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603

  处罗可汗要李重九献上两千具铠甲,一千具马铠,以及十万头牛羊战马,向突厥进贡,以表示臣服之意。
  见到这要求,李重九就心知处罗可汗,根本就没有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室得奚人的长老听闻之后,也是哀求处罗可汗是否可以酌量削减一二。
  使者言辞严厉,但到了最后,收到了室得奚长老们不少好处后,终于也稍稍露出几分和颜悦色,悄悄告诉长老们,这几年来室得奚人在草原上风头太盛,突厥内部一直担心室得奚有挑战突厥草原霸权的野心,只要室得奚人表示顺从,什么事都可以商量。
  故而突厥使者,退而求其次的决定,是让李重九,还有奚族长老们,一并前往铁山拜见处罗可汗。只要可汗龙颜大悦,那么什么事都没有了。
  听到这以后,李重九当下连连冷笑,就算是一贯主和的奚族长老们,这时也是胆气不足,任谁都看得出,这可能乃是突厥人设下的鸿门宴。
  去,在宴会上,谁都担心为突厥人杀了,不去,又担心为突厥人出兵攻灭。
  室得奚的长老们,虽不想和突厥冲突,但更是将自己小命看得更紧。于是室得奚长老们,开始扯皮,想尽办法拖延。
  李重九看了突厥使者的意思,当下明白与突厥一战势必不可避免。自己不是能够卑躬屈膝,装蒜的刘邦,而就算是自己肯当刘邦,处罗可汗也绝非是心慈手软,能够放敌人一马的项羽。
  将自己小命拿去这十有九输的赌局,哼,所以这个鸿门宴,鬼才会去。
  既然不去,而这天价的进贡,李重九也更是一个子也不会出的。李重九现在手中的装备,战马,部族的牛羊,都是三年来历经苦战积攒下的一点家底,给了突厥,这简直是割肉喂虎,当再无可喂的时候,就是以身伺虎的时候。
  满足突厥人的野心,永远没有一个尽头,所以与其韬光养晦下去,倒不如拔剑而起。
  李重九不由将牙一咬。当下李重九召集众将,商议与明年与突厥开战的胜算。
  李重九麾下众将,听闻李重九要与突厥人一战的事,当下众将的反应居然都是蒙了。
  英贺弗首先言道:“可汗,突厥并非是契丹,辱纥王部这样对手,他们一旦开战,有三十万铁骑可以调动,而集合我们各镇之兵,能聚集五万已是不容易。一战之下,胜算很小。”
  作为奚族大将的首脑,英贺弗首先表态不认同。英贺弗一言既出,当然一系列番军大将,皆一并摇头。他们在草原日久,当然知道突厥人的实力。
  李重九双目一眯,现在对于他而言,不是要不要打问题,而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
  同样的一旁的温彦博,深深明白李重九现在的处境,处罗可汗提出这个条件后,连他也彻底熄了与突厥人谈判之心。
  他给李重九的建议是,奚族长老他们要如何,给他们如何,兵马钱粮,牛羊战马,现在都控制在李重九自己手里。只要攥紧了,突厥人一根毛都拿不走。
  谈判就由他们去忽悠突厥人,到了实在谈不下的时候,就索性同突厥人翻脸,现在能拖延一刻是一刻。
  李重九也是赞同,怕死的总归是要死的,突厥人迟早意识到,自己的怀荒镇将来势必是他们的大敌。所以必然有一战。所以现在畏首畏尾不敢跟突厥人一战,迟早是要怂的。
  但是既然开战,也要选择在自己默认的时间地点才行,当然越迟开战,对于李重九而言,绝对是越有好处的。
  这时王马汉言道:“使君,眼下我们有罗艺,高开道两个蟊贼,在涿郡后面扯着后腿,契丹,辱纥王部也是时刻想打我们一下,若是与突厥开战,他们若是趁火打劫如何是好,若是我们防备着他们一手,那么与突厥人作战的兵力就不够了,这肯定是要输的。”
  王马汉虽是浑人,但这番话说的极对,李重九也不希望在有罗艺,高开道,契丹,辱纥王部等肘制的情况下,仓促与突厥开战。所以正如温彦博说的,必须将战事争取拖延到明年秋季,李重九要在秋季前收拾完几个对手,再回头与突厥决战,如此才有胜算。
  这并非是不可能,因为春夏两季,草原各部都不喜欢在这个时候征战,只有秋季,甚至冬季,才是彼此愿意用兵的时间。
  这边额托言道:“与突厥人一战,也不是不可以,我们这一次攻下涿郡,取了那么多守城锐器,我们可以将怀荒镇,御夷镇加固,只要能守住这两城,待突厥人疲惫时反击,未必不可。当初我们怎么打败契丹人,今日我也如何打败突厥人。”
  这时姬川冷笑言道:“如此想当然尔,谁与你说突厥一定会打怀荒镇了。突厥并非是契丹人,突厥可用一军在怀荒,御夷二镇外牵制我们,再派主力与刘武周,一并从雁门翻越飞狐口,破长城而入,到时我们重兵集结于塞外,但上谷,雁门,甚至涿郡都被突厥攻破,我们是放弃坚城,在回援路上被突厥人前后包围呢?还是继续留在塞外,坐看腹地被人屠个精光?”
