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306


大殿上,王佑高坐龙椅,俯视下面群臣。这大殿上的人,相比他刚刚从前线回来的时候,已经换了快一半了,人数却丝毫不减。自古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也是世之常理。
早先的他们,趾高气昂,眉眼之间都透着对王佑的质疑,如今则是低眉顺眼连大声喘息都生怕君前失仪。文武百官至此已与木雕泥塑一样,完全成了王佑掌中傀儡。
耿中霄和铁无环站在武官班头,俩人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不仅因为战争时期武人地位上升,更因为他们才是新皇的心腹。
耿中霄例行汇报昨日事宜:“陛下,南曜诸国运来的粮草已经入库,大战过后,各国人力物力贫乏,数量较以往减少了三分之一。”
王佑皱眉,问:“天京城如今粮价如何?”
耿中霄和铁无环没有接话,王佑的目光落在了户部的大臣身上。那位大臣浑身一激灵,跪下急道:“回禀陛下,朝廷极力压制,物价尚可控制,斗米只上涨了三成,但如今大军驻扎在天京城外,而边境与神狸时有摩擦,为将来着想……”
“催促各国尽快将粮食补上。”王佑不耐烦地打断官员,发了话。
“臣遵旨!”户部官员匍匐在地。
王佑并未搭理他,嘱咐耿中霄:“一切以军队的需求为重。那些拿不动刀的老百姓,饿死再多也不要紧。”
“臣遵旨。”
铁无环出列,躬身作揖道:“陛下,趁南曜与草原短暂休战,臣请求趁此时机扩招枭卫,补充人手。”
王佑朝群臣看了一眼,目光所到之处,竟无一人敢和他对视。他心中冷笑,枭卫这把刀果然管用,威慑力十足啊!这么好用的刀,自然是越锋利越好:“准奏!”
朝会不久就散去,王佑在所有大臣的跪拜之中离去,耿中霄和铁无环紧接着离开。而后大臣们方才起身,三三两两离去。皇城都由枭卫把守,他们也不敢闲言碎语,规规矩矩地向着皇城大门而去。
枭卫府招新的消息,很快在天京城和周围的百姓当中流传开来。
枭卫一词,在肃清行动过去之后,已然变成了天京城人人闻之色变的存在
可自古以来福祸相依,有人憎恨、畏惧枭卫,就有人对枭卫充满兴趣。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功名利禄而不顾一切的人自古以来就层出不穷,如今自然也不会例外。
就如今朝廷的形势来看,枭卫深得新皇信重,前途一片大好。普通人家视之为畏途,那些刀头舔血之辈却不然,天京城自宵禁之后,他们的日子艰难了很多,如若不愿加入神策军,干着脏活的枭卫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枭卫府的报名册上很快就记录了一长串人名。
铁无环当即去了皇城,他被侍从引入殿内之时,新皇正在阅读边境呈来的奏折。
王佑的身后,是一张偌大的地图。王佑会在上面进行各种标注,铁无环看了一眼,发现较上回他来之时并无增加任何批注,可见燕国与草原之间确实走入了僵局。
王佑听见铁无环行礼,开口问:“枭卫招新进展如何?”
