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5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603

  “陛下,你若是败了,还称什么帝……”
  长孙皇后顿时已是泣不成声。李世民温言道:“朕只是作最坏的打算罢了。你放心,就算李重九得了长安,朕也会令他付出极大的代价,让他知道后果。”
  就在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说话时,就听到房玄龄在殿外声音道:“陛下,陛下,河西的赵军动了!”
  李世民了目光一闪,虎目之中精光抖动。
  庆州城。
  城墙之上,赵军正蚁踞攻城!
  在城外层层叠叠无数的兵卒,正涌向城头。
  城头上那段字大旗,显得格外的孤单。城墙上面的箭矢已是完全弱了下来。
  “当!”
  只听一声巨响,城门索被砍断!
  吊桥轰地一声砸落。
  城墙上声音厮杀的越来越小,但随着这一下片刻的沉寂之后。
  “万岁!”
  “万岁!”
  声涛如雷,赵军的士卒于城楼上欢呼,将兵器举得高高的。
  而就在城破的这一刻,庆州都督段德操,看了一眼手中的长剑,随即苦笑一声往自己喉咙处抹去!
  革新六年六月三日。
  王君廓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庆州,庆州城守将段德操抵抗不足半日,全城即被攻破。
  段德操自刎!
  终于这场唐赵最后的决战,随着庆州城陷落的一刻,正式拉开帷幕!
  (本书立李鹰为太子,还有李世民是非功过。我简短说一下,个人观点,民族融合是长远的大势所趋,作为一个民族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关键问题是谁融合了谁。李鹰为太子,将来做了皇帝,都不会改变汉统。
  至于李世民,李世民是一个伟大的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绝不是一个好父亲,一个好儿子,一个好兄弟。至于他对史书的篡改,可以认为是真实的。他算是开了皇帝篡改史书的先河,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个欺骗者。)
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为棋
  黎阳渡。
  五牙大舰赫然竖立,五层高的巨舰比远处的黎阳城城头还要高出一头来。
  外周崭新的排竿,弩机,露出森然的光芒。赵字的大旗,以及李重九的皇旗竖立在大舰上,高高飘扬。
  在百余名幕僚和大将的簇拥之下,身着龙袍的李重九在码头上走向战舰,水师都督程名振,率领水师将领亲自在岸边迎接。
  “臣程名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五牙战舰上,船上士卒都是齐声言道。
  李重九点了点头道:“平身。”
  程名振起身后道:“陛下,五牙大舰已是准备好了,微臣与一万两千名水师将士随时听候你的命令。”
  李重九笑了笑道:“程卿言不用多礼,军国之事,听朕,船上之事,听汝。尽管放手去做,船上之事一切由你做主,不必来知会朕!”
  程名振听了李重九之言,当下抱拳道:“某将遵令!”
  说罢,李重九,程名振一并上舰。程名振一声喝令后,战舰随即张帆起航。
  五牙战舰缓缓起帆后,随即在运河向南行驶。
  而在五牙大舰的四周早有八艘楼船,作为护卫舰一般警卫着旗舰的安全。在楼船之外,还有几十艘艨艟小舰随船前进的,中间还有数艘传递军情的邮船。在舰队之后一里,随船跟进的,则是李重九禁卫军廷卫军,将士们坐在运兵船上,此外还有数目无数计算的辎重船,跟随这运兵船前进。
  水师行进的路线,是从永济渠的运河进入黄河之后,再逆流直上,在河阳直接登陆。这大概需要三天的水程。
  随着舰队的行进,这五牙大舰,就成为了李重九的临时指挥作战中心。以往随军不携带家属的,但是这一次攻伐李唐时,莫名有人提醒李重九说,李世民有暗害李芷婉的打算。
  李重九虽不知谁提醒的,但是心底担忧,于是将杨娥皇,李芷婉,室得芸,苏妙四人都带上随行,还有长子李鹰,长女采薇也是随驾,并随舟船而进。
  这艘临时指挥的旗舰上,五层乃是警戒嘹望之地,四层是李重九嫔妃住宿的地方,至于三层则是李重九与众大臣们商议作战的地方。
  至于二层,一层则是,船上三百侍卫,以及水手驻守之地。
  三层甲板外,视野通透,望去岸边都是正源源不断从后方进发赵军骑兵部队。而船底下的河水已是转为土黄色,显然已是进入黄河流域。
  李重九将目光从远处收回到了船舱内,但见姬川,张玄素,虞世南三名中书侍郎,正在将风闻司,赵军前线,各方面送来的消息汇总分析。而十几名幕僚在绘制地图,将随时各军进行,兵马分布,粮草囤积之地,都是在沙盘上仔细绘出。
  至于六名中书舍人,这一次全部前来侍驾,如薛德音,王博等中书舍人,自是作为奉诏之用,书写公文,令由诏制所出。整个作战中心里,众人安静,有序工作,只有听到公文翻动,一下下声响。
  有这么多人操劳,其实李重九才是清闲,一般的事情有姬川,张玄素,虞世南这样优秀的幕僚团,都可以替自己拿决策的。所以李重九也就乐得清闲,大部分时间则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
  当然房间里面还有一个人却是不知道如何自处,这就是李重九秘密指定的太子李鹰。李重九这一次带李鹰前来,自也是让他长见识的意思。自己对李鹰虽多加锻炼,但是李鹰自幼还是深宫中。李重九可不想让他在女人堆里长大,所以这一次就带着李鹰来见识。
  但兵法谋略这些,还有一些听起来如同天书一般的情报消息,对于不过十岁的李鹰而言哪里听得懂。开始一天,李鹰坐立不安,坐在小板凳上备受煎熬。李重九也不去管他,看他下面怎么办。
  可第二天之后,李重九却发觉李鹰,对沙盘地图特别感兴趣。
  这沙盘地图是包揽关中,河内,河西,川蜀四个部分,位置极大,差不多有四个台球桌那么大。上面按照比例堆砌起的山川河流,重要城镇,以及兵力布防。
  李鹰看到这些后,整个人都呆呆盯在那,并看着李重九的幕僚团,在沙盘上作业,将兵马一处一处的推移。
  李重九看了上前问李鹰:“看得懂吗?”
