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603

  周洲与平平到底何意呢?平平自小孤苦,自己绝不能让她受到一点伤害,否则真是对不起她了。
  “看你把鱼钩这么弯就好,我是跟一个江淮蛮子学得。”
  “咳!”李重九在远处轻咳一声。
  平平和周洲突听到咳声,皆是转过头。见到李重九,二人都是露出了意外的神情来。
  “微臣参见陛下!”周洲先是拜下,平平则是雀跃扑到李重九身边。
  李重九拍了拍平平的头,看向周洲道:“周参军没想到你不仅会钓鱼,还是得了姜太公真传,愿者上钩啊!”
  周洲听李重九如此说道:“微臣惶恐,不明白陛下的意思。”
  李重九看向周洲道:“你先不要惶恐,朕没有别的意思,是朕从小看着她长大,与亲生女儿没有什么区别。周洲你能与平平相处得很投机,朕正高兴,何况平平从小没有朋友,朕很喜欢她能有一个相处投机之人。”
  周洲这时笑着道:“陛下,平平心思单纯,仿佛如晶莹剔透的水晶一般,明可照人。微臣从未见过如此质朴的女子。”
  平平听了周洲的话,嘻嘻地笑着,向李重九斜斜了脑袋。
  李重九笑了笑,没有说话对平平道:“朕有要事去周参军谈,你先回房。”
  平平乖巧地点点头,向李重九,周洲笑了笑,当下蹦蹦跳跳地回舱房去了。
  李重九对周洲道:“平平母亲过世得早,又是哑巴,朕对她最心疼不过了。”
  周洲道:“这是陛下的舔犊之情。”
  李重九看向周洲笑着言道:“周洲为官数年来,磨砺不少,以往硬直的脾气,倒是没有了。”
  周洲听李重九这么说道:“陛下,微臣不是没有硬直的脾气,只是在官场久了明白,在么没有能力改变这天下重重弊端前,你必须先接受他。”
  李重九听了有些讶异道:“你能这么想,倒有一番道理,你知道这一次朕因为皇贵妃的事,很承你的情,你也是个有才干的人,所以朕要重用你,辽东郡临近高句丽,战事不断,也是用人在即,朕想让你去辽东如何?”
第六百章
身后功过
  “辽东?”周洲开口道:“我听闻陛下有意在火儿慎草原,新设松漠都护府吗?”
  李重九笑着道:“你的消息倒是很灵通,不错,白狼城已是建好,朕决定在白狼城设立松漠都护府,由郭孝恪从辽东郡郡守右迁为松漠都护府大都护,靺鞨部突地稽,丁零部崔序都已派人族人,在火儿慎草原放牧,还有契丹匹絮部,他们部族的军主和我说在乌侯秦水草原不习惯,要迁回火儿慎草原。朕看匹絮部这两年来一贯恭谦,也答允了他。”
  “那陛下让微臣去辽东的意思是?”
  李重九道:“郭孝恪右迁后,空缺下辽东郡郡守就由你来担当。”
  周洲神色一震道:“陛下。”
  李重九摆了摆手道:“这可并非是好差事,辽东比幽京更加苦寒,多还是不毛之地,其地的靺鞨,丁零与迁居的汉人时有冲突,还有流徒犯人,昔年所俘高句丽,契丹的军户,加上契丹的余孽,以及高句丽人不时兴兵犯境。这一次高句丽乘我南征,兴兵渡过辽水,杀掠我子民三千人,放火将数个村落烧成白地。这个仇朕是一定要报的,所以在你肩上担子不轻。”
  周洲听了道:“事情越难越好,事情不难,也不能显出微臣的本事,陛下请告诉微臣,微臣该作什么?”
