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小蝴蝶(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58

  汪海下令开炮,火炮强大的威力超出了这帮土著的想象。
  莫名其妙的被突袭了一次,汪海心里不爽,按照这些土著逃跑时慌乱中留下的痕迹,带着一百五十人的队伍加上三门迫击炮顺着道路追了上去。
  发现这是个过万人的部落,一些当地的战士出战被火枪打倒,这些人躲回自己的部落,汪海下令开炮三朵橘黄色的火花在部落里绽开。
  打了这一轮汪海的小部队等了一会儿,不一会儿几个老人走了出来。
  由于双方语言不通,当时的交谈情况未知,但是后世这个部落和共合交往多了,才知道当时部落带着大半的战士去汪海的登陆处并不是想打仗,而是出于对外人的戒备,结果双方神经过敏导致了伤亡。
  交火后,这些土著奉上了牲畜和当地的一些粮食产物。
  汪海的目的当然不是来抢劫的,前面的战争是为了安全,毕竟古中国胡人畏威不怀德的例子太多了,既然他们臣服,那就奉上天朝的国礼瓷器,丝绸,现在工业化了还有布匹。
  双方在表现了没有敌意后,进一步的商谈就开始了。
  在相互了解中,汪海开始对他们的作物感兴趣,玉米和马铃薯,双方交流的愉快,同时汪海的随军医师帮助受伤的当地战士治疗也缓和了一部分,当地酋长以为他们要常住,给了大量的粮食和种子,但是汪海没有要,为了抵消给这些土著留下的伤害,汪海留下了一部分刀剑(这里的美洲人还是用着木头上镶嵌着尖锐石头片作为武器),带着少量种子和当地的毛皮金矿回去了,留下这些土著人目瞪口呆的留在海边。
  在确定新航线后舰队原路返回,带来的消息顿时震动共合,对于共合上下来说任何一片可以耕种的土地被发现都是令人兴奋的。
  早在南洋土地被发现时,共合的报纸就这么说过,中国封建时代盛世与乱世的终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导致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三条:第一条是严格分配土地,限制土地兼并,这招只是扬汤止沸。
  第二条就是将失去土地的人收到工厂中利用工厂养活他们,同时工厂中产出的铁器和蒸汽机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的产量。
  同时当人口到达一定程度时控制人口,这一招当年的南宋就是这么做到,一方面发展各类工业使南宋空前繁荣,另一反面控制人口,大量的婴儿出生后被溺死,农民起义没有发展的空间。
  第三条就是对外拓土,宋朝以前每一次开拓新的土地都能保持中国上百年的盛世,战国时荆州是荒蛮之地,江南是吴越等非王化之土,现在都是中国精华之地。
  生存空间一词被中国大地上的人所知,不只是共合,其他势力上的学者纷纷查阅典籍,都无法反驳这个事实。
  开发南洋被冠上了争取国运的名头在进行,那些批评共合将中华之民流放烟瘴之地的言论被彻底打倒。
  共合上下早已不是保守的大陆民族,开疆拓土,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已经成为了共合上下的共识。
  汪涵横跨东大洋的壮举,一时间可以和夸父逐日相比,毕竟夸父来到东海面对大洋也只能望洋兴叹。
  而汪海却越过了大洋。
  汪海带来的土豆和玉米被当成重大发现被农业组培养。
  这其中还有个事,在来到北海道时一部分吃了土豆的船员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汪海还十分生气,以为是土著们在土豆里下毒坑他。
  后来程攀了解情况解开了他的心结,发芽的土豆是有毒的,不发芽的土豆才能吃。
  至于程攀为什么知道,程攀就扯到自己那个莫须有的师傅云游留下的游记上。
  一片荒蛮,近乎无主的土地引起了共合上下的疯狂,但是共合在十年内吞不下这块大肥肉,因为现在是中华的战乱时期,人口进入一个低谷,说句实在的,蒙古统治这么多年中国的人口就没有大规模增长过,汉人的力量在蒙古人的暴政下一直不强,之所以原时空能造反成功,那是汉人将蒙古人养肥了,从狼变成了猪。
  虽然无法大规模移民,但是北方舰队的地位急剧上升,汪海的军衔从大校一下子变成了中将,与南方舰队的孙涛平级,孙涛仗着军衔从北方拉人的好日子结束了。
  同时程攀承诺北方舰队主力舰在未来多建三艘,这一点汪海不满意,但是程攀一句话把他噎死:“南边好歹有独木舟,和一些驾着小船打劫海盗可以打,你北方要这么多主力舰干啥,打冰山吗?”