“臣正为此事而来,报名的人数足有属下所预期的三倍之多。”铁无环平静地道。
王佑放下奏折,道:“枭卫向来没有家世清明这些条条框框,始终看重个人的本领。但早先战乱,天京城涌入了各方之人,其中难免会有不轨之徒,你要好好甄选。另外,如今枭卫权重事繁,你也要注意培养副手,不要事必躬亲,会累倒的。”
铁无环心中一凛,忙道:“是,臣定当兢兢业业,以报皇恩。”他心里嘀咕,谁知道这是不是王佑在忌惮他权力太大?当即打定主意,一定要尽快挑选副手,而且必须是皇帝本人信得过的副手。
王佑满意地道:“枭卫始终会是朕手心之中最为重要的一股力量,朕信得过你,你务必要谨慎。”
铁无环感激涕零地称是。君臣和乐融融的样子,可谁都知道,当初俩人在枭卫共事的时候,已经回不去了。
枭卫的招新成了朝中数一数二的大事,王佑觉得他的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了正轨,然而老天爷却不这么想。
当夜,天京城降下暴雨,午夜,更是落下罕见的雷暴。雨势许久不见小,龙淮河水位暴涨,眼看大水就要蔓延到岸上。
官兵在大雨中奉王佑之命巡堤护堤。
皇宫彻夜通明,身披雨衣的官员进进出出,王佑坐在议事的殿中,担忧着这场不知何时才能停歇的大雨会带来的灾难,心中的火气越积越多。
已经有工部的官员禀报,根据往年的经验,这场雨之后,天京城周围的百姓多半会遭殃,而大雨导致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也在所难免。
王佑大手一挥,道:“命人紧盯着各方的情况,及时组织避险救灾。”
这时,耿中霄带着一身的水汽走了进来。
王佑急问:“军队情况如何?”
耿中霄道:“已按序转移至陛下定下的地方,大雨之中行动尚缓,但应该不会出现伤亡。”
王佑点头,让耿中霄退下之后,他仍然呆在殿中,听各方传来的即时讯息。
暴雨接连数日,时停时下,毫无规律可循,天京城周围的难民向往城内钻,城内也有些不太平。枭卫日夜巡视,闹事之人不增反多,铁无环分身乏术,最终进枭卫的新人他连名字都脸都没记住。
如此一来,他便没在新人身上多花心思,虽然心里觉得遗憾,但是提拔副手一事只能从长计议。
整个朝廷将注意力集中在突如其来的天灾之上,南曜诸国各派信使带信函表示了关切。
就在这燕国上下齐心对抗天灾的时候,却有一些心存不轨之徒蠢蠢欲动。
这夜,暴雨又至,夹杂着雷暴,几位黑衣之人在这骇人的天气之中疾行,他们踏着房屋顶、再条条小巷之中绕来绕去,绕过巡逻的枭卫擦肩和在龙淮河把守的官兵,最终潜入了燕国太庙。
太庙的守卫显然不够森严,在亭内把守那人目不斜视地注视着前方,或许是因为雨势太大,他竟然没能发现从自己身侧掠过的黑影。
这几人进入太庙,抵达了金顶之下。
片刻之后,太庙中传出一声巨响!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京之变(中)
因为龙淮河涨水的原因,王佑这段时间过得也不轻松。不管帝王之威如何强悍,也不管君权强大到何等地步,总归有些事非人力所能控制。比如眼下这场水灾,王佑就算把满朝文武杀光,又或者把枭卫扩充十倍,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并不是工部官员不尽心,也不是户部克扣工款,更不是有人在过程中偷工减料。而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水势太大,在设计河堤时就没想到过会遇到这种规模的大水。事实上自大燕立国以来,也确实没遇到过这种暴雨以及水势。要追究责任,就得追究燕太祖刘破奴定都于此,再不然就要追究刘威扬。如果不是他登基以来穷兵黩武,导致天京上游水利失修,局面也不至于如此。可是追究死人没有意义,活人又没有什么罪过,王佑的刀再快都不知道该砍向哪个。
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是这般无力,哪怕成了帝王,也对很多事无力把握。不管心中再如何不满,也只能把那些素日看不入眼的文臣找来,共同商议该当如何解决。一连几日,他把工部大臣召集一处商议解决水患之事,未曾离开御书房半步,但是进展十分缓慢。
此时,一名工部官员正在汇报龙淮河涨水的情况以及大堤情形,这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王佑单手撑着额头,眉心微蹙,不时别开眼望向紧闭的窗户。
王佑的右眼皮自半个时辰前便跳个不停,这个节骨眼上,他难免担忧这是不祥之兆。
门口传来喧哗声,下一刻,浑身湿透的枭卫闯了进来:“皇上——!”
