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603

  李重九看对方虽是身为中山李氏族长,却是丝毫没有卢高找三人的风范,而身上的长衫虽是干净,但也看出浆洗发白的痕迹,并且对方还自称草民,显然没有官身,见到自己更有几分局促。
  李重九接过对方双手奉上礼单,言道:“李族长有礼了。”
  礼单之上写着十羊,三十只鸡等等之类,李重九见了对方脸上一副难为情的神色,不用猜也知中山李氏现在处境不怎么样。
  李重九言道:“族长能千里迢迢而来,足见这份盛情,不知这几年宗族之人过得如何?”
  族长李荃长叹一声,言道:“不瞒你说,我中山李氏在娄烦,马邑本也是大族,但自刘武周割据后,强征民役,放任突厥人祸害乡里,地里刚播下去的麦子,才刚长出苗来,突厥人就把战马往地里一撂,我们族人若有非议,轻则吃一顿鞭子,重则就要了小命,只能眼睁睁看马啃食麦苗。”
  “这一年来族人都过不下去了,纷纷逃难,眼下四周也就太原郡还算是安定,而驸马爷你又听说是我们李家的同宗,故而族人们都来太原郡托庇,现在都在交城安顿。只是几千口人啊,又没有吃食,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到时不知要冻死多少人。”
  说着李荃双目渗泪,当着李重九面垂泪。
  杨娥皇倒是动了恻隐之心,握住李重九的手。
  李重九之前有问过李虎以及属下,是否要认宗中山李氏,李虎则是告诉自己,他与李重九的爷爷,一直是在太原郡附近,因耻于为贼,故而也就不提及出身,以免辱没了祖上。
  但若以地域而论,最有可能的还是中山李氏一支,连以往李虎劫掠商贩,凡事主乃是姓李的,也是往往优容。故而李虎言若要认宗当以中山李氏。
  李重九问及温彦博等人,却是另一个说法,他们却觉得中山李氏的名分太低,配不上李重九今时今日的地位。当时天下李姓,言必称赵郡,陇西二郡。而赵郡李氏又高过陇西李氏一头,而中山李氏之祖李齐与赵郡李氏之祖李牧乃是亲兄弟,所以李重九若认宗赵郡李氏,显然比中山李氏更有号召力。
  李重九两相权衡之下,最后决定还是认宗中山李氏。赵郡李氏并非不好,只是眼下随着李密降唐,加上大部分赵郡李氏士族子弟,皆已是投效了李唐。
  何况赵郡李氏自持五姓七望之一,一贯崖岸自高,李重九这时候前去认宗,不是反而遭其白眼,为天下之人看轻。
  而相较之下中山李氏,现在虽非显赫,但往昔也曾兴旺过,于赵燕之地颇有声望,李重九根基在于河北,若要起势,必要借助同乡同宗之力。
  对于这方面,李渊能有今日,就善于借重宗族之力,而没有士族背景的窦建德,则擅借同乡之力,窦建德军中大将曹旦,高雅贤,刘黑闼都是窦建德的同乡发小。如窦建德还未举事前,其父去世,同乡来送葬千余人,凡有人送礼,分文不取。
  相反若是飞黄腾达后,不念昔日同宗同乡之情,其人品则会遭到鄙夷。
  眼下族长李荃又是亲至拜会,有求于自己,李重九正可借机施以恩惠。
  李重九当下拍了拍杨娥皇的手背,言道:“李某眼下虽为一州刺史,小有成就,但追根溯源,若非李氏焉有今日,身为同族,怎能见难而不久,你放心,我必会安置好太原郡的族人的。”
  李荃听李重九这么说,顿时感激涕零地言道:“多谢驸马爷,公主,我李氏上下……”
  李重九笑道:“都是同宗之人,相互照拂是应该的,说什么感激的话,那就生分了。”
  “是,是。”李荃连声答应。
  当夜府中无话,众人欢宴。
  当日李重九下令与民同乐,蓟县每户派米一合,肉一斤,同月但凡涿郡有民成婚者,赏布一匹,有民生子者,赏羊一头,有民生女者,赏鹅一只,在此之下,民间结亲之人骤增。李重九也通过此,鼓励民间生聚人口,早日从战乱之中恢复。
