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603

  作为江淮军的支柱,江淮枭雄大佬,杜伏威居然被人刺杀身死。王雄诞目光中顿时露出一抹悲伤之色。
  秦琼道:“杜伏威死了,这倒省了某一番功夫。”
  那将领还言道:“陛下有言,现在丹阳,江都已被攻陷,江淮军绝大部分将领的家眷都落在我们手中,而现在江淮军内乱,我们正好可以乘此机会,乱中取利,说服江淮军的将领投效我们。”
  说完那将领看向王雄诞,他的话中意思十分明显。身为江淮军军方大将,王雄诞在江淮军中影响力非比寻常,劝降的事不交给他,还能交给谁。
  徐州城营门前,西门君仪举枪严阵以待,他很清楚昨晚徐州发生了什么事情,杜伏威对他有厚恩,但眼下却不明不白的死了。西门君仪满是伤心,但身为前军大将,眼见赵军前来,他却不可因此示弱,而不迎战,如此反而堕了己军的士气。
  这时候,赵军骑兵却在山上,没有出动,只是一人策马缓缓下山。待看清来人后,西门君仪不由勃然大怒,拍马上前挺枪道:“王雄诞你降赵军了吗?居然还有脸面来见兄弟们!”
  听了对方是王雄诞,在场江淮军士卒是一片哗然,这位杜伏威最信任的大将,居然投降了赵军。
  王雄诞闻言苦笑一声道:“西门大哥有礼了,并我贪生怕死,只是现在江淮军大势已去,你难道看不出吗?昨夜我听闻义父之事,心疼不已,杀死义父的真凶是谁,你应该心知肚明才是,何必再替他卖命。西门大哥,实话告诉你吧,现在丹阳已经失陷,你的妻儿都落在赵军手底,若想保住妻儿性命,还是早早谋退路才是。”
  听王雄诞这么说,西门君仪不由一惊,他知王雄诞之言可能非虚。而王雄诞拨马又上前几步对前面的江淮军士卒大声道:“弟兄们,我是王雄诞,不要再打下去了,丹阳已经失陷,我们的家小都在丹阳,现在早早投降,可以免家人性命之忧啊!”
  王雄诞在江淮军中素有威信,此言一出,江淮军士卒中一片低头议论之声。
  西门君仪旁顾左右,但见士卒顿时都没有再战之心,不由仰天长叹道:“好,你个王雄诞,居然敢动我军心!”
  王雄诞垂下头,没有说话。
  徐州城城北二十里,赵军行营。
  士卒们匆忙将羊皮地图,草草地就这样在李重九面前铺就。李重九低头看去,但见羊皮地图上,几个醒目箭头相互交错。
  一旁姬川言道:“眼下杜伏威从琅琊郡败退至徐州后,派麾下大将汪华、闻人遂安各自退到小沛,下邳防守,与徐州形成犄角之势。这王世辩料事不明,将自己的地盘倒是全给江淮军作了嫁妆。”
  李重九点点头道:“杜伏威是有胆子啊,也不怕惹怒了李渊,不过现在提他做什么,他早叫辅公佑给宰了。”
  “辅公佑能动手,也是我们在暗中推波助澜啊,他大概还以为,他杀了杜伏威,我们赵军就会退兵,然后相安无事吧。”张玄素笑着道。
  虞世南哈哈大笑道:“不错,我是有给辅公佑如此暗示,但几时又答允过他了,何况就算答允了,也是可以反悔的。”
  说到这里,张玄素,虞世南都是哈哈大笑。
  姬川道:“我们并非是借刀杀人,这辅公佑早有动手杀杜伏威之心,就算我们没有承诺他什么,他也一样会动手,若真以为他中了你的借刀杀人之计,那么你也太小看天下英雄了。”
  虞世南被姬川这么一斥,当下悻悻的不说话了。
  李重九道:“姬侍郎,说话不要这么锋芒毕露。虞爱卿也算为此事有谋划了多时了。”
  “诺!”姬川低低答允一声。
  听李重九这么说,虞世南顿时神色好了许多。
  李重九道:“我们现在占据了江都虽截断了江淮军的退路,但是唐军动作,也是要小心的,你们看李唐的舒州张镇周,还有洪州总管张善安,这两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眼下是竭力朝徐州运动,这是要撕破我们对徐州的封锁。”
  听了李重九这么说,众人都是点点头,姬川道:“陛下,我们现在与宋金刚军会师,还有张青特,蒋善合两人也率数郡的乡兵正在赶来,我军的兵力不算百济,新罗的援军,已是达到了近六万之众。不仅足以围城,还可以打援!”
