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459

  先是例行公事的向白图呈递,豫章、会稽两郡在人口、税收、军政等等方面的卷宗——实际上白图早就看过更新的资料,这完全是走个过场。
  之后就是更假的“三辞三让”,最终华歆和王朗自然还是成功的辞去太守之位,不过白图显然不想两人真的告老还乡。
  “两人皆是大贤之士,难道就忍心看着黎民受苦,却自己躲得清闲吗?”白图一副没有你们天下人就太难了的语气。
  不过,华歆和王朗都已经三十七八,放在如今已经算是半个老头,听到白图的吹捧,也仅仅只是露出营业式的满意。
  白图对此也见怪不怪——别说他只是州牧,就算是换了汉天子在这儿,大部分臣子对他该“营业”也一样是“营业”,区别是汉室天威越重的时候,营业的越逼真而已。
  换成如今这君臣互择的时代,人家肯“营业”一下就已经是给面子……
  “白公谬赞了,当白公之面,不敢称贤,空耗岁月罢了。”华歆谦虚地说道。
  虽然有些拒绝的意思,但是白图听得出来,自己的名声在这些名士眼里,还是有好感加成的。
  “两位觉得州牧府的六部如何?”白图直接问道。
  “礼部、吏部很巧妙,似乎……也还有很多可延伸之处。”华歆说道。
  “刑部的理念很有趣,只是有些想法,很难实现。”王朗从另一个方面说道。
  听这话白图就更加放心——相比于历史上的孙策,显然白图更加吸引华歆和王朗。
  只是和“朝廷”比起来,谁的吸引力更大还不好说,历史上华歆也曾经在孙策、孙权手下将就着,不过朝廷诏命一到,华歆马上就投入真爱的怀抱了。
  “久闻华公以德治豫章,政通人和、百姓咸服,三年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白图这开始吹捧起来——显然是夸张的修饰,哪怕是江东纷乱、袁术挑唆豫章望族之前,豫章也远远算不上德治之地,不过华歆令豫章中部的山越,迁下山来了一些,并且减少了南部山越的作乱频率,已经算是政绩斐然。
  “王公在会稽广播圣贤之学,而且治狱严谨、诉苦讼冤,还拨乱反正,使会稽百姓摒弃秦时乱政之举,也令人佩服……”
  对王朗自然也不能冷落,而且要夸就要夸到他心坎儿里,教化和治狱,正是两人心里最柔软的那一块儿!
  另外白图还发现,历史上王朗虽然是以治狱为长,但是这个世界的王朗……也正是擅长以口舌之利,来攻破罪犯的心理防线,是其狡辩之词出现漏洞,继而进行判罚。
  而且既然王朗不喜欢秦始皇而推崇儒家,白图在他面前,自然也隐晦踩一踩秦皇,来刷自己的好感度。
  对此白图也丝毫没有心理负担,反正他都不喜欢。
  至于为什么要隐晦?
  废话!以后等哪个喜欢秦始皇的文臣来投,亦或是王翦、蒙恬的遗甲出世的时候,白图也还是要和他打成一片的——我白硬盘就是这么随和!
  白图也不是空口白夸,之前他可是做过功课的,随口就将两人在豫章、会稽为政时的一些政绩说出来举例,显得很有诚意。
  哪怕是华歆、王朗,也白图夸得眼神有些迷离起来……
  换成是性子耿直些的武将,现在八成已经纳头便拜,不过对于华歆、王朗来说,只是“赏识”是没用的。
  白图对此也并不感到奇怪,就像同样的行为下,二弟孙策已经和白图交心,另一个臭弟弟还提防着他,而虞翻更是将此视为减分项一样——不同的人才,对于“主公”的要求是不同的。
  并不是龙傲天出身的白图,也不会觉得自己舔不到的,通通是不识抬举。
  “白公谬赞,朗有一事不明,想要求教白公。”王朗费力的打断了白图对自己的夸赞。
  “请讲。”白图心知真正的考验来了。
  “如今天下纷乱,江东安定也好、六部施政也好,都要先平定战乱……至少要不受战乱影响才行,不知白公可有此能?”王朗盯着白图的眼睛问道。
  这问的就很直接,显然……汉室的威严,已经越来越罩不住,王朗问的已经很贴脸,虽然没有脑洞大开的认为将会改朝换代,但也默认割据。
  “我义父吕奉先,有万夫莫当之勇,而且忠勇无双、长安城中杀贼救驾……”白图昂首挺胸地说道。
  不过……华歆和王朗的眼神来看,显然还并不满意。
  “我表哥鲁肃,为人方严、好为奇计、性好施与,有放眼天下之才!”
  “我二弟孙策,继先父之才志,江东雏虎、勇冠三军……”
  “我三弟周瑜,性度恢宏、知人善用,有王佐之才……”
  鲁肃也很纳闷,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自己和白图有表亲的事情,似乎已经在曲阿传开了?
