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条小渔船(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80

  “外国船上的兄弟,要不要过驳一下,我们船东很好说话的,九五折。”
  其余三人都不明所以,顾盼便请教哥哥:“哥,过驳是什么意思?他们想干嘛?”
  顾鲲摇摇头,吩咐龙五:“你喊话回去,告诉他们不用了,我们有捕捞许可证。”
  龙五依言喊话,对方就骂骂咧咧走了,估计是在咒骂有关部门怎么给外国船发捕捞许可证。
  人虽然送走了,顾盼却还没明白原理,就逮着哥哥刨根问底。
  顾鲲喝了点水,喘了口气,解释道:“外国船进港卖鱼的话,海关有个专管生鲜易腐品提存的机构,你要向它报备。到时候实际上卖出去多少,就按照卖出部分的指导价缴13%关税。
  刚才那条船,就是盯上了我们是外国船,所以想揽活儿,按照行情九五折把咱的鱼过到他船上。他是本国船,就不存在进口关税了。
  这事儿全世界渔船都在做,毕竟海鲜这玩意儿,你没法界定究竟是哪条船捕捞到的,海上过货没法管,除非你当场抓到现行。但是,我们既然有了临时许可证,犯不着这么干,我们在华夏境内一切经营一定要遵纪守法。”
  这事儿全世界都一样,甚至都不能算走S。
  后世21世纪,华夏沿海的鱼基本上被断子绝孙网给灭了,华夏渔船就普遍越来越大,去远洋捕捞。基本上是走到哪儿捞到哪儿,然后就近按行情价打个九折,过驳给当地国家的渔船。然后由这些国家的渔船运回本国港口,那就不算进口了。
  不过也有因为到别国经济专属区非法捕捞、过驳的时候对方想抓住你这个把柄压价甚至黑吃黑的,然后纠纷就惹大了,经常会听说渔船在外国出事。
  这里面细节不好细说。
  反正这跟顾鲲没关系了,他永远不会在华夏境内做犯法的事儿,他是国际友人嘛。
  要搞兴风作浪的事情也去南洋搞,扬威异域嘛。
  三人听了船长的讲解,都觉得受益良多,毕竟他们原先都没操办过外国港口靠港卖海鲜的生意。
  在珠江湾里行驶了几个小时后,上午十点左右,顾鲲的船终于在粤州靠港。
  有了船长的明确指示,三人当然也知道该怎么做,有条不紊地把各项手续都办了。
  上岸前,顾鲲还特别吩咐顾盼:“小妹,我让你提前把苏眉、青衣、石头鱼、杉龙、南蚌这些品种都单独分拣出来,做好了没?”
  “早就弄好了。”顾盼很用心地回答。
  “一会儿海关生鲜提存的人来了之后,记得按平价报税。其他鱼,咱出示临时捕捞许可证就行了。”顾鲲非常遵纪守法地吩咐。
  因为苏眉、青衣等品类,是爪哇海或者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的特产。南海的话,只有绍沙群岛偏南海域,可能有少量分布。
  所以顾鲲还主动对这部分鱼种,按进口生鲜申报关税,承认这些鱼不是在南海捞到的,如此一来他就清白得不能再清白了。
  至于报税的基准价,是按本海关之前统计到的行业均价打六折——举例来说,比如澳洲龙虾,本埠统计均价是100块一斤的话,那么海关计税就按照六折的60一斤,乘以13%税率。即使你的澳龙特别极品,最后能卖300块一斤,那也跟海关没关系的,这是合法经营。
  一般进口别的大宗商品,都是要求报税价格不能低于基准价八折。而生鲜之所以放宽到六折,是因为要考虑到货主有可能来不及卖完就要腐坏、得打折贬值抛售,所以计税基准也要低一点。
  一番操作下来,顾盼和龙五等没出过国的家伙,都差点儿被绕晕了,幸好有顾鲲指点,才没闹出漏子。
  “老板真是阅历丰富,莫非他原先就偷偷出过好几次国了?”龙五和陈丽根本不敢相信顾鲲是新手。
  
第16章
我自愿收人民币
  顾盼跑完海关的报税提存手续后,大伙儿总算可以开始正式卖鱼了。
  不过她拿回来了一张待缴凭证,自己搞不懂,就追着顾鲲问:“哥,为什么他们没让我们交现钱呢?只是核查了我这条船有多少公斤苏眉、青衣……登记每种鱼的分量。”
