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06


“这些年神策军兴无定军声势大不如前,不少将领得不到提拔乃至被降级罚俸难免心中不满。齐国实力愈渐雄厚,以重金收买拉拢这些人也在情理之中。但……侄儿总觉得这其中有些蹊跷。”
王景好奇道:“你说说看。”
王佑思忖片刻,方才郑重开口:“这些将领都是久经戎马之人,绝不缺乏谨慎。就算真被齐国收买,也是与齐国重臣单线联系,岂会同区区齐国探子往来,甚至留下书信把柄?这,是其一。”
屏风后刘威扬紧握玉飞燕,脸上露出笑容。
王景也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
王佑受到鼓舞,再道:“其二,侄儿突袭齐国密探居处时,他们已经在销毁证据。试想,无定军将领这等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留下的书信,为何不在一开始焚尽非要放到最后,就连烧都烧得这么谨慎,岂不是故意把信送给侄儿?”
王景追问道:“可还有其三?”
“侄儿查过无定军主要将领身世了,最可疑的莫过于出身齐国的副帅曹预。可他虽出身齐国,却是幼时被齐国权贵害得家破人亡,这才流落我国从戎入伍,他对齐国恨之入骨,私下里说过有朝一日必报家仇,何以会勾结齐人?”
王景道:“既然如此,你又为何把书信呈上?”
“侄儿身为枭卫,职责所在不敢隐瞒不报,但对其中疑点,也不能不想。”王佑一顿,眼睛看着王景。
王景高声道:“无妨,你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曹将军与鱼大将军关系密切,若他出了差池,鱼大将军难免要受牵连,无定军副帅主帅接连倒下,无定军没了将领,如何护卫大燕国土?侄儿看来,这是齐国使出的奸计,牺牲几个密探,换大燕自断一臂,。”
“佑儿!你能将此事分析地如此周全,真是相当不错!”
“好啊!”
此时,屏风后传来一声喝彩。在王佑茫然的眼神中,刘威扬鼓着掌走了出来,笑着夸奖道:“得到消息即刻出动,朕赞你行事果敢、机敏过人;事后就事分析疑点,条条在理,朕再赞你明察秋毫!”
刘威扬倒是兴奋,王佑却处在震惊之中,久久不能回神。王景开口提醒:“佑儿,还不向陛下行礼。”
王佑这才下跪,道:“参见万岁。”
王景则向后大退一步,规矩地站好。刘威扬见状,颇为满意。他坐上太师椅,对王佑说道:“枭卫虽由王景一手建立,但他终究是个文人,不适合执掌这些武夫。如今,你已展现出过人的胆识,朕就此封你为枭卫大统领!统帅枭卫,为朕披荆斩棘!”
王佑这些年,也多少接到过暗示,但这一刻终于来临,他心中仍然激动不已。他再次跪下,深深躬身,道:“谢主隆恩!”
刘威扬注视着王佑宽阔的背,眼中逐渐流露出慈爱之色。他把玩起手中的玉飞燕,不发一言,王景和王佑心里同时泛起疑惑。半晌,刘威扬长舒一口气,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
“王景,我觉得有些话该对祐儿说明了,你觉得呢?”
