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条小渔船(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380

  因为拿了这些钱,就意味着“这家公司没有吸引力,内行的人都不愿意给他们钱,他们只能骗骗圈外的鲨臂,尤其是最鲨臂的矿产资源型大亨,那那些只有钱不附带资源的纯钱”。
  一旦一家高科技公司留下这样的历史记录,公司以后就再也别想融体面的钱了。
  (这个我好多本书里都举例过了,最有名的是后世号称可穿戴设备领域之父的JET-BONE,在十三轮风投后依然没跑通商业模式,圈内有资源的聪明钱都不跟了,最后走投无路拿了中东某侯赛因石油王子的钱,然后被整个圈子永久唾弃,最后也破产了。)
  在丁磊看来,他肯继续陪顾鲲玩,还是给顾鲲一些洗白上岸的机会的。
  虽然之前顾鲲投过马风,投过阿狸巴巴,但圈内不会因此就鄙视阿狸巴巴,因为当时顾鲲还没有拿到兰方油田,他还不是石油狗大户的人设,也就不会被科技界鄙视为贱人。
  然而,丁磊这个自认为橄榄枝的行为,顾鲲却并不打算领情。
  因为鄙视链都是相对的。科技界的人拿了石油钱后,会被科技界的同行鄙视。
  但奢侈界的人,投了流量公司之后,一样会被奢侈界的同行鄙视。
  这是一个互相看不起的过程。
  不过要注意上面的措辞:是奢侈界巨头投了“流量公司”后会被鄙视,并不是说投资高科技都会被鄙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顾鲲有资格投资索尼公司,那他是不会被奢侈界的其他同行鄙视的,因为索尼属于酷炫黑科技、高价宰客的尊贵企业。退一步,比索尼再略贱一档的,投资苹果也不会被人鄙视。
  有一说一,苹果虽然不尊重人权不尊重消费者不尊重物权神圣黑料一大堆,但在“是否赚有尊严的利润”这点上,还是没什么好黑的。
  但是,如果一个奢侈界巨头投资了小米,那肯定是会被鄙视的,这跟小米的科技含量无关,纯粹是因为它的东西卖得太贱了没有尊严。
  至于那些送钱倒贴给用户刷流量的底层下贱,那就更不用说了。什么哔哔打车饿死外卖丑团团购不幸咖啡,只要你沾一点,你就会被奢侈界的同行鄙视为永世不得翻身的贱人。
  华人商业圈之所以不太注意这个逻辑,主要是前世华人世界做奢侈生意就没一个做大做强的。
  20年来,华人买啥啥贵,卖啥啥贱,这个魔咒可不仅仅是说说的。
  一个真。成功案例都没有,鬼需要分析这些呢。
  网易倒是不可能有上述的后世倒贴钱刷假流量的四大贱客那么践,估计也就跟小米平起平坐吧,但这已经让顾鲲不愿意高调投资对方。
  就算是有机会,充其量也就是财务性地玩玩,属于高抛低吸漂玩就拔掉无情那种,不跟人讲理念不跟人谈义气。
  ……
  虽然顾鲲心里雪亮,不过那么直白的话彻底说出来,还是太狂妄太得罪人了。
  他只能把键盘侠喷子的神通收了七八成,只出两三成功力委婉地拒绝丁磊:
  “……总而言之,我觉得你不值这个价。如果是希望我财务性投资的话,将来等泡沫稍微退潮一点,我觉得可以抄底的时候,会来的。
  但是你现在说的每股4块8美金、预计八个月后发行价6块,就不用扯淡了。就算发行价6块,我也跑不掉的,等我能跑的时候,我觉得远远不值6块了。
  至于新闻门户评论区、网易BBS论坛上带节奏揭秘、所谓的‘兰方商业模式大起底’,你愿意收手那是最好,不愿意的话,我也不会告你让你涨名声的。我就等你上市之后,看市场认不认可你,到时候再来低价做大股东,让你该怎么做人就怎么做人。”
  顾鲲的语气很平淡,一点都不像是跟人生气的样子。
  不过让他有些没想到的是,丁磊居然也很沉得住气,听他这么说都没觉得羞辱。
  看来,年仅28岁的丁磊,自信心还是非常强大的。
  只有自卑的人,被人喷的时候才会反应特别激烈,觉得自己很牛逼的人,不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往往是很淡定的。
  就像法国人听人喷法餐难吃,一个个都是呵呵,懒得跟你急眼。
  丁磊玩味地上下打量两眼:“那你今天来不是消遣我么?哦不,我是说,您今天来,不是在自己浪费自己的时间么?你应该想得到,我托马哥找你谈判,肯定是有跟你股权融资、合则两利的打算的,既然你完全没兴趣,何必来这一趟呢,你也是身价几百亿的人了,时间应该比我值钱。”
