说那个‘鹰巢’里出来的人都是疯的,他们杀人,动辄就是灭门,而且哪怕有往无回也毫无畏惧,他们甚至巴不得能战死,据说一旦战死就能带着荣耀进入一个极乐天国。
  喜子身上起了层鸡皮疙瘩,打一个哆嗦,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吹响了哨子,驱赶着那些犯人回牢房,在经过玄月的那间囚室时,虽然室中此时无人,但是喜子竟然没有勇气往里边看上一眼。
  高高院墙内迅速冷清下来。
  片刻之后,院墙一角似乎光线曲折了一下,透出些迷蒙。紧接着,白藏就出现了,他的手抓着一块颜色、花纹繁复无比的布片往怀里一塞,沉吟地道:“玄月被押去了刑部?终是晚来一步,罢了,那我便去刑部,正好……亲眼瞧一瞧天圣后裔!”
  对于狱卒把他们猜测成“鹰巢”杀手,白藏心中毫无波动,他和玄月一样,都是经常游走世间的。百姓们出于猎奇心理,穿凿附会,添油加醋,再正常不过。
  “百口传说一句话,芝麻粒儿磨盘大。”人类心理就是这样。
  咳!所以,有时候,他也这么干。
  白藏激动的是,竟然可以这么快,在很近的距离,见到天圣后人。
  他跟玄月一样,虽然派系不同,但都是对于太卜寺的宣传和信仰无比狂热的信徒,他们不但笃信天圣后裔终将归来,领导他们走向光明的传说,而且对于天圣后裔,是发自内心的敬畏崇拜。
  他们被称为神使,神在人间的使者。而天圣后裔传人,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帝,他们愿意为自己的信仰奉献一切,太卜寺如此培养弟子,本来是为了可以绝对的驱使他们,这效果达到了,却也因为反过来要“受制”于他们。
  如果大宗伯等高级祭祀们背叛自己的信仰,这些少壮派绝对会从他们最得力的战士,变成他们最头疼的敌人。
  不仅他们如此,内陆的大秦帝国的大部分百姓,也是一样的信仰。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和三公院在发现了宋词一行人,知道杨瀚正在派人勘探内陆,天圣后裔再现的消息不可能再封锁多久时,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迎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