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向(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868

  但是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炽蝶绚准备在电链鱼上玩大后期,但是发觉一开始就出不了装!
  问题很简单,电链鱼根本没有那么强大的电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炽蝶绚回过头来研发出一种风筝海葵,企图和电链鱼共生。
  这种海葵可以如同放风筝一样,将长长的电缆触手随着风放上去,然后随风飘,招惹雷电下来,充沛的电能吸引电链鱼组成链条来吸取能源,电链鱼猎杀的小型生物残骸给能源充足的风筝海葵供应物质。
  啧啧,一顿操作猛如虎,炽蝶绚忙活了二十五年。最后电链鱼还在超级风暴区域这个新手区内。同期那些结构稍微简单一些的粉碎类已经在磁云星上大杀四方了。
  故事到这就结束,炽蝶绚回家结婚去了,结完婚,忙着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电链鱼就永远停留在这个半成品上。
  这一晚,就是晚了足足数百年的时间,要不是均摘星这个思维加速的家伙,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在还原性生物的项目上将所有的项目从最基础的开始阅读了一番,这个项目恐怕会一直停在档案库中不见天日。
  ……
  宇宙历833年一年的时间,均摘星在红风暴区来回穿梭,而在风暴区的物种开始了进化。
  物种进化进程的快慢,取决于自然筛选。正常情况下,没有进化出大脑前,物种自身对自然界的反应速度很慢。
  因为就算确定了进化方向,基因的变化也是要通过一代一代的死亡率来缓慢改变的。然而,人类一旦用基因编辑技术来干涉,这个速度就相当快了。
  自然界可能需要几十万年才能观察到的进化方向。
  人类通过大量大踏步的对物种编辑,然后丢到自然界中观察、筛选,最后选择一个中意的,直接扩大族群,对其后代进行第二次编辑。
  人类在数百年内对磁云星物种的干涉胜过自然界内上千万年的演化,有时候呢,一年之内,就能让一个物种出现巨大的变化。
  在833年下半年,电链鱼和风筝海葵这两个物种群落开始了大踏步的进化。
  这个能够囤积电流的光梭群里的电链鱼,从原本的体长一米,重一公斤变成了体长六米,重二十公斤的新物种电链虫,原来的扁平结构,变成有着四对羽翅的流线体。而风筝海葵则是越来越大型化,外部开始披着一层对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都不好吃的琉璃外壳。
  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1.因为这种电链虫开始会筑巢了,能把一个个风筝海葵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
  2.开始会制造工具了。也就是电弧热融打印,在头部形成撞角,亦或是在两侧外壳上完成硬质滑翔翼,等等。
  嗯,人类会制造工具是要脑子和双手,至于电链虫这种本身就工具化的物种。按照需求,分化出了“一、吞噬处理资源;二、高速运动传递信息;三、探索、收集”三大类兵虫。
  均摘星:“我有脑子,你们就没必要有了,听我的话,直接在基因中录入,听母虫的命令,选择分化成不同的工具虫吧!”
  现在电链虫的母虫逐渐变成了长一百米的大型飞碟状生物。好吧,它的大脑其实依旧很少,但是附脑进化得越来越大。
  ……
  附脑就是大量硅芯片运算集成体。这种附脑完全违背了生物的需要。因为如果不做任何干涉,电链虫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个性能强大的附脑,只有人类把程序写入后,母虫才会使用这种附脑遥控虫群。当然旧母虫也可以对新母虫录入这些程序。
  【这一点,不是均摘星自己搞出来的,整个磁云星上,人类对待大型改造物种都是这么干的,让它们进化一个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用的计算机硬件器官,然后人类再传输软件进去。所以说,人类在磁云星上玩的这个根本翻不了车!这年头,搞程序,谁还不留几个后门!】
  现在大型的飞碟母虫,在感应到均摘星的信息后,发出了非常欢喜的笑容,它本身的大脑有一定的智能,但是最多就和小狗差不多吧。
  面对均摘星这种能赐予心灵的存在,让它的族群伟大的存在,在它们那简单的逻辑概念中,均摘星乘坐的那个穿梭大风暴区的飞船就是它们的守护神。
  ……
  834年3月3号。
  均摘星看了一下飞船上的日期,颇为伤感地说道:“我又老了一岁了?”抬起手抹去了时间投影。
  展开在面前投影为当前红斑风暴区域生态试验场的信息,在红斑风暴外围圈区域,接受自己推进进化的电链虫物种,一共有六百七十三个族群。它们已经将原来最初的电链鱼在生态位上淘汰掉了。
  是的,现在这个物种不姓炽了,跟着均姓了。额,好像没啥差别!
  这些电链虫族群也已经出现了多种发展方向,毕竟呢,磁云星上的环境是复杂的,厚实的大气,密度都不同。
  有的电链虫,外壳倾向于铝镁轻质,朝着大气层上空发展。有的电链虫族群,则是加厚外壳,直接朝着压力更大的液氢层发展,企图在富饶的液氢生物圈内抢夺资源。——好吧,发展到这里,已经让均摘星有点顾不上了,毕竟路子走宽了,路线就多了。
  今天,风暴区域的风儿甚是喧嚣!