  张玄素道:“姬侍郎说的对,我们不仅可以一面攻打徐州,彭城,下邳一线,还可以将丹阳解来的江淮军大将家眷作为人质,用这攻心之计,来劝降江淮军将领。再说辅公佑的儿女都在我们手上,我们拿之为质,来逼迫辅公佑就范。”
  姬川闻言不满地道:“张侍郎,这话太过了吧,以人妻女作为要挟,乃是下作之事。我军乃是堂堂王师,怎么能干出如此行径。何况辅公佑能杀杜伏威,显然是六亲不认的人,当年刘邦之父为项羽虏之,项羽威胁刘邦说要烹了他父,刘邦都可以说出分一杯羹的话来,又何况今日的辅公佑呢?”
  虞世南道:“姬侍郎此言差矣,就算不能逼迫辅公佑投降,也可以扰乱他的心思。”
  李重九听几人商议道:“以辅公佑儿女威胁辅公佑,确实未必能成功,不过要挟江淮军将领之事却可以去办。现在不是讲仁义的时候,洛阳城正遭到唐军两面夹击,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即破了彭,徐两州后,增援洛阳!”
  听李重九这么说,三名侍郎当下一并称事。
  就在议论之事刚刚定下时,这边快马送来急信。
  李重九看信之后不由手中一震,原来李渊在长安纠集了数百舟船,运载粮草,强行渡过三门峡天险,虽是粮船不少遇激流沉没,但是终于将紧缺的军粮,运抵了洛阳北路大军的军中。
  见到此消息后,众人不由又是洛阳局势开始担心起来。这消息通过快马传来,已是十日之前了,现在十日已过不知洛阳周边战况进行得如何了?
  洛阳河阳军营。
  笼罩在唐军河阳大营之上缺粮的阴霾,终于因为这运粮粮船的抵达,终于而烟消云散。
  李建成现在踌躇满志,站在北中城上,看着通往河阳对岸的浮桥已经是完全铺好,下一刻自己的大军得到充足的军粮下,就可以通过浮桥,攻破南岸残存的河阳南城后,直兵临洛阳城下,实现与河间王李孝恭唐军会师,完成南北两路合围洛阳的原定计划。
  李建成看向屈突通问道:“怎么样,河内境内那些讨厌的番骑都驱逐干净了吗?”
  屈突通向李建成禀告道:“回禀太子,柴绍将军已是连续攻陷河内境内,原来赵军控制的获嘉,新乡,煌武三县,在这地带布置了足够的兵力警戒,现在除非这些番骑插上翅膀,飞了过来,否则将来不能再对我军后方造成威胁。”
  “很好,有柴绍在,孤的后方稳如泰山。只是委屈他了,我知道他实际上一心是想进洛阳的。”
  屈突通道:“太子殿下,柴将军会理解你的用心的。”
  李建成点点头道:“这就好,屈突将军明日孤就要率军渡过黄河,抵达洛阳城下,畿辅百姓等我军攻入洛阳这一日,想必早已是望眼欲穿了。明日孤就要此好消息,传回长安去。”
  屈突通道:“太子殿下,必是马到功成的。”
  李建成哈哈大笑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建成高兴之际,却不知在黄河下游上,赵军水军总管程名振正率领,有两百艘战舰,一万名士卒组成的内河水师,已是逼近了河阳。
第七百二十三章
黄河之战
  黄河之上波涛翻滚,清晨的薄雾之中,赵军的战舰犹如蛟龙般破开巨浪,劈水逆流前进。
  在赵军众多战舰中,旗舰五牙大舰赫然醒目,五层高的大舰,甲板上森然耸立的抛石机,狰狞的床弩,仿佛如同洪荒巨兽般霸占了小半个河面。
  ‘启禀将军,快船急报,英贺弗统军的草原骑兵在获嘉以北,为唐军大将柴绍击退。陛下下了圣旨,由弱水州都护府的王君廓为河东道大都督,节制河东,河内全部人马。’
  ‘现在王君廓大都督已是率三万骑兵即将赶到河内与英贺弗会师。另外陛下还命徐世绩为河南道大都督,节制河南兵马。’
  程名振点了点头道:‘河南,河北兵马各归两位将军节制,分别应对唐军南北两路大军,确实是妙计。不过我们水军该归属于何路呢?’