  顾鲲:“废话,这是生鲜啊,谁知道我们能不能及时卖完?所以,他们得等我们真卖出去之后,再按指导价乘以分量计税。如果有些鱼没卖出去,在我们自己手上放烂了。
  还要拿着烂鱼的尸体去找海关提存员核验、销掉对应分量、最终就实际卖出去的应税分量纳税。提存登记制度就是为易腐坏交易标的而设的。”
  顾盼又想了想:“但是我看这张税单上的指导价好低啊,有些鱼品种海关都没统计过,就参照了别的同类鱼——你看青衣这一项,显示去年粤州海关没进口过青衣,他们最后比照最便宜的石斑来作为计税基准的。不过就算是石斑,也不该这么便宜。”
  顾鲲只好继续耐心解答:“海关都是按照死鱼成交价算的,所以,我们能把鱼活着运到,溢价那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本事。”
  “船长,您懂得真多。”陈丽龙五感慨地佩服,他们愈发觉得老板真是有见识,跟着这个老板混能学到本事。
  顾鲲并不在乎这些恭维:“别废话了,既然所有手续都完了,你们俩帮忙一起卖鱼。”
  “好的船长。”
  渔港本来就兼着鱼市的角色,码头上无数水产商人在那里穿梭,一条条跟靠岸的渔船谈生意,所以大部分常见的鱼并不需要专门去找买家。
  一行人来来往往忙到中午时分,那些非报税的本地鱼种基本上就卖得差不多了。
  陈丽午饭都顾不上吃,报账给顾鲲听:“船长,我们一共卖出去鲭鱼5.5吨、舌鳎鱼4吨、马鲛鱼3吨、鲳鱼2吨,还有些不值钱的杂鱼。这些都是比较大宗的,活鱼平均每公斤4到10块钱,还有四分之一是死鱼,平均才2块钱一斤,一共7万人民币。
  另外还有比较贵的品种,各种石斑鱼500公斤,鲷鱼600公斤,大海虾、梭子蟹一共300公斤。这几项每公斤批发价在30~50块,一共5万。
  最后还有东星斑50公斤,金枪鱼120公斤,旗鱼肉200公斤,每公斤批发150~200,也是5万。另外,还有那几个按照进口货报关的鱼种没卖,海关刚才的提存报税员说,会给我们安排买家。”
  顾鲲心算了一下,一船鱼一共将近20吨,已经卖掉了15吨本土鱼种,回本17万人民币,还剩两三吨报税的名贵热带鱼没卖。
  顾鲲便顺着陈丽最后的汇报追问:“海关还管介绍买家?凭什么?”
  陈丽:“刚才我跟顾小姐去办手续的时候,听说是因为其他个体户商人拿不出美元付给我们——进口商品按理是要用美元交易的,但是华夏有结汇管制,普通人拿不出美元。”
  顾鲲:“那我自愿收人民币不行么?你应该早跟他们说的,又耽误几个小时,说不定苏眉又多死了好几条,真是。”
  不过,既然海关方面都给照章纳税的外国客人介绍采购商,面子还是要给的,见一见吧。
  ……
  吃过午饭之后,顾鲲和陈丽就被请到了附近某个海关部门办公楼里的一间会议室。而妹妹和龙五被他留在码头看着船。
  顾盼终究是年纪太小,顾鲲也怕她搞不清楚这些法务手续,所以第一次遇到这种洽谈场合,还是带了陈丽来。他还指望着陈丽学快一点,下次就能帮他跑这种手续性的事务。
  会议室里客人不多,稀稀落落七八个,除了顾鲲一行之外,其余六人都能明显看出是白人,顾鲲估摸着他们都是澳洲、纽西兰那种来卖龙虾和和牛的,那些国家的商人才不肯收人民币呢,肯定要美元结算。
  卖个海鲜还要这么正式,让顾鲲有些不自在。尤其这个海关的办公楼位于南沙虎门口,在这儿招待外国人,总给人一种销烟预审的既视感。
  几分钟后,作为牵头的海关工作人员,以及粤州几家对口的国营进出口公司的代表,以及几家本地最大的国有酒店,也都来了,双方开始例行谈判。因为顾鲲是几家进口商里最草根、牌面最小的,所以别人也不招呼他,而是先应付其他客人。
  龙虾、和牛都是有稳定行情成例的,而且那几个白人估计都是提前联络过商机意向了,所以成交起来还挺顺利。
  粤州每年的高档食材/海鲜进口量还是非常可观的,在94年算是国内头一号了,主要是这儿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需要大量的装逼奢侈商务洽谈消费。所以国家还是挺肯花外汇在奢侈上的。
