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603

  唐军弓手箭矢覆盖着前方赵军士卒,不过武士彟看到射击结果后,却失声道:“赵军甲胄居然如此精良!”
  话说得正是不错,要知道赵军府兵一贯是以装备精良而著称,前三排陷阵的士卒,都是披着两重坚铠,一件外罩一件内着。唐军中流传一个故事,说李世民擅射,一箭可以贯穿五甲。但这五甲绝对只是革甲,而并非铁甲。
  在两重铁甲下,再擅射的唐军士卒,也是很难射透,事实上,不仅仅是铠甲坚固,赵军每一名士卒身上,脖颈面部上皆有着甲,准确地说来是密不透风。
  故而在唐军箭阵打击下,前三排赵军只是稀稀落落倒下数人,反而后几排只着一层甲的赵军士卒,伤亡比前排多那么一些。
  就在武士彟惊讶的一刻,唐军士卒也是惊讶不已,上万箭矢射出去,只杀伤这么点人。而仔细看着赵军压来的步兵方阵,在丈二赤色战旗引领下,蜂拥扑来的赵军士卒,犹如上下浮动的浪潮,士卒头兜上红缨,好似无数撮火苗在疾风中晃动,而每名士卒身上铁甲汇聚在一起仿佛如金属的海洋,寒光流盈,望之心寒。
  这简直是用钱砸出来的步兵方阵啊。唐军府兵虽比赵军以往对手,如草原骑兵,河北义军,装备精良不知多少,但比起赵军来仍是有点差距。只有元从禁军的装备才能与赵军相当。
  现在赵军长枪方阵已是逼近到唐军面前,现在赵军兵力是唐军两倍有余,围攻下兵力十分富裕。
  密集长枪阵下,赵军士卒半侧着身子,迎面而来是一片枪刃,枪尖打着盾牌上噗噗乱响。几个胆子大一点的唐军士卒挺了上去,结果直接被从四面八方戳来的长枪捅了无数窟窿。
  见到这一幕唐军士卒,立即放弃了这种出头鸟式的打法,只能用盾牌将身上要害上下的遮住,然后挥着手里的长刀,如没头苍蝇般乱舞乱砍。但这样防住了前排枪阵,却防不住后排的枪阵。
  枪矛的尖端,不时穿透盾牌长刀之间缝隙,直贯入身上唐军身子。长矛矛尖贯透铠甲插入身上,搅动骨骼血肉,随即奋力往后一收,然后鲜血就廉价地涌出。唐军士卒仿佛整个人被抽空了气力一般,倒在了地上。
  现在赵军枪阵的攻势,如同野猪乱拱,用头硬顶,用里面挤往里面撞。转眼间唐军的盾阵就被打崩了。
  “上,不要怕,怕得反而死得更快。”唐军将领不断给部下打着气。但士卒们却不听他的,两翼的唐军府兵被赵军阵线碾压着一步步退入湖边。前方士卒开始溃散,战线被打退了一百多步。前方退下来的士卒,不过挤着后面的士卒。
  后方士卒身后就是湖水,连忙朝前面大喊:“不要再挤了,再挤都去湖里去了。”
  前方士卒没有搭理,在他们眼底前方赵军更加可怖,拥挤下湖面上水花一阵扑腾,上百名唐军士卒栽入了湖泽之中。
  唐军方阵中唯有中央的元从禁军,与正面的赵军打了个旗鼓相当,一步不退。
  “再坚持一会!”
  武士彟声嘶力竭地喊着,现在湖面上,赵军的舟师已是败退,唐军水上援军,再过一阵就可以赶到。但眼下赵军的优势兵力,却如同碾鸭子一般,将左右府兵碾进湖里。
  武士彟附近只有元从禁军仍在苦苦支撑。
  但是武士彟的好日子也过完了,左右翼的后撤,将中央元从禁军的步兵方阵,彻底孤立起来。
  赵军左右翼转过身来,三面夹攻。唐军元从禁军再精锐,也经不住赵军三面打击。战线崩溃一刻,就算再勇猛的士卒也失去了战意。
  武士彟看着唐军骄傲的禁军丢盔弃甲,亡命而逃。他不由仰天长叹道:“难道我武士彟今日要命绝此地?”