  顾鲲随性地挠了挠耳朵:“我也不能说完全没兴趣吧,只不过财务性投资,赚点钱顺带让人给我说好话,这个兴趣还是有的。高价冤大头、所谓的深度战略合作没兴趣罢了——我就直说了吧,如果你给我五角钱一股,我还是要的。六毛七毛也能商量。”
  顾鲲这句话在当下的语境下是很过分的,不过从历史来看就不过分了。
  因为后世互联网寒冬那几年,网易真的是六块钱上市、上市后没几个月就跌破发行价,02年最惨的时候跌到美元五角钱一股。
  顾鲲说“五角钱一股我就要”,无非是如果真能拿到寒冬中最低谷的抄底价,他就要。
  这句话,终于让丁磊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
  草(一种植物)!老子都跟拟合作的IPO券商谈好了至少5块多IPO,你跟老子说五角?
  “那就是没得谈了,不过放心,我这人很大度的,不会报复你的。顾先生,真是见面不如闻名,我还以为你投了马哥,说明你眼光比其他资源狗大户高人一等呢,原来也是个……呵呵。”
  “那还真是抱歉让你误会了。”顾鲲翘着二郎腿,谈笑自若,
  “事到如今我也不怕告诉你了,为什么我不直接投其他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要投马哥。我其实要的不是投资马哥之后得到的财务性利益——要也要,但那是次要的,不是主因。
  我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我看出来他这个人靠谱,我觉得华人做电子商务要么失败,要么就是在他手上成功。
  我投了他,只是希望将来华人电商世界假货泛滥的时候,我手上那些牌子不会有假货,而且谁卖假货马哥就会帮我灭了他。
  至于未来我那些竞争对手的牌子,在华人世界有没有人卖假货、名声是否被搞臭,我就不知道了,我也不会去问。”
  顾鲲此言一出,丁磊倒是反应不太激烈,只是觉得震惊。
  而一直居中调停的马风本人,则是惊得差点儿站起来。
  卧槽?!原来顾老板给他阿狸巴巴投钱图的就是这个?
  不过,顾老板说“华夏电商要么做不起来,要做起来基本上就是在马哥手里做起来”,这句话,倒是让马风挺受用的。
  一时之间,被褒了一句又被贬了一句,马风也不知道是该赞同还是该反驳了。
  尴尬之余,马风不得不和事佬性质地劝了一句:“顾先生,你这么说是何必呢。我一向很佩服您的眼光,可是这事儿,您着实做得……恕我直言,未来互联网和传媒科技产业的想象空间,是远远超过文旅奢侈等行业的。
  您起家于旅游业,这是您的路径依赖,我理解。可是您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历史风口、坐拥数百亿,如果您想做另一个孙正意,乃至彻底超越孙正意,也是完全有机会的。何必被自己起家的行业的路径依赖锁死呢。”
  顾鲲笑笑,拍拍马风的肩膀:“这不是路径依赖的事情,我只是认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有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知道,无论有没有我,华人在互联网界一定是可以成功的,华人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但如果没有我,华人在奢侈领域是必然不会成功的。能赚辛苦钱的华人太多了,遍地都是能赚贵族红利的华人太少了,只有我一个。
  钱到了几百亿美元,对我就只是一个数字。我要的是把华人世界的蛋糕做大,而不是在已有蛋糕的圈子里分蛋糕。所以,我不能有损于我做那些‘没有我,中国人就注定赚不到的钱’能力的事情。”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顾鲲的语气有如曹操说“天下若非有孤,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双丰面馆老板说“三和若非有孤,正不知几人流浪几人饿殍”。
  补贴大战的碌碌群狗,赚再多也不过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辣鸡而已。
  
