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03

  李重九不知这骠骑此来何意,不过看对方一见在树下避雨之人后,当下皆是一同下马。
  当先一名浑身披着铁叶铠甲大将一般模样的人物,奔了几步朝那那头戴幂篱的女子,远远拜下言道:“末将禁军中郎将窦贤参见长乐公主,因大雨误期,错过公主的车马,还请公主治罪。”
  说罢,身后那百名骠骑军士亦是一同拜下,铁甲铿锵响动,整齐划一,极具有威势。
  “公主?”李重九虽有预料对方身份高贵,却没想到对方乃是什么唠叨子长乐公主,莫非是隋炀帝的女儿?
  那头戴幂篱的女子先撇了李重九一眼,温和地言道:“大雨误期,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窦将军率领众将士在雨中奔波,倒也是辛苦了。免礼吧。”
  “谢公主。”将军窦贤微微舒了一口气,心道久闻长乐公主素有贤名,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窦贤站起身来,他十分眼尖,方才已见到这位穿着麻衣的骑马少年,显然与公主一行,不是一路,而且是对峙模样。
  讨好公主之心人皆有之,当下窦贤喝道:“山野小民,居然敢于冲撞公主车驾,给我拿下!”
  窦贤喝毕两名魁梧粗壮的铁甲士卒一左一右来拿李重九。
  “慢着!”李重九大喝一声,犹如半天中响着了一霹雷般。那两名士卒神情一震,似为李重九神色所迫,亦停下手来。
  李重九言道:“这位将军,你说我冲撞公主车驾,你说这车在哪里?驾在哪里?”
  “何况方才公主又未自报出自己公主身份,大家萍水相逢,我不知对方乃是公主,何来冲撞之说。”
  那窦贤为李重九言语之所夺,亦辨不出一个道理来,于是恼羞成怒言道:“混账,我说你冲撞了,你就冲撞了,哪里来的这么多道理。兄弟们给我拿下。”
  “蠢材。”李重九暗道一声。
  “慢着。”长乐公主出声喝止了,众骠骑士卒一听公主喝令,当下皆是退下,一并齐声告罪。
  长乐公主轻轻移步,一旁侍从立即给他遮上了伞,走到李重九面前数步之处。
  这时一旁侍女拂衣,出声言道:“见了公主,还不下拜。”
  长乐公主将手一止,轻轻地言道:“山野之民,愚昧无知,与他计较倒是失了我们身份,眼下你可知我那镯子是真的吧,可后悔?”
  长乐公主微微一笑,注视着李重九的表情。
  李重九平静地言道:“回禀公主,若是那镯子草民真的收下,恐怕此刻早就这位将军五花大绑起来了吧。”
  长乐公主一愣,轻轻点点头,言道:“你这小贼,倒还真有几分见识。”
  长乐公主自幼居与宫中,早就习惯了所见之人皆是一副唯唯喏喏之态,但是眼下这男子,自己却始终看不出他对自己有丝毫敬畏之色。
  先前不知自己是公主身份也就罢了,得知之后,仍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自己以玉镯试探,看他是否有后悔惋惜之意,没想到对方却是得失淡然。
  长乐公主自幼读书,明白一个道理乃是无欲则刚。
  如窦贤对自己恭敬,乃是希望讨好自己,获得赏识以作升迁。自己侍卫战战兢兢,丝毫自己有丝毫闪失,是因为担心万一自己出了什么事,自己也是小命不保,乃是怕死。而丫鬟拂衣虽自幼和自己亲厚,但是亦不敢越矩,否则为内侍知道了,就要被拖去杖毙。
  而眼前这男子,说他贪婪嘛,对一头麋鹿亦可射杀,但是对于价值连城的玉镯之诱,却是毫不动心。闻之自己公主身份后,亦是表面上恭敬客气,内心仍是十分倨傲。
  当下长乐公主言道:“我看你也有几分勇力,眼下朝廷正在辽东用兵,天子重英豪,我向陛下推荐你一个前程如何?”
  又是辽东!
  李重九微微一皱,心道这送死地方,自己避之还不及,哪里会去。当下李重九言道:“在下山野小民,无拘无束惯了,不堪重用,多谢公主抬爱。”
  “不识抬举!”窦贤当下忍不住喝骂。
  长乐公主亦是诧异,心道这小民难道真的别无所求。
  长乐公主当下心底不忿,带了几分娇蛮生气般的口吻,问道:“你这小贼,既不爱钱财,又不爱官爵,那你到底有何所欲?”
  李重九见长乐公主忍耐不住的样子,暗地一笑。
  他想了想,一本正经的言道:“回禀公主,小民确实有梦中以求之事。”
  长乐公主一听微微点头,心道如此你还不有求于我,于是长乐公主口吻平静地,言道:“但说无妨,本宫必成全你之所愿。”
  李重九点了点头,言道:“那公主我说了。”
  “嗯。”长乐公主轻轻点点头,但幂篱之下的目光,却流露出炙热的神色。“嗯,”李重九清清嗓子,大声言道,“我希望天下能够太平,百姓居有定所,三餐可以温饱,衣食无忧,再也没有苛捐杂税,徭役加身,百姓们能够安康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李重九这一番振振有声,听得窦贤,拂衣皆是张大了嘴巴合不拢。
  李重九这一番长篇大论之后,看向长乐公主,当下毕恭毕敬地言道:“这是草民一点心愿,不知公主可否替小民完成。”
  这时长乐公主语塞了很久,半响这才长叹一声言道:“陛下常说山野之中必有贤良,此言真不假矣,没料到阁下情操如此高尚,倒是让我失敬了。”
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阳
  洛阳乃是千古帝都之地,周公卜洛,营王城、成周双城。
  王城在西,成周在东。王城乃天子,宗庙所在之地,而成周城则迁禁殷商遗民之所,屯驻有周八师,以御关东诸侯。
  之后洛阳数朝建都在此,几经兴废,直至隋炀帝杨广。杨广即位之后,即东巡洛阳,立北邙而眺,见洛阳山河四塞之地,不由长叹言,自古何不建都于此?
