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物语(精校)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9

  欧阳副市长叮嘱他:“近期要低调做事,时刻注意观察动静,提前作好一切准备,一有不好的苗头,就立刻转向国外。另外,最近没有特殊的事,不要和我联系。”
  肖阳点点头,他的心里还有另外一套打算。
  事情发展得很快,没过几天,县里就对他采取了初步的行动,限制他离开县域范围。
  晚上,他把睡意正浓的妻子叫起来,严肃地对她说:“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我下面说的话,你一定要一字一句记清了!做好了,咱们下半生将会无忧无虑;做得不好,则家破人亡。”
  妻子瞪着惺忪的眼睛,疑惑地看着他。
  “你听着。第一件,我在国外的银行开了户,户头是你的名字,账号是×××××××××××××××,密码是××××××。一定要记住了,无论谁来查,千万不要把这个账户说出来,一切都推到我的头上,一切都说不知道。第二件,明天傍晚,我会照例去大楼上散步,然后,从楼顶跳下来……”
  “啊,你要干什么啊,你可不要想不开啊,抛下我们娘儿俩怎么活啊!”妻子终于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事——交代临终遗言,她止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闭嘴,听我说完!你要切记,切记。我跳下来后,会摔在雪松里面的水池里。你要守在那里,谁也不许靠近!40分钟后,用床单盖住我的尸体,把所有人赶走,你自己在那里等着。明白吗?”
  妻子被他吓得止住了哭声:“什么,你疯了!你从19楼摔下来,难道,还能起死回生吗?”
  早上,肖阳像往常一样到楼顶散步,透过葱翠的枝叶,他用望远镜看见魔石完好无损地在那里。望着初升的太阳,他长长舒了口气,明天,将是崭新的一天!
  暮色降临,他再次来到楼顶上,望着黑糊糊的楼底,想象着自己摔得血肉模糊的样子,不由得胆栗。但此时,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他所受贿的现金数目,查出来足够枪毙他十几回。他只有这样做,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逃过这一劫,过了明天,他将和家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展开新的生活!
  他在楼顶大声地吟诵:“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有出来散步的人听见声音往上看,发现他张着双臂,像要跳下来的样子,便赶紧报了警。
  有人喊:“肖局长,你干什么?有话好好说,千万别想不开啊!人死不能复生啊!”
  哼,不能复生,我偏偏能复生!我死了,还能再查我吗?
  他毫不犹豫地从楼顶跳了下去,落在了原来小水池的位置……
  
