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959

  熊槐看着太子横离去的背影,沉吟许久,然后开口道:“请太傅与令尹前来,寡人有要事相托。”
  话一出口,熊槐立即阻止前去传令的李秋道:“等等!”
  熊槐想了想,摇头道:“算了,太傅年事已高,不必请太傅了!”
  “唯!”
  ……
  太子府。
  太子横回到府中,正沐浴之时,一个使者在外禀报到:“太子,令尹在府外求见。”
  “令尹?”太子横一怔,立即应道:“请令尹稍后,孤随后就到。”
  “诺。”
  不久后,太子横来到大厅,见景鲤正在客座上闭目安坐,立即笑着上前。
  “令尹!”
  “太子!”
  礼毕。
  景鲤斟酌了一下,缓缓道:“敢问太子,匆匆而归,可是为公子子兰而回?”
  太子横点头道:“正是如此,子兰做出这等糊涂事,横忧心父王母后,故,特从淮阴赶回郢都,以略尽孝心。”
  景鲤点头道:“太子孝心可嘉,大王与王后必定会感受到的。”
  太子横闻言,想起楚王与王后截然相反的态度,顿时默然。
  景鲤见状,开口道:“臣不久前求见大王,却发现大王对太子归来并未感到欢喜,不知太子以为何故?”
  “这……”太子横脸色一僵,无以应。
  见此,景鲤沉吟道:“太子,臣出宫后,左思右想,略有所得,故特意前来求见太子。”
  太子横立即长拜:“请令尹指点!”
  景鲤点了点头,开口道:“太子,自从大王得知公子子兰的事情后,这十几日来,每次与群臣议事,眼中忧色不断。然太子今日归来,臣求见大王之时,却发现大王眼中已经恢复平静。
  是以,臣暗想,大王对太子归来,还是十分欣喜的,但是却因为他事,而心有顾虑。”
  太子横精神一振,顿了顿,问道:“不知令尹以为父王在为何事担忧?”
  “是为太子!”
  “我?”
  景鲤点了点头:“如今大王所忧心的地方,不在于楚国之外的各国,而在于楚国之内。为了应对各国伐楚一战,大王已经准备数年之久,粮草器械充裕,各国大军为我楚军所阻,劳而无功,这便是明证。
  大王之所以担忧楚国之内,那是因为国内的情况,出乎大王以及臣等的预料。按照之前的预计,我楚国百万雄师防御险要之地,有足够的物资支撑,便可与各国百万大军相持两到三年。
  不想,仅仅只是交战半年,国中的厌战情绪就高涨,群臣百姓要求速战速决的呼声日益高昂,以致每次群臣议事,都分成两派,相互争执不下。”
  景鲤将太子横若有所思,便停顿了片刻,然后接着道:“太子,群臣相互争持,大王并不担忧,大王唯一担心的,那就是群臣将太子牵扯进来。
  为君之道,在于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团结大部分的臣子,只要内部不乱,国外的敌国,就不能把我楚国怎么样,是以伐宋之议在楚国争论半年,但是大王却始终没有发出声音。这不仅是因为大王心有疑虑,更是因为,值此关键时刻,大王需要团结所有的大臣。
  大王尚且如此,太子身为储君,更需如此。”
  说着,景鲤意味深长的道:“太子,你乃国之储君,如今群臣分成两派,不知太子打算站在那边。”
  太子横默然,他知道景鲤说的不是朝中的大臣,而是江汉与江淮封君的分歧。
  伐宋的争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在争论伐宋利弊,而且还夹杂着东西两帮人的利益。
  如果他是公子,那么只需站在其中一边便可,但他是太子,是储君,他要的不是一半,而是全部,是没有封君反对。
  若是他即位之前就得罪一半封君,那么他即位之后,要想重新拉拢那些不听使唤的封君,树立楚王的威严,恐怕的付出很长的时间还有代价。
  所以说,无论他站那边,都是错。
  原本他已经跳出了这个漩涡,但是子兰称王后,他又回来了,再次陷入这个漩涡中。
  想到这,太子横又摇了摇头。
  不,不是他再次陷入其中,而是接受丹淅封君的贿赂后,在子兰称王后,他就没有选择了。或者说,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跳出这个漩涡。
  接着,太子横又想起不久前为了安抚江淮封君,而接受他们的重礼。
  结果,前脚收礼,后脚子兰称王。
  这……真是命运弄人。
  
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
  “不知令尹有何高见?”太子横问道。
  景鲤应道:“太子,老子有云: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和怨尚且如此,更何况亲自参与其中。故,太子参与其中,实为大不妥。为太子计,不如以静制动,无为而胜有为。
  自从公子子兰称王之后,王后担忧过度,终日以泪洗面,此时太子难道不应该入宫以尽孝心吗?”
  太子横闻言一滞。
  原来令尹景鲤是奉命来劝他的。
  景鲤离去后不久,就在太子横唉声叹气之际,又有侍者来报:“太子,上官大夫求见!”
  太子横精神一振,立即应着:“快请大夫进来。”
  “诺。”
  楚宫中。
  熊槐正与前来复命的景鲤说着太子的事情时,李秋快步走了进来,接着禀报道:“大王,臣已奉命将大王赏赐的物品送到太子府上。”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司宫,现在太子在府中干什么?”
  李秋迟疑了一下,然后拱手应道:“回大王,臣去太子府上的时候,太子正在府中接见大臣!”
  熊槐与景鲤闻言全都脸色一沉。
  此时,熊槐心中闪过一丝冷笑,暗道:看来,寡人得给太子好好的上一课了,教教他什么事权谋,什么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想着,熊槐摆了摆手道:“有劳司宫了!”
  “不敢!”李秋应了一声,然后退下。
  接着,熊槐对景鲤道:“令尹,卿也退下吧!”
  景鲤闻言,心中叹恨太子不识时务,此时不仅没有闭门谢客,反而还大张旗鼓的接见大臣。
  想着,便在心中长长一叹,应道:“唯!”
  另一边,太子府热闹了近大半个时辰后,随着太傅环渊以讲学为名赶来,太子府这才安静下来……
  接下来十余日,太子横每日一大早便入宫陪着南后,直到黄昏时分才返回府邸。
  而太傅环渊以太子月余未听讲学为由,每日黄昏时分赶到太子府,为太子补上着月余的缺失。
  虽然郢都表面恢复了平静,但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随着太子的归来,郢都已经波涛汹涌,一股滔天巨浪,正在来袭。
  这次风暴焦点,不是旁人,正是太子。
  十一月初一。
  楚国大朝。
  熊槐坐在王位上,看着殿中群臣一如既往的争吵对骂。
  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的争吵,大家全都没有用上全力,反而留有一分心思关注着太子。
  而太子横此刻听着群臣的议论,低着头,闭上眼睛,一如既往的沉默。
  下午时分。
  就在群臣吵红了眼睛,连声音都一些嘶哑时,太子横突然睁开了眼睛,然后起身,向大殿之中走去。
  太子的行动一下子吸引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正在争论中的群臣,几乎就在太子起身的一瞬间,便沉默了下去,然后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太子身上。
  有的露出期待的之色,有的一脸紧张,有的充满着不解,还有的露出遗憾之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