  ‘陛下说让程将军便宜行事。‘那将领笑了笑道。
  程名振笑着道:‘陛下要我便宜行事,但依我看,还是为了断绝黄河浮桥,阻止唐军渡河才是。’
  那将领也笑了笑道:‘果真还是程将军明白陛下的心思,程将军还不知道吧,陛下为了配合程将军战事,特派了工部侍郎何稠来帮助将军。’
  程名振闻言大喜当下道:‘有何侍郎在实在太好了。’
  说到这里,程名振看向前方中的薄雾,黄河北岸的重山隐隐浮现。转过了那道山梁,就是唐军北路军的河阳大营所在了。
  河阳南城上,苏定方看着远处唐军浮桥。
  这一次唐军在黄河上,又架起了三座浮桥。唐军在中潭城以及河中沙洲上驻扎了三千士卒,之后又在浮桥周边,以巨木筑了五座河面浮城,防止上下游赵军的偷袭。
  浮城上密布抛石机,床弩,还修葺了箭塔和城墙。同时唐军还凿沉了数艘粮船,作为防护浮桥的屏障。
  这一切固若金汤,说明唐军对于赵军对浮桥焚烧,作了足够的防备。这一次赵军要再度焚毁浮桥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苏定方看着浮桥,这十几日他用尽了各种手段和办法,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他已是无能为力阻止唐军渡过黄河。
  尽管徐世绩已是下令苏定方率领残部,退至洛阳。但是苏定方却是不甘心,他有他的坚持所在,放弃这座坚守了近一个月的河阳城,就如此放唐军过河,对他而言,一句话不可能。
  现在清晨已是到来,河对岸已是隐隐见到唐军集结之势,看来马上就要大举渡河了。
  ‘将军!’
  苏定方回首看了一眼,但见身后全城的士卒已是尽数聚集在城墙之上。
  苏定方道:‘某已决意于此城共存亡,虽不能改变战局,但最少也能再拖延唐军一日。诸位此战有死无生,若是家中独子的,可以退去。’
  听苏定方这么说,三军士卒尽数回答道:‘将军,我等愿与你同生死。’
  苏定方见了,目眶中泛起一丝热泪,当下一抱拳道:‘多谢众位弟兄。’
  当下城内两千士卒皆上城头,而从洛阳派来的五百援军,感于苏定方忠义也拒绝返回洛阳,决意在城内死守。
  这时候唐军已是源源不断,从浮桥上渡过黄河。穿着黄色战袄的唐军手持兵戈,踏着浮桥上的木板赶来。那脚步声震得浮桥隆隆作响。在北岸还有一大片唐军黑压压地聚集在那,等待过河,望去好似无穷无尽一般。
  河阳南城上的赵军看得如此,都是神色严肃,但目光中却透着坚毅之色。
  只见唐军士卒经过浮桥后,都是跳至一旁得河滩上,从河滩上四面发动攻击河阳南城。
  顿时河阳城下锣鼓喧天,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这一次攻城战,仅仅进行了一个时辰,但是已进入了半热化。城头上箭矢如雨,城下已是鲜血成河。无论是唐军和赵军将领和士卒,都是惊愕不已,他们打了一辈子的战,都没有见过这么如惊涛骇浪般的攻势,也没有见过如此坚如磐石的防守。
  但是唐军却有无穷无尽的后援,而赵军却是箭矢用掉一支少一支,士卒阵亡一名少一名。
  河阳南城上,自苏定方至城中每一名士卒,从开始作战的一刻都是明知如此,但依旧在拼死奋战。
  太阳已是渐渐跃到当空,战事持续了半日。
  苏定方战袍已是浑身浴血,不少熟悉的袍泽已是永远地倒在城墙上,再也不会醒来。尽管赵军打得十分英勇,但是河阳城下还是有超过三千名唐军已是越过了浮桥,抵达滩头对城池进行围攻。同时浮桥上唐军仍是源源不断地过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