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闻录(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433

  曲客魏岳不耐烦地道:“如今懊悔又有何用。陈廷尉,你可有办法,解当下之危?”
  廷尉陈彬默默摇头:“我等为官,所求者何?尝太尉直击要害,根本无解。如今,只有出现两种情况,才能确保酒大夫完全接掌张相权力。”
  酒徒一喜,道:“什么情况?”
  陈彬道:“其一,张相转危为安,身体康健,还能再活个三五年。”
  酒御史眼神儿一黯,幽幽地道:“若能做得到,便是酒某借几年寿给张相都行啊,只是……”
  魏岳道:“第二个情况是什么?”
  陈彬苦笑道:“这第二么,就是尝太尉突然一个雷被天劈死了!”
  众人听了,不由大感沮丧。
  默默无语半晌,酒大夫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陈廷尉此言……未必不可行。”
  众人都愕然看向酒徒,酒徒道:“尝太尉手握天下兵马大权,决然想不到我们一班文人敢打他的主意。他虽执掌天下兵马,却也只有双手双脚,只消几个力大善搏之士,还怕不能取他性命?”
  魏岳、石章鱼等人大骇,陈廷尉却是目光陡然闪烁了一下,道:“大夫此计,未必行不通。”
  石章鱼汗都下来了,连忙抹一把额头汗水,道:“酒大夫,陈廷尉,莫急,莫急,我们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这时,一个门子噔噔噔地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道:“御史老爷,大事不好啦。张相府上传来消息,张相他老人家,已经过世了!”
  厅中众人一听,骇得一起站了起来。
  酒御史呆若木鸡地道:“什么?张相过世了?”
  陈廷尉道:“酒大夫,恐怕……我们不能从长计议了,须得当机立断才成!”
第531章
一石几鸟?
  张风凌、张天下两个傻儿子倒是听话,一见老爹蹬了腿,马上召集家人收拾行囊,又将早二十年前就准备好的阴木棺椁将老爷子盛敛了,一大家子浩浩荡荡就要奔河东老家。
  大秦大地上,河流纵横,但最有名的就是现在这条将太卜寺和朝廷隔于大河两岸、贯穿大秦腹心之地的大河。它不是直的,九曲八连环的,所以既有河北、河南,也有河东、河西。
  张相的祖籍,就在河东。
  朝廷百官一听张相死了,仿佛天塌了一般,一个个仓仓惶惶,抢一条孝带子系在腰间,便号啕着前往张府吊唁。
  结果,却纷纷扑了个空。
  张家两位少爷神速的很,来不及搬走的以后再说,反正,马上回老家。
  他们这家搬得特有效率,老爷子还没凉透呢,他们已经出了门。
  这像话吗?
  当朝张相,那是何等人物,现在去世了,朝廷尚未褒扬,尚未商定谥号,百官门生还未拜祭,急慌慌的要回老家,什么意思?难不成朝廷亏待了张相,要挤兑他的后人不成?
  许多官员,立即骑马的、坐轿的,急急追赶张氏兄弟。
  这张氏兄弟有点浑,不管你说什么理,哪怕你说出个大天来,他就是要走。
  两个傻儿子也核计了,一辈子不听老爷子的话,总惹他爹生气。现在老爹去了,以后想听也听不到了,这最后一次,干脆就听爹的一回吧。
  所以,这队伍就僵在街上了。
  张家两兄弟觉得,这是我爹,后事想怎么操办,那是我两兄弟的事儿,你们聒噪个屁啊。
  文武百官觉得,你爹不只是你爹,他还是朝廷的首相。张相为朝廷鞠躬尽瘁一辈子了,怎么可能身故之后反而给朝廷抹黑?他必须得留在朝廷上,让朝廷将他风光大葬才对啊。
  两下里僵在那里,陆续赶来的官员越来越多。
  御史大夫府上,酒徒等人也听说了这个消息。
  酒御史强忍悲痛,擦擦眼泪道:“张家二子,真是忤逆不孝。张相的后事,必须得由朝廷来操办,本官也去劝说一下吧,继续堵在长街上,太难看了。”
  廷尉陈彬道:“酒大夫且慢!”
  酒徒回身看向陈彬,陈彬笑了笑,缓缓地道:“何如请尝太尉出面?”
  二人目光一碰,酒徒心中顿时一闪念,恍然道:“不错,如今三公,以尝太尉为尊,理应请尝太尉出面。”
  石章鱼和魏岳两位大人汗如雨下。他们虽然依附酒大夫,可实未想到,有一天争权竟到了如此凶险的地步,败则家破人亡啊!
