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959

  苦获若有所思道:“奥,看来这位贵人虽然没有见我们墨家的人,但是也并不是对我们墨家抱有敌意啊。”
  “师兄,既如此,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前去拜访那位贵人?”
  苦获摇了摇头,道:“不必了,既然那位贵人不愿意见我们墨家,肯定有所苦衷,需要隐藏身份。”
  “好了,既然小光回来了,那么我们立即前往郢都,参加令尹昭阳的丧礼。”
  昭阳去世和楚王废肉刑的消息传到宋国。
  远在宋国的庄子,正在和一个帽子上插着两根鸟毛的人告别。
  
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
  庄子看着前方齐国的方向,道:“齐国的稷下学宫,乃是天下道家的中心,小友若是想要在道家的治国理念上再进一步,恐怕也只有稷下学宫能帮助你了。”
  “我之所学,对你来说,恐怕帮不上忙。可惜,要是我的好友惠子未死,倒是可以将惠子介绍给你,你和惠子倒是有很多相通之处。”
  庄子是宋国蒙城人,是当代道家学派的名人,名传天下,昔日楚威王听闻庄子的名声,曾经派遣三位大夫邀请庄子出山相助,但是被庄子拒绝了。
  庄子和惠子惠施是好友,两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相反,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两人就成了至交好友。
  头上插鸟毛的人,是楚国道家学派的鹖冠子。
  鹖冠子闻言惋惜道:“惠子之名,学生早有耳闻,可惜缘分不足,学生数年前赶到魏国时,惠子已然故去,未能得缘一见。”
  鹖冠子具体叫啥,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因为他喜欢在自己的头上的帽子上插两根鹖鸡的羽毛,加上他本人师从于道家学派,而被周围的人取了一个外号鹖冠子,他自己也认为这个名号不错,在外游历时就自称鹖冠子。
  鹖冠子早年从楚国出来外出游历,不久前经过宋国,知道庄子的名声,就前来拜访道家的前辈庄子。
  这一次的拜访,对鹖冠子来说,算是长见识了,庄子的思想和他所学的道家入世理念,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道家思想。
  庄子崇尚自由天道,思想天马行空,讲究天人合一,发展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和当前道家的主流不同,庄子是一个隐士派。
  和庄子交流一段时间后,鹖冠子深深的被庄子所折服,甚至在和庄子交谈中,有那么一瞬间,想要和庄子一般,归隐山林的念头。
  可能因为鹖冠子还年轻,还没有施展胸中抱负的缘故,鹖冠子立即掐灭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不好的苗头。
  庄子自然看出了鹖冠子内心的矛盾,而且在交流中察觉鹖冠子在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的学说上,都已经有了极高的造诣,加上初见鹖冠子时,他那种积极入世的态度,于是让鹖冠子前往齐国稷下学宫一游。
  现在的稷下学宫,邹衍、田骈、接子、环渊等人,都是稷下学宫道家的宗师。其中邹衍脱胎于道家,发展出阴阳家。加上不久前去世的慎子(慎到),这个同样脱胎于道家,但是却是法家创始人之一的道家宗师(商鞅申不害慎到,分别是法家法术势的大宗师)。
  稷下学宫的道家,可谓是人才济济兼容并蓄,各种学说全都有(孟子已哭晕在厕所,面对这一票道家宗师,自己本事再强,单嘴难敌众口,哪怕极得齐宣王信任,儒家在齐国始终打不开局面,齐宣王对孟子的建议,总是觉得孟子说的极有道理,但是从来不采纳。)。
  正是因为如此,庄子才劝鹖冠子启程前往齐国。
  因为虽然同属道家,但是鹖冠子和庄子道路却是不同的两条路。
  鹖冠子所学全是出世治国的道理,是关于治国的策略和方法,而他本人已经游历过秦楚韩魏四国,刚刚从魏国出来,打算借道宋国拜访庄子后,前往齐国。
  结果遇到庄子后,鹖冠子就被庄子带偏,陷入迷茫之中。
  直到一天前,庄子劝说鹖冠子前往稷下学宫,才让鹖冠子下定决心。
  鹖冠子拱手行礼道:“送人千里,终有一别,先生请止步,学生告辞了。”
  “好,一路小心。”
  庄子目送鹖冠子离去后不久,庄子的儿子气喘吁吁的跑过来。
  庄子问道:“出了什么事?”
  “父亲,刚刚从楚国传来的消息,楚国令尹昭阳不久前去世了。”
  “昭阳去世了?”
  “是的,父亲,是昭阳之子派人通告的消息。”
  得到儿子的肯定回答,庄子向鹖冠子离去的方向看了一眼,见鹖冠子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视野中,不由摇头道:“可惜了。”
  “走吧,准备一下,我们回楚国参加令尹昭阳的丧礼。”
  楚国。
  熊槐因为昭阳之死,罢朝三日,并且在楚宫中全面禁止歌舞,以表示自己的哀悼之情。
  第四天,朝议再次召开,因为不是大朝议,只有几个重臣参加。
  今天的朝议内容,大臣们都心中有数。
  “拜见大王。”楚王到来后,群臣礼毕。
  景鲤第一个出列,向楚王进言。
  “大王,令尹昭阳伐魏攻齐,战功显赫,举贤任能,于国有功。今令尹昭阳已死,但此情不可灭,请大王赐谥号。”
  ‘谥号形成于西周,是天子死后,继位国君对前任的评价。
  而在西周晚期,诸侯以及重臣死后也开始有谥号,诸侯谥号很常见,但是大臣拥有谥号就很少见,一般都要有大功劳才可以。
  昭阳对楚国的功劳,已经足够获得一个谥号,故而这几天来,景鲤一直在思考究竟给昭阳什么谥号。
  关于谥号,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很重要的,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评价,需要十分慎重。
  对于谥号的重要性,楚国以前就发生了一起很出名的事情,可以进行说明。
  昔日楚成王年老病重,打算把自己的太子换掉,不想太子商臣先下手为强,发动兵变,要做掉楚成王。
  面对太子的武力相逼,强行给自己送终,楚成王只好去死,但是临死之前,想问问太子给自己谥号是什么,以了却自己最后的心愿。
  商臣回复楚成王,谥号是灵(德之精明曰灵,乱而不损曰灵,这是一个好坏各占一半偏向恶谥的谥号。)
  死亡进行到一半的楚成王,一听是这个谥号,就停止自杀,瞪大眼睛看着商臣,不肯去死。
  商臣见自己父王不肯自杀,自己也不愿意动手亲手弑父,最后没办法,只好改谥号,改成谥号成(安民立政曰成,通达强立曰成,这是一个上等谥号)。
  楚成王得知自己的谥号是“成”时,终于松了一口气,最后遗憾的自缢而死。
  楚成王是唯一一个还没有死,就知道自己谥号的国君(自己给自己起谥号的不算)。
  从这里可以知道,在春秋战国,人们对谥号,是十分重视的。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人死之后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坟墓,也就只有谥号了。
  所以令尹景鲤,才会率先向楚王提出,替令尹昭阳请谥号。
  