  李鹰手指着地图道:“长安,我知道,师父有告诉我,这是李唐的国都,还有洛阳,这是我们大赵的陪都。其他的,我都不认识了。”
  李重九听了笑着点点头,手指地图上中央隆起的山脉道:“你认得这些已是不错了,你看这是秦岭,秦岭往南是川蜀,天府之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往北则是八百里秦川,这里关河四塞,就是当年周文王凤鸣岐山之地,秦国的咸阳,刘邦奠定霸业之基!”
  说到这里李重九指着地图上的,中央分割的河流道:“秦川往西则是河源,就是黄河源头,你看这黄河从西至东,如一条衣带,贯穿我华夏之衣襟。这山川之美竟如斯也!”
  李鹰听李重九之言,不由要伸手抚摸着沙盘,幕僚生怕李鹰弄乱他们的心血,但又不好发言。
  李重九笑着握起李鹰的手道:“你摸什么?”
  李鹰抬起头看向李重九道:“父皇,我听你这么说,想这天下,仿佛就在沙盘一地之上,方寸之间一般,最后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而这兵马调度,有好比平日下棋时,棋盘上一颗颗棋子。师父曾经和我说过,父皇以天下为棋,大概就是如此吧!”
  李重九听了赞许的点点头,李鹰的悟性不错,没有白费了自己这一番说辞。
  李重九笑了笑,当下不再说什么。接下来李鹰就看着这沙盘,然后就似懂非懂地听着李重九和幕僚们商讨这一次伐唐之事。
  而这一次攻伐李唐,大的战略经过一年的准备,早就是构想好了。对于如何进兵,李世民如何应对,都作了三四重的对策。
第八百三十七章
当世虎将
  船舱之内,微风吹来。战舰继续在黄河上行进。
  李重九坐在指挥中心内,手里捏着是张玄素,姬川,虞世南他们辛苦数个月得来的文案。
  在大赵进攻之前,赵国大臣们对李世民的军略作了详细的分析。李世民确实是这个时代第一流的用兵大师。此人军略虽不能说当世无出其右,但是能及得上他的人不多。
  再加上有着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帮助,以及历史上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幕僚团也是相当的强大。所以这一次用兵,如何和李世民周旋,也是成了赵国幕僚团所考虑的范畴。相对而言,这一次攻唐,既然战略主动权把握在赵国的手中,而且形势占据了很大优势。所以在庙算之中,这就占据了先手。
  就好比下棋一般,赵国现在取得先手,李唐为后手。不过这一点对于对决而言,优势并非很大,当年蜀国疲惫,诸葛亮七出祁山,讨伐魏国,也曾以攻代守,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两国国力的比拼。而张玄素在之前分析上,赵国与李唐相较最大的优势还是财力,人力,物力上,李唐唯一可以和赵国一较高下的是他的军力。
  至于进攻的各种方略,可以说都被李重九身边这最顶尖的幕僚团给想尽了。同样李世民那边应该也是这样。
  算无遗策,自古以来没有人可以说得上,但是对于庞大的幕僚团而来,这是可行的。赵军各种进攻方略,唐军各种防守,几乎都被张玄素他们绞尽脑汁想尽了。
  事实上,要遗漏的可能很小。
  最后张玄素给李重九拿出这个方案,属于正统的用兵,正奇结合的作战方略。
  这时候张玄素走到李重九声旁道:“陛下,前方传来消息,王马汉已经攻下了高平郡了。这是捷报!”
  李重九点点头,接过捷报,张玄素继续道:“与我们预料的一样,唐军果真在高平郡没有布防,只有郡县自己募集的乡兵,作战时操持是竹弓,破旧的铁枪,兵马不到三千之众,遇我军精锐一战即溃。”
  李重九在捷报放在一旁道:“张卿,你说李世民是要收缩兵力,放弃外围,在内线与我们决战,用空间换时间对吗?”
  张玄素道:“有这个可能,李世民用兵擅于坚壁而守,再断人粮草,他放弃外围,可能是为了诱我军深入。若是我军在占领的郡县上布置太多的兵力,那么前方攻击的力量就会不足,若是不投入兵力防守,那么后方的粮道就危险了。”
  李重九合掌道:“正是如此。当年薛仁杲就是在浅水原这么被打败的。我们必须引以为鉴,但是现在只是攻下唐军的高平郡,尚且不可以轻易下判断,相信不用太久就会有答案。待尉迟恭的大军出太行山后,再与朕禀告,至于其他小事,就不必知会朕了,你们拿决定就好了。”
  “诺!”张玄素告退后。
  李重九敲定军务后,就站起身了,房间内自己的幕僚们仍是在忙碌着。这些出自兵部和中书省的官员们,虽是品秩不高,但是在这场大战之中作用却是至关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