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条小渔船(校对)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80

  张柏桧想了想:“国内肯定都是不值钱的。国际上么……明末的民间青花,完整的大件,批量出货价格,这几年涨到几千美元一个,碗碟一类小件,可能也就几百美元。
  至于连花色都没的,民间自用素瓷,只能百八十块美金一个,随便处理了。这几年,古代收藏品价格已经涨了一波了,苏联解体前,全世界的文物都比现在便宜至少几倍。”
  盛世文物,乱世黄金。
  这个道理是不会错的。
  看过国际古董市场几十年来历史行情的人都知道,苏联的解体对全球文物整体普涨起了多大的作用,因为那些有钱人再也不担心爆发灭世级别的世界大战和混乱了。
  要是搁在80年代末,这些玩意儿根本卖不上好价钱。
  顾鲲弄明白全部前后因果,便当着张柏桧和杜国伟,宣布了一个决定:
  “各位,虽然这批货,是我们这条船发现的,大家也都略有苦劳。不过,这里还是兰方的经济专属区,而且这条船当年的故主,也极有可能是移民来兰方的,所以船的产权应该大家没有任何异议。”
  张柏桧比较懂行,很认命地点点头:“确实,这就是属于兰方的船。”
  他们如今的坐标,在兰方西南偏西大约50海里。这个地方,已经超出了任何国家的12海里领海线,但是印尼人最近的群岛淡美兰群岛距离这里有七八十海里(纳土纳群岛离这里更远一些)
  所以按照等距中心线划分的话,这里肯定是兰方的经济专属区。
  华夏人再想伸手,也不会伸到爪哇海来,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一个。
  顾鲲见对方上道,也就抛出一个诱饵:“不过,这条船也算是见证了明末华夏先民的开拓史,有文化与历史的研究价值。我出于睦邻友好的善意考虑,在打捞完这里成箱的瓷器后,愿意捐几箱给沪江、东海、胡建等省的博物馆,以及专门的海事博物馆,作为文化展览之用。”
  他捐的时候,肯定每个省级的博物馆只给那么几件明末民间青花,而其他的就用不值钱的素瓷凑够一箱。反正对于文化展出来说,瓷器的经济价值是不重要的,历史背景、年代、承载的故事才重要。
  这样顾鲲又花不了多少钱,还落个好名声。
  众人听了,果然干劲高涨,大伙儿又忙活了半天时间,放筒把那几十箱完整的压舱物捞走,其他都保持原样不动,尤其是没有拿那些散落的古人随身物品,然后记录了精确坐标。
  干完这一切,大船上放下一艘小艇,载着这些货物先回兰方岛。而大船本身则继续勘测海底地形之旅。
  这一次,顾鲲并没有打算赚多少钱,他只是希望在众人的见证下,为他踏上这条路,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将来说起来,就不是他一心想着捞古人的遗物,而是他被华夏科考船启发了,才走上这条路的,这就很合理。
  
第64章
腾笼换鸟
  经过初次打捞的小试牛刀之后,顾鲲也意识到了光靠自己开挂找沉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兰方群岛古代并直接在东西方贸易的航路上。
  而是离当时的主航道,要偏离那么几十上百海里。
  所以,能在兰方周边浅海沉没的船,就不太可能是大型商船,而更多是移民的民船,船上的财富也要少很多。可能一次的净利润,也就几十万美元。
  只能说是考古与历史文化意义比较大,将来捞了也能开个海事纪念馆历史博物馆什么的,也算是一件功德——兰方因为国家太小,至今为止一个博物馆都没有呢,无论是国立的还是私立的。
  将来真正要靠沉船打捞赚大钱,主要还是得靠顾鲲上辈子看解密资料和行业消息,所记住的那些著名沉船的坐标。
  只不过,那些沉船大多不在兰方周边五十海里以内,将来要靠他自己绝对控制的船,才好偷偷动手,用从华夏国设计院正规租来的考察船,难免有些不方便。
  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在国内是不敢乱来的,所以就算将来捞船,也只会尽量偷偷独占捞取印尼人和越南人经济专属区里的沉船,或者是暹罗台湾口的船。
  至于九段线以内的船,他肯定是不会偷捞的。要么发现后跟中方合作打捞、照章纳税给分成上供。
  要么是在那些著名的布列塔尼亚偷捞者盯上之后,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保护性、防御性的打捞。
  总之大原则就是不在华夏领海境内乱来。
  ……
  又过了一周之后,考察船勘测完了兰方港周边航道、数千平方海里的海域地形,回到了兰方港。
  这天是7月5号。
  靠港之前,顾鲲在海上已经通过卫星电话通知了有关方面,表达了示好的态度。
  所以国内方面也提前派来了几个专员,在兰方港等候接收。
  他们带走了几箱不那么值钱,但是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然后从古晋坐飞机回国。
  带队的领导还表示,请顾鲲九月份去华夏念书的时候,再给他补几个捐赠仪式,到时候会有相关各省文化主管部门的厅级领导,出面讲话、跟他握手合影。同时,中方也给出了处理此事的一些定性文件,把顾鲲列为了国际友好文化交流的示范。
  对于这种刷脸的好处,顾鲲当然不会拒绝了。这也是为他增加在国内的曝光率么,说不定就因为这个,等97以后国内的东南亚旅游热起来之后,就会有不少人因此而选他这里消费呢。
  就当是放长线钓大鱼了。
  料理完捐东西的事情之后,顾鲲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考察船上的中方人员打发走了。
  他在兰方港最好的酒店,摆了几桌宴席,请杜国伟和张柏桧在内的全部国内技术人员好好吃了一顿。
  酒过三巡,顾鲲就提出:“杜工,你看,这兰方港周边进出航道的海底地形,咱也算测完了,我看了,这些日子总覆盖面积有将近五千平方海里了。
  许院长那边,做港口规划所需的数据,应该是够了。我也急着想早点看到最终设计稿,不希望许院长那边等我的数据而耽误……
  所以,要不我明天就订古晋的机票,送你们回国吧?至于这条船,我付了100万租金的,还有50多天租期,我想我应该有权自由支配。你放心,到时候绝对会把船好好开回来的。”
  顾鲲用这个借口,支开华夏方面的船员,理由还是很充分的。
  靠着顾鲲挂逼的能力,仅仅用了15天,就搞定了原先预期要两个多月才能测完的面积,相当于效率提升了五倍。
  因为顾鲲付了租金,而租期还剩将近两个月整呢,他自然有权继续使用这条船。
  杜国伟想了想,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我启航之前,许院长的交代是,9月1号之前必须回国……他们那边的项目分解、设计进度,都是卡着这个节奏的。所以现在还早呢。”
  顾鲲脸一板:“越快越好!我是甲方!我给了设计费的,想早点儿看到设计方案有错吗?我一个甲方老板,亲自陪着你们加速搜集数据,你们乙方设计师还好意思搪塞我?”