  杨广言毕,右仆射苏威即上前,手持笏板朗声奏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
  隋大业初年,经开皇之治的积累,整个大隋朝国势蒸蒸日山,此乃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世。
  杨广气吞山河,于天下布营东都诏,言道洛邑自古之都,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役七十万民夫,命杨素,宇文恺筑东都。
  除了雄伟的东都之外,一同修筑的还有东都西面,堪称古往今来第一皇家园林的上林苑,以及不逊于仁寿宫的显仁宫,之后隋炀帝并废二崤道,开菱册道,一共八百里,并筑十四行宫!
  最后动员之夫役,达到了两百万之众,东都洛阳终于九月而成。
  此刻李重九正牵着自己的马儿,从南向东都而去。一路经过凌波宫,景华宫,又渡过连通伊水和洛水的甘泉渠。
  之后李重九终于来到东都的南门建国门之外,等候入城。
  现在与李重九一道等候的,还有大批等候入城作买卖的商旅,以及赶市集的农民正鱼贯入城。
  建国门位于东都的望伊阙中轴线,乃是正门,于之一并向南面而开的,左右还有白虎门和长夏门。
  作为帝都南大门建国门,建国门绝对乃每日入城人流最高峰的地域,李重九身在此处感觉仿佛置身于北京西客站里。
  但此建国门亦无愧于帝都第一雄伟之门,据说气势宏伟还胜过西京的明德门。城门下开有三门道,中间一门平时封闭不开,只供皇帝车驾出入,其余两道左进右出。
  由于人流太多,李重九拿了手中少林寺给他开具的关验给城兵一看,对方连扫一眼的时间都奉欠,直接让李重九入城。此倒是令李重九之前的少许担心即烟消云散。
  随着经过几十米长黑漆漆的门洞,甫出城门,李重九眼中恍然光亮,眼前乃是一片豁然开朗。
  摆在李重九面前,乃是宽达百步的天街,对于李重九而言,这简直就是广场,而并非是街道。
  天街两侧各种植榆柳,路分三道,中间为御道,两者则是百姓行走。
  此刻李重九牵马走在如此宽敞的大街上,即便是作为穿越众,亦不免有大开眼界之感。天街直通端门,故而两侧之坊多为皇族贵戚高官所住,如左手侧第二坊宽政坊,即河南县县治的所在。
  睹目望去凡临天街两侧房屋皆是双层屋檐,并饰以丹粉,一股华贵的气象即溢满眼底。
  李重九心知这天街走到底部,就要过鼎鼎有名的天津桥,以渡洛水,之后就是皇城的南门端门。
  李重九此刻若是要见长乐公主,尽可沿着天街一路向北,直抵位于东都西北角的皇城。
  只是长乐公主岂是李重九这等小民可见,不过尽管不去皇城,亦不影响李重九沿天街一睹这天家气象,为铺面而来的声势气息所感染。
  驻足良久,李重九不胜叹息了一阵后,决定还是先去找李虎他们再说,当下向一名‘城里人’问路,问前往归德坊如何走。
  对方见李重九粗布麻衣的打扮,一副农民工进城的模样,登时眼高于顶,随意向东一指,言道向东走三坊之地就是。
  李重九闻言,很诚恳地谢过,洛阳一百多坊里,皆是笔直而分。他听说过东都新建之后,虽杨广数度调豫州,江南,河北的民户,以填充洛阳的人口,但是整个人城区之中,人口分布仍不平均。
  如归德坊所在的东南角一带的里坊,由于距离西北所在的皇城,以及东都南北二市,这CBD中央商务区,过于偏远。
  故而东都东南角的里坊,相对于其他里坊,人烟也相对稀少,而且没有什么住着什么达官贵人,故而一般都是贫民,以及没什么档次的客栈居所所在。
  李重九当下草鞋踏土,风尘仆仆地奔向归德坊。到了目的地后,只见坊门前,两名巡城卒懒洋洋的持枪伫立依在墙上。李重九进入之后,他们随便问了问,即放行通过。
  归德坊之中,果真是人丁不多,李重九轻易地就找到了李虎他们下榻的客栈。
  还未询问掌柜,李重九就看见王马汉那个虎背熊腰的背影。
  对方正在客栈中一张桌子上,一手扣着脚丫子,一手拿着筷子对着一大碗面条,吁吁地吃面。
  王马汉正吃得酣畅之际,突觉得肩头一沉,似有人将手搭在他肩头沉沉的感觉。
  王马汉当即大怒,将面前的汤水一抹,骂道:“不知道老子对恨别人在吃面时候,拍老子的背吗?”
  当王马汉端着拳头转过脸后,却为之一愣,只见李重九笑吟吟地站在自己身后。
  王马汉当即筷子失手掉落,见了李重九端视良久,突然嚎啕大声言道:“少当家,少当家,果然是你,我还以为我这辈子都见不着你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