  国家也觉得,在粤州花更多外汇在奢侈业上,是为了在出口博览会上赚回来更多外汇、吃好喝好伺候好更多外商,这也是很功利的目的。
  只有个别澳洲商人,似乎是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临时跑过来试试水、看看华夏市场反馈,带的货品类高级了一些,最后谈崩了——那是一个澳洲佬,用英语叽叽呱呱强调他这批和牛是M5级别的,在国际市场上多有逼格多受欢迎,结果中方根本没人在乎什么M几。
  看了这个谈判架势,顾鲲对于海关找来的客户更没有信心了。
  这些国有进出口公司,能给他的苏眉一个普通石斑的价格,估计就差不多了。
  打发走几个澳洲进口商之后,终于有一个粤州生鲜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来跟顾鲲详谈。
  “顾先生是南洋华侨吧?那咱就说中文不介意吧?你们这次带来的品类,原先确实没见人卖过,我们中午的时候,紧急研究了一下。
  这些鱼种在马来西亚当地的行情,大约是比除了东星斑之外的其他中高档石斑鱼,再贵10%~20%。
  所以,我们也愿意按照粤州本地的中高档石斑鱼进口价,上浮15%,来收购你们运来的青衣和苏眉等品种。”
  顾鲲:“这不可能,在马来西亚这鱼是原产地,都要比中高档石斑贵两成。到了粤州,这就是从未见过的热带鱼,拿去请客多有面子,这个附加值得值多少?我要是愿意按照马来西亚的比例算价格,那我直接回马来西亚卖好了,我辛辛苦苦跑两千公里来粤州干嘛?”
  “你们这些远洋国际捕捞的,本来就是捞到哪儿卖到哪儿,在哪儿上岸根本没差吧。”进出口公司的人还自以为在压价方面很懂行。
  
第17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
  经过双方的初步斡旋,那个粤州渔牧产品进出口公司的采购经理,始终只答应以每公斤70块的价格批量收购苏眉、60块收购青衣。
  那顾鲲也就懒得再跟他废话了:“朱经理,既然你非要这么说,那没什么好谈了。真抱歉,浪费你们时间捧场,我自己去找买家吧。”
  那位朱经理表情有些错愕:“顾先生,我是来帮你解决问题的,你卖的是生鲜,拖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
  你找遍整个粤州城,不会有其他单位拿出那么多美元来陪你玩了。我们华夏人一贯有艰苦朴素的传统,不是那些堕落的资本注意国家,外汇不是拿来奢侈的,希望你认清这个现实。”
  “不是拿来奢侈的,你们还买和牛、澳龙?那就不是奢侈了么。”顾鲲本来都不想说了,只是突然觉得这种双标太可笑,忍不住多吐槽一句。
  朱经理一愣,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连忙临时组织措辞辩解:
  “这……这不一样,那些是因为春交会临近,招待外商,让他们吃好喝好心情好,才能采购更多的东西,那是服务大局。”
  顾鲲点起一根雪茄,谈笑自若反问:“吃没见过的新奇海鱼,就不能让外商心情舒畅长面子了?”
  朱经理很没底气地自言自语:“这都没见过,谁敢担保外商会识货满意。我们进出口公司高价买了,市里几大酒店不买账也没用啊……”
  “行了,既然你说了不算,就别说了。”顾鲲一摆手,径直绕过这厮,转而跟今天组织这场交易的那名海关女科长摊牌,
  “陈科长,感谢你们的安排。既然你们囊中羞涩,我还是自找买家吧,外汇问题不用操心,我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这样不管我卖给谁、应该都不碍事儿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