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之吴邪的私家笔记(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7


  8.逢国---商代诸侯。周灭商,地入齐国。
  四、风姓国。风姓相传为太?之后。太?相传是东夷首领,其活动中心本在陈(今河南淮阳县),后向北发展,逐渐控制了济水流域。有宿国、任国、须句国、颛臾国。
  1.宿国---封男爵。地在今东平县东南20里。公元前684年,宋国派兵迁其民而取其地。后入齐为邑。
  2.任国---在今济宁市。战国时仍存。或说任即夏代的仍。
  3.须句国---亦作须朐。封子爵。在今东平县西北,或说东南。鲁僖宗21年(公元前639年)为邾所灭,次年鲁以须句乃婚姻之国伐邾,送须句君回国复位,后又灭于邾。鲁文公7年(前620年),鲁再伐邾,取须句,二国终为鲁地。
  4.颛臾国---鲁之附庸国。今费县西南80里旧有颛臾城。地在鲁国封疆内,其君为鲁国社稷之臣,曾受鲁命主蒙山之祭祀。
  五、己姓国。己姓相传是东夷族首领少?的后代,被华夏族视为蛮夷(或东夷)。有莒国、郯(tan)国。
  1.莒(或说曹姓)国---子爵,开国君主为兹舆期。旧都介根(亦作计斤,在今胶州市西南),春秋初年迁于莒(今莒县)。有今安丘、诸城、沂水、莒县、日照等市县地。其君无谥,多以地名为生号。春秋时,屡遭齐国攻伐。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
  2.郯(或说嬴姓)国---子爵,在今郯城县北。史不传其世系名号。其君曾朝鲁。战国初年(公元前414年)为越所灭。或疑后又复国。
  六、曹姓国。曹姓本自颛顼,相传其玄孙陆终生六子,第五子名安,为曹姓始祖。有邾国、小邾国。
  1.邾国---亦称邾娄、邹。子爵。开国君主是挟。据有今费、
邹、滕、金乡等县和济宁市区。建都于邾(今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把都城迁往绎(今邹县东南纪王城)。
邾虽被华夏诸侯视为蛮夷小国,但其国力之强和文化之盛,在山东地区仅次于齐、鲁两国,曾多次参与列国会盟和战争,出兵侵伐邻近国家。战国时为楚所灭。
  2.小邾国---亦称小邾娄、郳。子爵。本出于邾。周宣王时,邾君夷父颜(挟的五世孙)封子友(亦作肥)于郳(或作倪、儿,今滕县东南),为附庸国。友的后代曾跟从齐桓公尊扶王室,周天子命之为小邾子。与鲁国关系密切。战国时为楚国所灭。
  七、妘姓国。妘姓相传为帝高辛氏火正祝融的后代。有偪阳国、鄅国、夷国、寒国。
  1.偪阳国---亦作傅阳。子爵。在今枣庄市南。与邾、小邾相邻。故城遗址周围九里,基身宏阔。鲁襄公10年(公元前563年)被晋悼公会合宋、鲁等国攻灭,土地并入宋国,其族嗣远徙晋国霍人邑(今山西繁峙县东郊)。
  2.鄅国---子爵。在今临沂市北。鲁昭公18年(公元前524年)邾人袭入鄅,鄅国君民被掠往邾。次年,宋以婚姻之国伐邾,使邾尽归鄅俘,鄅复存。后土地入于鲁。
  3.夷(后或称子)国---伯爵。在今即墨市西60里壮武故城。古彝器有夷伯簋。
  4.寒国---夏代部落国家。在今潍坊市寒亭区。寒浞即出于此。
  八、妫姓国。妫姓相传为虞舜之后。有遂国、齐国。
  1.遂国---亦作隧国,地在今费城市南。公元前681年为齐所灭。
  2.齐国---即战国时田氏齐国。公元前386年齐国大臣田和被周王室列为诸侯,彻底取代了姜姓政权,但仍以「齐」为国号,都临淄。齐为战国七雄之一,曾败魏灭宋,长期与秦东西对峙,多次左右战国局势。齐缗王17年(公元前284年),燕、秦、晋联合攻齐,燕将乐毅率先破临淄,从此以后国势渐衰。齐王建45年(前221年),终被秦始皇所灭。
