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603

  “小小九!”李重九不由莞尔。
  当下李重九大步出门,但见薛万述,张玄素候立在门外。
  二人见李重九一并上前拱手施礼,张玄素言道:“启禀王上,突厥增兵了!”
  李重九双目一凛。
  薛万述言道:“是可靠的消息,昨日处罗可汗的金狼大纛,以及突厥最精锐的附离军,翻越了燕山,从长城边塞破墙而入,同时怀戎城的狼烟在昨日中午,已是熄灭,估计已被突厥攻破。”
  李重九听到这里,心道怀戎城一失,那么怀荒,御夷二镇与幽京的联系,就被切断了。
  李重九看向张玄素,薛万彻二人,但见二人额上都是微微渗汗,连一贯镇定自如的张玄素亦是神色凝重。
  李重九问道:“突厥昨夜还有向城东草市袭击吗?”
  薛万述言道:“回禀王上,昨夜城东草市一片宁静,据探马回禀,突厥兵马反而后退了十里。”
  李重九言道:“进又不进,退又不退,突厥在处罗大军增援下,反而后退,显然是已是得到我大军回援的消息。难道处罗敢要与我在幽京城下决一死战吗?”
  燕山群山山巅,长城犹如一条探首长龙,盘桓在重山之间。
  在一处河谷内,长城被拔开了一个口子,砖石散落在地上。突厥骑兵顺着河谷前行,蜂拥而至,从这长城缺口之处,涌入塞内。
  一半山坡上一杆金狼大纛下,率着突厥强军的处罗可汗踌躇满志,用马鞭指点着这燕山言道:“这汉人的千里江山,和大漠草原来真是别有一番景色。只可惜还是不如于都斤山。”
  赵言德在一旁言道:“可汗这汉人的千里江山,从今日起就要入你的掌中,成为我突厥人的牧场了。”
  处罗笑了笑,言道:“你这话说得太满了,赵国之中也人物,我看没攻下幽京前,还是不要说大话的好。”
  赵言德言道:“我们十万突厥铁骑,横扫空虚的幽京,不成问题。”
  处罗闻言哈哈一笑,言道:“说的是。”
  正待这时,一名突厥骑兵疾驰而来。对方人疲马乏,站在处罗面前,上气不接下气。
  处罗言道:“给他酒。”
  说罢处罗一旁的附离骑兵丢了一马奶酒过去,这名骑兵端起马奶酒咕嘟咕嘟喝了个大半,这才喘了一口气,用手臂一抹嘴巴,向言道:“可汗,步利设大人派小人前来禀告,说赵王李重九已率征夏大军回援幽京。”
  “来得这么快。”
  一旁突厥大将斛特勤怒着揪过赵言德言道:“你不是说,李重九最少还要半个月才能回幽京吗?”
  赵言德被揪着衣领,狼狈言道:“回禀斛特勤,这我不知,数日的延误总是有的。”
  “就这数日的延误,我突厥大军就可以攻下幽京。”斛特勤大怒。
  “放下他。”处罗可汗言道。
  斛特勤顿时气呼呼退下,赵言德面红了一阵,随即又恢复平静。
  这名突厥骑兵向处罗问道:“步利设,请示可汗,敢问是否退兵,退回塞外?”
  处罗可汗闻言怒声喝道:“你告诉他,不准退兵,本可汗的大军马上就到。如果他敢退兵,以后本可汗就当死了一个弟弟了。”
  “是,可汗。”快马疾驰而去。
  处罗身旁数名突厥大将听处罗拒绝退兵后,神色亦是各有不同。
  自处罗可汗执掌汗位后,越来越独断专行,突厥众特勤,设,叶护的议事权越来越小。
  赵言德言道:“可汗,李重九大军虽比预料中早返回了幽京,但征夏大军出兵三个多月,与刘黑闼苦战,又伤亡不小,可汗实不必太过担心。但是怀荒,御夷二镇的王君廓,英贺弗却不可不防。”
  处罗欣然言道:“赵言德,你的话倒是很中肯。”
  众将听处罗这么说,几人又动了退兵的念头。
  斛特勤厉声喝道:“赵言德,你说要不要退兵。”
  赵言德听斛特勤的意思,当下被迫垂下头,他心底是想攻打幽京的,但被斛特勤威胁之下,不得不言道:“可汗,不如听步利设的话,暂时退兵吧。”
  处罗看了众将一眼,言道:“你看过射出的箭有折回头的吗?横平中原,乃是我突厥数代可汗向长生天发下的誓言。你们谁要阻拦我的决心,就是我处罗的敌人。”
  众将听了哪还有二话,言道:“可汗,我们愿追随你打到大海边上。”
  处罗哈哈大笑,看向赵言德言道:“现在大家都这么说,你还有顾虑吗?”
  “小人知道了,”赵言德当下言道:“可汗既有此决心,小人愿为先驱,策反汉人士族,将领,为我突厥效力。”
  处罗冷声一笑,当下对众将言道:“传令下去,让儿郎们都给我跑起来,如果今天落日前,还有人没过长城,就给我砍了。”
第五百三十章
迁都之议
  幽京城中,李重九率军返回幽京的第一次朝会。
  赵国百官皆是抖擞精神上朝。
  李重九坐于殿内,温彦博,王珪,陈孝意,卢承庆,魏征等人赵国众臣一并坐于殿下。
  众臣到齐后,李重九开口言道:“众位大臣有的知道了,有的不知道,昨日突厥处罗可汗,已率突厥大军翻越了燕山,突破了长城防线,还破了怀戎城,其兵力估计最少在十万以上。现在处罗意欲率大军直逼幽京城下,各位爱卿不知有何看法?”
