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603

  看着唐军溃军奔跑而过,李世民脸色阴沉。
  “陛下,还是走的时候了!”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一并跪在了李世民马前。
  “待到王君廓骑兵来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走不成了!”
  “不!”李世民咬着牙道。
  “陛下,大唐不能没有你啊!”房玄龄拉着李世民的战马哭泣道。
  “柴绍在哪里?杨师道在哪里?杨恭仁在哪里?他们的兵马在哪里?”李世民怒问道。
  “陛下,塘马刚刚传来消息,杨恭仁已是全军覆没,至于柴绍,杨师道这时候更是指望不上了!”杜如晦回答言道。
  李世民闻言深吸了口气道:“传令下去,左右翼兵马退却,在后重整兵马,而朕率领中军在此阻击赵军!”
  “房玄龄,你率一百人马返回长安,如果可以,待话给将来当个好皇帝,不仅要爱戴子民,也要……也要和睦兄弟姐妹。”
  “陛下!”房玄龄,杜如晦闻言都是大哭。
  李世民仰天长笑道:“哭什么,今日才是朕最辉煌的时候!”
  说完李世民目光锁定前方,将长剑一挥道:“传朕的将令,全军击鼓前进!”
  霎时间,三十名传骑沿着行军队列向后阵飞驰而去:“陛下有令,全军击鼓前进!”
  “陛下有令,全军击鼓前进!”
  “陛下有令,全军击鼓前进!”
  李唐一万五千士卒,三千铁甲军,逆着败退的大军笔直前进!
  激战更加惨烈,赵军左翼大将王马汉在得到薛万彻武卫军的增援后,已是击败了长孙无忌的五万人马。
  长孙无忌带着十几名骑兵,退至李世民面前,埋头大哭。李世民只是淡淡地吩咐长孙无忌到后方整备人马,准备退至长安。而赵军右翼则是没有突厥骑兵的牵制之后,与李重九中军联手击败了侯君集所在的中央方阵。侯君集试图重整人马,但是被败退的溃兵淹没。
  完成这些后,赵军三面朝李世民压来。
  此刻日已是偏西,马上就要落山,整个三原之上,笼罩着夕阳的血色。
  在千军万马簇拥之中,李重九骑着战马,徐徐来到阵前。
  “告诉李世民,若是他能率军投降,朕可以饶他不死!”现在已是胜券在握,但李重九看着陪在李世民身旁的唐军将士,动了恻隐之心。
  听了李重九之言,当下赵军大将王实,率领百名骑来至唐军步阵面前高喝道:“赵国皇帝有令,尔等坚强勇敢,令之赞赏,眼下大势已定,再添杀戮已无意义,请你们放下武器投降!”
  赵军骑兵说了数遍,但是唐军士卒无一人答允,半响之后一人答道:“多谢赵国皇帝好意,朕宁死不降!”
  李重九听后缓缓摇了摇头,将手向下一按。
  十几万赵军人马向唐军发动冲击!
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统天下(大结局上)
  长安,大雨滂沱。
  对于久旱的关中百姓而言,这一场的大雨下得实在是恰到好处。因为李世民登基两年以来,关中地区一直是久旱不雨的。
  看来是要改朝换代了。不少老人都是发出如此感叹。
  下雨后一个上午,三原之战战败的消息,已是传到了长安。大唐的皇帝李世民阵亡,消息一出,整个长安都是动荡不已。最为触动的就是李唐的宗室和留守的大臣们。
  城内乱作一团,是战是走争论不已,但是还没有等他们争议出来,赵军的骑兵已是抵达城下。
  夜晚大雨滂图中,李唐的大臣官员看着城外,无数点燃火把,穿着蓑衣的赵军骑兵,他们都意识到已是走不了了。
  一团争论中,李神通,李孝恭二人临危受命被推举出来,与赵国交涉。但是二人却作了相同的决定,到了此刻,只有请太上皇李渊重新回来住持大局。
  当二人来到大安宫朝见李渊时。
  李渊似已是料知了他们的来意道:“朕早知道会有今日,原本一直担忧不已,但眼下倒是不怕了。”
  李神通,李孝恭闻言都是垂泪。李神通哭道:“陛下,眼下大厦将倾,只有你来力挽狂澜了。”
  李渊只是摇了摇头道:“就算朕在太原起兵时,也不能扭转大举,何况现在风烛残年之时了,眼下大势已去,还是早早降了,免作杀戮,李重九此人朕看得出来,是个仁厚之人,何况三娘不是他的贵妃吗,还为他诞下了皇子,所以他不会下辣手铲除我们李姓之人的。你们放心吧!”
  “至于其余的事,你们去办吧!朕累了!”说完李渊从袖里拿出一小瓶子来。
  李神通垂泪道:“陛下你……”
  李渊听了苦笑道:“朕已是一把年纪的人,难道还能作刘禅,汉献帝般的人吗?朕这脾气倔了一辈子,老的时候也不想看人眼色。眼下朕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见见朕的三娘,四郎,还有我那外孙,其余已是无憾了,你们退下吧!”
  李神通,李孝恭相对无言,正在这时候,外面有人禀告道:“陛下!陛下!齐王来了!”
  李渊霍然而起,失声道:“什么?”
  “父皇!”