  “还有我身边的太史子义,义贯金石你们知道吗?当年在青州……”白图吹的太史慈都有些不好意思。
  之后白图又分别提起了周泰、提起了蒋钦,也提起了老陆、小虞。
  白图说的口干舌燥,唯独没提起自己,华歆不由得趁着白图喝茶的空档插言道:“白公谦虚,独不提自己。”
  “哎,我有什么可提的?若是让我去礼部,怕也没有能力掌教化,去吏部也理不清刑狱,徒惹人笑……每念于此,都夜不能寐啊!”白图一脸悲痛的看着华歆和王朗。
  虽然白图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自己究竟有什么能耐,但是话已经递到了这份儿上,华歆和王朗也已经心动。
  一来是白图给他们选的位置,两人很喜欢,二来也是白图已经掰扯明白,在他们不擅长的方面,已经有擅长的人在做!
  “承蒙白公厚爱,若白公信任,歆愿效命。”
  “朗亦愿添微薄之力!”
  华歆和王朗进门后,第一次对白图行全礼……
第一百零九章
多面华歆
  建安元年八月,华歆、王朗辞去郡守之职,白图多次请见相邀后,入幕州牧府——反正传言里是这么说的。
  只是文书还没有到朝廷。
  州牧府对外也已经公布了两人的任命,华歆为礼部的大祭酒、教化郎,王朗为刑部司部。
  大祭酒,是只有礼部才有的职位,等同于司部,相当于“名誉司部”。
  至于礼部的正职司部,白图已经交给了孔融——不是孔融的能力有多强,而是我因为孔融现在已经醉心于著书!
  除了《切韵》之外,白图又整理出了不少经义方面的资料,交给孔融著书立说。
  一部《切韵》就已经足以令孔融,在同为“大儒”的行列中脱颖而出,而且白图秘密交给他的几部经义注释,更是令孔融感觉……自己能上天!
  当然白图选择的,都是经过了时代的考验,并且和他的理念,没有直接冲突的经义解读,并且是逐步交给孔融的。
  孔融是个很情绪化的人,为了给曹操添堵,他可以手撕儒家孝道……
  白图也正是确信,孔融渐渐“倾心”于自己之后,才将一部部经义学说,秘密的交给孔融。
  一开始孔融在震惊白图的博学的同时,还坚决拒绝这种夺人文功的行径,不过……现在已经真香。
  一来是已经习惯,二来……孔融也不蠢,他已经渐渐意识到,白图将文功让给他,是因为白图根本不需要什么“文功”,而是需要更加切实的东西。
  比如,一个可以为了白图,而从“不同角度”来解析经义的儒林领袖……
  从孔融坦然接受自己的赠礼的时候开始,白图就已经知道,现在的孔文举能为了他而六亲不认!
  白图也盼着,等到小王成长起来、老孔文名大成,到时一个造假、一个注释,双剑合璧,天下无敌——我说圣人怎么说、怎么想,圣人就是怎么说、怎么想。
  礼部有掌教化、察举官吏的职责,礼部的司部必须是白图信任的人,而孔融现在就满足这一条件。
  不过现在的孔融,虽然也是大儒名士,但却并没有儒林领袖的地位,所以白图特地在礼部设立了大祭酒的虚位,以免这些大儒相互不服,毕竟文无第一。
  实际上孔融才更像是“大祭酒”,真正司部的工作,反而都是华歆在代劳……
  对孔融,白图是真正的放心,因为孔融本身已经沉迷著书立作,追求的是文功盖世,而不是礼部的权力。
  对真正负责礼部的华歆,其实白图也比较放心。
  虽然华歆有其不光彩的一面,比如……著名的衣带诏事件后,曹操派人逼宫,擒杀伏皇后和皇子的时候,这带兵入宫的人就是华歆,在艺术创作中,更是华歆亲手将藏在墙里的伏皇后,薅着头发扯出来。
  老曹死后,曹丕动了篡位的心思,其他魏臣都还在犹豫的时候,华歆已经带着自己起草的矫诏逼宫去了……
  这形象怎么也算不上正面,也就能在“俱乘船避难”的故事里,踩一踩王朗,进入道德鄙视链的倒数第二层。
  但是白图更看中的,是华歆在曹魏时的表现。
  曹丕上位后,各大世家已经逐渐完成了门阀转型,九品中正制火热出炉,各大门阀开始在各个方面延伸自己的触手。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三府向曹丕提议,以后任命人才只看他的品德,不需要考教他的经义,但是这一提议,被华歆力压下去。
  表面上看三府说的挺有道理,白图之前也觉得,读经义无非是了提高自身的品德,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死书一本的经义,总有过时的时候。那直接看品德不就好了?何必非要考教经义?又不是不读经义,就没有道德……
  但白图现在也是做了功课的,所以对这“插曲”的理解也不同,从道理上来说,似乎三府说的很有道理,然而实际上却还要结合一点来看——“品德”是怎么考量的?是看名声!名声是哪来的?吹出来的……
  以当时的魏国环境,有人帮着吹的才有名声,普通老百姓、乃至于寒门子弟,朝内朝外没人站台,哪来的名声?
  也就是说,所谓的“品德”,完全是这些门阀的垄断资源,他们说有品德、才算是有品德。
  这种情况下,华歆能够恪守底线,至少留了个考核标准,已经是对曹魏制衡门阀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