  听姬川这么说,原本抱有幻想的众人神色皆是一变,当初与契丹人交战时,李重九不过怀荒,御夷二镇,容易防守。现在虽兵力众多,但是领地也是扩大,突厥人三十万铁骑,左奔右走,完全可以不与城下与李重九决战,而充分利用骑兵机动性,兵分数路,避实就虚。
  突厥人并非是契丹人,突厥几位可汗,都是战略大师,不会因为有三十万大军,就肆无忌惮,觉得随便碾压李重九。就算是突厥人觉得三十万打五万,绝对完全打得赢,也不会采取这个战法。
  与汉人玩期待之中的防守反击战,这等于以己之短,攻对方之长。突厥人真正擅长就是这种来去如风,充分利用骑兵机动性,以战略上的优势,完胜对手。
  这才是最可怕的敌人,拥有绝对强大的实力,但是又从不因此而低估了对手。
  姬川说完后,不顾众将对他怒目而视,当下将自己一张臭嘴,继续危言耸听地说道:“指望突厥自己犯错,与契丹人一般入我们之套,倒不如指望母猪会上树,使君,我认为如果开战,我们唯一的生机,就是放弃在长城以外所有据点,比如怀荒,御夷二镇,甚至雁门,都必须要做好放弃的准备。之后集结兵力,防守长城沿线。”
  “现在我们已有了涿郡,不是当初仅依附着怀荒,御夷二镇的时候了,我们大可以损失得起,刘备当年夺了蜀地,而不肯让荆州,才有了关羽之失,夷陵之败。”
  姬川说完后,遭到了奚族众将一致反对,他们当堂大骂,这乃是未战而割地之举。
  姬川翻着一双牛眼,摆出一副尔等蛮夷,我不屑于你们讲理的样子,如此更激怒了额托等人,几名番军大将几乎舞着拳头,就要上前揍人。
第两百九十五章
兵临城下
  风雪堆叠,关中灞上,一片肃杀之气。
  沟壑栅栏之下,披着铁甲的隋军倒毙其上,身上插满箭镞,折断的长枪短矛遍地皆是,而北风呼啸,夕阳如血,卷过残破隋军大旗,不由令人倍感大隋日薄西山。
  现在隋军正如潮水一般,败退过结冻灞水。败退之际,士卒们仓皇而狼狈,隋军退过灞水时,冰面突然崩裂,数十名隋军坠落河中,呼救的声音,透过疾风传来,为这惨败更添几分雪上加霜之感。
  在灞上不远一处山上,击败隋军的上万名士卒皆身着白衣,于山下列阵,阵垒森然。营前一杆火红的大旗之上,书着义字,随风猎猎而动。
  士卒们精神健旺,看着隋军如此潮水般败退,皆是举枪震臂欢呼。
  山顶之上,大旗之下,上百名精锐甲士森然耸立。
  李芷婉按剑站立于山坡之上,从远望去结冻的灞水,清晰可见,再远隐约可见那雄伟的大兴城,大隋的都城。
  李芷婉披着雪白色大氅,内衬白甲,凤目远望,长眉入鬓,说不出的英姿飒爽,卓尔不群。看着她的身姿实难相信,如此一名绝美的女子,居然是这支大军的统帅。但是李芷婉身后十几名面貌粗狂,威武雄壮的大将,皆侯立于她的身后屏息静气。
  大将之中,一名双鬓既是白发的中年书生,默默站立。这名书生名叫李纲,乃是祖父,父亲乃是刺史,车骑大将军,可谓是官宦之后。
  其曾为太子洗马,为杨勇麾下仕官,后杨广夺位,李纲为对方所恶,就隐居于鄠县不出。
  后来李芷婉从长安逃离,回老家鄠县招兵买马时,恰遇李纲。李纲与李渊有旧,曾认作同宗,当下请为长史,李纲又说服谋主胡商何潘仁,当下为李芷婉在关中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人马。
  后李芷婉散尽家财,并利用李渊的人脉,又收服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当下李芷婉在关中竖起大旗招兵买马,而关陇士族之中,不少年轻子弟,皆是纷纷提枪牵马投奔大军。
  瞬间李芷婉在关中,替李渊拉起了一支七万人的大军,并且还连败关内讨捕大使屈突通派出的隋军。整个关中为之震动,无论隋军还是百姓,都是惊呼这支兵马为娘子军。
  “李长史。”
  李纲一愣,当下收敛神色,站出来,言道:“诺。”
  李芷婉没有回头,言道:“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他们前进到何处了?”
