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万界之神话帝皇(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843

科举殿试正在进行。
半炷香后,王牧经过深思熟虑后,开始动笔。
王牧之所以思索这么久,并非他写不出来。
以‘节度使’为题,有很多种写法。
王牧完全没必要担心动不了笔。
王牧想的是,皇帝为何要以‘节度使’为题?
殿试与解试、省试不同。
解试和省试有多位阅卷人,最终的成绩,由多位阅卷人共同决定。
但殿试不一样。
殿试的的主考官只有皇帝一人。
成绩也是完全由皇帝决定。
这个时候,考生能否摸清皇帝的想法,就非常关键了。
若是摸不清皇帝的想法,即便文笔再好,见解再深,恐怕也拿不到多好的成绩。
因为你写的不是皇帝想看的...
王牧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两个时辰后,殿试结束。
礼部尚书将十位考生的文章都收了过去。
十位考生离开崇文殿,在殿外等着。
为了保证公平,科举殿试的成绩,都是由皇帝现场批阅,然后决定排名。
至于十位考生......
可以选择离开皇宫。
也可以选在在殿外等排名出来。
只不过,没有哪位考生会选择离开皇宫。
所有考生,都是神色激动的在殿外候着。
十位考生之中,王牧则是有些不安。
因为,他写的文章,太过激进...
若是惹得皇帝不悦,恐怕殿试成绩垫底。
崇文殿中。
李祀端坐在龙椅宝座之上。
礼部尚书将考生的文章,呈递到皇帝龙案之上。
“陛下,请过目...”
礼部尚书话音刚落,李祀便开始翻阅考生的文章。
第一篇文章的题目为‘节度使制度的利与弊’。
这篇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节度使制度,并且考生也写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祀看完后,将文章递给礼部尚书,让他看一遍。
“好文章!”
礼部尚书快速扫了眼,微微点头。
文章的主旨核心,一直都围绕着陛下所给的‘节度使’提示,并且,整篇文章之中,考生的观点并非纸上谈兵,非常具体实际意义...
若是往届科举,这篇文章,当为状元。
只不过,礼部尚书偷偷瞄了眼皇帝,试探问道:“陛下觉得如何?”
李祀微微摇头:“文章倒写的不错,可是缺少一种杀伐果断!”
“但也算难得了。”
“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啊?”
李祀望向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躬身道:“启禀陛下,考生名为陈河。”
李祀继续翻看着一篇文章。
十位考生,既然能通过解试省试,当然满腹经纶,李祀大致扫了眼,虽然谈不上极好,可也不算太差。
只是,当李祀看到第八篇文章之时,眉头微微一皱。
第八篇文章的题目为:节度使制度,大唐之幸!
然后,整篇文章都是在吹捧节度使制度的如何优越。
李祀不动声色的将这篇文章的排名划到第十。
随后,李祀望向最后一篇文章。
李祀看到文章的题目时,顿时觉得眼前一亮。
“节度使制度,该废!”
这篇文章的字体苍劲有力,字体间虽有凌乱,可段落之间,极为工整,让人看得十分舒服。
李祀快速看着这篇文章。
文章的主旨是节度使制度的废留问题。
该位考生从太宗皇帝开始,以民生、经济、政治为例,详细剖析了节度使制度对大唐的影响。
最后,文章的主题跃然纸上。
节度使制度,虽能镇守边疆,抵御异族,但于大唐统治百害而无一利。
节度使制度,该废!
从这篇文章之中,李祀仿佛能看到,一位年轻的士子,煮酒论英雄,笑谈天下大势。
李祀看完了这篇文章,随口问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啊?”
礼部尚书立即回答道:“回禀陛下,文章的考生名为王牧,乃岭南那边的才子,省试成绩,他是第一...”
“王牧?”
李祀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科举省试文章中,一篇‘家事国事天下事’,让李祀有些侧目。
李祀看完了所有文章,心里开始比较起来。
他要从这十篇文章之中,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第109章
金榜题名时!
崇文殿。
李祀端坐在龙椅宝座之上。
龙案之上,摆放着科举殿试十位考生的文章。
李祀心中抉择着,哪一位考生为状元,哪一位考生为榜眼,哪一位考生为探花...
此次科举,是大唐第一届殿试,意义重大。
“礼部尚书。”
李祀微微靠在龙椅宝座之上。
礼部尚书闻言,立即躬身道:“臣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8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