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603

  “没有。”
  “母妃你说谎,你每次因父皇的事不开心都是这样。”
  室得芸听李鹰这么说,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一旁柯木伦走到室得芸身旁施礼道:“贵妃娘娘,我一身的箭术都已是传授给郡王了,眼下也是到了我要告别的时候了。”
  室得芸听了呀一声站起来,而李鹰则是抱住柯木伦的腿道:“师傅,师傅,你不要走,不要离开鹰儿。”
  “是啊,为何你要走呢?鹰儿现在不可以没有师傅你啊。”
  柯木伦抱住李鹰笑着道:“我已是陪伴郡王数年了,但我也是室得奚族的勇士,这一次朝廷要征讨李唐,全军动员,陛下亲自下令,要调我去前线效力。我也是渴望上阵,所以我是不能再陪伴郡王了。”
  “不,不,师傅,我要陪你一起上阵杀敌!”李鹰急忙道。
  室得芸听了两行泪水留下,她失望道:“连你也是要走了吗?为何陛下不肯让你留在我身边?不,我要去找他。”
  说着室得芸急匆匆离开,留下一脸错愕的柯木伦和李鹰,十几名侍女连忙从后跟上大声道:“娘娘!娘娘!”
  临朔宫大殿内。
  李重九正与姬川等几名大臣议事。
  李重九道:“幽京的军粮已是可以秘密调动至……”
  这时候外面禀告道:“陛下,室得贵妃求见!”
  李重九皱眉道:“告诉他朕在议要事,等一会见她。”
  李重九转过头来道:“诸卿,对朕的布置可有异议?”
  一旁张玄素道:“陛下,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是否要迷惑唐军,在其他之处发动佯攻。”
  “陛下,室得贵妃仍是坚持求见!”
  李重九听了不悦地拂袖,一旁内侍见了李重九不快的神色,当下连忙道:“微臣是否……”
  李重九出言打断道:“不必,我知道贵妃的性子,若是无事,也不会如此急切来见我。”
  “几位爱卿,再议论一下,李世民善于袭人粮道,这一次襄阳之战失利,就是李靖偷袭我大军粮道之事,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
  姬川等人皆是称是。
  李重九当下迈步离开,在殿外李重九看见了哭得两眼通红的室得芸。
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为汉统
  殿外内侍,廷卫站了一堆,但都是头低低的,无人敢往李重九这里瞧上一眼。
  李重九与室得芸走到大殿旁一平日休息的厢房内。室得芸的眼泪就簌簌地流了下来。见室得芸如此,李重九不由心底一软,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先屏退左右,然后道:“朕在商议军国大事,你为何到这里来哭泣?”
  室得芸红着眼睛道:“陛下,自嫁给你以来,我跟了你十几年了,自从没有要求过陛下什么,我知道我的番邦女子,比不上皇后娘娘高贵,论感情深厚,也是不如李贵妃,但是在我心底……我的心底,陛下是除了鹰儿外,我最重要的人。”
  李重九听了室得芸这一番话,难免有些愧疚道:“好了,朕也没有薄待于你啊。朕对于你,对于鹰儿都是很好的。”
  室得芸抬起头道:“那么陛下既说对我和鹰儿很好,为何要将柯木伦调走呢?”
  李重九听了沉吟了一会道:“朕对柯木伦另有调用。”
  室得芸问道:“陛下,你也知道鹰儿素来与他亲近的,离开了他,又有谁来辅导他?”
  李重九道:“习武乃是强身健体,一时也就够了,朕准备请几位大儒来教导鹰儿,他们都是……。”
  李重九正待解释,这时书房外禀告道:“陛下,河东有紧急军情传来。”
  李重九道:“朕知道了。”当下李重九对室得芸道:“此事朕一时不能与你解释,你可以先找皇后,朕一会再来找你。”
  室得芸要言语,但见李重九神色,知道军情为重。她也不是无理取闹的女子,当下道:“好吧,陛下你今日无论如何也要与我说个清楚。”说完室得芸黯然离开。李重九看着室得芸的背影,不由担忧,但还是返回殿上。
  室得芸离了皇宫之后,一人在御花园走着,身后侍女都被她叫开。她没有听李重九的话,去见杨娥皇,而是一个人散心。
  临朔宫重修之后,这御花园也是休整一新,但是对于室得芸而言,却没有欣赏的心思。
  室得芸不知走了多久,突听得远处喧哗,原来自己不知不觉到了苏妃的宫殿旁。苏妃的宫殿那似十分热闹,不断有宫内侍女,以及官员夫人上门来拜访。而不似自己宫殿冷清。
  这时候但见苏贵人走到台阶上,亲自将几名官吏送了出来,但见苏妃笑意盈盈,而一身妃子的华服,更是衬托得对方气质高雅。
  室得芸见了这一幕想到,当初苏妃初来宫里时,并不受李重九宠爱,故而宫人对她也多是怠慢。但后来却渐渐转了冷淡的性子,开始逢迎起李重九来,令李重九对她十分喜爱。而现在苏妃诞下皇子,不仅母凭子贵,其子更有继承太子之位的可能。所以苏妃今日在宫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想到这里,室得芸不由暗自神伤,心道我为何这么傻,竟希望鹰儿得到他不该有的。
  平心而论,哪个母亲不希望儿子出人头地,尽管这并非是她初嫁给李重九的初衷。当初李重九还是朝廷叛将,割据自立,外人看得朝不保夕,但是自己嫁给她,纯粹是单纯喜欢她,所以义无反顾。而现在,李重九马上要一统天下,成为天子之主。室得芸自也是从心底希望李鹰能够登上太子之位的,一点她从不否认。
  若是杨娥皇有皇子,那么太子之位让给杨娥皇,室得芸没有丝毫异议。同作为李重九的妻妾而言,虽说室得芸爱得并不必杨娥皇少,但杨娥皇对李重九的付出是谁都看得见的。所以她心甘情愿退一步,但她可以接受杨娥皇所生之子为太子,不等于她可以接受其他人。
  “参见皇后娘娘!”