  ……
  尝谕听说张相过世,心中也自黯然。
  虽然是既合作又相争了大半辈子的同僚兼对手,可人一旦故去,仍是不免叫人唏嘘。
  只是,伤感归伤感,尝太尉也没忘了正事。
  此前,有一个新招的门客向他献了“二桃杀三士”之计,以左中右三相为诱饵,分化原本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风是已经放出去了,只是碍着张相还活着,不好动手。
  如今张相过世了,这事就得马上操办起来了。
  所以,尝谕先召集亲信,把这番吩咐传了下去,接着才更换衣装,准备去张府吊唁。
  结果他衣服才换好,廷尉陈彬就急冲冲地来了:“太尉,太尉,大事不好。张家那两个混账儿子,也不知道是发了什么疯,老相爷尸骨未寒,他们就急于抬棺返乡,现在都快出了东阳门了。”
  尝谕一看来的是个文官,心里就腻味。不过一听这话,却是呆了。
  尝谕道:“张家二子这是要做什么?张相为国操劳一生,若他过世,后事就这么潦草了事,叫天下人如何看待你我?”
  陈彬跺脚道:“是啊!各位大臣全都去了,正在苦劝不休,奈何张家二子……太尉你也知道,那两个孩子是有些缺心眼儿的,他们一口咬定这是老相爷临终的嘱托,不肯回去啊。眼下,也只有太尉您,才能镇住张家二子了。”
  尝谕冷哼一声,道:“来啊,备马,随本太尉去瞧瞧!”
  ……
  长街之上,已是人山人海。
  各家官员的车马随从、围观的咸阳百姓,把宽敞的大街拥挤的水泄不通。
  尝太尉年纪虽大了,却仍旧时常骑马,在马上还把背挺得笔直,军人作派十足。
  此番仍旧如此,他带着数十名侍卫策马而去,前来报信儿的陈廷尉反而遥遥落在了后面。
  到了长街之上,一见前方人满为患,倒是人海之中隐约可见高高的白色的招魂幡儿。
  尝太尉便把脸一沉,道:“前方开路。”
  立即就有四名骑士前方开着,斥喝着百姓让路,动作慢些,马鞭就毫不客气地抽了过去。
  围观百姓纷纷避让,挤得人群中的车马轿子都七扭八拐,更加的混乱。
  眼看尝太尉渐渐就要赶到扶棺归乡的张氏兄弟身边,人群中一声大喝:“杀尝贼!”
  人群中有四人突然将颈间毛巾往脸上一蒙,拔出匕首杀了出来。
  这四个人是酒御史府上的四名亲信家将。酒御史想搞暗杀,可他上哪儿去找真正的杀手啊?他没这门路,所以能派出来的,也只有他自己的家将罢了。
  这四个家将虽然武功不凡,可也只是看跟谁比,根本就不可能在重重保护之下杀得了尝谕。
  不过,这四人当年是因为一桩冤案,险些被问斩,是酒御史为他们洗脱了冤屈,保下了性命的。大丈夫有恩必报,这几人便想着能杀得了尝谕最好,若是不能,便把这一百多斤交代在这里,也算报答了大人的恩情。
  谁料,就在他们大喊一声,冲向尝谕的刹那,四下人群里突然响起几声大喝:“动手!”
  立时间,袖箭、飞镖、铁蒺藜,便一窝蜂儿地从人群中掷了出来。
  那马上的侍卫们猝不及防,而且也根本没地方躲,登时纷纷中招。
  与此同时,十余道人影从人群中一跃而起,手持狭锋单刀,在那中招掉落马下的骑士马背上一跳,便又冲向被护在最中间的尝谕。
  四名家将大喜,原来御史大人另派的有人接应?
  这时就听飞身杀向尝谕的杀手大叫起来:“奉酒御史命,为国除奸,杀尝贼!”
  那四名家将举着刀,晕晕乎乎地往前冲,晕晕乎乎地与尝太尉的人战在一起,只在心中隐觉不妥:“不对啊,御史大人不是说,哪怕是死,也不能暴露他们是出自御史府的底细么?”
  众杀手中,曾在赵氏绸缎庄中卧过底的叶姓少年一马当先,凌空一刀,就向骇然抬头看来的尝太尉当头劈去。
  他带来了整个惊蛰小队。徐公子有言在先:“这次若再失败,你叶小天就提头来见!”
  所以,他没得选择。
  尝太尉的这颗项上人头,他今天要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