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03

  这老头陀见李重九话语之中,并不甚感伤,不由诧异笑着问道:“那你千里而来,寻访无果,岂非徒劳无功。”
  李重九摇摇头,言道:“怎会是徒劳无功,生死有命,不能强求,我只是尽一份人子之心意。”
  老头陀赞许地点点头,言道:“正是,正是,不过我并未说你爹的病无救,只是难办了一些。”
  “给我几日斟酌一下药方,你先不忙离去,暂且在山下住下,待药方写就,你速速拿去救你爹吧。”
  李重九当下大喜拜下,言道:“多谢头陀相救,大恩铭记在心。”
  觉远裂嘴哈哈一笑,言道:“不要谢我,要谢也需谢你自己的孝心,而今如你这般能尽孝道的人,已是不多了。能帮就要帮之,快起来吧,男儿膝下有黄金。”
  见有觉远这句话,李重九当下放下心事,从少室山下山。心事已了,想到后世少林寺似是武学圣地,不过亲到了一趟,李重九饶有兴趣,一路观察。
  只是一路所见的僧人皆是平平,与一般寺庙之中所见没有不同,没有一座座坑坑洼洼的练武场;没有拿着棍棒习武的僧人,也没有挑着两大桶水,上下健步如飞的僧众。而寺庙内,几名弓着身子拿着扫帚,一丝不苟扫地的僧人。
  扫地的僧人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僧,李重九见这些老态龙钟的僧人不敢怠慢,少林扫地僧的武功想想也是觉得害怕。
  相送自己的小沙弥,在一旁噗哧而笑,言道:“这位居士,为何走路如此小心?”
  李重九笑了笑,当下发问言道:“请恕冒昧,不知道贵寺藏经阁在哪?”
  那小沙弥一愕,言道:“敝寺并无藏经阁。”
  李重九一愣,当下又问道:“无藏经阁,难道贵寺之中佛经典籍,都无搁置之处么?”
  小沙弥天真烂漫地一笑,言道:“这位居士,佛经典籍不过是几本书罢了,敝寺上下也不过百本,各位师叔师兄都是随身携之,何必找个阁楼安置。”
  李重九当下哗然,又问道:“那么贵寺高僧都没有著书立作吗?譬如达摩祖师……”
  说到这里李重九一愕,他突然想到达摩有言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也是禅宗之意,所求就是不立文字,开示顿悟。
  “嗯,没有藏经阁,那么达摩院总有吧!”
  “嗯,没关系,罗汉堂?”
  “好吧,般若堂就更没有了吧,果真如此。”
  李重九不由哈哈一笑,心道果然是武侠小说害死人。
  但是李重九随即又想到,不过十三棍僧的故事,却应该是真的,只是此寺上下却丝毫不见习武之风,那棍僧又从何而来。
  陡然之间李重九,不知为何脑间掠过了觉远头陀的影子,这位老头陀似乎倒有几分门道,但是对方年事已高,就算是会武,必然也不能再打了。扫地僧,唉,那都是骗人的。
  想到这里,李重九已一路出了山门。少室山之下,有寺僧与雇来佃户,混种了几百亩菜田,在这里聚成了一个小村落。
  李重九在菜田外一座破落寺庙住下。这破落寺庙是当年少林寺初修时所盖建。
  这是因为在达摩未至时,少林寺上下僧众信奉是小乘佛教,与达摩理念不和,所以达摩迁至五乳峰的石洞内修行,这一修行就是九年,即乃面壁九年影入石中的典故。