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战序幕
  水泽上箭矢飞梭,杀声震耳欲聋,赵军的攻势犹如狂风暴雨般猛烈。芦苇边上唐军败退之势,已是不可逆转。
  唐军士卒在泥泞中扑腾,挣扎着,但此刻却无人怜悯,尸体层层累叠着,陷入泥泽中,以各种姿势匍匐着。
  武士彟上阵时,伤了右手一条胳膊,他自负武力过人,平日对阵七八个人都不是他对手。但赵军长枪阵,令他有种无懈可击之感。他拿着步槊,想要近身前方就是一排密密麻麻的枪林,可是上到阵前时,武士彟才发现,你要想杀透枪林,就要和赵军士卒以命换命。
  唐军之中不缺乏这样敢于换命的死士,他们拿着长兵器杀出赵军阵中,在一排枪矛杀死之际,也能反手将手中兵刃插进赵军士卒身躯里。但这样的程度根本不足以抵挡赵军推进,赵军死了一个,随即又有士卒后补跟上,前仆后继。
  一排排枪矛后面,是覆下铁面下的目光,冰冷冷的没有一丝感情。
  武士彟上阵时根本没有砍死一名赵军,就被捅伤了胳膊,若非铠甲坚固,他这手臂就废了。武士彟难以想象,这样的枪阵,这样的士卒,这样坚固的铠甲,需要赵军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训练出来的强军。
  武士彟愤怒之下,想拔剑自刎,当下转念一想自己娇妻,乃是前朝宗室杨氏之女,年轻美貌,又刚刚为他诞下一女儿,他请了天下第一相士袁天罡给这女儿看相。袁天罡说这女儿有贵人之相,若非时运阻碍,将来贵不可极,但也可以是一位名扬后世的人物。
  武士彟想到这里,断了寻死之念,而这时候芦苇边,唐军援军已是逼退湖面上的赵军的舟师,将船划到岸边来。
  岸边被赶落下水,淹死的唐军已有数百,但见舟船行来,一个个人都差一点喜极而泣。
  士卒争相恐后登船而上,为了争夺一船,唐军士卒相互推搡,而前方士卒也不甘心,再也不抵抗了,全军一面向湖边涌去。
  “将军,我们速速登船。”
  武士彟看着全军一片惨败之相,无言以对,在亲卫的护卫下,一并向渡船拥去。这些亲卫从渡口上抢了一艘舟船来,硬将武士彟推上船去。
  武士彟坐上船后,面无表情,而身后无数唐军士卒伸出五指向武士彟喊道:“将军救我!”
  “将军救我!”
  武士彟扭过头去装作没有看到,他的亲卫将要相争船的唐军士卒轰走后,直接要撑船离去。
  眼见武士彟可以逃走,这时候湖边马蹄声响起,一行轻骑沿着湖边杀散唐军后,直冲武士彟的小舟而来。
  “唐将休走!”
  轻骑为首之人,乃是尉迟恭的长子尉迟宝琳,只见他拍马而至,抬手张弓射箭,一箭将撑船的唐军亲卫射落水中。
  少了撑船之人,船顿时在湖边打转。
  一人又要站起拿船篙,只要再推开数丈,就能划入湖中,逃开赵军的追击,但这人只是刚起身又是被尉迟宝琳一箭射杀。
  武士彟见此一幕不由惊道:“好箭法!”
  在昭馀祁的对岸,鼓声已是渐渐停止。
  襄武王李琛听着鼓声停歇,目光泛出了泪水,良久之后一口鲜血从口中喷了出来。
  “将军!”
  “大帅!”
  一旁士卒纷纷上前,紧张地道。
  李琛转过头问:“三千将士救回来几人?”
  “不足百人。”唐军士卒垂下头。
  “武将军呢?”
  “陷在对岸,应该是殉国了。”
  李琛仰天道:“此战之失,罪责在吾啊,是我对不住三千将士。”
  “大帅切莫自责,实在是赵军太狡猾……”
  “前军虽败,但主力尚在,大帅我们可以整兵再战。”
  李琛摇了摇头道:“不可,我上表向陛下请罪,请他再派援军,全军先在此扎营!”
  湖畔。
  唐军降卒一队一队地被押入祁县之中。
  尉迟恭高坐马上,满意点了点头,一旁士卒道:“大帅,唐军几乎全部被歼,只有几十人漏网的,我军在岸边捡到铠甲五百多具,刀枪剑槊尚未不及清点。这战虽说不上大捷,也可以小挫唐军士气了,可以向陛下报捷了。”
  “不必麻烦,等抓到李琛,就一并送去就是。”一旁尉迟宝琳接过话去,哈哈大笑道。
  尉迟恭看了儿子一眼,没说什么,他对这儿子十分宠爱,虽在军中也没有太约束他。何况这一次他立下大功,将唐军大将武士彟生擒了。
  尉迟恭道:“李琛还有近三万人马,主力未损,岂是那么容易消灭的,你先率士卒押着武士彟赶往太原,并告之你苏叔叔获胜之事,他知道高兴了,必定会向陛下替你请功。”
  “是,父帅。”
  “慢着,武士彟此人乃是李渊心腹,必可以从他口中知道李唐内部军情,你要好好看着,不可让他自杀,懂了吗?”
  “是,我又不是三岁小孩。父帅告辞。”
  说完尉迟宝琳拨马而去,尉迟恭见了不由摇了摇头。
  在祁县这一场遭遇战,揭开了唐赵大战的序幕,这惨烈的湖边激战,不过此后大战的序幕。
  长安东郊,唐军的大旗,鲜艳夺目。
  千军万马汇聚于此。
  关中府军,李唐最精锐十万人马聚集于此,士卒鲜衣怒马,精神饱满。
  李渊见此一幕,不由满意一笑,拿起玉壶于一身戎装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杯中斟酒。
  “满饮此酒,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谢父皇!”
  李建成,李元吉振声言道,说完将酒杯一揽大口喝下。
  饮毕,二人向李渊一抱拳道:“父皇请回,待儿臣得胜的消息传来!”
  李渊微微笑着点点头道:“好,不愧是我李渊的儿子,父皇在长安等着你们得胜的消息。”
  “必不会令父皇失望!”
  言罢之后,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并翻身上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