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03

  隋朝时文帝杨坚,还废除了县学,用道德经上的话解释,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杨坚此举就是认为,老百姓识字纯属添乱,愚民政治才是王道,杨广即位后,天下才恢复县学。
  而这一段李重九去雁门郡,怀荒镇一直是王马汉,昙宗二人凑合着,延用一些他原先制定的规矩,再加上草市的管事陈良行,在一旁操办,这才勉强搭起架子了。
  之前人口基数低,这么办,还能勉强凑合着两三个月。而眼下随着三千戍民的加入,李重九敢保证,只要自己一离开怀荒镇,不出一个月,马上天下大乱。
  看着戍民吃喝得痛快,李重九当下决定先将,这七千人算得上知识分子,全部召集起来,先将怀荒镇的班子搭建起来。
  次日,李重九决定在城内,贴出招贤令,凡是一技之长,皆可以来报名,录用之后,先给钱一贯,日后给予优厚的待遇。
  消息一出,当下报名之处,一下用来两三百号人,皆愿意来一试。
  李重九见人太多,于是先捡读过一些书,认得字之人录取,其余人先留下资料,日后再行甄别。
  于是有一百二十多名自称是‘读书人’的,要应聘岗位,李重九决定将他们考校一番。
  考校员工能力,对于企业的CEO而言,是一项基本技能。
  考核这一百二十多名读书人,若李重九一一询问,那两天两夜也完成不了。
  李重九先给他们笔墨纸砚,让他们将自己的履历,所长的方面,对怀荒镇有什么想法建议,以及理想的薪酬,还有自己想要担当的岗位,让他们一一写出。
  这就相当于现代,毕业生最基础的求职简历了。
  李重九的要求并不高,他要的这些人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只要能识文断字,文章通顺就行。
  李重九在一旁幕布之后,看着这些读书人的表现,只见大部分人都在抓耳挠腮。
  当下不到半刻钟,五六个名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的人,白卷而退。又过了半刻钟,七八个,除了自己名字,什么都不会写的人,自动败退。还未到了一个时辰的交卷时间,又有十二三人,将卷子一掩,知难而退。
  交卷之后,两旁昙宗带着三四十名兵卒入内,李重九站在台阶上,用手连点。
  兵卒见李重九手点到哪个,就两个一并上前,将那人双手反绑押了出去,这些人都是方才写求职简历时,东张西望,作弊的。
  听得李重九解释之后,众读书人人惊魂稍定。
  李重九收了下卷子,一点有七十几张。
  李重九当下款待了这些读书人一顿饭后,让他们回去,明日一早再来此处,当然不是直接录用,而是进行面试。当下一夜,李重九审阅这手头的古人求职简历。
  七十几张的阅卷工作,出人意料的十分简单。
  李重九先一口气剔除了二十几张,有写等于没写的,再剔除二十几张,满口之乎者也,写得不知所云的。
  李重九只用不到一个时辰就改卷完毕。
  到了次日,七十多人再来时,只有二十多人进入面试。
  这二十多人,并非多优秀,而是他们写得还算可以入目,所谓的入目,也就是他们的文章,已达到了可以阅读通顺的水平。文采出众是有,但不多。
  大部分人放之现在,也就是中学生作文水平,当然也不能完成这么说,古人没有标点,要自己断句,这点现代人可不易作到。二十多人一一面试之后,他们的表现总算还差强人意,总得来说,基本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了,哦,不,应该说是怀荒镇之中的精英了。李重九筛选之后,选择了三人,作为暂时的幕僚,其余人自有其他用处。
  这三人之中,一个名叫刘易,行脚商,乃是上谷人,历山飞的流贼一闹,他的货物全失,后被人贩子掳到了这里。
  此人不仅读过书,而且能写会算,李重九就让他暂时担任仓曹。
  还有一人名叫周旭,看过去十分憨直,乃是耕读传家的正统读书人,三人之中,他是真正有底子的,乃是进过县学的人才。李重九让他来作文案,代自己起草文书。
  最后一人,姓姬名川,之前犯了通奸之罪关入监牢,因为听闻前往怀荒镇戍边,可以减刑,故而主动加入了戍民。
  这姬川容貌不俗,即便在脏兮兮的戍民之中,也是力图保持自己整洁,估计是世家出身。此人能说会道,李重九留在身边,暂时听命。
  这就是李重九眼下幕僚班子,当初李重九在李世民麾下时,对方随便一个参赞军机的刘弘基,即已完爆这个班子几条街。
  刘弘基,乃是河州刺史之子,真正官二代,而自己麾下不是商人,就是种田,就算是世家子弟,还是个囚犯,估计家系也是庶出中的庶出。
  这就是寒门起步的劣势,这个世家垄断精英的时代,李重九眼下别指望,有任何高士来投自己。不过班底再差,总也是班底,李重九眼下还要用之来起步。众人当下商讨起怀荒镇,当务之急的事来。
