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802

  技术员想说点什么,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只能悻悻的低下头。郭泰来说的是事实,可是,真的不甘心啊!
  “不用考虑太多。”郭泰来笑着宽慰道:“国内也有人在研究光刻机,只不过我们公司投不起而已,你只要做好你的设计,测试我可以做,生产的事情,有其他的机构在忙碌。”
  光刻机这种项目,懂行的都知道,那不是个人能玩得起的。郭总虽然在公司前期就投资一亿人民币,可一亿人民币扔进光刻机项目里,连个水花都不会有。
  想明白这个因果之后,过来和郭泰来交流的技术员也双眼冒出了光。以前是没办法没条件,就算是设计出来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只能很憋屈的跟在西方人屁股后头学人家怎么玩,可现在既然郭总可以做出来,还比那些老外做的更好,可以说平台已经给他们搭好而且搭到了极致,如果做不出什么东西来,那才是耻辱。
  两样东西,正义坊科技公司里的新员工们已经被激励到了疯狂的地步。
  貌似这里真的不同,只要你有本事,这里给你发挥的平台。而且郭总大手笔,给的真狠啊!一个帮着郭泰来调校发动机的小伙子,分了百分之五,五百多万美金啊,换成人民币都已经三四千万了。
  就算是自己没那么好的机会,但只要自己提出的项目,到时候可以分享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的收益,这是什么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那个研究生产工艺的胡工,真的能够研究出一套国家空白的特种钢生产工艺,怕不瞬间就能变成百万富翁?这个年代的百万富翁,那可不是后世一套房子就占了几家人全部身家的百万富翁啊!
  似乎在郭泰来走后的一夜之间,米飞飞就发现,公司变得太好管了。之前有些动不动就这个不满那个不满的技术员,完全听不到一句埋怨的话了,每个人都好像上足了发条一般,疯狂的工作,推动整个公司良性的运转起来。
  更让米飞飞惊讶的是,除了郭泰来安排的那些工作,这些新的研究人员竟然提交了一百多个新项目要求审核,不算软件开发人员,人均一点五个,简直让人疯狂。众人短时间内爆发出的工作热情,堪比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那个时候了。
  不过,这个时候,郭泰来已经在水木大学精仪系的小会议室当中,和一群专家开始讨论打造大平面的问题了。
  王教授在参考了近几年进口的一些数控加工中心,参考了郭泰来亲手制作的那台高精度车床的设计,并且融合了郭泰来提示的鸡头防抖动系统带来的五轴启发之后,用了接近两年的时间,才重新从头设计了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加工中心。
  本来去年就能设计完成了,但在咨询了郭泰来能够加工的绝对平面的尺寸之后,王教授将加工中心的尺寸重新改过,再次完成了设计。
  郭泰来本来以为,自己到了学校这边,和王教授交流过之后,就可以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始加工制作了。没想到的是,来到了这边之后,还是有人有不同的意见。
  这个项目是国家投资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王教授主持设计的,而且设计方案很成功,这一点也毋庸置疑。但是在加工制造上,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设计方案本来就是两套,一套是之前的一米五的尺寸,另一套是王教授通过刘老问过郭泰来能加工的大尺寸之后放大到的三米的尺寸。现在就是针对两套方案,有两种不同的分歧。
  水木大学这边,从系主任到王教授到刘老这边,都是同意三米大尺寸的。他们对于郭泰来的手工加工精度完全信任,郭泰来说三米尺寸可以做到,那就一定可以做到,没什么含糊的。
  但是,另一批不是水木大学,而是国家某部委的技术管理人员却不这么认为。郭泰来能做到只是郭泰来这么说而已,之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东西,只是口说,谁也无法证明,应该谨慎一点,先制作小尺寸的,然后积累经验,再制作大尺寸。
  这牵涉到国家的投资会不会因此而浪费,所以技术管理人员对此十分坚持。双方就僵持在两套方案怎么选择上了。
  “小郭,如果你真的想要我们国家能在这个行业不受国外的封锁,就不应该吹牛说大话。”技术管理人员很是语重心长的对与会的郭泰来规劝道:“浮夸风要不得!”
