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603

  李重九听曲嫣然暗讽自己的冤大头,不由笑道:“是啊,拿钱的那个人,确实笨得紧了。做了好事,还被人骂了,还得不到对方一点感激,真是抛了媚眼给瞎子看。”
  曲嫣然笑着道:“陛下,够了。”
  李重九问:“这几年不见,曲大家过得好吗?”
  曲嫣然听李重九这关切的话点点头道:“还好,两年前从幽京去了江南,回了老家迁葬了父母,总算作了一点为人子女尽孝的事。”
  “嫣然是江南人啊。”
  似想起了父母,曲嫣然不由泫然泪滴。曲嫣然低下头道:“嫣然的祖父乃是大陈的校书郎,杨素破陈之后,欣赏祖父的才学要纳入府中。祖父心念故国,不肯归隐不仕。杨素此人也很有气度,仍是赠金送给祖父。”
  “后来祖父隐居山中,不出仕隋朝,但一些南陈旧人仍思反隋,派人游说,祖父知陈朝不可能死灰复燃,就没有答允。这些人担心泄露了秘密,反将祖父,父母全家一十三口尽数杀死,当时我才五岁被我奶娘藏在水缸之中,没有送命。”
  李重九听了问道:“这些仇人是谁?”
  曲嫣然摇了摇头道:“后来我走投无路,被人贩子卖入青楼,这些年来积攒了不少钱,这一次下江南,要寻觅当年仇人报仇,好容易打探到时,却没有想到,这些人早就起兵反隋时,或战死或病故了。”
  李重九点点头道:“虽不能亲手报仇,但能了却心愿就好。”
  曲嫣然嫣然笑着道:“是啊,奴家心愿已了,所以这一次去洛阳,此后就在青楼中了却残生。”
  李重九听曲嫣然这么说,不由一怔。
  曲嫣然笑着问:“陛下你想问什么?”
  李重九道:“没什么?”
  曲嫣然看向李重九道:“陛下,今日我们道左相逢,这一见不知下一次何时何月才见,你为何不坦诚与奴家相告呢?”
  李重九听曲嫣然这么说道:“这是朕的不是,朕方才是想说,嫣然你既是心愿已了,身上积攒的钱财一辈子也用不完,但为何还要身在青楼,不……不,找人嫁了呢?但朕要说出这句话后,突又觉得若是要知道嫣然你嫁给他人,朕恐怕以后会是如何懊悔和不甘心,故而就不想说了。”
  曲嫣然听了不由失笑,后正色道:“陛下,嫣然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定要如实的回答我。”
  李重九开玩笑道:“刚才已是如实回答,你一个问题已是吃了大亏了。朕若是在如实回答一个,就亏到家了。”
  曲嫣然不由道:“陛下,你乃堂堂天子,有必要和我一个小女子,斤斤计较吗?”
  李重九饶了饶头,露出几分无奈的神色道:“那好吧,朕就听下,至于如何真诚就再说了。”
  “陛下……”
  “好,问吧。”
  曲嫣然道:“陛下,奴家知道你由一介布衣出身,而至今日一国之君,肯有不少姑娘对你倾心,据我所知有四位女子倾心于你,一位是长乐公主,一位是室得姑娘,还有一位就是生死不知的平阳公主,我想问你这四位女子,你心底最爱是谁呢?”
  “这……”李重九倒是没有说话。
  曲嫣然柔声问道:“陛下你不在东都,却是微服在此,身边连干净的衣裳也没有,显然走得很是匆忙,陛下敢问是去寻李姑娘的吗?”
  李重九坦然道:“是的。”
  曲嫣然道:“看来,我问了一个傻问题。陛下最爱的果真是李姑娘。”
  “嫣然,”李重九不由自嘲一笑道,“当年在白马寺,朕曾对齐王赋诗一首,诗中有一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想来可笑,朕对于芷婉最牵挂于心,也不等于朕不喜欢娥皇,芸儿,还有另一位姑娘。”
  曲嫣然道:“我不懂,我若是喜欢一个人,就倾心于他,心底绝不会容下他人的。”
  李重九笑道:“你知道吗?朕想过若是当年就是先娶了芷婉,再遇上了娥皇也会不会一般倾心?朕更爱的是哪一个?”
  说到这里李重九顿了顿又道:“你说朕花心也好,见一个喜欢一个也好,但这就是朕啊。可是现在芷婉生死不知,朕心底对她很是牵挂,你明白吗?”
  曲嫣然点点头道:“我总算知道男人为何都三妻四妾,天子后宫三千,不过嫣然今日能听陛下说心底话,很高兴诶。现在嫣然释然了,只盼陛下和平阳公主能早日重逢,了却陛下你此生的心愿。”
  “一定。”
  曲嫣然笑了笑,打开幔布做成的车帘,轻轻道:“陛下,雨小了,你该上路了。”
  李重九见曲嫣然有几分神伤问道:“好的,嫣然,你下面去哪里?”
  “当然还是去月下名花。陛下你什么时候来呢?”
  李重九闻言不由哈哈大笑。
  曲嫣然也是笑了起来。
  当下李重九下了车,曲嫣然亲自挑开车帘相送。而茶铺旁路人看见如此一名国色天香的美女,立在车旁,不由都是目瞪口呆。
  曹纹给李重九牵来马儿,一旁周洲看见曲嫣然,顿时惊为天人心底暗叹,我还以为陛下对女色看得甚淡,但真是没想到啊,没想到,陛下竟然……
  李重九翻身上马对曲嫣然道:“走了。洛阳再见!”
