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459

  主要是对荆州本土官吏的彩虹之源,以及对南郡士族的安抚与登庸,还有去南阳“扩展”人才序列。
  虽然荆州并入楚国之后,扬州有不少官吏直接被委派过去,但是考虑到荆州归附之日尚短,大部分基层官吏还是本土出身。
  即便白图已经在着手淡化“州”的概念,不过至少在短期内,还无法抹除两地人心中“荆州”与“扬州”的分别。
  这次西巡中,安抚基层官吏也是很重要的目标。
  而在南郡,不少之前出仕荆州府的文武,现在即便没有惹事,但也都在家归隐……
  直接投效楚国,他们还有些不好意思,纳贤馆是不可能纳贤馆的……过几年或许会陆续被人“推荐”出山。
  当然,如果白图亲自去请,很多也会半推半就的出来,否则放置play太久,可能会在家宅到黑化!
  对于这类只是缺个面子的事情,白图不介意去解决一番。
  另外在南阳,则是还有不少避世隐居的大佬与贤才,比如庞统的族叔庞德公、比如水镜先生司马徵,比如他们的一票学生,包括徐庶、孟建、崔钧、石韬……以及最有名“南阳诸葛庐”——诸葛亮现在也侨居在南阳!
  这些人白图去请了,也未必请得出,比如庞统之前就提醒过白图,别指望能请他族叔出来……
  不过终究要去请才有机会,而且不去请的话,万一今后投奔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白图没有识人之明!
  如果是白图刚刚到曲阿的时候,扬州的名士贤才出走再多,也不会有人觉得这和白图这名义上的扬州牧有什么关系。
  可是现在楚国中,如果有人才出走,在其他诸侯手下被重用,那对于白图就是无形的打击。
  所以这一趟白图必须去……
  能够征辟最好,不能的话,也要力求拉拉关系、封个荣衔给他们——历史上曹操、曹丕也都是这么做的,不过万一赶上倔的,那真是荣衔都不受。
  白图并不觉得,自己能被所有人推崇,也不觉得自己的魅力,真的比曹操高那么多。
  故而白图也没有一定要征辟到谁的心思,不过已经打定主意,如果征辟不到的话,事后一定要经常念叨“可惜某某未来助我”,如果谁日后投了别户,也一定要念叨“天生某某、天助某某”。
  总之……征辟不到就封荣衔,荣衔不受也要提点地方官吏在年节时不忘问候、解决生活困难,实在要走的……一定都给他们饱饱的奶满了!
  只要奶到位,这些人将来在其他诸侯处有所作为,旁人会觉得,白图有识人之明,如果没有作为……旁人也会觉得,是对方没有识人主的本事,导致自己被埋没。
  本身这也是提升自身吸引力的手段,血赚不亏。
  另外除了人才、人心方面,白图也准备做些实地考察,之后会渐渐着手地方官制的改良。
  始于战国中后期的郡县制,的确令接连变法的战国群雄,还有秦汉两大王朝受益匪浅。
  不过时代在改变,生产力提升得多快,郡县制就落伍得多快,之所以立国后白图想要稳一稳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不能太急,也能太不着急,毕竟工业化的速度不会等……
  两天后,白图的西巡成行,特地放在了“亲迎”的半个月后,也就是五月初一。
  又是一个休沐的日子,六部官员来送行,也不会占用工作时间……
  随行的除了作为楚王后的吕玲绮,还有枢密使吕布、挂职南郡太守的黄承彦——五位殿阁大学士去了两个。
  另外六部都抽调了侍郎或是主簿,协助白图做郡县考察。
  这是指重要人物,至于不重要的,像是秘书……也就是尚书郎张春华、送行友人曹邦之类的,也没什么人在意。
  现在虽然水泥路的铺设还只完成了很少很少一部分,主干路都没有覆盖,但是信号塔已经遍及。
  只要白图不去章陵、荆南,即便在路上,重要信息传递到他手中的速度,也不会慢太多,甚至……比没有信号塔时,在金陵坐着等消息还要快些!
  仪仗和护卫,白图力求从简,并且严令沿途各县不得滋扰百姓,但队伍依旧有数千人的规模。
  这就是成为楚王之后的“弊端”之一,曾经在曲阿的时候,白图还能带着十几个人就出城晃悠的。
  而且……
  现在虽然马匹、战马充裕,但是队伍的速度却提不起来。
  因为每路过一县,白图都必须照照面,否则楚王路过却没有进城……是不是对当地官员有意见?
