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603

  “……封额托为襄国郡公,世袭罔替,赐黄金百两,再于洛阳,幽京各赐华宅一座,其妻为郡君,长子袭爵外,荫次子为县侯……”
  英贺弗,额托皆是并肩站着,身后则是番军将领簇拥着,一旁汉人大臣不免看向这身材魁梧的二人。官员上下都知他们是李重九信任器重的番部大将,这一次封爵,他们也在其中,这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少人都说李重九崛起于怀荒镇,就是靠着室得奚部起家,而对于英贺弗,额托他们室得奚部而言,与其说李重九靠着他们崛起,倒不如说室得奚部才是靠着李重九,从差一点灭族,为契丹奴役的命运中走出,而有了今日。
  室得奚部高层有一个共识,若是没有室得奚部,李重九可以找草原上其他部族崛起,而没有李重九,室得奚部与其他奚族四部,契丹八部又有何区别。
  而今日弱水州都护府,以及新成立的松漠都护府,全力动员控弦之兵达十几万骑,连草原霸主突厥人都在上一次幽京保卫战中吃了亏,签下城下之盟,现在对于室得奚部都忌惮三分,这其中若没有李重九,他们怎么会有今日。
  但是弱水州,松漠两都护府的崛起,不仅令突厥人不放心,令赵国汉臣们也十分担心,一段日子前国子监中有十几名士子联名递血书给李重九,警醒说提防晋末五胡乱华之事重演,血书中说李重九今日重用番人,他日番人必然为祸大赵。
  李重九见了血书当下大怒,此事可大可小,说难听点,被人利用来挑拨离间李重九麾下胡汉两边关系也不一定。李重九当下令风闻司彻查此事,后来调查得知,此事并无人在背后唆使,而完全乃是几名士子自己挑头。
  这些中二过头的士子被抓时,还大呼无罪,李重九还见了几个为阶下囚的士子们。但见这些士子怀着一番血勇之气,其中一名士子慷慨陈词,说被抓之日早料到今日,但宁死不改其意。
  李重九看着这些热血上了脑袋的士子们,摇了摇头,国子监中除了汉人士子,还有不少胡人士子,他们都是李重九为了达到在草原上推行汉化目的,从各部各族中年轻子弟中选来的。
  李重九不能不顾及此事在国子监中影响,对于这些人,结果只有从重处罚了。李重九下令让十几名士子,提前半年结束肄业,结束国子监课程,外放地方,将这争议平息下来。
  外放地方虽是处罚,但也是保护,最重要是争议是平息下来,只是这件事却不能当作没有发生过。
  士子间的争执没有掀起太大波澜,现在室得芸被封为皇贵妃,李鹰被封为郡王,这越发令室得奚人大赵帝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从室得奚部上下最早的提议,将室得芸扶正为正室,到后来李鹰出生,想策立他为太子,到了最近御夷镇与幽京立都之争,每一次在朝野上都掀起不小的波澜。
  若非李重九在汉人胡人两边都具有极高的威望,将这几件事压下去,恐怕赵国还要掀起更大的动荡。
  不过这些事对大赵帝国暂没有影响,现在李重九春秋正盛时,赵国国内局势十年二十年内都不会有大问题。参加李重九登基大典的突厥使者,奚族五部使者,契丹各部使者,只是觉得室得奚部现在风光无限。
  特别是奚族其他各部使者见到往昔远远不如自己的室得奚人,现在已是远远超过他们,心底多有不平之意,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
  “……魏公李密与朕相识于寒微,视其如兄,魏公大才,负问鼎之雄图,郁拔山之壮气,控御英杰,鞭挞宇内,志逸风飙,势倾海岳……朕追赠魏公李密为魏王,设庙于洛阳以南祭祀,代代不绝……”
  温彦博念到这里,场上徐世绩,单雄信,魏征,郭孝恪等瓦岗诸将,皆是神情不一。徐世绩是目眶泛泪,似追思起李密低声道:“主公!”单雄信三人皆是神色复杂,李密与他们的恩怨,实是一言难尽。
  不少赵国官吏都在私下叹道:“没想到陛下追赠蒲山公为魏王。记得当初蒲山公有言,不攻下洛阳,则不称王。结果蒲山公一生没有攻下洛阳,没想到死后,陛下给他追赠了。”
  “我倒是听说陛下与蒲山公确有深厚交情,诏书上不是说,两人相识于微末吗?听闻陛下尚为布衣时,与蒲山公在白马寺外纵论天下大事,竟折服了眼高于顶的蒲山公,之后蒲山公即有意请陛下出仕杨玄感,但陛下却没有答允。”
  “陛下真是有先见之明,若当时投了杨玄感,嘿嘿今日,这也不好说了。”
  “蒲山公虽是身首异处,也算一代枭雄,追赠为王,也算不辱没他了。”
  “蒲山公投靠李渊,李渊反而杀了蒲山公,陛下则追赠蒲山公,一来叱李渊无情,二来也显得陛下乃是念情之人。”
  “噤声,噤声,不要再说,这是什么场合。”
  众官吏当下不敢再言。
  “……室得奚部大将颜也列,于易水之战壮烈殉国,朕追思其功,追赠为河间郡王,……”
  听到这话,众官员又不平静了,又是郡王。
  官员中有人想到,天子除了长子为亲王外,还封了窦建德等四人为郡王,这并不为过。但颜也列若在世,本最多也只是与英贺弗一般并列为郡公,但因其阵亡沙场的缘故一下越了两级,而按照常理追赠只是加一级,这实是厚遇。
  在台阶下,颜也列之子孛儿罕听了双目泪流。
  长安。
  无极宫,大殿上。
  李渊听着裴寂的奏报,双眉紧皱。
  “事情就是这样的,陛下。”
  李渊听了点点头道:“朕知道,三娘……三娘她真的还在?”