王景心里一惊随后一喜,盼望了十八年的事终于有了希望,一如苦熬长夜之人终于盼到黎明。他只觉得心跳如鼓,嗓音颤抖:“一切……由陛下做主。”
王佑心中则是万分疑惑,然而刘威扬没叫他起身,他也只能一直跪着。
“佑儿,上前来。”
王佑不知燕皇为何如此亲昵地呼唤自己,肘膝而行,向前挪动了一小步。
“不必跪,站到我身边来。”
王佑的印象里,刘威扬从未对谁使用过这样的轻声细语,但是出于服从命令的本能,还是起身在刘威扬温和的目光下,走到了这位九五至尊身旁。
刘威扬端详着王祐,情绪渐渐变得激动:“佑儿,你并非是王景的侄儿,而是朕的儿子,是燕国的三皇子。”刘威扬一开口,便将最为要紧的事实相告。只见王佑一双星目怔怔地看着自己,似乎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真相惊得丢了魂魄。对于这一幕他早已料到,也不做解释,就是这么看着儿子。
王佑侧过身,呆呆地看着王景:“叔父……”
王景一惊,忙跪下磕头道:“殿下,老奴只是受陛下之命照看你,你贵为大燕三皇子,如今正该认祖归宗,莫要再这样称呼老奴。老奴,受不起啊!”他的心中,犹如刀割一般,泪水抑制不住,一滴滴地落在地上,却头也不敢抬。他害怕,看到此时的情景,会忍不住。
忍,一定要忍,就像这十八年一样!
老天,要罚就罚我。祐儿不知真相,才会子受父跪,你不要怪他。
刘威扬见此,也是有些许动容,更有些唏嘘:“你这些年对佑儿的疼爱,朕都看在眼里。你,没有辜负荼妃。朕也……甚是感激。”
王景只有磕头,泪水长流。但为谁而流?这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了。
王佑无措地转头,恰与刘威扬的双目相撞,平日里威震四方的帝王如今眼含着热泪,王佑瞧见里头的慈爱和愧疚,胸口为之一痛。这,这是真的……?
刘威扬向他伸出右手,王佑盯着那只发颤的手数秒,单膝下跪。刘威扬轻抚着他的面颊,勾勒着他的眉眼,喃喃道:“盈儿,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啊。”
王佑既在枭卫对于信息的掌握自然在普通人之上,加上王景有意的介绍,他知道胡妃荼盈以及当年无定原之事。不想自己竟然是那位胡妃所生当今陛下的亲骨肉,一时万般疑问涌上心头,唯独没有骨肉重逢的激动。对此王祐也不疑心,枭卫之人心肠都硬,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只不过此时刘威扬真情流露,他也不由得眼眶发红以配合陛下情绪。
王景跪在地上,心中似乎有狂潮奔涌,但尽数被他用坚冰封锁住。当他终于收拾好心绪,抬头将眼前这幕尽收眼底,他不再流泪,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是这个笑容中藏着一丝悲凉,连他自己也意识不到。
“佑儿,”刘威扬看着他,“让我把当年之事一一讲给你听。”
刘威扬从燕国、胡族两方交好讲起,十八年来,他也是深藏心中,难得能对人倾诉。他时而慷慨陈词,时而悲愤难耐,直至讲到骨肉分离、百官逼宫,他双眼通红,脸上两道未干的泪痕,切齿的声音,清晰可闻。
“今日,就是你娘荼妃的忌日……”
王佑毕竟聪颖过人,闻言跪倒在地,一把抱住刘威扬的腿泣不成声。
“佑儿,别哭。”刘威扬拭去王佑脸上的眼泪。
王佑抹了一把脸,手上湿漉漉的。他看刘威扬,此刻,帝王的双唇颤抖着,似有千言万语要对王佑说。
“父皇。”
王景浑身一震。
刘威扬心中百感交集,眼中热泪滚滚而下,喜悦地说道:“好,好,好宸瑞,朕等了十八年,终于等到你叫一声父皇。”
紧紧相拥的父子二人,似乎将王景隔绝开来。有那么一瞬间,他很想推开刘威扬,大声说出心中的秘密。但,也只是一瞬间而已。王景的脸上,依旧流着眼泪,但嘴角,却噙着笑容,看起来,是既感动,又欣慰。
等到他终于能开口时,语气已经恢复如平时:“陛下,殿下,请节哀,今日是喜事啊。老臣恭贺皇上与三殿下父子相认!”