  李纲回答言道:“依照之前的布置,分掠各县,已攻陷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
  李芷婉闻此点点头。
  李纲言道:“如此有我们在关中肘制,如此屈突通就不敢从关中派出继续援军渡过河东。”
  李纲心底丝毫没有将李芷婉当一名普通女子看待,在这数战之中,李芷婉以一介女流之身,执掌这万乘大军,不仅是连战连捷,而且约束军纪,关中之内百姓秋毫无犯。
  关中百姓,还是麾下七万大军对她无不敬畏,李纲不由心道,李渊如何好运气,居然生得这么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
  可惜她是一个女子,他听闻李渊已将李建成为世子,但李纲见过李建成,此人虽也算不错,但比起他这个妹妹来逊色远矣。可惜对方是一个女儿身,否则自己可以早早投效,自己空有一番帝王之术,可惜当年杨勇不听自己的话,反而让杨广夺去了江山。
  想到这里李纲不由唏嘘,生出一个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感来。
  李芷婉突然出声言道:“李长史,眼下河东战况如何?”
  李纲言道:“刚刚得到消息,宋老生本率两万大军驻扎霍邑,但轻敌冒进,为唐公所击败。宋老生身死,唐公已是攻下霍邑。”
  这时胡人潘何仁笑道:“那好了,宋老生一去,河东的屈大将军就独木难支了。”
  李纲闻言言道:“不,宋老生一去,河东凭借屈突通一人,还有数万大军,他若是固守,唐公也无法攻下。”
  李纲说到这里,向李芷婉言道:“若是强攻河东,屈突通擅守,唐公很可能会损兵折将,就算兵力不损,但眼下李密得到李重九,窦建德之支持后,声势大涨,连败东都官军,若是我们攻不下西京,而让李密先一步得了东都,就会以此先声夺人,取得号令天下之势,如此唐公大业危矣。”
  李芷婉听到李重九的名字后,目光微微掠过,但心底只是泛起一点波澜,只是轻轻言道:“李长史说得有理。”
  潘何仁笑道:“现在非唐公,就是李密,二人之一夺取天下,谁先拿下了西京,东都,谁就占得了先机,我看唐公迟早也会收拾屈突通,不如我们不等唐公大军,先攻打西京如何?”
  李纲摇了摇头,言道:“长安还有数万精兵,我们现在缺乏攻城器械,哪里可以轻夺的,不知大帅有何高见?”
  李芷婉向北面望去,默然了一会,言道:“屈突通为将谨慎,不敢浪战,眼下我们军力,虽不足以攻打,西京的坚城,但足可为奥援。”
  说到这里李芷婉将带着剑鞘的剑柄朝北一指,长风甩打着她的披风。只见李芷婉言道:“我父可以不理会屈突通大军,留一将监视河东足以,而自己率军渡过黄河,我们率军北上接应,如此声势大振,足以拥有攻打西京之力。”
  潘何仁,李纲皆是深思之后,都露出赞同的表情。按照一般的将略,循序渐进,将夺取河东之地后,再从蒲津渡过黄河,谋夺关中。
  但是眼下李密和李渊争夺天下之主,谁可以先占据西京,东都之一,足以可以有领袖天下的话语权,所以这时候,李芷婉建议李渊率精锐渡河,撇开屈突通的数万兵马,而渡河攻打西京兵临城下,就不失为大胆的妙举。
  当然李芷婉这支奇兵至关重要,若非有他们在关中接应,李渊则不敢实行此越河攻打西京之战略。
  李纲闻此后,对李芷婉更是佩服五体投地言道:“若是将来唐公能定鼎天下,大帅你居功其半。”
  李纲此言绝对是衷心之言,李渊晋阳起兵,身边也不过三万人马,而李芷婉麾下却有七万兵马,而且这些兵马并非是农军,而不少都是关中投奔的强宗子弟,战力不俗。
  也幸亏是李芷婉带兵,若换了其他人,这支雄兵掌握于其他人之手,就算是自己的亲儿子,李渊此刻恐怕也是睡不下,吃不香吧。
  李纲不由心底暗笑,李渊将来夺取天下最大功臣,并非男子,而是一介女流,这不知算不算是一个笑话。
  听了李纲之言,李芷婉笑着摇了摇头,她身为女流,要这倾世之功何用,难不成将来还真的为将为臣吗?
  当初从西京逃离,自己只是想帮助父兄一臂之力,却没想到却一举成事。就算李家夺取了天下,但将来封王拜将对她而言,又有什么用,自己还真的去带兵打战不成。
  前几日大兄给自己书信往来,其中提到二兄掌握军权,又连战连捷,多有嫉妒之意。但对于自己在长安之功,却是十分高兴,还言爹爹对此十分高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