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万界之神话帝皇(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843

李祀喝完莲子羹,随口说道。
“遵旨。”
澹台伊人心中微微激动。
澹台伊人听出了皇帝跟她说话的语气,不在像之前那么冷漠。
也就是说,皇帝开始在慢慢接受她......
想到这,澹台伊人美眸都在发光。
澹台伊人相信,总有一天,陛下会彻底的接纳她。
...
澹台伊人离开不久。
近侍太监走入长生殿,躬身道:“陛下,户部尚书在殿外求见。
“宣。”
“遵旨。”
很快。
户部尚书走了进来。
“臣见过陛下。”
户部尚书叩首高声道。
“起来吧。”
李祀望向户部尚书,缓缓开口道:“爱卿找朕有什么事?”
第182章
三种方法
长生殿。
户部尚书拱手说道:“陛下,这是去年我大唐粮食产量。”
户部尚书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奏折,捧在双手之上。
近侍太监上前,将奏折呈递到龙案上。
“去年的粮食产量?”
李祀神色微微一动。
李祀展开奏折,一眼望去。
大唐的粮食产量是按亩计算。
玄宗皇帝时期,土地的一般产量是每亩地六斗粮食。
这代表着大唐土地的一般生产量。
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约是1.5公斤,六斗就是180斤!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尚不足两百斤。
如果是贫瘠的土地,亩产甚至可能不足百斤。
李祀微微皱眉。
一亩地一年的产量不足两百斤粮食。
这种粮食生产率简直是低的令人发指。
要知道,在大唐,普通的农户,一般只拥有数亩土地。
按照一户四人口,每人口两亩地来算,一户人也就八亩土地。
一亩土地一年两百斤粮食,八亩就是一千六百斤。
这一千六百斤粮食,除去百姓自身需求,剩下不到五百斤。
而这五百斤,其中大部分需要当做赋税上交。
最后,一年到头,百姓们攒下的粮食寥寥无几。
这还是建立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万一遇上什么天灾人祸。
数年乃至数十年内,都会颗粒无收。
这般情况下,朝廷不仅无法收上一分税,还要前去救济。
例如,李祀刚登基时,蜀地旱灾。
李祀不仅大开国库,还免除蜀地五年赋税。
未来五年,蜀地这片地方,无法为大唐帝国提过一点赋税......
李祀翻阅着奏折,眉头紧锁。
粮食问题,关系到大唐的根本。
但大唐如今粮食的产量,让李祀有些头疼。
在李祀看来,想要解决粮食问题,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降低赋税。
这种方法乃下下之策。
赋税是支撑朝廷运作的基础。
若是一味的降低赋税,造成大唐国库空缺,恐怕会造成极大的隐患。
国库一旦空缺,大唐帝国拿不出银子,还如何维持日常消耗?
因此,第一种方法李祀想都没想过。
第二种,嫁接农作物。
在李祀记忆之中,农作物通过嫁接,可是实现产量十倍以上的提升。
然而,农作物的嫁接,需要专业的人才。
并且需要漫长时间的尝试以及摸索,才有可能成功。
如今大唐帝国,显然没这个条件。
哪怕李祀现在开始着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成效。
第三种,引进新的高产量农作物。
这种方法,是最有可能短时间内见效的方法。
唯一的难点,就是需要对外交流......
李祀端坐在龙椅宝座之上,陷入沉吟。
户部尚书微微躬着身子,站在龙案前。
皇帝没说话,他一个臣子,自然不敢多说半句。
良久之后。
李祀放下奏折,望向户部尚书:“朕知道了。”
“臣先告退。”
户部尚书立即恭敬说道。
“下去吧。”
李祀摆了摆手。
“遵旨。”
户部尚书退出长生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8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