刘威扬此时从复杂的情感之中缓过劲,恢复了些许平日里威严的模样。他朝王景点点头,握着王佑的手,说道:“朕从未将当年的屈辱和仇恨忘记丝毫,这些年朕一是收权,二是杀那些妄为的官吏,但还不够!朕还不能将你的身份公之于众,不过父皇许诺,待我独掌军权之时,你就能成为大燕的三皇子,你的母亲也会得到平反。”
这当儿的王佑无暇细想,只是不住地点头。
刘威扬又唤王景:“你起来罢。”
王景缓缓站了起来,始终恭敬地低着头。刘威扬道:“朕感激这些年来你对佑儿的养育之恩,此话绝不掺假,但朕仍要忠告你,前路多艰,望你能始终如一。”
第六十四章
舐犊情深
刘威扬心知王佑需要时间静下心来缓和心绪,此时并不适合多谈,起身向外,王景在后恭送。
等来到门外,刘威扬道:“祐儿对这件事怕是一时难以接受,你要好好安抚。”
“奴婢明白。”
“对了,朕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顾太师回来了。”
刘威扬所说的顾太师,自然就是当年领头逼宫的首辅顾世维。枭卫复建之后,对于当年六部尚书、侍郎予以清除,可是顾世维本人并未受害。这固然是刘威扬念及师生旧情,也是帝王手段。跟着顾世维奔走的人都死了,顾世维自己却活下来,外人该怎么看他?周身是嘴也说不明白,出卖部下换取自己性命的嫌疑难以洗刷。自此之后顾世维虽生如死,不复过去的号召力。
他告老病休退出朝堂多年,此时回来所为何故?更重要的是,为何他回来自己不知道?
就在他发愣的当口,刘威扬又说道:“是朕让他回来的,用的也是朕的人,所以你不清楚。不必多想,朕叫他回来有朕的打算,你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去招惹他。”
“奴婢明白。”
刘威扬这几句话虽然云淡风轻,可是在王景听来,却如同雷鸣。
这皇帝居然还有自己所不知道的秘密力量?眼前的皇帝和那个被群臣逼宫的燕皇还是一个人么?他到底变成了何等模样?他对自己到底是信任还是……
王景不敢想下去,只觉得额头、背后都已经满是汗水。
刘威扬的用意他大概能揣测出几分。近年来莫家势大,莫华妆依仗外戚的力量,总想把自己的儿子刘宸毅推上太子宝座。原来的太子刘宸英毫无力量,全靠顾世维扶持。顾世维一去就如风中残烛,这些年不过靠着父亲荫庇苟全性命,处境岌岌可危。
如今把顾世维召回,想必是天子要给刘宸英撑腰。但是以王景对他的了解,燕皇对这两个儿子都没好感,不会想让刘宸英真的登基。无非是莫家如今过于强大让天子感到不满,想要借顾世维打压莫家。如果他们互相争斗两败俱伤……王景回头看向房间内的王祐,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送走燕皇,回到房间里的王景微笑着来到王祐身边,喊了一声:“三殿下,给您道喜。”
“叔父……”王佑下意识地回应。多年积习难改,让他没法把王景当成下人看待。再说在他心里始终觉得这个太监才是亲人,刘威扬这个所谓父亲,无非是能给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可以装作对他亲近,却没法真把他当成父亲看待。
王景心头一热,嘴上却笑着纠正王佑:“三殿下,要记得改口啊,不到必要的时刻,你不要再叫我叔父了。”
他笑的温和,王佑盯着他斑白的鬓角,欲要反驳。可王景看穿了他的心思,对着他微微摇头。
王佑无可奈何,只能点头应允。
王景扯开嘴角,冲着王佑粲然一笑,道:“皇上与殿下相认,老奴的心愿实现了一半,待殿下日后成就伟业,老奴就彻底没了牵挂。”
王景还有一句话,只在心里说给自己听:为了你能够一生安乐,我会倾注一切,更不惜任何代价。
王佑感激地说道:“多谢——”
他在王景否定的眼神之下,匆匆咽下话尾的称谓。
王景说:“老奴要出一趟门,殿下好好静一静吧。”
“你去哪儿?是要紧之事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