  曲嫣然点点头道:“陛下一定要找到李姑娘,嫣然想看你们重逢的一日!”
  李重九听曲嫣然说得真切,胸前一热道:“好的!”
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码头
  永济渠,一艘三层乌船在运河上前行。
  河水起落,永济渠上,船来船往。各式盐船,粮船经过,夹在此中这三层乌船看得并不起眼。
  不过在三层乌船左右,却有六艘艨艟战舰左右护持。战舰上赵字旌旗飘飞,显然是赵军水军主力战舰。而三层乌船的甲板上,也是密密麻麻站着赵军士卒,戒备森严。
  萧皇后在船舱中轻轻呡了口茶,在一旁两位陈氏娘娘也是在陪着她说话。
  陈婤笑着道:“姐姐,没想到我们姐妹有生之年,还能回洛阳一趟。”
  一旁妹妹陈舒道:“是啊,东都的宫阙,悠然在我们的梦中一般,正是离家千里方知家好,我做梦都想回东都去看一看。”
  萧皇后心情也是大好道:“是啊,我们姐妹三人虽都是江南人,但在东都住了十几年了,今日能回去看看故人,也是好的。但陛下来信与我说了,洛阳经王世充,李渊这一番肆掠,暂不可为都,所以登基大典后,我们还是要返回幽京。”
  萧皇后说到这里顿了顿道:“眼下战火纷飞,东都早已是物是人非,我怕到了东都到时见物伤情。”
  见萧皇后面露伤感之色,陈婤姐妹相视,知是萧皇后又想起了杨广,也是陪着她落了几滴眼泪。
  陈婤道:“姐姐,能再到东都一趟也是好的。幽京住得久了,倒也习惯了,不觉得苦寒了。”
  陈舒倒是道:“怎么说也是好多了,陛下登基后,该是向天下诏告,正式立娥皇为皇后,如此先帝九泉之下,也能够欣慰了。”
  陈婤道:“过个几年再诞下皇子,陛下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萧皇后听陈舒这么说,拭去眼泪笑着道:“亡国之人,能有我们今日已是莫大的福气了。至于娥皇有没有皇子,我早已不那么看重了。我现在倒是希望她们母女二人能平安喜乐。”
  说到这里船舱外宫女禀告道:“娘娘,皇后和室得夫人,来向你们请安。”
  “让她们进来吧!”
  杨娥皇,室得芸二人一并入内,萧皇后见女儿这几日容光泛发,很是高兴。陈婤看杨娥皇的气色,亦是道:“皇后最近的气色,真是好多了。”
  杨娥皇欣然道:“我也觉得身子近来好多了。”
  萧皇后拉过杨娥皇的手,让她坐在身边道:“女儿家月内养好了身子,可治得百病的,眼下虽过了月子,但也得多体己点。”
  杨娥皇埋怨道:“母后,你别担心了,宫人每日恨不能贴在女儿身上的,还能照顾得不好。”
  听杨娥皇这么说,众人脸上都露出宠溺的笑容来,萧皇后虽关心女儿,也没忘了招呼室得芸道:“前几日你坐不得船,吐了几天,现在可好了一些。”
  室得芸笑着道:“服了几帖药,倒是好了一些,我们奚人可能真是坐不惯船吧!”
  萧皇后笑着道:“我们江南有句话,叫北人走马,南人行船,说得是我们南人行船,如你们北人骑马一般,都是家常便饭,若是要我骑马,可是苦了。”
  萧皇后这么说,众人又是一阵齐笑。室得芸也是笑了笑,宫女给她端了锦褥坐下。
  杨娥皇这时对萧皇后道:“母后眼下到了清河了,方才清河郡郡守崔君素来消息,如崔氏当几个郡望大族的夫人,都要来拜会,现在他们都在码头上候着,要不要去见一见。”
  萧皇后蹙眉道:“我们江右士族与山东门阀,一贯没有什么来往的,但我记得崔妃,她娘家就是清河崔家的人,也不算没有交情,反正下船也不耽搁一阵功夫。”
  说到这里,杨娥皇点点头,当下唤过拂衣道:“我们几时到清河?”
  “回娘娘的话,午时前就该到了。”
  杨娥皇道:“那就知会崔郡守来人一声,就说我们答允了。”
  “是,娘娘。”
  到了午时,乌船缓缓驶至清河码头,杨娥皇但见清河码头,船舶如乌云一般,黑压压地在码头停了一片,不由微微奇怪。拂衣招了郡里官员一问,方才知道黄河渡口的黎阳码头,被征作军用,所有船都用来拉粮了,所以河北船都在这时往南而去,以作军用。
  杨娥皇自为皇后之后,一贯谨慎低调,这三层乌船再也是普通不过,混在这清河码头上,丝毫也看不出是大赵皇后所乘的御船。萧皇后,杨娥皇从船上轻轻挪步而下时,在码头旁迎接的崔家女眷,都不敢相信,这艘普通的船只,乃是皇后的所乘的御船。
  清河郡郡守崔君素一见萧皇后,杨娥皇就行了跪拜之礼,其他崔家女眷也是如此。
  “免礼吧!”杨娥皇淡淡地说道,以往为公主时,为天家贵胄,自有雍容华贵的气度,为皇后之后居移气,养移体,更令她平和之中,更透着令人只敢仰视的凤仪。
  崔君素等人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行礼之后,这才起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