  主力舰的要求没有被同意,但是未来运输船队的规模程攀答应了,要胜过南洋,同时程攀保证在华北战争结束后,就开始大规模移民运动,这个政策让后世陕西十室九空。
  关东之地除了几个工业城,黄土高原上几乎没人。
  阿留申群岛航线还有一个小事件,那就是华北战争两年后,张无忌和赵敏隐居的那个冰火岛被舰队发现。
  隐居地被发现也就没有意义了,两人随即带着孩子来到美洲大陆开始了当农场主的日子,程攀对这二人还是有着一点交情的,直接给了这两人一百亩的地和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同时亲自照顾两个人在安徽上学的孩子。
  公元1354年,共合就在一片紧张,欣喜的情绪中度过。
  此时北方的元军已经差不多解决了红巾军,方家军和陈友定之间似乎达成了协议,停止了相互攻击,中国所有的势力都意识到共合现在才是中国最强的势力,再不一搏以后也就没有机会了。
  战争越来越近了。
第107章
借口不用找了
  自从公元1348年以来,共合占据皖中之地至今,一直以强大的军力逼迫四方不敢妄动,由于共合走的是前人未走过的道路,加上天下各方势力的相互防备,征讨共合的“九国之师”没有出现。
  共合这种依靠农民剪除地方绅缙的“无道之策”,和以往的农民军起义一样很难让天下的有志之士警觉。
  于是天下各方就在等着共合自我崩溃的过程中,让共合越发壮大。
  随着共合的继续强大,一些有头脑的人感觉情况发展的不对,于是放下成见开始了解共合,越研究,越对共合即将自我崩溃的已定推测感到不确定。
  随着程攀宣传的工业化社会不断被世人所知,工业社会对农业社会产生的碾压效果逐渐体现,四方准备蓄势的势力反而出现崩溃的迹象,这让那些高谈阔论的文人雅士缄默不言。
  共合发现美洲大陆的消息传出,是压死这些共合崩溃论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个近乎蛮荒,只有少量土人,面积不下于神州的大陆,任何一个中华势力得到都是立国千年的根基。
  各方势力知道共合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在神州战局不利,也可以利用独步天下的海军,将民众运往美洲大陆和南洋,几十年后依然有反攻神州的力量。
  况且现在共合在神州有着最强的势力,谁压倒谁还不一定呢?现在方家军,元军以及各方势力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现在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在共合没有将美洲大陆开发,共合的实力没有暴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和共合拼一把,不拼几年后天下必将是共合的,拼输了,也就是提前几年结束,一旦拼赢了不仅可以消灭竞争天下的最大对手,将共合逼出神州,而且可以得到富庶的领地。
  共合经营的地盘可以称得上天下最富饶的地方,工业革命创造的财富不是盖的。
  这是纵横家出现的时代,各方势力开始串联,约定一起向共合发难。
  当然共合也得到了消息。
  共合军对此的表现是跃跃欲试,装备大量更新的共合军早已今非昔比,共合军的实力已经超出了其他势力的想象。
  共合现在是近代化国家,决心与共合作战的势力还具有侥幸心理,毕竟南宋的钢铁产量也有二十万吨,却依然打不过蒙古人,各方势力指望奇迹发生。
  共合密切的关注北方,现在北方红巾军已经名存实亡,北方被元军扫荡一空,朱元璋等人战死,张士诚充当了元军的狗腿子。一些不愿屈服红巾军向共合投奔,对于这样一支打过血仗的部队共合是十分欢迎的,共合加大力度整编前来投靠的红巾军,同时将原来的将领送入军校培训。
  这些原来的红巾军军官对丧失兵权有所不满,但是形势比人强,拉过来的部队在共合的良好待遇下不可能跟着他们再过苦日子,只好接受这个事实。
  浙江方面已经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消极等待的派系,这个派系的绅缙对方家军已经不抱希望,他们自我改造,只求共合军打过来后,可以求个全家平安富裕生活。另一支则是方家军的死党,他们打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口号,将宝压在方家军身上,这一派已经将自身的利益绑在了方家军身上。
  他们的族内弟子多在方家军的体系内任职,这些宗族势力舍不得在方家军身上的投资,同时万分不能接受共合的土地政策。
  共合已经做好南北两线开战的准备,在共合军的预计中,北方元军会最先挑起头,然后四方势力围攻,但是挑起战争的是方家军。
  公元1355年4月,方家军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向苏南发动进攻,现在全天下都知道苏南名义上是元军的控制地,实际上是共合的禁脔。
  共合给了苏南三年的自我改造时间。
  方家军这时候打着驱逐鞑虏的口号向苏南进攻,完全是挑战共合。
  其实方家军还有抢地盘的心思,方国珍想到共合现在已经四面楚歌了,估计没有精力来顾得上苏南了,趁着共合即将忙活,先把苏南这个肥地给占了。
  方家军以为共合会向方家军妥协,为了北方战时先回稳住自己。
  可惜想的不错,却估错了共合的势力,共合军早就准备好两线作战的方案,两个军十万人的集团部队已经将刀口对准了方家军,现在借口都不用找了。
  方家军这个投机者的心态给他们重大损失。
  方家军先是算计苏南,而且看到共合战局不利还想向鞍山工业区挺进,要不然他们那个反元的口号后为啥还要带着一个“陈纲立纪,救济斯民”?