工部官员的汇报就此被打断,大伙儿纷纷侧身将目光投向来人。
王佑心中顿生不祥之感,但事到临头,他反而镇静下来:“何事?”
枭卫跪在地上,身上的雨水往下落,地板湿了一大片。他俯下身,说:“陛下,太庙金顶……被落雷击中!已毁于雷火之中!”
王佑愕然,方才跳个不停的右眼皮这下安生了。
他的视线迅速在室内这帮官员身上游走一遭,他们微张嘴,神情呆滞。
王佑耐着性子问:“太庙火势如今可曾扑灭?可有人员伤亡?”
枭卫道:“回陛下,火势在大雨之中,并未蔓延,此时已然熄灭也无人伤亡。”
“朕知道了,”王佑开口,“你先下去吧,待暴雨一停,朕就派人前去查看。”
太庙金顶被毁而已,于王佑而言,还真不是什么异常要紧的大事。——毕竟,那又不是他的祖宗!
不过,他眼前的这帮人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听了王佑着实有些轻描淡写的口气,在场官员们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他们相互看了看,一人受到鼓舞,发话:“皇上,太庙遇天雷所击,金顶被毁,恐怕是上天预兆……”
“凡人岂可揣测天意!”王佑烦躁地将手中的朱笔一扔。
此话一出,官员们便噤了声。王佑看着他们欲言又止的模样,挥了挥手,道:“朕乏了。”
他索性闭上了眼。
官员们见他这副模样,相互看了几眼,便行礼告退了。
他们跨出门之时,忍不住相互低语的模样却被忽然睁开双眼的王佑看的一清二楚。他的面色冷了下来。这些人和自己离心离德,根本没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真是个个可杀!
明亮的大殿仅剩下王佑一人,良久,他站起身,走向窗户。他在窗前站了数秒,忽然长臂一伸,拉开了窗。风雨霎时飘入殿内,王佑在强风中睁着眼,盯着黑夜之中的道道闪电;雷声滚滚,折磨着他的耳膜。
他这近乎自虐般发泄的举动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太监送了御膳房煲好的热汤,他才关上了窗。
王佑吹着滚热的汤,嘴角不由露出冷笑。天意?真有天意的话,怎么不一雷劈死他这个篡权夺位的冒牌皇帝呢?老天爷早就瞎了眼了!
王佑的双眼映着燃烧的蜡烛,烛光好似火苗,在他的双瞳之中跳跃着。
太庙金顶被毁后的第三日,天气放晴,雷暴和大雨暂时告一段落。岌岌可危的龙淮河大堤,也勉强维持住局面不曾发生溃坝或是垮塌等惨祸,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大殿之上,气氛几乎凝固了。所有的官员都一言不发,只是偶尔用眼神相互交流。手里握着枭卫这柄利刃,新皇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但是太庙失火,金顶被毁,而且是就在新皇亲政之后,文官们又怎么可能放过这件事不提?
王佑看向底下站着的官员,个个一脸大事不妙如丧考妣的样子,心中不由冷笑。这群腐儒一定又要说,是自己不修德行,才惹来上天的警示……我命由我不由天,就算老天在我面前,我也一样一剑刺他个对穿!
王佑不打算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命令道:“拟旨,昭告天下!太庙乃燕国宗庙所在,如今在雷暴中遭毁,朕沉痛至极。但如今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实在空不出修复太庙需要人力物力,是以暂不维修,一切维持原状。待他日局势好转,再筹措工款加以修缮。”
“臣遵旨!”
然而王佑刚准备散朝,忽然有一名御史出班跪倒,昂声道:“陛下,臣以为陛下此举大为不妥!”
王佑第一反应不是发怒,而是奇怪。谁这么大胆子?
他才刚要说话,那御史已经高声道:“太庙失火,是陛下失德!陛下不下诏罪己,祈求上天宽恕,反倒我行我素如故,难道就不怕老天继续降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