  第50章
照相馆
  
  肖阳的妻子红肿着眼睛,坐在他的身旁守着他。看到他摔死的人,都说好惨,摔得没人样了。现在,那些围观的都被她赶走了。人都死了,还看什么呢?看热闹?他说他能起死回生,复活后,还让她用床单盖着他,谁也不让看,找担架把他抬回家,办丧事,然后,找机会离境,别人就再也不会查了。怎么会有这样荒谬的事呢,而她竟然相信了,她后悔没有劝阻他。他肯定是最近压力太大,精神上出问题了。就是怕他压力大,所以,她也没告诉他,欧阳副市长今天上午也在这个地方,跳楼自杀了……
  一小时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在外面,她谁也不让进来,谁要进来她就自杀。她要在这里陪他最后一个晚上。
  她掏出包里的便笺纸,写下了国外银行的账户和密码,下面又重重地写了两个字:赎罪!
  然后,吞了早已准备好的药——如果他活了,她也生;如果他死了,她也死……人死了,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从哪儿来的,到哪儿去吧!
  外围的人在继续喊话,她毫无反应。特警从楼顶用望远镜察看,发现她一动不动地趴在他身上,有半个多小时了,便迅速通知楼下的人,人们上前去才发现,她服药自尽了。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V形楼的底部,那里的雪松已经被伐掉了,里面的小水池也被拆除。
  上班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了,一边走一边议论:“昨天下午欧阳副市长刚在这里跳楼自杀,傍晚肖阳也在这里跳楼自杀了,真不吉利!”
  “是啊,据说欧阳副市长跳楼,没几个人看见。报警后公安局十分钟内就把人抬走了,清理了现场,行管局也把小水池给拆了,说要种草坪还没种呢,肖阳又跳了。”
  “两条人命啊……”
  一块长方形的带着绿色纹理的石板,静静地躺在山崖底下。它在这里多久了?从被扔下来到现在,有一年了?两年了?它的周围长满了杂草。
  一天,从上面掉下了一个人,摔得血肉模糊。一小时后,流出的鲜血像有魔力般汇集在一起,又流回了那人的身体。那个人,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我百无聊赖地坐在店门口,看着对面的肯德基门口不停有人进出,琢磨着,要不干脆过段时间把这店改成餐馆?
  两年前我盘下这个小照相馆的时候,正恋爱到失去理智,没考虑太多,就跟着女友到了这个不是很熟悉的小城市,结果不到一年就又变成单身了。
  小城市的节奏舒缓平淡,这么两年过下来,我开始觉得这样的生活也着实有些乏味,虽然暂时还不缺钱,但每天给不同的人拍傻乎乎的证件照,真是无聊透顶。
  这家小照相馆是在一条小巷的巷口,外墙的砖头已经斑驳不堪,墙上还有爬山虎一类的绿色植物。这条街若放在大城市里,肯定要么就被当做古迹变成旅游景点,要么早就被拆迁盖高楼了。
  叹了口气,我闭上眼盘算今后怎么打算,总不能守着这旧铺子过一辈子吧?
  正想着,听到刹车声,一辆车停在了店门口。照相馆虽然很破旧,但位置不错,来来往往的人不少,所以,每个月还是有不少生意。我心想多半又是问路的,也懒得抬头去看。后面的巷子幽深曲折,不熟悉这片的人到这总得犯迷糊。
  车上下来几个人,脚步声直接来到我旁边,却没说话。过了十来秒我实在忍不住,睁开眼一看,是四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正呆呆地看着店门口那块“友谊照相馆”的老招牌。我扫了一眼,发现他们身上穿的西装都价值不菲,身旁那辆车还是奔驰,当前一个大老板模样的男人手上却拎着一瓶红星二锅头,超市最便宜的那种。
  我摸不清是什么状况,这种人就算要拍证件照也不会跑到我这小店里来啊,难道是房地产老总来视察?这一片准备拆迁了?
  正胡思乱想着,前面那人开口了:“老板,这里还能照相吧?”
  我点点头:“能,能,您几位请进。”把他们领进后面的拍摄间,把灯光打上,问道,“是拍白底的还是红底的?彩色还是黑白?”心想估计这几个人是开车到这,忽然想起要办什么证件,才停车下来吧。
  中年男人只是“嗯”了一声,说道:“黑白的。”然后四处打量着房间里的摆设,说道,“老板,拿椅子来。”
  我看着他身后那个椅子,犹疑地问道:“在您身后呢。”他摇了摇头:“再拿两个。”看来是要拍集体照了,我没作声,转身出去把店里前厅放着的椅子也拿了进来,背后隐约传来他们的对话:“这照相馆30年了居然没怎么变啊”“是啊,真是难得……”
  他们把三个椅子仔细放成一排,两个人分别坐在左右两个凳子上,另外两个人站在他们身后。当中的那个椅子空着,却放着那瓶他们带来的二锅头。
  我看着,心中充满了尊敬,因为我大致已经猜测到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就像网上经常流传的那些老照片一样,很多年过去了,同样场景的两张照片,却已经物是人非。
  甚至我能猜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0年前,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在一起参军之前满怀豪气地拍了一张集体照;30年后,却有一个年轻人,没有机会变成中年人了……
  他们付钱的时候,我小心委婉地询问求证了一下。那个拎着酒进来的中年男人也许是心情不错,从钱包里拿出一张发黄的老相片。果然是一模一样的场景,当中坐着的那个年轻人笑得很开心,两边脸上都有酒窝,看起来很帅气。
  我叹了一口气,道:“大叔,你们的兄弟情义真是……”那中年人看了我一眼,不置可否,拿过照片就走了。
  几个男人上了奔驰车离去后,我坐在店门口,心里充满了感慨。尽管这是别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但是岁月的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两个场景不停在我脑中闪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和嗟叹。
  接下来一直没有生意,我就坐在门口发呆。回过神来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我伸了个懒腰,努力抛开这种莫名的情绪,想着要不晚上就去肯德基对付一下。
  这时一个老头走进店里,看里面没人,又折回来到我面前,怯生生抬头看了一眼照相馆的招牌,问道:“老板,这里能照相不?”
  他看起来将近60了,一脸被生活打磨出来的愁苦皱纹,穿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提着一个鼓囊囊的蛇皮袋,配上窘迫的表情,让人有些同情。我点点头:“正准备关门,您快点吧。”
  老头跟着我进屋,我打开照相机,却发现那三个椅子都还在,正准备去搬开,那老头却忽然开口:“老板,不用搬,就这样,刚好。”
  说完,他就坐到了中间的那把椅子上,然后从蛇皮袋里一瓶一瓶地往外掏出四瓶二锅头,也是超市里卖的最便宜的那种红星二锅头。接着他把白酒左边两瓶右边两瓶地放在了椅子上,整了整衣服,挺直了背。
  我按捺住心里的疑惑,凑到照相机跟前,指挥道:“您脑袋往左偏一点,对,稍微放松一下,好的。准备,笑一个。”
  老头老实地听着我的指挥,咧开嘴笑起来。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我忽然发现,他笑起来两边的脸上都有酒窝,看起来无比熟悉。
  