  门外一人中气充足地喊道,随即一脚迈进门来,扑到在李渊的膝前。
  “元吉,真的是你!”李渊此刻老泪纵横。
  李元吉也是痛哭道:“父皇,这几年来受苦了。三姐,三姐本来说要携你外孙一并来见的,但是……但是李重九却不肯,真是非君子所为,难道他害怕父皇会害了他的女儿。三姐托我来提前一步问父皇安好,三姐说他已向李重九求过了,李重九答允了三姐,说会免李氏宗族,满朝大臣不死,条件只是不许坏长安城一草一木,同时一个月内宗室,大臣,杨杜韦李几个关陇门阀都必须迁至洛阳,不许留在长安。”
  “眼下赵军三十几万大军已是到了长安城外,他们只需一个时辰就能破城,可李重九能这么说,足给了三姐的面子了。”
  李渊虎目转动,沉吟了一阵问道:“那李重九也肯让你二兄的几个儿子活命吗?”
  李元吉焦急道:“父皇,你还替那无父无兄之人操心什么。眼下李重九答允三姐这些条件多不容易……”
  李渊听了勃然拂袖道:“你二兄虽是不仁不义,但是他几个儿子,也是我李渊的骨肉。你从小到大只虑自己保身,何时考虑过他人?”
  “父皇我!”李元吉满脸委屈,他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见李元吉这番焦急的样子,李渊叹了口气道:“你好糊涂,眼下你二兄长子承乾,与其母长孙氏已是避入蜀中,大将李靖已率大军入蜀护驾。以李重九眼下的势力虽破蜀不难,但是川蜀山川险峻,又有李靖这样名将据守,花个一两年的功夫总是要的。你可以以保他们母子为条件,向李重九提出换得川蜀归赵,也是两全其美,这对于你,既全了仁孝之名,又有功于李重九,念及于此,日后李重九也绝不会为难你,你懂不懂!”
  李元吉听了李渊的话,顿时恍然大悟喜道:“父皇,原来如此。”
  李元吉终于明白李渊这一番苦心,李重九虽摆出连大敌窦建德都能宽容优厚的样子,但是这是他得天下前,用以收买人心之用。但是得天下后呢,是不是又一个刘邦?
  不过李重九真是刘邦,李元吉立再多的功劳也没用。
  长安城之外,赵军帐内。
  一名金发碧眼的女子,正站立当中,一副风情万种的样子。而赵国众将也是看着这女子,透着新鲜之感。
  此女子乃是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可墩尤多西娅·艾彼法尼娅,同时她也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希拉克略的女儿。是当初东罗马帝国为了与西突厥缔结,联合进攻波斯的计划,希拉克略和亲用的工具。
  三原之战后,王君廓迟了一步抵达战场,但胜负已分。李重九于是下令王君廓追击,从三原战场上逃窜的西突厥可汗统叶护。王君廓不辱使命,追击百里后,终于击溃了西突厥主力,俘其两万余骑,不仅将统叶护可汗俘虏,连这位绝代佳人也是一起虏来。
  统叶护可汗被擒,而这位东罗马公主丝毫没有惊惧之色,反而是好奇地打量这里,然后行了一个西礼用半生不熟的突厥话道:“我乃是东罗马帝国的公主,请贵军给与我应有的待遇。”
  但见这位公主从容的样子,赵军几名将领都是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几个在这一番三原之战立下大功的将领如王马汉等,都是打着主意,是否向李重九将这胡姬讨来当小妾。
  他们之所以不说,是考虑若是李重九先一步看上了,他们就不好开口了。
  李重九用突厥话道:“东罗马帝国,朕听过,你的父皇希拉克略,是一位伟大皇帝!而你的新罗马,君士坦丁堡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东罗马公主听了李重九的话,不由高兴起来道:“你知道君士坦丁堡?太好了,真希望你有机会去君士坦丁堡去看看!当然你不是去攻打我们的。”
  李重九哈哈一笑道:“朕为什么要攻打你们,我们汉人并非是喜好杀戮的。不过朕有机会一定会去君士坦丁堡看看的,就算朕没有机会,朕的子孙也是会代替朕去的,当然是带着我们的和平和善意,而且是从海上,而非陆地。”
  东罗马公主听了,如小女孩般雀跃道:“太好了,你果真是这个东方最伟大的君王!”
  “这个东方最伟大的君王?为什么这么说?”李重九笑问道。
  东罗马公主道:“你击败了唐和东,西突厥,现在整个东方已没有人,可以作你的对手,难道不应该称作东方最伟大的君王!”
  这位东罗马公主这么说,帐内徐世绩,薛万彻,王马汉,尉迟恭,姬川,张玄素,虞世南,王君廓,英贺弗,额托等大将一并朗声大笑。
  帐内传来了欢快的笑声,李重九淡淡地笑了笑,然后道:“东方最伟大的君王!朕不喜欢这个称呼,因为他会让人骄傲,不过朕还是谢谢你的恭维。”
  正说话间,单雄信步入帐内神色激动对李重九道:“启禀陛下,李唐举国而降!”
  闻言此刻镇定如李重九,也难以抑制情绪,而满帐大将喜悦有之,兴奋有之,激动流涕有之,一并跪下道:“微臣贺陛下一统天下!”
  “一统天下啊!”李重九轻轻地言道。
  长安城,大安宫。
  宫外五百名赵军廷卫军满满当当地站着,在殿内偏屋内,李芷婉抱着襁褓中的儿子,忐忑不安,同样不安的还有李元吉,李孝恭,李神通。
  大殿之内,只点着一盒檀香。
  李重九与李渊二人相对而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