第0474章
又一个被震住的(上)
  “我?浮夸风?”郭泰来指着自己的鼻子愣了,貌似自己还没这么玩过吧?怎么就被扣上一个浮夸风的帽子了?
  “抱歉,用词不当。”技术管理人员很诚恳的道歉:“我只是觉得,应该循序渐进,先从小的做起,积累了经验,再一步步做大。这样就算是失败,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不要步子迈得太大,免得马失前蹄。”
  从谨慎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技术管理人员的话也没什么错误。他人也不坏,之前说的也一直是技术问题,没有夹杂什么别的私货,本人没有私心,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唯一的问题,估计就是他对郭泰来信心不足。
  “我可以做到。”郭泰来再次信心十足的表态道:“请相信我。”
  “太冒险了。”尽管有学校一系几乎所有人的支持,可是技术管理人员依旧还是摇头:“一旦失败,带来的损失不小,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合适。”
  “这个,恕我冒昧。”郭泰来觉得自己应该还是可以争取一下,赶忙问道:“真要是失败,也就是我个人的工时外加一块大面积铸铁板而已,我甚至都没有说过要工资,能有多大损失?”
  这是给国家给学校做项目,做出来之后能带来整个国产数控机床的大幅度腾飞,这上面郭泰来是举着双手双脚支持的。这个事情,王教授那边一提,郭泰来这边问都没有问工资什么的,他本来就是要免费奉献的。这也能算成重大损失,郭泰来可绝不承认。
  郭泰来的这话让技术管理人员深深的皱起了眉头,甚至带着一丝怀疑的目光看向了王教授和精仪系的领导。哪里找来的愣头青?自己不要工资难道就不会带来损失了?
  “抱歉,我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绝对平面的制作流程。”技术管理人员见没有人搭话,终于皱着眉头开口道:“首先,加工绝对平面不是一次加工一块,而是一次加工三块。所以,你要是失败了,首先带来的是三块平板的损失,不是一块。”
  绝对平面的制作,一般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铲刀一刀一刀的把粗加工的平面铲平,同时还要铲出一块对照平面。在对照平面上涂上颜色,把加工平面在对照平面上滑动,加工平面上沾上颜色的部分和对照平面上掉颜色的部分分别就是两个平面上高出来的部分。把高出来的这部分铲平,然后继续滑动。这样的过程反复循环进行,一直到两个平面靠上去的颜色完全均一为止。
  不过,这样做出来的平面还不是绝对平面,为了防止两个面形成相同的弧度也能达到同样效果,所以还需要另外一个参照平面。通常加工绝对平面的时候,需要同时加工三个平面,只有当三个平面中的任意两个都达到了一致的时候,才算做出了绝对平面。
  技术管理人员说的就是这点。一次三个平面,坏了肯定不止是坏一块,而是三块。
  “另外,小面积平面的粗加工,目前我们虽然还没有那个尺寸的磨床,但改造起来并不是特别的投入大。”技术管理人员侃侃而谈道:“但如果换成大面积磨床,那更改的就多了,虽然只是粗加工磨床,可巨大的面积改变带来的是质变。投资大不说,还需要极长的时间。”
  “再有,面积越大,重量越大,由此带来的平板形变也越大。”技术管理人员还是做了一番思考的,说的语重心长:“为了双双研磨,肯定要多次起吊,必然带来精度的降低。除非特别为此再研发一个大型双平板研磨机械,这又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
  “小郭,我不是针对你。”技术管理人员的确是没想别的,只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但是上手就是三米乘三米的大板,风险太大。还是从小的开始,一步一步来吧!”