  好在水泥出现之前,各地就在坚持不懈的修路,而且还有水路之便,这才令白图在六月上旬,便抵达了江夏……
第三百八十一章
州县二级制
  白图一路所见,虽然都是老景致、毕竟还没有到荆州,但是也令白图感觉到了郡县制的一些不足……
  一来是乱世之中,对各县的一体性是新的考验;二来是楚国工坊的大量出现,令城池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依附于城市的人口激增,并且大县越来越大、小县越来越小;三来……道路的越发便捷,消息也好、政令也好,传递速度与日俱增。
  因此之前的郡县制,显然越发跟不上节奏。
  白图早就在琢磨,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并不是一拍脑门,而是借鉴后世的经验。
  只是……白图与历史上的曹操的想法不大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在彻底取代袁氏、占据北方之后,曹操开始大力推动大九州计划,也就是将大汉的十三州,重新划定为九州。
  而白图所想的,却是类似于宋时的州县二级制……
  宋时的官职,在历史课本里有一个定义词——冗官,也就是官吏体系过于庞大、多余的意思。
  具体地方官制什么样?
  两汉时,地方设立郡、县,郡有太守、县有县令,即便是小县的“县长”,也有极大的实权,所以才有“百里侯”的“昵称”。
  太守更是地方大员,在东汉乱世、刘焉糊弄着灵帝,弄出了州牧制之前,州只是监察单位,刺史并没有实际插手地方事务的权力!
  相比之下,宋代在地方分权、中央集权上,更加迈出了一大步,吸收了唐时的经验……
  地方最小的行政单位依旧是县,不过县之上的“州”,也多是三四县便设一州,北宋时全国二百多个州、一千多个县!
  另外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则是设立“府”,与“州”平级,但更重视。
  至于州以上的“路”,同样只是监察单位,并且和汉代的“州”相比,宋的“路”看似法理性差不多,但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没有最高长官。
  而是被一分为四,负责漕运财政的“转运使”、负责刑狱诉讼的“提刑官”、负责军务的“安抚使”以及负责仓储的“常平使”,理论上就是从四个方面,来监察各州,每位知州要面对四位长官……
  东汉此时人口比北宋远少,但面积比北宋远大,然而郡的数量,却只有北宋的“州”的一半,可见宋时地方已经被砍得七零八落。
  宋代的地方官制冗归冗,但无疑在政治稳定性上,能封建王朝里排的十分靠前,在朝廷收权地方上、地方部门相互牵制上无疑十分达标。
  只是其缺陷也很明显,一方面是“冗官”,另一方面……基层的中小型县,却还要面对官员编制不完整,导致行政能力低下的困局。
  也就是将权力切得够碎,但却并不将中小型县合并,导致末端神经无力,如果说宋的官制臃肿,那大概就是像死肥宅的向心性肥胖——明明二百多斤,小臂、小腿却还“纤细”。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宋时地方上的官制,更适合借鉴到六部垂直管理制上,而且宋代的“监”,也可以看做是官坊的雏形。
  宋代的“监”,也就是朝廷经营的冶炼、放牧、制盐的大工坊,有的与州同级、有的与县同级,都是行政单位。
  历史上曹操实行“大九州”计划,实际上是强大自己的冀州,取代袁绍后开始以北方为大本营,同时弱化许都朝廷的一步。
  而白图现在的百州计划,同样是加强楚国朝廷集权。
  虽然人口不如北宋时稠密,但是交通的便利发展,以及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趋势,为地方职权分化、朝廷集权奠定了基础,也加强了白图渐渐展开“百州计划”的决心。
  现在大肆扩增县级官吏,就已经是在做铺垫……
  按照白图计划,至少需要五年,来积累足够的人才储备,并且渐渐改良地方官署职能。
  五年到十年后,实现彻底的废郡为州,以楚国现在控制疆域,设立百州——大概两三县便有一州,重点区域设“府”,参照宋代的军、监制度,安置军队和官坊。
  以州、府为六部垂直管理的末端,也就是确保州级有全套的六部下属官署,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大县升为“州”或者“府”,拖拽两个小县,就像是地级市和下属县级市,算是变相的合并,避免地方官吏体系不完整。
  同时不再设立郡,同样划分“路”为监察单位,作为六部垂直管理的中层机构。
  至于百州计划之后的县令,就真正是“芝麻官”,和百里侯再也扯不上关系。
  白图提出了州县二级制之后,一路上和六部抽调的幕僚,也一起在针对性的进行考察……
  每到一县,都会抽验各方各面的数据、对比工坊数量提高所带来的变化,以此对照州县二级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白图提出此事,目前只有六部的一些核心官员知晓,其中大部分人,内心持观望、或是微微抵制的态度。
  毕竟郡县制都已经这么多年,对比从前已经十分完善,而且白图推动六部建立郡县直属官署之后,更算是完成了一次版本大概,按说已经可以了吧?
  毕竟行政区域划分的改变,无疑是政治不稳定的最大诱因之一。
  如果提出的人,不是白图的话,估计会是极力抵制,当场就有人要死谏的那种。
  不过白图的话……
  这是从将军府时期,空口白牙的建立六部开始,就一点点积攒起来的信任!
  而且楚国朝堂上也有不成文的规定,大家可以杠楚王,但是请用现在的数据说话,不要用祖宗成法之类的名义去杠,否则……一律由祢衡代楚王回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