  刘易首先提出,就是怀荒镇城墙修补之事,他是之前是被粟特人掳来的,一直进行的就是城墙的修修补补。
  这也是由当初一千名青壮负责,李重九走了两个月,朝北的那一段城墙,修补得已是完成了一小半了。
  刘易提出眼下三千戍民一到,可以赶紧在冬季到来前,将北面还有西面的两处城墙修一下。
  之所以当务之急先修西北两面的城墙,是因为草原上的冬季寒冷,朔风冻骨,必须将西北两面城墙修起来,抵御寒风,如此才能过冬。
  而姬川则不同意,刘易的看法,他觉得现在居民区太狭隘了,男女混杂,治安混乱。
  李重九所在的官衙就是一个破木屋,没有标识,若旁人不提根本不知,这是鹰扬郎将所在之处。
  再加上戍民一到,人口更多,再不划分区域,如此怀荒镇将一片混乱。
  两人一争执,刘易一边说修城墙先来,姬川则要建设居住区。
  两人各持一词,争执不下。
  至于周旭则没什么看法,听着二人在那吵吵嚷嚷,自己则一个劲的咬着笔杆子,果真是一副天生书呆相。
  李重九看着自己这第一次幕僚班子会议,不由是头大如斗。
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马渡阴山
  “可以了。”
  刘易和姬川见李重九出言。刘易连忙向李重九告罪,而姬川则是气哼哼地坐下。
  李重九看了一眼二人,先向刘易言道:“我离开怀荒镇有一段日子了,可是一千壮丁连一段北城墙都没有修好,这如何解释?”
  刘易连忙告罪言道:“回禀将军,一千壮丁刚刚经历家破人亡之痛,十分劳累故而有所误工,日后小人一定会催促的。”
  李重九摇了摇头,言道:“并非是劳累,我怀荒镇的流民,哪个不经历家人生离死别之痛,之所以误工,乃是因为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故而懈怠。”
  “将军恕罪!”
  刘易露出诚惶诚恐的神色,站起身来向李重九一拜。
  李重九摆了摆手,言道:“我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职责不明,原因在于我没有事先明确划分。这是我的失误。”
  刘易见李重九自承其责,没有如其他官员一般推诿下属,当下露出了感激之色。
  而一旁姬川则冷哼一声,言道:“正是,按照我说,还是先将居住之地安顿好,如此众人方能实心用事。”
  “那也不尽然。”李重九言道。
  姬川当下一副不服的样子,言道:“那将军有何高见?”
  李重九言道:“居住之处划分,确实重要,但是应该优先明确各人其责,如此方能各司其位。”
  姬川问道:“如何各司其位?”
  李重九当下言道:“很简单,以大隋的律令而治,先将流民,戍民之中,拖家带口的编成一户,之后输籍定样,编入在籍。”
  “之后以五户为保,设一保长,五保为一里,设一里长,再五里为一党,设党长,如此编籍,将户民与单身男子分开。”
  “而流民,戍民之中,取单身,无家室的男子编出,组为戍军,以十一到十七岁的中男,编作一军,以十八到六十丁男,编作一军,以六十以上老弱,再编作一军。”
  “而戍军之中,暂以军籍编制,选精干壮勇,敢于任事之人,十人一伙,设伙长,五伙一队,设队正,两队为一旅,设旅率,按劳分配任务,各司其职,各定其位。”
  刘易听李重九这么说,当下目光一亮,言道:“将军所言甚是,如此可令丁男专务筑城之事,而老弱则各从事他业,不用如以往鱼龙混杂,老幼齐上,如此筑城之速,大大加快。”
  姬川听李重九说得井井有条,当下哑口无言。
  李重九笑了笑,拍了拍姬川的肩膀,言道:“眼下输籍定样之事,就由你们二人办理。”
  “刘曹参,你负责民户的编籍之事,我让周先生,再从方才那些人中,挑十名会书会写人,帮你编籍。”
  “而姬先生,你就负责戍军的编籍,我让昙校尉率一百步卒帮你,你再挑十名会书会写的人,记录在案。而昙校尉负责挑选队正,伙长之人选,而旅率必须由我士卒担当,以加强控制。”
  这是姬川出声问道:“敢问将军,若是定籍,是以黄籍登入,还是以白籍登入?还是民户与戍军区分。”
  李重九想了下言道:“百姓以黄白之籍区分,那是南朝时的事了,我们边郡不兴这一套,一切以黄籍登入。之后我会命人再各抄录一份,递送州郡,朝廷报备!”
  听李重九如此说,刘易,姬川,周旭三人一并抱拳,言道:“是,将军。”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怀荒镇军民,编籍之事,必须尽快,明日之内,必须定籍完毕,否则所有人必有重罚。”
  听李重九如此说,三人皆是惊若寒蝉。
  而这时一名兵卒在门外言道:“启禀将军,苏镖头求见!”
  李重九听了,言道:“请他进来!”说罢刘易三人先行告退。
  大门推开,只见苏素乃是一脸风尘之色,一见李重九即垂泪,言道:“小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