  从正常的加工制造角度来说,这个技术管理人员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发展思维,经验都是从一次次的成功或者失败中积累的,而且还得是从有可能实现的过程中积累。要是上来就放一个大火箭,明知道不可能而为之,那还能积累什么经验,除了教训,不会有别的。
  可从郭泰来的角度来说,他担心的这些完全不会发生啊!郭泰来肯定不会用三块平面互相参照来制作绝对平面,他现在的360度3D测量精度可以达到5纳米,加工精度50纳米,比芯片里的加工精度还要高啊。只要用目测就能测出平面上哪块高哪块低,而且误差不会超过50纳米,别说基本上不太可能失败,就算是失败了,也真就是一块铸铁平板的损失而已。
  问题是郭泰来自己的加工手段不能说啊!至少不能完全说出来,他可以说自己加工精度很高,可以说自己手工独特,可以说自己加工时间短速度快,可纳米机器人的事情,他是一句话都不会说的。
  这就成了一个矛盾点。这边技术管理人员不敢彻底信任郭泰来的技术,生怕因此而耽搁项目并带来损失,另一边郭泰来又无法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所以双方有了分歧。
  “要不这样,我只要两块释放好应力的铸铁平板。”郭泰来没办法一下子说服技术管理人员,只能拿出自己对付员工们的办法:“给我一周的时间,我做两块你们测量一下。在此期间,该做的准备工作还可以继续做,不会耽搁,怎么样?”
  学校的人从上到下肯定是力挺郭泰来的,现在是部委的技术管理人员相对谨慎一些。不能说人家事情办得不对,他那么考虑也有他那么考虑的道理。郭泰来这么说,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王教授和系领导二话不说,立刻支持。
  相对来说,这个倒是勉强可以接受的。不耽搁准备工作,最多也就是两块铸铁平板和一周的时间,而且时间完全可以不算,技术管理人员在权衡了一番之后,终于点了头。
第0475章
又一个被震住的(下)
  能得到这个结果,郭泰来也算是相对满意了那么一点点。
  不能怪别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为郭泰来以前从来没有表现出过这样的能力。这和刘老王教授他们看待郭泰来不同,刘老是深知郭泰来有这个功底的,王教授也是知道郭泰来自己做过高精度车床手艺越来越精湛的,但技术管理人员并不知道。
  哪怕别人给他讲了郭泰来之前做过这些,做过高精密陀螺,可他依然还是觉得谨慎一点,按部就班的提升并没有错误。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知道这个项目的人的想法,真正支持郭泰来的,也只有学校里这寥寥几个人而已。
  这样也好,郭泰来也不用在众人眼皮子底下一下一下的铲出绝对平面,自己找地方做就可以。
  不过,这个地址的选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郭泰来想要做到50纳米的精度,就不得不考虑恒温无震动的环境。这和给公司那些人做编织球灯罩以及做芯片不一样。
  编织球灯罩,又没有图纸,这个纤维偏差一点,那个缠绕角度大小有些变化,谁也看不出来。芯片更是如此,两个晶体管距离近了点,另外两个远了点,谁会那么精确的测量?
  可绝对平面不一样,郭泰来要做到平面度不超过50纳米,而且要做这么大的面积,有些东西是不得不考虑的。温度变化几度,恐怕在未完成的平板上高度差就会超出50纳米。重力影响也要考虑,这是要做高精度绝对平面,是之后数控加工中心的最基准的基础,这个要是精度出了问题,造出来的加工中心绝对精度会被影响,而且还是放大的影响。基准都出了问题,加工出来的工件要能有精度才怪。
  震动不用说,虽然厚厚的铸铁板震动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郭泰来这家伙比较追求极致,他期待的是极致的产品。有一点点的瑕疵郭泰来都浑身不舒服,特别这次要追求50纳米平面度的极限,郭泰来要把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所以,在国外回来之前,郭泰来就和赵向北打电话,让他找一个足够合适的地方,恒温恒湿,土地要足够结实平整,最好是精心平整过并且强化过不会因为重量太大而下陷的,另外一个就是要做防震动处理。
  赵向北并不觉得郭泰来小题大做,他知道郭泰来要做什么,十分支持,很认真的帮郭泰来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操作间在京郊一个湖里的岛上,周围本来就没有什么公路,汽车地铁的震动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恒温处理,清理的干干净净,只等郭泰来去干活了。
