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959

  如此一来,左成跟他拒绝贿赂的情况一对比,顿时高下立判。
  他比左成相比,眼光机变,全都差的太远了。
  显然,同样是在宋国任职,同样是被宋国驱逐,而他将会沦为左成的陪衬。
  想着,上官大夫立即晃了晃脑袋,暗道:不行,不能让左成说动楚王,否则,未来哪里还有他的立足之处?
  想到这,上官大夫立即将宋国的情况在脑海中转了数圈,而后向楚王一拜,开口道:“大王,臣以为左大夫之言不妥。宋国先前背叛了齐国,现在又背叛了我楚国,这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其他国家给点好处就背叛,盟友暂时局势不利,同样也会背叛。
  对这样一个国家,不仅不能与之结盟,更不能与之交好。
  而且,宋王贪婪无度,伐齐攻魏,射天鞭地,肆无忌惮。如今我楚国面对各国来伐,准备退守淮水,此事已经人尽皆知。故,臣以为宋王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肯定会趁机夺取淮北地。”
  说到这,上官大夫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脑中灵光闪现,继续道:“大王,如今宋国地六百里,拥兵七千乘。只要占据我淮北四百里,那就是一个占地千里,拥兵万乘的大国。而后,我楚国与宋国结盟,一旦我楚国帮助宋国稳定局势,那么就会在淮泗流域造就一个强大的国度。
  若是宋国再次与我楚国翻脸,那么臣担心楚国将彻底失去淮北之地。
  况且,这次各国逼迫宋国割让薛地,便已经表明齐魏两国与宋国的结交乃是权宜之计。伐楚之后,两国肯定会对宋国下手,此时我楚国与宋国结盟,这就是为了宋国与齐魏两国为敌,臣以为这对楚国而言,弊大于利。”
  说着上官大夫再拜道:“故,臣以为与宋国交好,还不如彻底与宋国翻脸。而后,以宋国为饵,引诱齐魏两国于我楚国结盟,共同伐宋,如此,我楚国不仅能收回淮北,还能从宋国哪里获取土地。
  大王,这就是我楚国暂时舍弃淮北,而后获取宋国的方法。”
  上官大夫的话音一落,一旁的景鲤立即点了点头。
  各国伐楚,必将导致楚国实力衰弱,若是再进一步让出淮北大片土地给宋国,以此与宋国结交,这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相反,若是能联合齐魏攻打宋国,以富裕的宋国补益楚国,这才能迅速让楚国缓过劲过来。
  虽然景鲤心中认为上官大夫的策略,比左成拉拢宋国要好很多,但是,景鲤依旧只是在一旁观看,而没有出言赞成。
  因为数日前楚王已经下诏,让左尹昭常去宋国了。
  此时,左成开口道:“上官大夫这不是危言耸听么,如今宋国群臣恐惧不已,如何敢占据我淮北大片领土。如此,岂不是在齐魏两国不怀好意的时候,将我楚国彻底得罪了吗?
  故,大王,臣以为只需让出淮北十余城,便可收买宋国,让宋国停兵不前。”
  说着,左成拱手道:“至于齐魏两国,到时,我楚国完全可以以宋国为饵,引诱齐魏两国伐宋,以宋国消耗齐魏两国的实力,待三国筋疲力尽之时,再以割地为条件出兵收复被齐魏两国占据的失地,并且救宋伐魏,逼迫魏国与我楚国结盟。
  盟魏联韩,伐齐攻秦,如此,数年之后,我楚国则将再次成为天下霸主。”
  “这……”上官大夫顿时一滞。
  显然,左成提出重新称霸天下的建议,乃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跟他一样,临时灵光闪现的急智。
  在没有一个更好的策略取代左成所提出的策略之时,上官大夫觉得他可以做的,那就是……
  “大王,左大夫提出的策略更本行不通。两年前,楚宋越三国伐齐,在齐国尚有赵魏两国盟友之时,宋王就敢一口吞下百里薛地。如今天下群起伐楚,而我楚国周围俱是敌国,没有半个援军。
  此时此刻,以宋王的贪婪短智,怎么可能会只满足于区区十余城?依臣之见,这次宋国肯定会大举伐楚,鲸吞淮北!”
  
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
  熊槐二人的争论,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上官大夫的伐宋,乃至联合齐魏两国灭宋策略,的确能扩大楚国的领土,增强楚国的实力。
  这,熊槐之前在寿县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了。
  但是,很快,熊槐就放弃了这个计划!
  其一是这个计划,对楚国目前所面对的局势毫无帮助。齐国的强大,不会因为楚国的引诱而轻易转变外交策略。相反,弱小的宋国,在外交权无法完全自主的情况下,则更加容易被说动。
  而且,连齐连魏的过程中,也无法取代齐国的主导地位,这对楚国接下来的外交中很不利。
  而将目标放在宋国身上则不然,稳住宋国,不仅能直接缓解来自宋国的压力,而且还能破坏各国的联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六国联盟,各怀鬼胎,瓦解六国联盟,无需撬动最强的国家,弱小的国家其实也一样。
  更重要的是,是尽快给楚国上下看的到的希望,如此才能在各国伐楚的初期,坚定楚国将士的死战之心。
  而宋国正是最合适的目标。
  这也是熊槐一听宋国割地给齐国后,立即派人送给宋国三百里地的目的所在,现在楚国最需要的就是希望,以及坚定群臣将士抵抗各国来袭的信心!
