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万界之神话帝皇(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843

张居正扫了杨青林一眼,抿了口茶水,随意道:“杨大人有什么事吗?”
“关于陛下向民间征召各类型人才,最近一段时间,我时常听到下属来报,说有一些百姓,故意冒充自己擅长某方面,然后借此白领俸禄......”
杨青林说到这,脸上浮现一丝苦笑。
陛下给予的待遇实在太好了。
一旦被朝堂选中为‘人才’,最低都是每月半两银子。
每月半年,十个月就是五两。
一年则是六两。
也就是说,只要你被朝廷评定为‘人才’,哪怕什么事不做,一年也有六两银子拿。
这种好事往哪里去找?
要知道,寻常一户人家,一年也就挣个五两银子......
再将这五两银子平摊到每个人头上......
“正常!”
内阁首辅张居正没有丝毫意外。
大唐百姓总体来说,淳朴占据大多数。
但也不缺投机取巧之人。
这些人发现有便宜可占,自然一拥而上。
只不过,在张居正看来,这种行为极其愚蠢。
他们也不想想,大唐帝国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
第262章
好生羡慕
内阁。
张居正目光闪过一丝轻蔑。
他倒不是看不起那些投机取巧之人。
张居正不屑的是,这些投机取巧之人,竟然敢将注意打到大唐帝国身上?
“首辅大人,这些人该如何处置?”杨青林望着张居正,试探的问道。
“怎么处置?”
张居正面色平静道:“陛下在朝堂上说了,所有冒充者,一旦查实,直接按照律法处置,决不轻饶!”
张居正深知不能放任这些投机取巧者。
否则,这种风气一旦蔓延开来,让其他百姓意识到,自己辛苦劳作一年,也及不上别人一句话之时,恐怕会愈演愈烈。
最后引发民间动荡......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非常了解人性。
杨青林听到张居正的决定,神色一肃,立即说道:“我这就下去安排。”
杨青林直接转身离开,将天子的意思传达到地方各县。
...
...
蜀地。
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即便朝廷赈灾,且天子免除蜀地五年赋税,蜀地仍旧非常艰难。
朝廷的赈灾,只能保证百姓饿不死。
至于能不能吃饱,有没有鱼肉,就不是百姓们能选择的了。
旱灾让蜀地的土地干涸到极致。
这样的土地,粮食即便是种下去,也活不了几天,更别说指望着收获。
...
周生是蜀地一位农户。
相比于其他普通的农户,周生有一个秘密。
周生发现,不同粮食之间,如果将它们的花粉进行交换,会培育出一种全新的粮食。
这种全新的粮食,大多数没什么作用。
但极少数,却有种远超寻常粮食的产量......
周生发现这个秘密后,一直不敢告诉其他人。
周生虽然是农户,不识几个字,但也知道怀璧有罪的道理。
因此,周生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特殊之处。
最多只是将多余的粮食囤积在家中地窑。
旱灾期间。
周生凭借地窑中的粮食,勉强熬了过去。
然而。
旱灾过去,周生却发愁了。
地窑囤积的粮食,早就被周生吃完。
朝堂赈灾的粮食,太少了,周生根本吃不饱。
至于重新种植粮食.....
以现在蜀地的土地,粮食根本种不活。
周生虽然保留那几种特殊粮食的种子,但却不愿意吃。
对于农户来说,粮食的余种,比命都还重要......
周生饥肠辘辘的在外面闲逛。
偶然间,周生听到村里的人说,朝廷正在征召一些特殊的人才,并且以每月半两银子作为俸禄......
半两银子?
周生耳朵顿时竖了起来。
每个月半两银子,这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俸禄了。
并且,这些银子,是朝廷所发。
风雨无阻,旱涝保收。
远远比种地稳定多了......
更何况,那些人还说,每个月半两,只是最低的层次.....
只不过.....
朝廷征召的人才,应该和他没什么关系吧?
他周生只是一个农户,连字都不认识,又怎么可能入选呢?
周生虽然失落,但还是仔仔细细的听了一会。
最后,周生发现,朝廷征召的人才,似乎与识不识字没什么关系。
只要你有别人没有的能力,便可以报名。
“别人没有的能力?”
周生陷入思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8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