  房间里经过了黄伟国他们的检查,没有任何问题,灯光也是选择的手术室级别的大面积无影灯,灯光明亮又柔和,不会晃眼。温度恒定在二十摄氏度,误差正负一度。地面都是经过特殊强化处理,一块铸铁大板放上去不会看到变化。
  工作间足够大,能让特别设计的叉车配合上方的起吊装置平稳的从四个方向托举,不会因为重力影响到精度。而且铸铁大板也不是正好三米乘三米的尺寸,而是三米五乘三米五,边缘部分就是考虑到运输可能的磕碰多出来的。总之,一切影响因素都考虑到了极致。
  光是把铸铁板拉到这边来,就耗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两个工作台面平平的放在间隔不远的地方,只等郭泰来干活了。
  郭泰来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反锁了工作间的门,让黄伟国他们盯着,任何人不要干扰他,然后操持着家伙开始干活。
  为了不至于因为自己的体重站在大板上影响到精度,郭泰来甚至还搭建了一个能活动还能固定的可移动工作台,自己趴在这个比大板高出五厘米的工作台上来处理大板中心的位置。
  铸铁大板已经经过粗加工,但因为板材太大,所以加工出来的精度不是特别高,差不多精度能到十分之一毫米。郭泰来从边缘开始,所有的纳米机器人齐上,一点一点的开始制作绝对平面。
  这个要求的精度太高,郭泰来甚至害怕自己的身体接触大板以至于身体温度改变了平面的尺寸,他是隔着一厘米左右,如同给铸铁大板针灸一样的加工平面的。
  每加工出十厘米乘十厘米的尺寸,郭泰来会把上方那些被切削下来的铁屑加工一下,做出一种刮削的假象,然后用气吹吹下来,手根本不接触大板。哪怕在加工到大板中间的时候,郭泰来也是直接趴在那个可移动工作台上,一点一点处理的。完全不和铸铁大板接触。
  整整五天的时间,郭泰来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工作间,连睡觉都在里面。为了最好的精度,郭泰来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集中着精神,五天之内,郭泰来整整瘦了二十斤,大家就可以想象出,他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辛苦。
  不过,看着两块刮削花纹十分整齐,平面度不超过50纳米的三米五乘三米五的铸铁大板,郭泰来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终于完成了!
  郭泰来分别给王教授给刘老给赵向北都打了电话,让他们过来检测。剩下的麻烦,恐怕还有运到合适的地方,不过那已经不是郭泰来要操心的事情了,他的工作已经做完。
  电话后不到一个小时,王教授刘老和赵向北就陆续赶来。同行的还有那个技术管理人员,不过郭泰来并没有他的电话,是王教授通知他一起赶过来检测验收的。
  很明显,技术管理人员还是有些惊讶的,不过想想也就是两块铸铁大板,还损失的起,所以没多说什么。可他赶到这边一看到工作间的布置,脸色就变了。这个工作间,恐怕没有大几十万,根本就布置不出来。如果郭泰来测试不合格的话,恐怕损失就大了去了。
  “漂亮!”和技术管理人员的紧张完全不同,刘老看着上面均匀无比的刮削纹路,满脸的笑容,由衷的赞了一句。
  “怎么可能?”当技术管理人员用光学平板测微仪检测了几个点的时候,竟然没发现误差,技术管理人员当场惊叫了起来。
第0476章
测不出来(上)
  带过来的光学平板测微仪测量精度只有0.1毫米,可以估读到0.01毫米,本来技术管理人员没把郭泰来当回事,所以并没有带特别精准的测量仪器。
  在他看来,那么大的平板,郭泰来的加工技术再高,可尺寸超过了某个极限,总会有大偏差。不看日本德国只能做一米二乘一米二的吗?这么大,两边和中间的位置一测,基本上就能测出来高度差了。
  这次大平板绝对平面是要做高精度加工中心的,设计精度是要求平面度能够达到2微米,连平板测微仪都能测出来的误差,肯定是不合格的。
  也就是说,从内心来说,技术管理人员还是觉得郭泰来是不可能成功的。能够制作高精度车床和高精密陀螺是一回事,但能制作大面积平板又是另一回事。
  可现在,他带过来的测量工具竟然测不出误差,这说明什么?说明郭泰来的加工水准,远高于这个平板测微仪的测量精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8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