  这下杜国伟彻底没话了。
  就好比,一个开锁匠,为了让住户觉得自己掏的50块钱开锁费物有所值,往往会把一个明明十几秒钟就开得了的简单锁,给折腾上两三分钟才打开。
  这样掏钱的人心里才愉快嘛。
  而在设计领域,很多设计院设计师,就是拿着过去的图纸套用一下,可能就些微改了一点点地方。但要是设计得太快了,甲方爸爸就觉得你这个不值钱了,说不定还多折腾你两趟。
  顾鲲那句话一说,就表明他是懂这里面猫腻的,他甲方亲自取材,要你加速,你实在不好意思再拒绝。
  “可是,这船值几千万呢,我们当初是考虑到你们的友好态度,只收了租金没收押金。要是我们的人都走了……”杜国伟想来想去,最后还剩这么一个抗辩理由。
  顾鲲:“我是这种人么?你看我连捞到的外快,都是跟你们充分互通有无、友好捐献合作,你还怕我跑了?我是没有几千万押金,但我跟华夏方面那么多朋友的交情,还不至于让我做这种自绝前途的事情!”
  这时候,他一贯对华友好的态度,就发挥作用了。
  杜国伟又请示了一下,设计院方面就松口了。
  顾鲲成功把华夏方面的船员都骗走。
  他立刻给船上换上了他自己的心腹人马,还把龙五陈丽他们统统招了回来——早在顾鲲第一次上船的时候,他就是带了手下的,不止高健雄一个。所以他的人一直在暗中学习勘测船的开船注意事项。
  经过半个月的磨合,把船开起来,定位沉船捞点东西,已经完全没有障碍了。无非是建模绘图之类的作业,顾鲲手下的老粗们还干不了。但这也没关系,顾鲲只要把相关数据留着,到时候送去杜国伟那儿,让他们慢慢再绘好了。
  至于龙五和陈丽被调回来之后,顾鲲那三艘渔船的船队,就交给高健雄去带队,再加上其他几个最近数月经过考验的新船员,让他们例行带着去跑海捕鱼、做对华外贸。
  ……
  龙五和陈丽是在两天后回航靠港的,他们到了之后,就第一时间直奔顾鲲这儿,听候指令。
  这俩人的忠诚度已经久经考验了,而且他们不是华夏国籍,顾鲲也就不怕他们多生枝节,见面就直截了当地说:
  “我这半个月里,其实发现了不只一条船,但是我觉得,跟中方一起合作捞的话,保密工作不好做,容易被人盯上,所以我没声张。
  现在,我就带着你们,去把我已经定位好的沉船捞上来——大家记得守口如瓶,在船上,也不能轻易让船员们知道自己的定位信息,不许人进船长室看仪器,懂么?”
  在海上,不是普通船员都能知道自己的精确位置的。
  有经验的水手固然可以按照古老的方法看太阳看星象用六分仪经纬仪和对时差等等办法,但这些办法的误差,至少是好几分的经纬度,也就是十几公里以上了。
  所以,顾鲲这次秘密作业,第一要务就是不让手下的基层船员,知道最后发现沉船时的具体精确坐标。
  免得有人发现“这船其实是在靠印尼经济专属区比较近的海域里捞的”,万一将来传到印尼佬耳朵里,也是不必要的麻烦。
  “老板你放心吧,我们知道该怎么做。您真是太厉害了,居然半个月的海底勘测,能发现这么多船。”龙五拍着胸脯打包票,表示绝对不会出漏字。
  他并不知道,顾鲲的某几句话,是连他都骗的。
  因为所谓的“新发现的船”,并不是顾鲲自己新发现的。
  而是他上辈子记录下来的坐标。
  他只是利用龙五之前半个月没跟他一起出海的信息差,为自己的挂逼找个借口。
  这也是顾鲲为什么不带高健雄一起捞船的原因,因为高健雄是跟着他测了半个月的,知道哪些海域去过哪些没去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