  除了惠及涿郡之外,幽州并再度免除八郡,以及怀荒,御夷二镇一年丁税。虽说幽州财政不丰厚,但李重九仍是连续两年免去了丁税。如此民间百姓负担大大减轻,在此战乱之中,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李重九如此大方,也是在夏麦秋粮收成都不错的情况,正如魏征所说,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的道理,今年幽州各郡虽小有蝗旱水等灾,收成比不上丰年,但比大业末年时,幽州战乱田间长满荒草,尽数荒芜的年景,实在好上太多太多。
  何况秋粮马上就要开征,到时不仅可以还去年的民债,还足有富裕。
  幽州官吏不仅获得沐休三日待遇,每人家里还割了十斤肉。要知道高中层官吏尚好,但对于低层官吏而言,他们的生活也仅仅是比百姓好一些,平日的俸禄尽够一家人吃饱而已,眼下有了肉食,足以一家上下打打牙祭。
  至于一年来转战各地府兵,李重九更不会亏待他们,乘着大婚之际,每人都领了两斗粟,三斗麦,粟是去年秋末收上的,而麦则今年刚收的春小麦。而家中亲人看着出外当兵的儿子,背着厚厚的粮米回家的一日,那是何等高兴,又是何等的温馨。
  如此恩德广施之下,涿郡的士绅百姓,对于李重九无不感恩戴德。
  饭时幽州城内从城楼高处望去,各坊家家户户都燃起炊烟,青烟寥寥,在这个民以食为天时代,对于乱世而言,这一幕乃是一种奢望。
  次日天色已明,窗外黄澄澄的阳光透过窗外照入屋中,这又是一个晴好的日子。
  已为新妇的杨娥皇,盘了高发髻,插上发簪步摇,即便不施脂粉,亦是容色照人,从此以后她并非长乐公主,杨广之女,而是李重九之正妻。
  李重九与杨娥皇新婚,正是欢愉,故而迟起。二人来到堂中,看到室得芸已在堂中,一旁丫鬟抱着李重九之子李鹰,而平平则是依偎在室得芸身旁看着杨娥皇。
  见到杨娥皇,室得芸并未起身,只是搂着平平。
  杨娥皇见了走过去,主动见礼言道:“室得姐姐。”
  室得芸凝视杨娥皇,看了许久,这才言道:“你汉人的女子果真很美,难怪夫君让你为正室。”
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买你的帐吗?
  室得芸的言语中有几分吃味,杨娥皇闻言低下头,言道:“姐姐,我。”
  室得芸见杨娥皇似有几分内疚,言道:“妹妹,别如此,我们草原上的女子,有什么说什么的,就算是草原上头人,哪个不是娶了十几个老婆的,何况夫君是堂堂可汗,我早做好这个准备了。”
  杨娥皇展颜一笑,点了点头,室得芸对一旁缩在自己身后的平平,言道:“平平,这位是大夫人。”
  平平听了室得芸的话,反是缩得更后,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转来转去盯着杨娥皇看。
  “还有几分认生呢,”杨娥皇笑了笑,当下从兜里取一东珠来,言道,“平平这个给你玩好不好?”
  李重九见这东珠有小指头那么大,心知是宫内贡物,他看了一眼平平,言道:“平平,大娘给你的就收下。”
  平平听李重九之言,当下上前一步接过东珠,然后施礼答谢。
  杨娥皇不由对李重九笑道:“好乖的姑娘,将来一定是位美人。”
  李重九点点头上前摸了摸平平的头,自从怀荒镇收养她以来,现在平平有十二三岁了,按照女孩十五岁笄礼,她也快是要嫁人了。以李重九今时今日的地位,平平要嫁不难,但是如何找一个真心对她的男子,对于李重九而言却是发愁。
  幸好还有几年,以后再发愁此事吧。
  见了室得芸,平平之后,杨娥皇看到了丫鬟抱着的李重九长子李鹰。李鹰两岁了,白白胖胖的,现在正趴在侍女的怀里眨着眼睛,东瞧西瞧,分外可爱。
  杨娥皇问道:“可以让我抱抱吗?”