  之后少林寺上下僧众渐渐信服了达摩,改修大乘。达摩的佛学这才在少林寺盛行,终而使之成为禅宗的祖庭。后面少林寺寺庙经周武宗灭佛之事后,山下寺庙为毁坏不少,在隋文帝崇佛时,这才在山上重修寺庙,而山下的寺庙仅存半壁。
  李重九是随处可居的人,不介意所住之简陋,简略收拾了一番后,扫去灰尘蛛网,再去农人家里讨来几大捆干稻草后,即作为自己的临时居所。
  安顿之后,李重九往村里买来一头肥鸡,半斗米,一大串腊肉,还有一壶浊酒,回住处置办。李重九杀鸡,切肉,煨上浊酒,登时在寺内散发出阵阵香气,顿时引来几名在村中不事生产的破落户。李重九也是豪爽,也是请来一起做伴吃酒。
  山间无日月,听着少室山上,悠然而响的钟声,屋檐之外则是大雪漫地。屋内倒是酒香肉香蒸腾,鸡肉与黄米饭乱炖,也是喷香扑鼻,这时故人具鸡黍的妙趣。
  对着篝火,李重九裹着皮衣,在此雪景下,与几名破落户闲谈趣事。
  于是一连数日,李重九都是在破庙之中住下,一面等候山中觉远头陀的消息,一面自己也与几名破落户一起闲聊,被这些破落户拉着,渐渐于村中人家亦慢慢相熟起来。
  此地农人纯朴好客没有心机,而李重九又善于接人待物,为人慷慨,顿时认识不少村中夫人人,甚至还到村长家里吃了顿饭。虽是谈不上什么交情,但是也算混了个脸熟。
  这日夜里,李重九正在破庙里歇息,突然听闻到破庙之外,传来了轱辘轱辘的车轮声。
  李重九听闻这声音,陡然坐起,暗暗纳罕是谁在半夜之中,赶车这不太危险了吗?
  他所在的破庙,间隔的菜田与村子有半里地的间隔,又偏偏处于山下上山的必经之道上,所以这马车必是冲自己而来。
  李重九顿时心里一提,翻身而起,将枕下的短刀抄在腰间,又从随手处将自己二石弓,三石弓一并捉在手上,背上半壶箭走到庙前的窗户警惕地观察。只见黑夜里,一辆马车沿着山道,七扭八歪地颠簸上山,马车上点着两盏气死风灯。
  一名车夫正奋力的抽着马鞭,催赶着马车上山,在这马车不远处只见是四五丛的火把,从火把前进的速度,以及清晰可闻的马蹄声来看,应该是追击的骑兵。
  李重九见目标不是自己,当下心底一松,至于马车中何人被追击,他倒是觉得无关紧要,眼下他自然还是小心藏匿行迹最重要,这路见不平的事多了,自己也管不上。
  就在李重九拿定主意,默然旁观时,突然异变而起,马车在山道中行驶一个不稳,突然车轱辘一下间撞到了山石,整个马车坠地拖行。
  李重九暗道这几人好命,若是一不小心,马车一歪他们就要坠落山涧之中了。不过这时李重九却暗道一声不好,马车之中顿时出来三人。三人之中有一人是名女子,另外两名则一名则是丫鬟打扮,一名则是持刀男子,三人连同车夫一起居然跑向自己庙里退避。
  李重九暗骂一声,不过身后那几名骑马之人见此更是高兴,只听有一人高呼一声跑不掉了,顿时蹄声更加急促。
  这几人皆是脸色剧变,那中央的女子,似体弱不能快行,需别人搀扶才可。那丫鬟与持刀男子一人一边搀扶在旁,而车夫则是不顾了,眼见追兵赶上当下抛了这几人,向田边奔去。
  而这时只听嘣地一声响,这名车夫惨叫一声,原来背上钉上了一枚箭羽,直接滚到在地。
  那持刀男子见此悲愤大声呼道:“流贼杀来了,流贼杀来了,大家救命啊!”
  流贼!