  李重九道:“你身为郡守当先守住辽东郡,保境安民此为第一要事。辽东郡郡兵可以归你调遣,至于登州,都里镇两地的水军大营也给节制。朕说过要报仇的,高句丽杀我子民三千人,朕要杀他三万人。你尽管放手去干,朕会下令郭都护的松漠都护府一切给与你方便,若是必要可派兵协助你,不过松漠都护府,主要还是协助王都护的弱水州都护府防备突厥,你还是要多靠自己。”
  周洲听了当下道:“陛下还请放心,陈汤有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微臣愿效仿陈汤,班定远做一番大事。不过微臣请求凡事直接向陛下直接进谏,不需通过他人肘制。”
  李重九看了周洲一眼问道:“为什么?”
  周洲道:“微臣鲁莽,总不能和上官处好关系,故而不想他人肘制,希望一切能自己放手去干。”
  李重九点点头道:“好,朕给你这权力。不要辜负朕对你的信任。”
  周洲听后拱手告退,步伐昂然。
  李重九看周洲的表情点点头,将他调到辽东郡任郡守,一来对于他委以重用,赏罚分明,二来让他远离幽京,想来以后他也是再没机会见到平平了。
  次日,李重九的坐船经过板渚渡,又行船抵至洛口。
  洛口乃是洛水入黄河之口,杨广为了洛阳成为天下水运枢纽,引谷、洛二水达于黄河,循着东汉张纯所开阳渠的故道挖掘运河。从洛水溯流南下,李重九乘船可以直抵洛阳城的西苑,再从西苑乘船经洛水直抵洛阳宫城。
  当初李重九为了攻破王世充的洛阳宫城,就是派水军战舰,直接从洛水攻入洛阳的。
  可以想象当年杨广的豪情,从其所居的洛阳宫城出门,不用行走一步,只要坐船北上直抵幽京,南下可至江都,免去了车马劳顿之苦,永济渠,通济渠两条运河,一举将整个大隋一南一北贯通起来。这大运河奠定了后世千年来,整个大一统中原王朝中央集权霸业。
  夜色下,船头巨灯,仿佛如天上的星火般耀眼,李重九居于甲板上,看着洛水景色。李重九见洛水美景,也不愿吃饭,就在甲板上观两岸景色。
  夜色渐深,耳听身后脚步声传来,李重九转头看去原来是杨娥皇。杨娥皇披着一件娥黄色,盈盈走来。
  “娥皇!”
  杨娥皇将披风给李重九系上道:“甲板风大,陛下要保重自己身子。”
  李重九见杨娥皇的神色,心知她已是在心底原谅了自己。李重九不由心底感动言道:“朕知道,只是你看这洛水迢迢,当年曹植在此写下洛神赋,言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亦是在此洛水,神龟背驮洛书,而献大禹。”
  杨娥皇悠然道:“这样啊,你这番话,当年我与父皇乘龙舟游江都时,他曾亲口与我道了一次。”
  李重九看杨娥皇的神情,知他是想起了父亲当下笑道:“这说明我与你父皇是不谋而合。”
  说到这里,李重九指着脚下道:“朕突然想起你父皇当年开辟这条运河之,当年从洛阳至幽京,若走陆路车马劳顿,车轮磨坏了,马儿又瘦了一圈,路途最少要走万里,用三个月才抵达。你说若是幽京有叛乱,朝廷要派兵镇压,路上走三个月,士卒早成了强弩之末了,哪里有力气平叛。这就是山川险隘之弊。”
  “但眼下我们坐船,从洛阳至幽京,每日不需每日奔走辛苦,坐在船中,不要五十日即可抵达。朕今日能有此惠,多亏了你父皇之恩,坐享其成。”
  杨娥皇听了李重九这么说,双目泫然欲涕道:“是啊,我早为此不平了,天下人都诋毁我父皇,说他奢侈,好大喜功,却无人见得这永济渠,通济渠之惠。但我父皇生平常说,做事当无愧于己心,后人外人怎么说不要在意。不过你这一番话父皇若是听见,他定要高兴才是呢。”
  “当然我是他的好女婿嘛。”李重九笑着说道,不由李重九又想到自己另外一个岳父李渊,心底就不那么舒坦了。
  杨娥皇道:“你这人倒会打蛇随棍上。”
  看着佳人微嗔,李重九上前牵起杨娥皇的手,凝视她的双目温言道:“是非功过,自在人心,纵然百年内被人蒙蔽,但千年之后,自有人来昭雪。你父皇是非曲直,我会还他一个公道。”
  “小九你。”
  李重九正色道:“李渊称帝后给你父皇上炀字的谥号,实为不恭,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李渊此人忘恩负义,朕绝不效仿他。”
  杨娥皇道:“是啊,父皇是有过过错,但炀字确实不敬。”
第六百零一章
大赵年号
  杨娥皇听说李重九要给杨广加谥号,当下:“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后因周厉王暴政,后人才将其谥号定为厉字,我父皇虽失天命,但炀字恶谥太过,小九,那你要给父皇加什么谥号?”