  室得芸正在走之际,突听到身后侍女的声音,转过头去看见杨娥皇正朝自己走来。室得芸见了杨娥皇,当下泪水上涌道:“皇后。”
  “不必说了,本宫都知道了,我们回宫再谈。”
  当下室得芸与杨娥皇一同回宫,但见杨娥皇回来采薇就扑腾上来,缠着室得芸奶声奶气地道:“我哥哥呢?娘娘怎么没有带着他来?”
  室得芸也很是喜欢采薇道:“他还在与他柯木伦师傅练箭,下午叫他再来陪你玩吧!”
  “好了,采薇,你先下去,不要缠在这里。”
  采薇听杨娥皇发话,当下吐了吐舌头,这才在几名宫人带着下一蹦一跳到屋外玩耍了。
  室内只剩下室得芸与杨娥皇二人。杨娥皇道:“妹妹,立储之事,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此事我从头到尾都知道了。而眼下未有消息,你一个人在这里暗自神伤,本宫觉得却不必要。”
  室得芸问道:“可是陛下膝下三位皇子,为何他偏偏薄待鹰儿呢?是否他做错了什么?”
  杨娥皇道:“此事本来本宫不该说的,但是你知道吗?陛下曾经与本宫有言,他并非不喜欢李鹰,而是怕鹰儿小时候太过宠溺了,反而不好,他就是要摆出疏远他的样子,让其他人无从逢迎,否则将来难成大器。所以陛下心底是很看重他的。”
  室得芸听了不由惊喜地道:“皇后,陛下真的这么说?”
  杨娥皇点点头道:“是的。”
  室得芸脸上忧色皆是不见,因为她杨娥皇不会欺骗她,但是她还谨慎地问:“听说萧娘娘有意让苏妃将楚王让皇后你抚养,而让他成为大赵嫡子,这事有吗?”
  杨娥皇点点头道:“有,但是本宫拒绝了。你知道吗?我虽身为皇后,但与一个普通女人没有区别,身为人妇只要夫君和自己孩子好,此生就足够了。至于苏妃的孩子终究还是苏妃来养,我既不想夺人所爱,也不愿意帮楚王成为太子。”
  室得芸听了连连点头。这时候外面有人来禀告道:“皇后娘娘,陛下来了。”
  杨娥皇笑着拍拍室得芸的手,两人一起起身迎接。
  李重九入内后,但见室得芸脸上已是由阴转晴,当下大喜。
  杨娥皇也是道:“陛下,妾身去看一看采薇,你与贵妃说话吧!”
  李重九点点头。待杨娥皇走后,李重九走到室得芸面前问道:“你还在怪朕将柯木伦调走吗?”
  室得芸红着脸,摇了摇头。
  李重九道:“朕实话告诉你,这一次伐唐,乃是不世之功勋,此战之后即平定天下。故而陛下有心让柯木伦在此役中获得军功,回朝之后再提拔和重用他,让他成为将来鹰儿的左膀右臂,朕的用心你懂了吗?”
  室得芸听了不由激动,双目中泪水再度泛出道:“陛下早该与我说,我就不会误会了。”
  李重九摆了摆手道:“朕虽有此心,但因太子之事已是秘密立诏,不好与你明说。没错,朕已在诏书中立鹰儿为太子。”
  室得芸听了几乎激动得晕过去,但还是问道:“陛下,立鹰儿为太子,你不怕大臣们反对吗?”
  李重九笑了笑道:“要反对的大臣,也只有那些崖岸自高的河东士族罢了,其他的大臣是不会有意见的。所谓汉统,什么是汉统?当年齐国皇帝高欢虽是汉人,但是行得却是胡人之法,尊胡抑汉,这就是汉统吗?相反开创周朝霸业的宇文泰虽是胡人,但是他却尊重汉人之法,推崇汉胡融合,而到前隋帝王杨坚,杨广二人,他们身上也都是流着胡人,汉人的血脉,杨坚的鲜卑姓氏还称为普六茹。”
  “至于与朕争夺天下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他们也是鲜卑人和汉人混血之后,难道关陇士族还反对他们了吗?因为关陇士族本身也是胡人与汉人混血之后。天下这么大,并非只有汉人一族,执着于汉胡之见,就是固步自封。朕既是要一统天下,就是包容各族,朕只要赵国下一代皇帝,能尊重汉胡习俗,让国内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子孙后代不受他国欺凌即可。”
  “陛下,我懂了!”室得芸抹去泪水道。
  李重九握着室得芸的手道:“鹰儿是我的长子,朕对他期望很高,你好好教导他,不要令朕失望。”
  室得芸道:“陛下,臣妾知道了。”
  长安。
  无极殿。
  李世民登基已是一年多了,登上大唐帝位后的他,日益有帝王之威。而作为李世民智囊,也是他左膀右臂的房玄龄,杜如晦鬓间亦是有了几丝白发。
  “陛下,据各地大将禀告,自入春以来,赵国在河西,河东,襄阳方面已是明显减少了用兵。”
  房玄龄说完,一旁杜如晦咳嗽了几声道:“陛下,赵军减少了用兵,我看并非是一件好事啊。就和人打架一样,要将拳头挥出去,只有先收回来,才有力气挥出去。赵军两年攻唐之时,已是迫在眉睫,现在收兵,是要积蓄力量发动决战才是。”
  杜如晦说完又痛嗽了几声。
  李世民关切地道:“克明,你的身子近来不太好,要多保重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