  李重九眉头一皱,这几日他在村中,也打探到些许消息,说是山下不太平,崇阳县附近似乎有一伙从河南来的数千人流贼出没。
  听闻这些流贼都是黄河发了大水,无家可归之人,他们聚拢一起,过境而食,后不少人手里沾了血腥,就演变为暴民流贼,甚至敢攻打官府的县城抢粮。
  现在这些流贼犹如蝗虫一般,越境而过,难道他们这一次的目标,乃是少林寺。
  想到这里时,那几名骑马的流贼,已是挥刀砍向了那奔跑中的女子。
第三十六章
蛇蝎女人
  黑夜下的松软雪地之中。
  丫鬟的神色已露出极度的惊恐,头上的簪子都掉在雪地之中,而那搀扶的女子那火把映衬下,脸上都尽是慌张。李重九见到那女子手腕底下已多了一把裙刀。
  流贼们舞着刀,口中发出呜呜地呼声,充满了淫暧的味道,手举着火把之下,目光森然仿佛如同饿狼一般。
  就当流贼快要追上时,那女子突然对身旁男子,高呼言道:“贼子杀上来了,不要管我,快走。”
  那护卫女子的男子,面色涨红,反而将那女子奋力一推,喝道:“二娘,快跑到庙里躲避。”
  说罢,这名大汉回过身,双脚站定,显然要决死一搏。
  可是马蹄声隆隆,李重九见那大汉身子发颤,不要说迎敌了,连刀子都握不稳,只听砰了一声。
  快马飞撞到这男子身上,对方犹如沙袋一般飞出。
  砰!雪泥之中被砸出了一个坑,那男子登时难知死活。
  眼见卸除了最后一层阻碍,流贼们纷纷发出夜枭一般狰狞的笑声,驱马向那主仆二人奔去。
  而这时那女子手中的裙刀翻动,正要挥刀而起。
  就在这时嘣地一声嗡嗡响动,马嘶声乍然响起,一匹健马陡然之间人仰马翻。
  众流贼还看不出发生了何事,这时又是嘣地一声响,众人只见一道影子从庙中飞出,一名流贼已喉贯长箭,颈喷鲜血!
  流贼翻身落马一只脚里仍勾在马镫上,马匹嘶鸣,顿时拖着这流贼四处乱跑。
  呼吸片刻之间,四名马贼已被杀了两人。
  两名马贼顿时胆寒,而这时村头之处,火把通明,吆喝之声传来,显然是村子里的人发现这里有动静。
  两名马贼不知庙里有多少人,顿时伏低身子,贴在马背上,拔马便走。
  只听又是一声弓响,第三箭擦马而过,这两名马贼逃得更快。
  李重九呼地长出一口气,将弓从窗户之中收回,这二十步内的距离以他箭术难有失手,何况又是敌在明我在暗之偷袭,否则他也无法在面对四名有防备的流贼面前,出手救下这二人。
  当下李重九提弓而出,奔到雪地之中,他先奔到那大汉面前。
  只听那大汉双眼圆凸,喉头乃是咯咯有声,有进气没有出气,李重九心知对方受伤已重,活不了了,当下摇了摇头。
  随即李重九走到那女子和丫鬟面前。
  此刻坠落在地的火把噗噗而响,照得那女子脸上忽明忽暗,李重九见去这女子虽是脸色苍白,却是难掩那一份明艳之色。虽是未见有李芷婉那般国色,但是也添了几分楚楚可怜,令人分外觉得怜惜。
  “好汉救我。”女子细声言道。
  不过李重九却暗自冷笑,他方才在庙中可是看得清楚,待马贼追近时,那女子手中的裙刀,并非要朝自己身上刺去,自杀已保清白,而是准备刺向自己身边的丫鬟。
  看来是要让丫鬟受伤倒地,拖延马贼的追击。至于方才的大汉,自然也是因为这女子一番话,甘心为她送了性命。
  他本待不愿意救她的,但是却不忍那无辜之丫鬟送死,固而放箭。李重九指向那马上毙命的男子,问道:“此是何人?”
  女子见之这才连忙起身,奔跑到那男子的尸身上嚎啕大哭。李重九听这女子哭泣虽是大声,但全无哀然之意,心下了然为这名男子暗暗不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