  第51章
囚禁
  
  他被关进那里的前五年,一直浑浑噩噩,客观来说,囚禁他的并非那些围墙和铁栅栏,而首先是他行尸走肉的身体。但从第六年开始,他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可那些痛苦的回忆也随之像虫子似的苏醒,时常让他在半夜里号哭起来。他没有一天不想到自杀,但每每又胆怯,他胆怯的不是死亡,而是其他。第八年头上,他设法逃了出来,凭着一丝残存的记忆,他找到了那栋居民楼,也找到了那扇墨绿色的防盗门,可此时的他已经没有钥匙了。他在门前站了一会儿,往事再次像滚滚黑烟般袭来,迫使他惊慌失措地离开。他找到一位朋友,朋友对他的出现表现出了足够的惊讶,但还是借了一些钱给他,他用这些钱购买了一些需要用到的物件,其中最长的一件是把硬木柄的水果刀。
  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其中一小部分还是推测的产物,但我确定他没有使用那把水果刀,那个身患绝症的老人是被他用手掐死的。我是第一个赶到医院的警察。老人躺在病床上,看上去很安详,只是脖子上那两块黑紫色的斑显得有些突兀。我在老人的右手里发现了一个白色的信封和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扇孤零零的防盗门,门牌号是428,照片背后有一个手写的地址,信封里装着一封短得不能再短的信:这么多年,你原谅我了吗?如果是,就让我知道。
  信和照片都是凶手带来的,这一点病房里的监控录像交代得很清楚:他推门进来,站在病床前同老人交谈了十分钟,遗憾的是录像里没有声音,我很难判断在这十分钟里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但谋杀很快就开始了,我没看到老人有任何挣扎,约摸过了两分钟,他直起身,从口袋里拿出信封和照片放进尸体的手里,离开了病房。
  当时我尚未得知真相,因此这起谋杀案起初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离奇: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闯进医院的单人病房,杀死了一个身患绝症的老人,还在他手里留下一封莫名其妙的信和一张奇怪的照片,这太像好莱坞电影里的情节了,他干吗要杀他呢?反正他也快死了。
  我循着照片上的地址找到了那扇门,敲了一阵,毫无反应,倒是隔壁走出来一个中年男人。他怒气冲冲地告诉我不要敲了,因为那套房子早就没人住了。“女的和小孩都死了,男的送精神病院七八年了。”他说。我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他翻翻眼珠,看上去打算关门,我只好亮出证件,促使他不管是否情愿,都必须和我谈一谈。
  两天后,当我们抓到凶手时,这个发疯后砍死了妻子和孩子的男人正在护城河边游荡着,他的眼神有一点发直,呆滞里隐约闪烁着一丝忧伤,就像脏水里游着的一尾病鱼。
  我问他为什么要杀死那个身患绝症的老人。
  “是他自己同意的,”他像是在为自己辩解,“我找到他,一说他就同意了,他说他早就想死了,要是他不同意,我会去找其他人的。”
  “为什么要杀他?”我加重语气又问了一次。
  他胆怯地朝椅背缩了缩,听起来仍旧像是答非所问:“我想知道我的妻子是否可以原谅我,如果她原谅我,我就可以放心去死了,那样我就不怕见到她了。如果她不原谅,我只好继续活着,尽量延迟和她见面的时间。所以我给她写了一封信专门问这件事,”他像个正常人那样对我笑了笑,“这样,我就需要一个信差。”
  
  第52章
点灯
  
  我一直记得那个晚上,无论我在什么地方。
  那晚暴雨如注,雨打瓦片怪声桀桀,到处黑得要命,只有老祖母提着的防风马灯,不紧不慢地映出昏黄的光。
  看着老祖母严肃静穆的侧脸,再看看阴沉沉的远处,我的内心比以往哪次都害怕。从五岁到现在,三年了。虽然她总说再不带着我点灯,就没人会接着点了——这话听起来又沉重又辛酸——但我还是不喜欢每到天黑透,她就带着我在每条过道、每个房间倒油点灯。
  而且,每次走在黑暗里,我总感觉有什么跟在了后头。那晚,我的脊背尤其发凉,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阿嬷,为什么我们要点那么多灯?这房子里又没有别人。”
  老祖母立即转过头,狠狠地瞪我,我一下住了口。她的眼睛在老花镜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警惕和严厉。
  我们没再说任何话,依照老路线把三进宅院的所有油灯点了个遍。中间我哆嗦着手,竟是好几次没擦着火柴——我是那样急怕,老祖母却静静看着,没有任何帮忙的意思。
  最后,在并没停歇的雨声中,我们沉默着回到房间,随后老祖母摘去了老花镜,拍拍床沿让我坐下。
  “阿少”,她的面孔舒展开来,“不要怨阿嬷,阿嬷是为了你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