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担忧
  裴寂站在殿下不敢抬头看李渊此刻的神情。
  裴寂但感觉肩头上迫来的压力,他可以猜测到李渊这时应该是什么样一种心情。这是多年君臣相伴,裴寂圣眷不衰的缘故。
  裴寂道:“陛下此事千真万确,我们曾试探过赵国数名知道此事内情官吏,但他们虽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现今我们细作已是确认,李重九新封的李贵妃,就是平阳公主。并且平阳公主在洛阳城北遇袭,内卫中一名参军斗胆作了猜测,此事似乎另有真相。”
  “其中有一些言辞有可能对秦王不利,微臣不敢多言,妄议陛下家事,可是也没有确凿的凭据指向秦王,一切都是猜测,毕竟此事罪魁祸首还是王世充。”
  李渊接过裴寂递上的公文,裴寂偷眼看了一眼,李渊脸上依旧是沉静如常,裴寂不敢再看,垂下了头。半响李渊道:“裴卿,你最近似乎一直与太子走得很近啊。”
  裴寂听了立马噗通一声跪下道:“陛下,微臣一直是效忠于你,太子的事不知从何说起啊?”
  李渊道:“那昨日太子送你的两个歌姬是怎么回事?”
  裴寂额上渗汗道:“陛下,当日太子诞辰,微臣去太子府上赴宴,看上两个歌姬,后来太子知微臣有意,所以送来。”
  李渊听了笑了笑道:“两个歌姬而已,朕不会小题大做的,只是裴寂你做事百密一疏,居然有人将此事捅给朕知道。朕本不想理会的,但是有时候你身为大臣说话谨慎一点,朕不想年老了再失去一个挚友啊!”
  裴寂连连叩头心底怒道,此事必是李世民作的手脚。
  李渊施展了一番帝王心术,打压了一番裴寂后,将手中这份公文随手丢入了火盆中,言道:“以后不要再风闻奏事了,没有证据纯凭揣测的话,朕不想听。”
  “诺,陛下。”
  李渊踱步走到宫殿的门槛前,看着远处的宫阙道:“公主的事就这样吧!”
  说到这里,李渊话音顿了顿道:“记住我李渊女儿是战死在洛阳的,大赵的李贵妃与朕一点关系也没有。公主陪葬在朕陵寝旁的坟,继续修,建得要好。”
  “微臣明白。”
  “还有……”裴寂正要告退,李渊突出声道。
  “陛下还有什么事吩咐?”
  李渊道:“李重九在洛阳称帝,朕要向他道贺,你做事一向很合朕的心意,你说该准备些什么贺礼呢?”
  裴寂听了一愣,向李重九道贺,李渊这话没有弄错吧。
  但裴寂不愧是李渊身边多年的老臣,谨慎地道:“公主府上还有很多不用的东西,弃了也是可惜,陛下是不是送去?”
  见李渊笑了笑,裴寂知道他猜中了李渊的心思。果真李渊道:“可以,捡些她平时用得惯的。”
  李渊对一旁宫人道:“去朕的寝宫,将朕的那红漆的匣子拿来。”
  不久宫人端上红漆匣子,这匣子乃是金丝楠木作的。
  宫人双手托着盒子头垂下头,李重九从匣子中取了一支金钗,金钗上刻着一头凤凰。
  李渊伸手在金钗爱惜地拂拭,眼角微微湿润,露出几分伤感的神色,然后交在裴寂手中道:“此钗名为金凤点头,你将此物一并送去吧。”
  裴寂接过金钗道:“陛下这。”
  李渊叹道:“朕睹物思人了,此钗原是皇后的,当年皇后临终前与朕说,等她出嫁了就给她,可惜今日一幕皇后是见不到了,但朕这些年一直都记得。”
  说到这里李渊苦笑了下道:“裴卿,朕是不是真的老了。”
  裴寂道:“陛下,微臣也是为人父母的。”
  李渊点点头道:“好,天下父母,皆同此心,去办吧,此事不要声张。”
  “陛下是否让微臣带句话去?”裴寂问道。
  李渊摆了摆手道:“不用了。”
  四川夔州。
  总管府的后院中,两人正在对弈。
  上首执黑子的老者,面色慈和,身穿锦袍一副雍容富态之状,而下首与他对弈的中年男子,身上带着儒雅的书生气。
  在二人周围,都是唐军健卒,站在身侧,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对弈了一会,那中年男子沉思半响终于投子,笑着道:“郡王果真棋高一筹。”
  那老者笑哈哈大笑道:“世侄,论带兵我不如你,但论这方寸纵横之道,老夫可是胜过你。”
  中年男子垂头道:“岂敢,郡王过誉了。”
  不久几名侍女上来奉上了瓜果珍盘,以及湿巾。二人接过湿巾,擦了擦手。
  老者将湿巾擦手后往盆中一投,伸手往果盘中取了个荔枝开口道:“这是岭南新熟的荔枝,我的部下命人快马送来的,还滴着水呢,世侄来尝尝鲜。”
  老者刚开口,这边侍女就动手给中年男子剥了个荔枝。
  见中年男子吃过后,老者笑道:“这荔枝味道如何,白嫩如少女之肌,其中甘甜只有自己吃了才明白。”
  中年男子见了笑道:“郡王真是好享受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