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
  对于这一点,熊槐自然是理解的。
  “贤卿之言有理,不知贤卿以为,可以赐予令尹昭阳什么谥号。”
  景鲤回答:“臣以为山子可以。”
  山子是周穆王八骏之一,名马的象征。
  和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不同,现在大家都喜欢用名马来比作人才,不久后燕昭王为了吸引人才,用的千金买骨的典故,就是将优秀人才比作千里马。
  而山子,就是名传天下的千里马。
  用山子作为昭阳的谥号,这是一个美谥。
  熊槐点点头,这个谥号来评价昭阳,也算是对昭阳为楚国立下的功劳的认可。
  “可,令尹可传寡人之命,赐令尹昭阳谥号“山子”。”
  景鲤应道:“唯。”
  昭阳谥号决定后,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头戏之一,陈轸关于肉刑的修改。
  陈轸走了出来,对楚王道:“大王仁慈,欲变肉刑,臣陈轸奉命修改肉刑,诚惶诚恐向大王进言。”
  “所有应当处完刑(比髡刑轻,不剃发,而是长发变短发)的人,把完刑改为城旦刑舂刑一年;应当处髡刑的以及墨刑的,改为城旦刑舂刑三年;应当处劓刑的,改为杖刑打一百杖;应当断脚的,用杖刑打两百杖,应当处以宫刑的,改为杖刑打三百杖。”
  “为了避免刑法过轻,让百姓对律法不以为意,可以对第二次触犯律法的人,在正常刑罚的基础上加重两成。”
  城旦刑舂刑是两种刑罚,城旦指男子以筑城为主包括其他的劳役刑罚,刑舂指女子以舂米为主的劳役刑罚。
  熊槐对劳改刑罚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对断发剃发的处罚,变成了劳改,总是觉得刑罚加重了。
  要是在现代社会,把剪头发的刑罚改成劳改,那绝对要被喷死。
  但是这个时代的人都不是这么想,现在讲究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剪头发,所带来的心理负担,那可比自己挨板子还要严重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