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459

  张春华用收支记账法,轻易找到了其中的收支不平之后,先将这一摞放在了一旁。
  “这些家伙现在不重要,提交证据之后,自然有吏部、刑部的人来办他们。”张春华嫌弃地说道。
  “恩,主公的六部,很好。”贾诩双眼半开半闭地说道。
  “没错,但是这些账目……似乎只能提交到枢密院了……”张春华故意对另一摞说道。
  “所以……张功曹究竟想要做什么?”贾诩故作不明白的语气问道。
  然而令贾诩没想到的是,张春华这时直接站起身来,走到贾诩正对面,一躬到底道:“下官入仕,颇感自己之前狂妄,多有鄙陋之处……希望‘贾老师’今后能够教我。”
  贾诩:!!!
  哪怕是一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贾诩,见到这一幕也惊呆了……
  没想到张春华,居然是动的这等主意?
  然而就在之后的几秒钟里,贾诩想到的,绝对比张春华更多!
  张春华只是看了贾诩的履历之后,感觉这老狐狸,不仅拥有堪称“恐怖”的才华,而且还有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和光同尘的能力……
  相比于张春华是女性,贾诩作为关中之难的策划者,汉室的掘墓人……的大脑,他应该更被视为异端才对!
  然而贾诩却可以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堂而皇之的在大将军府担任要职,即便有些“外人”对其不满,但是贾诩有白图的信任和下属的依从,没必要在意其他人,而且……贾诩还能够悄无声息的降低自己的“仇恨值”。
  张春华觉得,如果自己能够学到贾诩六七分本事,加上自己的能力互补,就足以叱咤风云,甚至如果将军府更进一步,将来成为女三公也是可期……
  不过贾诩想的,却是另一码事。
  在贾诩的情报中,“女官”本就事关将军府的“内宅”,那么张春华要拜师,莫非要是拉他做外朝的引援?
  或许对于有些“有心思”的人来说,能够和主家后宫搭上关系,是一件很有利的事情——毕竟后宫有人吹枕旁风,对外朝臣子也是不错的助力。
  然而……这也意味着站队,意味着将来要参与到外戚争斗、乃至于储君之争中!
  对于贾诩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于是蔫眉耷眼地说道:“张功曹误会了,老朽老迈之人,思维混沌,蒙主公不弃,才在军中给诸位将军出出主意罢了,如何能做张功曹的老师呢。”
  贾诩直接拒绝了这听起来比“假账被发现”更危险的请求!
  “老师是觉得,如果我将这些提交给枢密院,多半也不会受到什么重罚吧?”张春华笑眯眯的叫着老师。
  “自然有主公明断。”贾诩并不搭茬。
  “不,如果走枢密院的话,我也觉得是这样,但是……我一介女流,如果立功心切,擅自就将此事公开,导致其他军队不满什么的……我想我也只是会因为办事不利被撤职而已。
  当然,以主公的性子,相信也不会拿老师怎么样,最多是闲置而已,毕竟没有老师也还有鲁司部、陈司部他们,只是……以老师之前的所作所为,被闲置的话,会很困扰吧?有些人可能不想老师那么安生。”张春华继续笑眯眯。
  贾诩闻言,微微睁开眼道:“张功曹这是何苦呢?张氏本身也是河内大族,与主公修得秦晋之好后,纵然暂且后台不济,但是……将来主公气吞山河之时,北方大族定是以张功曹为煊赫,何必非要拉我这老朽之人下水?”
  张春华闻言一愣,接着脸色发红,眼睛又向当初见白图时一样,斗竖起来道:“呸!老头,你又是听谁传的谣?还传到前线来了?”
  贾诩显然并不认为这是谣言,哪怕当事人辟谣……
  反正也已经暴露本性,张春华旋即看向贾诩,直接泼辣的威胁道:“老头,我这学生你收不收,给个痛快话吧!”
第二百八十六章
州胡
  白图在看到复阳传回的消息时,也大感莫名其妙——贾诩居然会收张春华这个学生?这不是他的性子啊!
  贸然收一个这么“招摇”的学生,不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吗?
  除非……张春华给了他生命威胁?
  不过白图对此倒也没什么看法,反而另一个复阳的消息,令白图有些郁闷——麯义还是没有找到。
  之前在复阳城陷、大复山防线崩坏了之后,麯义和残余大戟士撤离了战场,没有发现他们的尸体,复阳的军队也搜捕了一段时间,可是没有发现。
  对此白图有些失望,但是转念一想,如果麯义能回到北方战场,给曹操找些别扭,似乎也不错……
  就在这时,白图的金印一阵颤动,似乎是有什么特别标注的消息,于是连忙来到城姬府。
  除了金陵姬之外,虞姬的投影也在,平时虞姬也总是泡在金陵姬的城姬府,甚至令白图怀疑,是不是霸王故去之后,虞姬在漫长的岁月中,爱好出现了什么变化……
  虽然将军府的日益变强,金陵姬的神智也越加恢复,偶尔眼中已经不时能看到闪过灵动,不像刚刚“咸使知闻”时那样呆呆的。
  而所谓的急事,也只是“急报”,白图之前将几种信报,设置成了会提醒了急报。
  自从金陵周围,也建好了六个信号塔之后,直接报入城姬府的速度,比战将送信还快。
  而这次的消息,正是从东边传来——甘宁船队的消息!