  整顿纲纪这个词可以立刻转变成对共合千古未有的破坏纲纪行为的檄文。
  方家军五万军队进入苏南,迎头碰上共合军的一个军,五万人。在炮火的打击下,方家军这几年战无不胜的大方阵,还没接触就崩盘了,步兵装备着远胜方家军的火枪没有发挥战役性的效果,战争就基本结束了。
  这一战不仅敲碎了方家军的最后一点妄图翻盘的资本,而且给苏南带来了巨大的震慑,在他们看来来势汹汹,军阵整齐的方家军可谓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军,但是就是这样一支部队,面对共合军的打击撑不住一个照面,原本以为共合遭受四面打击将遇到一个困难时期,苏南的一些宗族还有一点小心思。
  现在都老实对自己进行改造。
  这是在面对不可反抗力量下,所有人都会选择的一种表现。
  方家军偷鸡不成反亏掉了老本,而此时另一个军则直接向方家军的核心地带,浙江挺进。
  这个军和在苏南解决方家军的那个军是南下攻击集团,他们以泰山压顶之势向方家军推过来,方家军虽然还有三万军队,但是在进攻苏南的军队快速全军覆灭,并且那些溃兵将共合南下的力量夸张性的描述,让这些军都没有继续作战的心思。
  此时浙江各方已经确定方家军大势已去,各种带路党出现。这些带路党都是按照共合的要求自主改造的宗族,他们为了不被共合军迁怒,或者是为了在新朝面前留一个好印象,纷纷指引着入浙的共合军前进。
  共合军对这些势力也不是十分放心,只是需要稳定暂时对他们没有进行公审,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分田地的势力就不再那么客气了。
  反正这次南下的人多,可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社会改造。
  方家军的首脑方国珍不愿意就这么跪了,带领剩余的十来个师团向南方逃窜,这支力量走的十分仓皇,只带上了必要的弹药粮草,留下自己经营多年的老巢给共合军接受,方家军这几年培养的产业工人一朝全部落入共合的手中。
  方国珍不是没想过在逃走时将自己的老巢破坏掉,但是他不敢,他害怕自己毁了浙江,会惹共合军生气,共合军啥都没得到,会不惜一切代价对自己穷追猛打,最后逮住公审。
  所以方国珍决定割肉,让共合这只大老虎忙着吃肉,没工夫管他。
  方国珍的策略是正确的,拿下了浙江这个地盘,面对这大量产业工人,以及这个粮食产地,南下共合军停住脚步,小心翼翼的将这块肥肉含在嘴中,确保万无一失的消化掉。
  方国珍带着军队南下,马上和陈友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本陈友定按照这次的会盟决心向江西的共合军发动进攻,但是没想到北边的方家军这么快就倒了,而且更糟糕的是方国珍这个家伙在兵败后急需一块根据地。
  于是他瞄上了陈友定的地盘,方家军新败但是方家军上下抱着一个心态,打不过共合军难道还打不过陈友定?为了有一块地方落脚,方家军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而且此时陈友定还是元朝势力,不打你打谁,方家军的突然袭击迅速占领的陈友定的老巢福清。
  陈友定大骂方国珍背信弃义,欺软怕硬,于是带着军队和方家军厮杀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