  众臣当下嗡嗡议论声一片。
  “敢问眼下幽京城中有多少兵马?”卢承庆出声问道。
  姬川回答言道:“回援的大军在五万两千余人,现除了一万人马驻扎在东门草市,其余尽数入城。幽京城内还有不足一万的乡兵,其中一半都是今年新募不过三个月的新卒。额托率的两万骑兵,虽是日夜兼程,但估计还有十日,才能进入涿郡境内。”
  “现在看来两军兵力相差有几分悬殊,但我军也不是不可以一战。”卢承庆出声言道。
  “我军新征完刘黑闼,兵疲马乏,若能不战,还是不战的好。”薛万述亦是发表意见。
  “微臣有一言!”
  但见一名老者迈步而出,声音颤颤。
  此人大多数人都不认得,心道这位老臣是谁。
  “老夫裴矩见过众位同僚。”
  众臣见了恍然大悟,此人一生毁誉参半,不过却名满天下,无人不知。算起来裴矩入朝为宦时,位居高位时,在场众大臣都没入仕仕途呢。
  唯一就是温彦博,在开皇年间在内史省为文林郎时,曾经与裴矩同朝为官。但说二人同朝为官,实在勉强,当时温彦博出仕的文林郎不过九品,而裴矩则为当朝重臣,官拜吏部侍郎,乃是随时面前天子的人物。
  二人地位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说是同僚,恐怕裴矩都不屑于承认吧。
  为官之人十分看重资历,故而常有论资排辈,倚老卖老的传统。
  对于裴矩这般老臣,众人虽谈不上敬畏有加,但都是尊重他的年岁,地位,以及资历,听对方出声,众人都是流露出认真倾听的神色。连温彦博等一系重臣也不例外。
  裴矩当下出声言道:“眼下突厥兵势浩大,老臣建议为今之计,不如暂时迁都至魏郡以避其锋锐,方是上策。”
  “迁都!”
  不少臣子都是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若非是裴矩说的,众人已是反驳了,但也有一部分臣子深思之后,却觉得裴矩说的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
  李重九不置可否,言道:“迁都乃是大事,不可轻议,裴爱卿请具体的说。”
  裴矩拱手言道:“微臣也知道刚入殿为臣,提此实有冒昧,但为了王上计,为了赵国百姓计,为了天下百姓计,却没有比迁都更好的方略了。”
  裴矩顿了顿开口言道“幽州之地虽富饶,但远九州,地处边郡,并非王霸之地,当年汉光武帝虽中兴于幽州,但却于邢台称帝,后天下安定后建都洛阳。正所谓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六合之中乃是中原,中原之中乃是洛阳,王上若欲统大业,建都于幽京乃是舍近而求远,置华厦美宅而不住,而取鄙陋茅屋而栖。”
  居然将幽京比做鄙陋茅屋,本以为这一番话会有人反对,但裴矩之言一出,幽燕的本地士族官吏居然一片沉默,没有人反对。
  记得当初李重九方入主涿郡时,立都幽京与怀荒镇二者之一时,室得奚部与幽燕本地士族大吵一番,颇有上纲上线的味道。最后李重九还是以进取中原为重,决心立都幽京,最后才罢了这场争议。
  但眼下裴矩的提议,众幽燕士族出身的本土官吏,却没有反对了,这还真是奇了怪了。难道他们集体失忆了,还是真如裴矩所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要迁都临近中原,方才是上策。
  李重九左右看去,但见王珪一副略有所思的样子,当下问道:“王爱卿,你常有出人意料的高见,孤想听听你的意见。”
  王珪言道:“秦人曾六度迁都,终而成就霸业,拓跋鲜卑曾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孝文帝名流千古,但无论是秦人,还是鲜卑人,都是后顾无忧之下,而图进取中原,这才迁都的,但眼下幽州之地,东有高句丽,北有契丹,奚族,西有突厥,若是从幽京南迁至中原,恐怕幽燕六郡会入番胡之手。”
  李重九听王珪之言,默然点头,这话说的十分有道理。汉人大一统王朝中,从明代开始镇守北京,正是吸取北宋失燕云十六州后,国力疲乏的教训,推崇的正是天子守国门,以北京全燕云之险,抵抗蒙古,辽东两大地域的番族的入侵。
  这时欧阳询言道:“可是从幽京而至中原,着实太远,我军一南一北折返在路途之上所费甚久,将来若进取中原,与李唐决战于洛阳,恐怕力有不及。”
  裴矩也言道:“幽京虽说乃是北地重镇,但论及人口,税赋皆是不如新拿下的清河,武安,武阳,魏四郡中任何一郡。但凡立国建都,必先强其干再弱其枝,以幽京为干,除非将四郡人口皆迁至河北,否则本末倒置。”
  一旁魏征言道:“此万万不可,强行迁徙百姓,此乃是暴政,万一激起民变,恐怕四郡之地,反而会荒废。”
  裴矩之言,李重九亦觉得不无道理。当时淮扬,川蜀都十分富饶,当时有扬一蜀二之说,但在汉人百姓心底,无论是否搬迁到哪里,但仍认为只有是洛阳,关中,远远凌驾于四方之上。
  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早如大禹时,就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此乃是天子之地,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五服见明亲疏,辨王化,自是距离天子国都越近的,越乃是文明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