  几分钟后,均摘星在人工智能的反复警告中,穿着防护服直接爬出了飞行器。啪嗒一声跳在了母虫上,然后站了起来,缓缓挺直腰杆,瞭望远方连绵数十公里的气旋云浪,缓缓地张开臂膀。
  均摘星如此放肆时,周身出现了一个发光的罩子,黏在金属外壳的电链虫背部,看起来如同一个顽固的水泡。这是纳米工具体系构成的防护层。
  看似渺小的均摘星在母虫上踱步,掌心中的信息光粒,汇聚后,打入母虫体内,自然是为母虫做全身体检,当然了,这光粒是直接烧进去的,让这个母虫非常不适。
  但是程序让它必须毕恭毕敬地等待上面的这个“神物”(没错,电链虫的眼中,均摘星的座驾才是神)完成神圣的术法。
  而在飞碟母虫身边,一个个扁平菱形的飞虫则是在旁边数百米范围游曳,一束束电磁波正在向母虫汇报情况。
  这些飞虫密集的交流,时时刻刻告知母虫周围的气压、温度,以及各种丰富元素的含量。
  而母虫则是控制着种群在大气中移动,和其他虫群相互联系。
  电链虫作为生物的社交基因,被均摘星保留了,并且在其附脑的程序编写中,加了一些复杂内容。
  例如合作捕猎。
  最近这种飞虫虫群已经在风暴云附近占据了高段食物链,成群结队地进攻电晕大气中的猎物。
  然后,根据不同金属元素的需要,还会把猎物的器官打包起来,和其他种群进行交换。
  是的,现在大型生物中各个器官的金属种类成分是有所不同的。处于靠近液氢层的电链虫族群,可能就和常在气氢层的电链虫需要的元素种类完全不一样,商品交换互通有无嘛!
  好吧,均摘星在这些母虫的程序中,还专门设计了一套物价计算体系。若是让专业金融人士,看到这个物价计算体系,能想到很多炒作的方案,不过,虫子还没有炒股的智商。这道物价计算体系还算稳定。
  此时在均摘星的脚下三百米处,一个个硕大的吞噬虫正在进行吞噬,这坨山一样的生物已经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电链虫的原貌了。
  但是基因上,这的确是电链虫,其消化道内复杂的电融系统足以验明正身。
  现在,这种吞噬虫,如同电闸熔炉一样将各种材料电镀,然后,通过一条条触手注入给前来排队的不同所需的电链虫,宛如克苏鲁在对小鱼们发糖。
  加上脚下的这只母虫正在朝着几十公里外的其他社交圈子炫耀、唠嗑。真是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
  ……
  然而呢,均摘星盯着风暴外围圈陷入了深思。
  电链虫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均摘星自己已经无力主导各个方向的演化设计,必须要有自己的团队,不过要搞团队必须要有名望。
  均摘星:“现在我年方十四,未来身高超过一米八,可惜,除了在天体塔学院内小小展露头角,在这学术界内还无人得知。”
  坐回飞行器,对着资料好好研究了一番后。
  均摘星一拍大腿(机械数码信息手套在感应服的大腿上拍出金属磕碰声):这区域食物链的顶层是一定要抢的,不抢不行啊。你想想看,老老实实贡献,抬头一看,没人过来帮一把。所以只有把事搞起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精力投入到和自己一样的方向来。
  ……
  大风暴最外围的区域,顶级猎食者是一种叫作裂风龙的生物。
  裂风龙,碎齿兽类中的大气旋涡一族,长得非常长条,就像中国龙一样,但是有着六条八条甚至十八条不等的桨叶似的短翅膀。而长条的躯体上,也能展开金属质的翅膀,借助风的力量在风暴中浪。
  在攻击猎物的时候,能够从天空中荡下,如同蛇一样绞缠猎物,同时身躯上的腿弹出金属锯齿,切割猎物。属于顶级猎食者。
  是一百七十八年前某位设计者的作品,而现在也是碎齿兽类唯一进化到能在风暴群中猎食的生物。
  而现在均摘星培养在风暴云中的电链虫,在这两个月内试图走出大风暴区域时,都被裂风龙的捕食造成大量伤亡,以至于无法在外部维持正常种群状态。
  这些裂风龙尤其喜欢直接从空中风暴区强冲下来,将大圆盘样的母虫绞成碎片。
  在资料图上,均摘星每次看到这家伙都非常咬牙切齿。现在,是时候准备搞它了。
  ……
  均摘星返回自己的工作城市,进入升降台后,来到了一个宽度三百米的办公大厅(广场),让人工智能领略自己的意思后。
  一个个电链虫的进化模型投影,出现在了这里,将原本空旷的区域,填补得密密实实的。
  均摘星盯着进化树上的最上端,假定的进化模型,嘴唇上扬:“哼哼!”
  一旁的钢铁雄心见状凑过来想说啥,“啪”的一声,均摘星的手按在了这个铁皮罐头的脸上:“走,磨刀、屠龙!”
第008章
物种竞争
  在淡蓝色的广场型科研办公厅内,均摘星依托着磁悬浮服装在一个个数据投影面前移动,每一个投影旁边都是一个界面,界面上都是一个大型实验室的实时情况。
  相比天启历,当今的科技强了几个世代,不说别的,就例如一些细节上:这实时监控的信息传输速度能让信息时代初期望尘莫及。隔着屏幕能够看到,一些微粒型的生物其长须翅膀快速煽动的细节。这看起来并不像远程监控(直播),更像是超清晰数码摄像机拍摄好的胶卷,送到实验室播放。
  要追究细节的话,这个大型实验室的标准网线粗若儿臂,绝不是地球二十一世纪那比筷子还要细的网线所能比拟的。——装网线这种事情,均摘星一只手握不过来,都只能让机器人代劳。
  均摘星现在所在的这个办公室空间量堪比大会堂,其界面所观测的几百个实验室都在这个浮空城市中。这种豪华的科研基础设施,是几百年前无法想象的。
  科研核心:科学家自己只是在框架体系内,进行猜想,设计方案。
  科研效率:实验室各类设施对现象的观察能力,超级计算机对模式的推演,人工智能亦或是技术人才(苦逼研究生、博士生助手)将实验数据归纳分析的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8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