  在一般人眼中,宋王受辱,宋国弱小,宋国容易被拉拢,这才是符合大家的预想。
  故而,熊槐才顺眼大家的预想,派重城左尹前去讲和,目的,便是给大家以希望,而不是楚王毫无作为。
  至于宋王是否愿意接受楚国的讲和,熊槐丝毫不在意。
  谁让宋国处在齐魏楚三大国之间呢!
  想着,熊槐轻咳了两声,将二人的争论打断,开口道:“宋国比楚国弱小,且宋王刚刚才遭受到五国的屈辱,故,拉拢宋国的难度远少于拉拢齐魏两国。故,寡人愿择其易者而为之。”
  “大王……”
  熊槐见上官大夫还欲再劝,立即抬手打断道:“寡人知道贤卿的担忧,也明白宋王的野心。故,寡人为了满足宋王的贪婪,已经派人用三百里土地与宋王结交。如此,宋王岂能不满足?”
  说着,熊槐看着左成道:“中大夫献策有功,其赐千金,升任上大夫……”
  另一边。
  宋王与仇液回到商丘后,便与群臣商议出兵楚国之事。
  结果,除了以亚卿仇液为首的少数几个亲赵派大臣,其他大臣全都反对大举进攻楚国。
  其中,亲楚派大臣主张宋国出兵收回两年前割让给楚国的八城,然后顺颖水而下,与楚国在淮水对持便可。
  中立派则表示,除了这八城,宋国还应该出兵攻占彭城南部的楚地,以应对各国联盟,并扩大宋国土地。同时为了不过分得罪楚国,应该适可而止,只需占据楚国二三县便可。
  结果以仇液与惠盎两人为首的群臣,在朝议中一直从早上争论到黄昏,一连争论三日,却连出兵的数量以及率军的主将都没有争出来。
  第四日朝议之前,仇液提前赶到宫中。
  “大王,各国传来消息。继魏国宣布出兵二十五万以围攻陈城之后,齐赵两国出兵的消息也已经传来!”
  宋王听着仇液禀报,心中一动,立即问道:“如何?齐国出兵多少?”
  仇液笑道:“大王,齐王已经正式宣布,齐国出兵十五万,以助魏国攻取陈地。此外,赵国也已经宣布,出兵五万,以助魏攻陈。”
  宋王闻言大喜道:“天助寡人乎,齐国以前遭到楚国的严重削弱,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此次出兵十五万,在加上齐国防备燕国的军队,已经没有余力他顾。如今齐魏两国全力攻打陈地,那么必然就无暇顾及寡人,这楚国已经放弃的淮北地,岂非寡人的囊中之物?”
  仇液闻言大喜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宋王笑了笑,然后对仇液道:“今日朝议,亚卿尽管仗义执言,稍后寡人便任命卿为上卿,主持我宋国伐楚之事。若是卿能为寡人攻取淮北,寡人绝不吝啬,愿裂土封君!”
  仇液大喜的拜道:“谢大王!”
  不久后。
  宋国大殿中,惠盎见仇液跟着宋王进入大殿中,顿时脸色大变。
  礼毕。
  群臣还未起身,仇液便开口道:“大王,臣得到消息,如今各国伐楚大军已经出发,正在前往楚国的路上。而,此时,我宋国,却连出兵的数量都没有决定,这十分不妥。臣担心若是我宋国继续拖延下去,臣担心各国会以为我宋国有了二心。”
  宋王立即应道:“不错,寡人五国之君盟誓,必会出兵伐楚。故,为了避免各国以为寡人背盟,寡人决定,出兵十五万,攻打楚国淮北,以从侧翼援助各国伐楚。”
  话音还未落下,惠盎立即拜道:“大王,此事万万不可,这几年我宋国屡屡出兵与齐国作战,士卒伤亡不小,十五万大军已是我宋国全部力量。一旦伐楚战败,或者齐魏两国有异心,那我宋国必将遭受大难。”
  宋王闻言脸色一沉,呵斥道:“惠卿何出这等糊涂之言,且不说寡人已经与五国之君盟誓,单论齐魏两国即将全力攻打陈城,那就无法顾及寡人,只会担心寡人倒向楚国,哪里还会有异心呢!
  况且,天下伐楚,楚国自身难保,已经主动放弃淮北,这正是寡人可以轻取淮北的良机,又怎么可能会失败?
  十五万大军伐楚之事,势在必行,惠卿无需多言。”
  宋王话音一落,殿中瞬间为之一静,气氛也为之一变。
  之前三日,宋王一直没有发言,而是让群臣议论。现在,宋王不仅亲自下台与群臣辩论,还训斥了百官之首的惠盎!
  这……
  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宋王训斥了惠盎后,见殿中寂静无声,落针可闻,以为群臣都被自己摄住。于是,笑了笑,正欲正式宣布伐楚之事。
  结果,话刚到了嘴边,就听到公室重臣,昔日与他一块起兵赶走兄长的族弟戴员开口道:
  “大王,臣以为防人之心不可无,齐魏两国才逼迫我宋国割让薛地,若是见我宋军全部在外,肯定会生出异心,乘虚而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