  事关海业,白图一直将甘宁船队的消息设为“重点关注”,此时甘宁出海已经四个月,计划中是一路送管宁、陆逊去夷州,之后北上走通往辽东的海路,两个多月前收到甘宁最后一次吴郡靠岸的消息。
  相比于第一次去夷州,这第二次熟了海路,从长江入海口附近的毗陵,往返夷州才用了一个半月!
  如果航路能够进一步清晰,这时间还能够压缩,简单计算船只速度与路程的话,甚至可以在数日间往返,不过……实际上以现在的技术,在海上定位困难。
  像是历史上诸葛直第一次发现夷州,是在出海一年之后……
  从海路北上辽东,算起来难度其实比寻找夷州小些,再不济还可以沿着大陆架走。
  而且因为能够近海航行,随时可以派小船队回来传递消息……
  不过才刚刚两个月、算上传信回来的时间,这应该还是一个月前传回来的消息,自然不是主舰队已经抵达辽东,而是……甘宁碰巧发现了“州胡”,也就是后世的济州岛,故而派人先回来通报。
  考虑到船只回到曲阿所需的时间,如果顺利的话,甘宁的主舰队,现在应该已经抵达辽东。
  按照传回的信息来看,甘宁在一个月前,主舰队抵达“州胡”所在,发现了这里的耽罗王国——这是白图看过之后,所起的汉话名字。
  相比于还处于部落阶段的夷州,州胡、也就是济州岛,现在已经出现了统一的王国。
  冶炼、种植技术虽然比较原始,但也已经成体系,并且有自己的文字,属于种植与畜牧并重的文明。
  另外……甘宁发现耽罗王国的航海技术,相比于种植和畜牧更加“发达”。
  当然,更多的是表现在“软件”、也就是一些航海技术上,至于船只制造方面……还很原始!
  州胡是高丽半岛南部的三韩人,给他们取得名字——甘宁也是捋了很久的逻辑,才明白这些人是“州胡”,和夷州那种与世隔绝不同,州胡人现在不仅有自己的王国,而且与三韩有海路交流。
  历史上到了三国时期,耽罗王国的船只,甚至能够抵达中原,尤其是从西晋开始,耽罗王国的人渐渐开始热衷于与中原、三韩之间进行贸易,到了唐朝时候,耽罗王国也是经常朝贡大唐的国家之一,也是在那时唐人开始将他们的国家翻译为“耽罗”或“涉罗”。
  因此现在耽罗王国,别看工艺技术不怎么样,种植业、畜牧业也很原始,但是对大海却比较了解。
  故而甘宁还直接雇佣了当地的州胡人、还有在州胡的三韩人,由他们作为向导,继续向北航行——这条路线他们熟!
  正是因为州胡人与三韩人有联系,而三韩人与汉人也有联系,所以甘宁对他们不至于没有交流手段,在州胡甚至能找到懂汉话的三韩商人。
  毕竟高丽半岛(不是高句丽,代指某敏感地名)北部,现在还是汉四郡——哪怕控制力度降低,至少玄菟、辽东还是汉人做主,乐浪、带方两郡名义上也还在公孙度的控制下,间杂于此的扶余国,国主现在还是公孙度的女婿,而且面对北方鲜卑人、东北高句丽人,与南部三韩人的威胁,扶余国对公孙度十分依赖。
  相比于夷州,州胡这时文化程度高些,同时也更便于交流。
  看到甘宁的舰队还有兵甲,甚至连正面冲突都没有发生,直接就将甘宁请到了王都。
  普通州胡人,这时都是夏天住兽皮帐篷,冬天住窑洞,只有王城能见到石头房子。
  而甘宁的汉将身份,也有在这里客商的三韩人能认出来,很快就在耽罗国被待为上宾。
  毕竟……
  这一支舰队,哪怕一分为二再火拼一场,剩下的余数都够灭掉耽罗两个来回的。
  正是因为有交流,甚至还找到了三韩人,所以白图相信,相信甘宁应该已经抵达辽东。
  甘宁的此次回报,主要是汇报对州胡态度。
  因为州胡人之前就有和三韩人打交道,故而也听说过“汉”,当看到甘宁的舰队后,虽然是初次接触,但理智的没有发生冲突。
  甘宁去辽东是为了交易,自然携带了大量的粮草、锦缎、绢布以及……农具和兵器!
  稍微在州胡卸了十分之一的货,虽然不包括兵器,但也足以镇住对方的“星主”。
  州胡、或者说是耽罗王国,国主称“星主”、将军称“王子”,并为王国中的顶层统治者。
  除了王都之外地方百姓生活情况,和春秋时华夏的“野人”差不多,都还处于半部落文化下。
  交易的物品,主要是蜂蜜和奴隶——当然,按照将军府的规矩,奴隶带回将军府控制的范围内,则自动视为解除卖身契、缔结十年契。
  甘宁也没想带回去,除了蜂蜜之外,他主要向“星主”索要、或者说是索租了一处港口,以及附近的土地,并且许诺在汉军驻扎之后,每年都会有更多的货物来交易。
  一开始那星主和将军还有些不大乐意,不过甘宁一边在王都外操练,一边私下里向星主和王子担保,将来如果三韩人对他们的王国有什么想法,正直的汉大将军,可以代为调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