  九、姚姓国。姚姓亦传为虞舜之后裔。缗国---即有婚。夏代部落国家。在今金乡县东北25公里处,旧名婚城阜。《左传·昭公四年》:「夏桀为仍之会,有婚之。」又《昭公十一年》:「桀克有婚,以亡其国。」
  十、姒姓国。姒姓传为夏虞之后。有杞国、?国、斟灌国、斟寻国。
  1.杞国---伯爵。商汤时就已受封立国。周武王克商后,寻夏禹后裔,封东楼公于杞,是为重封,故亦称夏。初都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受淮夷威胁,西周末期开始北迁,或以为今新泰市曾为杞都所在。杞成公(公元前654-637年在位)得齐桓公之助,迁都缘陵(今昌乐县东南)。杞文公(前549-536年在位)时又迁于淳于。杞简公元年(前445年)为楚惠王所灭。传世器有杞伯鼎、杞伯豆等。
  2.?(亦作缯、曾)国---子爵。故城在今枣庄市东,苍山县稍北。曾一度为鲁国附庸。鲁襄公6年(公元前567年),被莒灭掉,
昭公4年(前538年)鲁取其地。后又属齐国。
  3.斟灌国---夏代部落国家。在今寿光县东北。夏帝相曾居此。后为寒浞之子浇攻灭。
  4.斟寻国---夏代部落国家。在今潍坊市东南。夏太康曾居此。后亦被寒浇攻灭。
  十一、子姓国。子姓相传为商祖契之后。谭国---亦作鄣。子爵。今章丘县西旧有谭城,抗战前曾发掘出遗址。地当齐国东西通道,公元前684年被齐国借故灭掉。
  十二、偃姓国。偃姓相传为皋陶之后。有鬲国---夏代部落国家,在今德州市北。太康失国,夏贵族大臣靡逃奔至此,收集残余势力,援助少康恢复夏朝统治。
  十三、嬴姓国。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裔。奄国---亦作盖。在今曲阜旧城东,伯益曾居于此。后成为殷商盟国。周成王时随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反抗周朝,后为周公所灭,其地入鲁国。
  十四、漆姓国。漆姓相传为防风氏之后。鄋瞒国---长荻的一支。西周至春秋时代活动于今济南市以北的山东境内,大约处在部落向国家的过渡阶段。
  十五、东夷国。东夷是远古时代就活动于山东地区的古老民族,
后渐于华夏族融合。有介国、根牟国。
  1.介国---或说在今胶州市西南。其君葛卢曾朝见鲁僖公,并率师远袭宋邑。
  2.根牟国---鲁附庸国,其地在今沂水县南。鲁宣公9年(公元前600年),被鲁国攻取。
  十六、未详祖姓的国家。
  1.郭国---伯爵,地在今聊城市东北。存在于西周至春秋初期。
约在齐桓公以前灭亡。有器物传世。
  2.于余丘国---或作余丘。在今临沂市境,一说在章丘县。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2年)曾遭鲁国攻伐。
  3.牟国---封子爵。其故城在今莱芜市东二十里处。鲁之附庸国,与鲁通婚。其君曾朝见鲁桓公。
  4.?国---鲁附庸国。在今郯城县东北30余里。鲁成公6年(公元前585年)为鲁所灭。
  5.莘国---亦作有莘。夏、商时期的部落国家,在今曹县北。与商汤通婚。伊尹即出于此。
  6.蒲姑国---亦作亳姑、薄姑。在今滨州市博兴县东南。周成王即位时,因参与武庚和东夷叛乱,被周公灭掉,地入齐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