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603

  听了虞世南的夸赞,李重九将弓一放,不由哈哈大笑道:“当年朕千军万马,一箭射伤始毕可汗,今日这不算什么。”
  李重九话音刚落,一旁姬川道:“陛下,不可再如此轻身犯险了,阵前斩将夺旗,此不过是匹夫将勇,如何是赵国的皇帝呢。”
  听姬川直言,李重九笑而不语,这时候一旁张玄素才缓缓道:“陛下英明,这一箭已试得长安城下虚实了!”
  张玄素一眼,姬川,虞世南都是大惑不解。
  这时候长安城头,一名穿着直袍的书生走到城楼上道:“城下莫非是赵国天子吗?在下房玄龄在这里有礼了!”
  李重九听了不由抬起头看去,但见对方四十余岁,手持折扇,气度从容。
  李重九道:“朕在幽京时,久闻秦王幕僚之中,房谋杜断。今日一见先生,实不虚此行,只是不知另一位杜先生在哪里?”
  房玄龄听了李重九这么说,脸上浮出笑容,显然是因为堂堂赵国皇帝,都听过自己名声而感到高兴。不过房玄龄笑着道:“陛下好心机,莫非是借着问杜先生,揣测吾主身在何处吗?”
  李重九哈哈大笑道:“房先生这么说,就太小看朕的气量了,朕早已确定,此刻李世民并不在城中,那么杜如晦必是随驾而去,对吗?”
  房玄龄脸上皮笑肉不笑道:“陛下不用再故意试探了,房某不是三岁小孩,不会被陛下套出话来的。此来城上不过是为了一睹陛下风采,同时有言劝之,陛下兵多将勇,横扫天下本再反掌之间,但眼下却轻兵冒进,岂不闻强弩之末的道理。眼下陛下中了吾主坚壁清野的计谋,若是早早退兵,尚且可保半壁江山,不失一国之主,可要执意在长安城下虚耗,那么陛下性命不用多说,几十万大军恐怕也是转眼烟消云散。”
  “大胆!”
  “放肆!”
  姬川,虞世南都是同时大骂,这个房玄龄实在是太不知好歹了。
  李重九止住二人,从容地笑着道:“房先生,这样的话,朕自领兵以来就听得无数次了,耳朵都长老茧了。而今呢?朕依旧好好的,而对朕说过这些话的人,都已成了朕的阶下囚了。”
  “房先生,既是有话要劝朕,那么朕也有话劝你,早早献了这长安城,降了朕,以你的才能治理一个县是可以的。至于杜如晦嘛,他若降朕,可以治理一个郡。怎么样要不要考虑一下?”
  李重九说完,赵军众士卒都是捧腹大笑。房玄龄在城头上哈哈大笑,然后拱手道:“陛下口若悬河,张仪苏秦不能及,不过打战不是嘴皮一动就可以打赢的,在下在这里拭目以待。”
  “那么朕也拭目以待!”
  李重九点点头,他早已是看见城墙上唐军,悄悄运来两辆大型弩机。李重九自是知道唐军要干什么,这房玄龄果真歹毒,这边与自己说话,那边要派人暗算自己。
  当下李重九拔马而走。赵军从东渭桥再次渡过渭水。
  见唐军没有追来,姬川不由问道:“陛下为何知道李世民没有长安城城中?”
  李重九道:“你们也看到朕方才一箭朝城头射去,那些守城唐军士卒用箭反击,射得杂乱无章不说,所用之弓弓力不过一石,这样的兵最多称之乡勇,怎么可能是李世民在关中久练的精兵。”
  姬川听了恍然大悟,但同时道:“那陛下也不该亲身犯险啊。”
  李重九笑着道:“若是朕不亲临城下,以身作饵,守城唐军士卒怎么会轻易引弓射之,至于安全之事,朕自有分寸。”
  姬川听了不由佩服,当下不说什么了。
  当下廷卫军返回大帐,众将早就担忧了侯了一个上午,眼见李重九平安无事,都是大喜。
  李重九道:“长安城下不过乡勇,并非是精锐,眼下我军已至长安城下,攻城并非上策,朕已有……”
  正待李重九与众将商议之时,一名将领入内道:“陛下,风闻司的人得知了李世民主力所在,特来禀告陛下。”
  “让他速速进来。”李重九面色不变。
  不久一名男子奔入大帐,向李重九道:“属下风闻司洛阳署秦岚拜见陛下。”
  早是有人查验过此人身份,确实是风闻司安插在长安在细作。李重九道:“长安的风闻司之人,为何今日才来向朕禀告消息?”
  秦岚垂泪道:“陛下,并非是属下办事不力,在一个月前,李世民突然出手,派心腹于志宁率领人马捣毁了我们风闻司在长安的数个据点,几十个兄弟被俘,被杀,或是不知下落。当时卑职侥幸外出办事,待看到同伴在城楼刻下示警的暗号,这才侥幸逃了性命。”
  风闻司在长安安插数年,给赵国带来了很多重要的情报,立下了很多功劳,但之前一直没有怎么被李世民针对。而这一次李世民突然出手,破除风闻司的据点,显然是雷霆一击,已经是蓄谋很久。
  李世民的目的,就是要大战前破坏赵国所有的耳目,让李重九进入关中后,失去情报来援,成为聋子瞎子。
  “李世民真是狠辣啊。”李重九不由叹道,自己看来还是低估这位强劲敌手。
  “那么李唐主力现在哪里?”薛万彻不想等对方分说直接问道。
  “还在河西,但已是正在向长安返回了。”
  “那么这么说,李世民的唐军主力和王君廓的二十万大军交战过了?”薛万彻立即追问。
  众人都是盯着这名风闻司的细作秦岚。
  秦岚点点头道:“应该是交战过了,这个因为风闻司情报网络被破坏,在下很多消息也不知道,但是这一次来见陛下,是因为扶风那边的弟兄告诉我,河西的唐军主力,遣人至长安举露布告捷,沿途告之,说已是全歼了赵国西路军!”