  炀确实太过了,李重九记得陈后主在病逝后,杨广给他的谥号也是炀,李渊再给杨广加个炀字,这不是赤裸裸的打脸吗?将当年投降杨广的陈后主的谥号,再原封不动地奉还给杨广。
  李重九沉吟了一阵道:“朕决定给你父皇上谥号为武,你觉得如何?”
  杨娥皇听了微微惊奇道:“武字是美谥,父皇毕竟是失了天下的。我看来只要平谥,我和母后就知足了。”
  “不以成败论英雄,”李重九道,“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你父皇当年灭陈国,破吐谷浑,威服突厥,虽后来有辽东之败,但仍不失一个武字。以后在我大赵,百姓皆称你父皇为武皇帝就好了。”
  “小九。”杨娥皇听了垂下头脸上露出欣然的神色。
  李重九的御船逆着洛水终于抵达洛阳城下。
  洛阳处于洛水之阳,古人有云山南谓阳、山北谓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洛阳之意,就是洛水之北。
  舟船行过但见洛水南北两岸,皆是新田,央苗绿油油的一片。唐郑大战后,洛阳附近已是渐渐恢复了生气,百姓重新定居下来。洛阳附近田产,都为王公大臣的私产,百姓求一田不易。早在战国时苏秦有云,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苏秦就是洛阳人,因家里没有靠近洛阳城的田,故而才立志读书出人头地。
  坐船近于洛阳,李重九即望见两座高高的楼阙,一左一右对峙于洛水上。门阙高达五层,雄伟而立。李重九坐船左右百姓们驾着舟船,满载着瓜果新鲜蔬菜,直入洛阳的南北各市贩卖。
  水门关卡上盘查士卒得知赵王亲至,连忙开闸放行。
  李重九至天津桥附近下船,因李重九没有告之百官自己已回洛阳,故而直入洛阳宫。但见洛阳宫一切张灯结彩,显然是快准备就绪,只等着登基大典开始。
  温彦博等人得知李重九已回到宫城,立马从中书省前来接驾,迎李重九至乾阳殿之中。
  温彦博等人参拜李重九后言道:“陛下,登基大典万事已是具备,尚缺百官官位爵位,后宫嫔妃封号尚未册封,等陛下亲自决断。”
  李重九点点头道:“朕知道了,此事朕稍后再办。”
  姬川言道:“陛下年号我等已是亲自拟定了数个,一会请陛下过目。”
  张玄素又接着道:“陛下百官请陛下尊号,已交中书省议论过了,现请陛下过目。”
  “尊号?”李重九想到如果说谥号,庙号都是君主过世后加的,那么尊号就是皇帝在世时称的,百姓提及可以不用避讳。
  李重九知道百官给自己上尊号,有几分迫切地问道:“是什么尊号?”
  张玄素当下道:“百官昧死上尊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
  “够了,”李重九打断道,“尊号这么长,你让百姓如何叫?百官不是看朕笑话吗?”
  张玄素连忙道:“微臣不敢。只是陛下文成武德,用区区几字不足以形容陛下的伟大,故而百官们自是希望尊号越长越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