第176章
幸亏跑得快
  顾鲲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洽谈肯定是不欢而散。
  丁磊脸色微青,假装若无其事的离去,实则内心是否想要憋坏水儿,就未可知了。
  顾鲲倒也不在乎。
  互联网时代了么,你做得再好,喷的人肯定是有的,顾鲲也没指望所有人都喜欢,只要他的目标客户群对他的正面印象建立起来就够了。
  有些事情,与其捂住盖子拖延,不如早早引爆出来。
  趁着99年2000年国内互联网用户规模还不大,有想当出头鸟、试一试得罪顾鲲下场的门户网站,先试着得罪一下,顾鲲再杀鸡儆猴,也算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日后其他同行心里自然会多出一杆秤,知道得罪谁容易得罪谁麻烦。
  丁磊走了之后,马风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叹息:“早知道你们分歧那么大,我就不这么斡旋了,换个方式大家面子都好看一些。”
  顾鲲拍拍马风的肩膀:“不要这么想,要往好处想。我当初跟你说的,关于互联网泡沫危险的那些话,今天我依然还是持那个态度。如今的纳斯达克,对于画饼的想象力太大了,已经到了不做量化核算、只看行业排名的程度了,太危险。
  我今天故意把丁磊气走,他肯定会宣扬我的不长眼,我无所谓,正好借他的口让所有你们圈子里的创业者、投资人知道我是什么个眼光。等到将来真的崩了的时候,他们就会拜服我的。”
  马风苦笑着摇摇头:“你老是跟我说这个观点,搞得我都有时候忍不住在想怎么过冬了。不过,我还是有句话要劝你,你觉得自己的历史使命,是为华人赚那些有尊严的钱、赚那些原本要外流到法国、意大利的奢侈高端的钱,这没错。
  可你自己也说过,华人社会有朝一日会变成日本人那种低欲望社会的,到时候整个奢侈业肯定有个衰落的过程。真到了那一天,你也不考虑转型的问题么?而互联网,以及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新科技产业,那想象空间可是无远弗届、没有尽头的。
  我创立阿狸巴巴的时候,尤其是后来听你说了泡沫寒冬论、周期论那些论调之后,就一直在想,要把阿狸巴巴做成104年的公司,做到跨越三个世纪。而你那种奢侈生意,到后来也就是稳扎稳打苟延残喘了,进一步爆棚的想象空间不大的。”
  顾鲲闻言不由哈哈大笑:“好,那我要是再活102年,后面72年就要靠在阿狸巴巴的股份吃红利旱涝保收了。”
  马风表情一拧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就没有雄心壮志难酬、就没有不甘心吗?”
  顾鲲理所当然地说:“有什么好不甘心的?这些我都知道,但即使知道我依然愿意接受。我本来就不是事业狂,也没想过要一辈子的劳碌命。
  华人过了我们这一带,甚至再多过一代,等到华夏的国力达到世界第一、内部阶级也固化下来之后,因为崇洋媚外而打肿脸买进口奢侈品的风潮刹住了,为了证明自己阶级跨越而买奢侈品的风潮也刹住了。那时候华夏社会肯定会变成日本一样的低欲望社会。
  我们假设这一步还需要30年,甚至还不到一点。那大不了我到50岁就彻底退休嘛,我这人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钱就保守一点,旱涝保收吃吃基本红利。你不能指望一个人既做孙大炮又做袁世凯的,这本来就是要卖不同人设的人花一辈子去完成的,转不了型。
  等我50岁的时候,华人社会发展到以买国货为荣、有钱人才买国货穷逼才买进口货,我就了事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好了。”
  待到山花烂漫时,顾鲲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
  过完年顾鲲就23周岁了,都不用干30年再退休,再干27年就能退休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3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