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万界之神话帝皇(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843

杨青林看着皇帝的背影,下意识的打了个冷颤,低头说道:“臣以为,若陛下真的准备废除节度使制度,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将各方节度使调回长安,然后杀之!”
杨青林话语中,充斥着狠辣。
既然要废除节度使制度,那么各方节度使,自然一个不能留!
否则,后患无穷!
李祀听到杨青林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杨青林,平时在朝堂上,没什么存在感,什么人也不得罪,但在关键时刻,却比任何人还要狠辣啊!
各方节度使为大唐镇守边关,抵挡异族入侵,劳苦功高,但到了杨青林嘴里,却是尽数杀了,狠辣至极啊...
不过李祀转念一想,倒也正常,如果杨青林真的那么与世无争,怎么会做到一品太尉?
太尉虽然是虚职,但那也是一品!
并且,作为先帝留下来的顾命大臣,怎么可能会是简单之人?
李祀微微点头:“继续说。”
杨青林心念疾转,开口说道:“节度使制度的最大弊端,在于节度使权利太大。”
“只不过,又不能收回这些权利,否则不利于镇守边关。”
“微臣认为,给予节度使的权利,陛下用不着收回,只需要将节度使的权利,一分为二。”
“兵权和民权交到不同的人手中。”
“掌握兵权的为总兵,掌握民权的为提督,两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这样一来,极大的降低了拥兵自重的可能。”
“若是陛下仍旧不放心,可以每年将总兵和提督调到其他地方,这样就避免他们在地方扎稳根基...”
杨青林跪伏在地上,说道。
李祀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杨青林的想法,倒是跟他不谋而合。
既然节度使权利过大,那就将权利分散,并且相互之间监督制约。
当然,这样做最大的难点便是,地方节度使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权利被皇帝分散?
杨青林正是担心这点,一开始才劝阻皇帝。
只不过,杨青林见到皇帝的决心,知道事不可为后,才如实说出自己的计划。
“杨爱卿起来吧。”李祀走回龙案前,望着杨青林,随意说道。
朝中大臣,虽然在皇权下瑟瑟发抖,但没有一个人是傻子,杨青林如此,其他大臣更是如此。
李祀作为皇帝,除了勤政外,更要将这些大臣的作用发挥出来。
否则,皇帝如果任何事都亲力亲为,岂不是要累死?
李祀坐回龙椅宝座之上,他现在想的是,梁王率领十万神策军,前往河西,究竟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第54章
慈航静斋与天下会
长生殿。
太尉杨青林遵从圣命,站了起来。
“陛下,在废除节度使制度之前,一定要将天下节度使召回长安,杀完之后,才能废除!”
“否则,他们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杨青林忧心忡忡。
虽然,这话说的简单。
可真正实施起来,却几乎不可能。
大唐的节度使,哪个不是老狐狸?
这些节度使拥兵自重,当然知道,自己在皇帝心里,究竟是什么地位。
又怎么可能乖乖听皇帝的话,被召回长安呢?
哪怕皇帝亲自下旨,让他们回长安,也没什么用。
大不了当没看到,再抗一次旨。
皇帝能拿他们有什么办法?
因此,杨青林担心,李祀空有废除节度使制度之心,却没什么用,甚至会打草惊蛇,让节度使提前发难。
这对于大唐帝国,堪称危害无穷!
李祀端坐在龙椅宝座之上,开口说道:“杨爱卿担心的问题,朕已经知道了。”
杨青林见到陛下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立即识趣道:“陛下,那微臣先行告退。”
“行,下去吧!”
李祀摆了摆手。
等到杨青林离开,李祀微微陷入沉吟。
杨青林说的问题,李祀也想过。
只不过,杨青林不知道皇帝的底牌,自然忧心忡忡。
然而,在李祀眼里,如果那些节度使仍旧抗旨不尊,正好给李祀一个借口。
因此,李祀从来没有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李祀抬头,望向河西方向。
不知道为什么,河西那边,总给李祀一种不好的预感。
“宣曹正淳!”
曹正淳进宫面圣。
“密切关注河西地区,有任何异动,跟朕禀报!”
李祀微微皱眉,开口说道。
曹正淳恭敬道:“臣遵旨!”
虽然,曹正淳不知道,李祀为何突然让他加强对河西地区的关注,但皇帝的话,曹正淳从来不会思考为什么。
皇帝的话,对于曹正淳来说,不仅要完成,还有完成的漂亮!
...
清宁阁。
澹台伊人从里面走出,皇宫刺杀一事,她为了保护皇帝,身受重伤,这段时间,一直在清宁阁养伤。
澹台伊人想成为皇帝的女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阴葵派,与慈航静斋抗衡。
甚至,有了大唐帝国的支持,阴葵派说不定能取代慈航静斋,成为江湖武林魁首。
为了这个目的,澹台伊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只可惜,皇帝似乎早就察觉到这一点,嫌弃她目的太强,不愿意让她服侍...
但澹台伊人没有放弃...
因为,她相信,迟早有一天,皇帝会知道,她澹台伊人,才是适合皇帝的女人。
可此时。
澹台伊人不得不离开清宁阁。
因为,澹台伊人听说,皇帝竟然纳妃了。
并且,纳妃的对象,只是御花园里的一位花匠。
澹台伊人不甘心。
如果皇帝是纳的那些大家闺秀,高官之女,澹台伊人心里还好受一些。
可区区一位什么都不懂的花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8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