  “胡说!”
  “造谣!”
  “李世民的诡计!”
  “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被全歼!”
  在场赵军大将没有一个人相信。
第八百四十八章
长安城下
  消息传来,大多数赵军将领,都不认为李唐有能力歼灭王君廓的二十万大军,这些可是主力骑兵军团,就算打不过,或者轻敌冒进遭到了埋伏,也可能只是受挫,暂时撤退的,绝不可能会被歼灭。
  李唐十万人马歼灭二十万大军,这简直笑话。
  薛万彻就不屑的道:“陛下李世民的计谋十分浅显啊,李唐不过是露布报捷,这是他们的一词之言,从来这露布告捷,不过是用来激烈民心士气之用,随便将战果夸大个十倍也是经常有的事,甚至将败战吹嘘为胜战,这都是有的。”
  “不错,我军都是骑兵,纵然是失败,也可以暂退,从没有听说过骑兵被歼灭的道理,就算李唐有百万大军也不能办到,又何况现在李世民的实力呢?”姬川也是分析言道。
  听薛万彻和姬川这么说,在场被是担忧疑惑的将领,顿时心安不少。
  “这是李世民的攻心之计啊,故意切断我们与西路军的联系,再消灭了我们风闻司的据点,让我军进入关中之后,失去眼睛和耳目,处于孤立之态,让我们不战自乱。”徐世绩作了总结言道。
  赵军第一名将徐世绩都是这么说了,众将都是信服。
  用兵者攻心为上,李世民果真劲敌,众将都是这么想,但是他们如此认为,不等于士卒也是这般,若是消息传至军中士卒的士气是否会受到动摇,这就不得而知了。
  就在这时一名将领奔入大帐道:“陛下,长安方向唐军出城,向我军搦战!”
  “简直不知死活!”众将都是大怒。李世民的主力正在赶向扶风,而长安守军不过是一般守备部队,也敢于向赵军挑衅。但是众人也是深一步的想到,这是否是唐军试探的意思,看看赵军主力是否军心已乱。
  果真这时候有将领建议道:“陛下,眼下西路军情况不知,我们是否谨慎?暂时后退。”
  “这有什么好说的,肯定是唐军来试探我们虚实了。”
  “李唐显然是打定各个击破的主意,诸位我们不可以退,反而要在此与李唐周旋。”
  “士气可以鼓,但不可泄,岂不闻一鼓作气的道理,就是没有西路军,我们也可以一战拿下长安。”
  众将纷纷慷慨陈词。
  李重九见军心如此,十分欣慰当下问道:“哪位将军愿意出战唐军?”
  “某愿去!”
  “某愿去!”当下帐下二十多名大将一并站了出来。
  李重九点点头当下道:“好,就派薛万均与乌古乃出战!”
  “诺!”
  二将得到李重九的点将,当下都是兴高采烈。二人抱拳之后,就一并出了大帐。乌古乃部乃是赵军精锐的靺鞨重骑,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李重九派乌古乃出战,就是只许胜不许败的意思。
  不久之后,大帐之外,传来兵马来回奔跑的踏地声,和着士卒们奔跑时铠甲锵锵作响之声,清晰地传到大帐之内。而李重九安坐不动,而众将见李重九这样安步当车的模样,都是心底大定,一并坐着等候消息。
  过了一个时辰后,有些将领不由坐不住了,时不时的探出头来,朝辕门的方向眺望。有的将领这时候难免心底忐忑起来。而徐世绩,薛万彻等众将却是闭目养神,没有轻动。
  不少人从没有感觉到时间过得如此漫长。
  就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一声长长的马嘶传来。不少将领都是睁开了眼睛,朝辕门方向望去,但见一名浑身浴血的骑兵奔驰而来。
  这人奔到帐下,自是有人给他牵马。对方噗通一声跪在大帐前,他还未说话,就有王马汉等几名耐不住气的将领上前问道:“怎么样了,战况如何?”
  “回禀大将军,禀告陛下,大捷!大捷!”
  “呵呵!”王马汉长出了口气。
  帐内原本的沉寂顿时被打破,众将本是绷紧的身子,都是稍稍舒缓。此人大声道:“乌古乃将军让我回报,我军三千人马,遭遇唐军五千兵马,在长安城下激战一个时辰。我军击败唐军,并斩首四百余级,唐军死伤过千人。”
  “乌古乃将军乘胜在长安北门下搦战,长安城内大门紧闭,无一兵一卒敢出门。”
  众将纷纷哈哈大笑,王马汉道:“这一战足以吓破长安唐军的胆子了。”
  斩首四百余级,毋庸置疑这是一场不小的胜利了,众将也都是大喜。
  “陛下,乘此大胜之机,长安唐军丧胆之时,我军是否先退至同洲,与单雄信的两万五千兵马会师后,先固守同洲,以待西路军的消息呢?”虞世南出言向李重九建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