  室得芸还未说话,一旁侍女即言道:“公子他脾气不好,认生,换了别人抱他会嚎啕大哭,甚至咬人。”
  李重九微微皱眉,就算自己抱李鹰也是如此,这小子丝毫没有给他这当爹的面子。
  “不妨!我就是想抱抱。”杨娥皇这么说,室得芸也是欣然点点头。
  待杨娥皇从侍女肩头上抱起李鹰后,李鹰张大了嘴巴,似要大哭,众人暗道不妙,但这神情只是一瞬,随即就眉开眼笑地呵呵笑起。
  众人见了都是松一口气,杨娥皇摆弄着李鹰的小手,对众人言道:“这孩子与我投缘呢。”
  李重九对杨娥皇,室得芸言道:“以后你们二人就是他的大娘,二娘了,还不有缘,是什么?”
  杨娥皇抱了一会,当下将李鹰还给侍女,室得芸叮嘱了几句,让李鹰回房让奶娘给他喂奶,之后李重九一家四口一并坐在一桌吃饭。
  饭刚吃到一半,这时郡司马林当锋入内拜见。
  李重九对林当锋点点头,当下将吃了一半的饭丢在一边,放下筷子,与林当锋一并来到书房。
  林当锋向李重九禀告言道:“启禀上谷公,突厥突利可汗来消息,处罗可汗,已是取消了出兵怀荒镇,与窦建德南北夹击的决定。”
  李重九闻言不由笑道:“可是义成公主说动了处罗?”
  林当锋言道:“正是,义成公主与突利可汗两人坚决反对处罗,赵德言二人的东进之策,言现在李唐已摆脱突厥的控制,与吐谷浑部结盟作大,而突厥自取了榆林,朔方郡后,再加上梁师都,刘武周附庸势力,颇有南下争天下的打算,故而处罗可汗已是放弃了东进的决定。”
  李重九闻言笑了笑,处罗可汗,义成公主不知,五原郡郡守张长逊已是暗暗投靠突利可汗。而在其中牵线搭桥,却是额托,英贺弗与林当锋。否则张长逊怎么会恰好向义成公主推动此事。
  说来说去,还是李唐现在已有三分之一天下,其势太强,连草原上的突厥人也感觉控制不住了,再这样下去就是养虎遗患了,故而相较于李重九,李唐才是将来突厥最忌惮的敌手,否则李重九此移祸江东成功之策,也不容易成功。
  突厥战略目标转移,也能拖一拖李唐的后腿。毕竟现在李唐虽是势大,但仍不是突厥的对手。
  李重九想了下言道:“这一次义成公主送了厚礼给娥皇作嫁妆,我也派一能言善道的使者,借着回赠的机会,转告义成公主,就说将来我与公主殿下之子,将会是幽州之主,只要有我李家在的一日,杨家世世代代荣华不衰。”
  林当锋笑道:“此事再容易不过了,我立即派人去办。属下还有一事禀报。”
  “说吧。”
  林当锋言道:“日前李渊加卢赤松为光禄大夫,而卢子迁为涿郡公。”
  李重九面色一凛,问道:“卢家答允了吗?”
  “已是答允了,卢赤松,卢子迁接受了李唐的册封,不过却十分低调,卢家内部也只有数人知道。”
  李重九言道:“卢家这是收两家下注,左右逢源。”
  林当锋言道:“正是,听说李渊十分信任卢赤松,我看这次加封,也可能是李渊挑拨卢家与我们的关系。”
  李重九言道:“不错,李渊确实有此打算,而卢家亦有觉得我们拿他无可奈何,若是我们对卢家动手,卢家就彻底投唐,这就是李渊期待之事。”
  林当锋言道:“此事还请上谷公定夺。”
  李重九负手言道:“我本是给了卢家机会,现在是他自己不珍惜,也没什么好怨我了,想收两家聘礼,我让他一个子都拿不到!”
  李重九这一次可谓是动了真怒,深吸一口气,当下问道:“记室参军王珪何在?”
  林当锋言道:“今日沐修,应在官舍。”
  李重九言道:“立即将他召来我有话与他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