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959


第七百三十九章
范环使秦
  不提其后熊槐下令追回第一波使者,然后让咸尹范环率领第二批使者前去秦国。
  当夜,楚国以大国使者的待遇,在楚国中浓重的招待了蜀侯辉的使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晚宴。
  接着,还没有到第二日,就在当晚,关于蜀侯辉谋反,并派出使者前来楚国求援的事情,便传遍了整个郢都。
  此前还没有得到蜀地消息的人,一阵愕然之后,纷纷忙活开来。
  向各国报信的,向楚国打探消息的,连夜派人前去蜀地的,纷纷扰扰,城中一片沸腾。
  这是一个无休的夜晚。
  次日。
  蜀侯使者便走了,带着楚王的许诺,匆匆返回成都。
  而就在杨阔离去的第二天,做好准备的昭雎与庄蹻,便各自带着大军向各自的目标而去。
  远在咸阳的秦王荡,得知蜀侯辉谋反后,大惊失色之际,立即让身在咸阳的司马错准备南下平叛。
  而就在司马错率领大军离开咸阳几日后,范环再次来到咸尹。
  秦宫中。
  “大王,臣奉寡君之命,特来拜会大王。寡君说,秦国是河水之畔的国家,巴蜀与楚国一样,乃是河水之畔的国家,二者相距甚远,交流多有不便,风牛马不相及也,秦国何必要干预巴蜀的事情呢!
  昔日巴蜀交难,苴君本以为巴蜀偏远,秦国与巴蜀各国都没有厉害关系,能够公正的排解巴蜀之难,故而才请秦王出面进行调停。
  这本是想要替秦国扬威,替秦王树德的大好事。结果,不想秦国竟趁机吞并了巴蜀。如此赤果果的行径,当时便让天下各国为之不齿。”
  说着,范环不顾王位上面色铁青的秦王,顿了顿,继续道:“大王,如今巴蜀百姓不满秦国暴政,纷纷自发起来驱逐秦国的官吏,这便说明,秦国强行侵吞巴蜀是不明智的,是不得人心的。
  巴蜀各国自古以来便与我楚国交好,寡君听说巴蜀各国有意重建国家后,便决定给予支持,以成就存亡续断的美名。”
  说着,范环拱手行礼道:“大王,寡君让臣前来告诉大王,为了两国的友谊,为了巴蜀的安定,还请大王同意巴蜀复立一事。若是秦国一意孤行,打算再次出兵巴蜀,那么寡君虽然不愿,但也只好出兵与大王左右一戏。”
  秦王荡一听范环威胁,立时勃然大怒。之前蜀侯使者去郢都求援,并且楚蜀结盟的事情,他早已得到消息。
  而且,昭雎率军北上,他也早已得到探子禀报,并严令上庸武关两地加强戒备。
  此刻听到范环的战争威胁,顿时怒不可遏地大喝道:“楚王这就是让你向寡人宣战的吗?既然楚王打算与寡人一战,那么就开战好了。”
  说着,秦王荡便向一旁的樗里疾:“丞相,准备征召大军,寡人欲与楚王决一死战。”
  “唯!”
  范环一听秦王要跟楚国开战,心中顿时一喜。
  楚国的打算本来就是拖住秦军主力,若是秦军不用楚军出击,便主动前去攻打楚国防线,那就再好不过了。
  到时,楚军什么也不用做,只需在营寨中呆着,就可以牵制大量秦军。
  此时,甘茂连忙起身道:“大王息怒,秦楚两国世代联姻,岂能因为区区巴蜀之地,而反目成仇兵戎相见呢?”
  范环皱了皱眉,看着甘茂笑道:“还是左丞相明事理!”
  甘茂一听范环当面给自己与秦王上眼药,立即笑道:“使者,秦楚两国不顾数百年的交情,为巴蜀之地而大打出手,这固然不可。但是,巴蜀之地乃先王传给寡君的,寡君身为人子,却也不敢弃巴蜀于不顾。
  故,还请使者回复楚王,就说巴蜀之地,敝国是万万不敢舍弃的,若是楚王一定要插手我秦国内政,那么敝国也只好奉陪到底。”
  范环闻言,看了看甘茂,见其一脸平静,又看了看秦王,见其强压着怒火,却也没有反驳甘茂的话。
  心知秦王荡对甘茂的信任比他想象的深,而现在逼迫秦国停止出兵伐蜀,或者引诱秦国出兵伐楚的事情全都失败。
  于是,一甩衣袖:“既如此,那么你我两国就各凭手段吧!”
  范环离去后,秦王荡怒气未消的对甘茂道:“左丞相,方才为何拦住寡人,楚王欺寡人太甚,不给楚国一个教训,楚王还真当寡人软弱可欺么。”
  甘茂立即拱手劝道:“大王,眼下的局势,我秦国还需先全力平定蜀侯叛乱,至于楚国那边,并非一日之功。若是我秦国与楚国全面开战,两国陷入僵持,臣担心会影响平叛,而让巴蜀之地彻底脱离我秦国的统治。”
  方才范环在,樗里疾不好违背秦王的命令,此时楚使离去,这才开口道:“大王,臣也是这个意思。眼下巴蜀虽乱,但是我秦国统治巴蜀十余年,还有有一些心向我秦国的忠义之士,平叛一事刻不容缓。
  若是此时不顾巴蜀之地,而全力愚强楚纠缠,这并不可取。所以,臣以为,此刻面对楚国的挑衅,只需谨守关邑,闭关自守便可。只要我秦军收复巴蜀,那时,楚国要战,那边战就是了,我秦国还不怕楚国。”
  秦王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叹恨道:“也罢,寡人暂且忍下这口气,以后再跟楚王计较。”
  说着,秦王荡便对甘茂道:“左丞相,联系巴蜀忠义之士的事情,还请加紧,寡人要全力夺回蜀地。”
  “唯!”
  “丞相,还有秦楚边境,武关那边有将军魏冉防守,寡人并不担心。关键是上庸,上庸才被我秦国占据不到一年,百姓并未归附,人心向楚,寡人担心楚国会借机攻取上庸。故,还请丞相调兵前去支援。”
  “唯。”
  顿了顿,秦王荡又长叹道:“两位丞相,蜀地叛乱的消息传来,国中百姓都在谣传寡人拒绝祭祀黑帝,以致引得黑帝震怒,获罪于天。
  而且,当日我们将客星出没的祸患全都栽赃给楚国时,说南方有祸患,现在南方真的爆发了祸乱,只是不是出在楚国,而是出现在我们秦国,正应了太卜的占卜。
  此刻国中议论纷纷,且为之奈何?”
  樗里疾与甘茂闻言,顿时面面相觑。
  当日一力主张拒绝的是樗里疾,而将客星出现栽赃给楚国是甘茂,此刻秦王相询,二人顿时哑然。
  鬼神的事情,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
  樗里疾沉默了片刻,开口道:“大王,那黑帝一说,我们秦国是万万不能承认的。至于如今的状况,只需让各地严查散步谣言者便可。”
  甘茂接着道:“大王,公子辉叛乱,还请大王请太后出面斥责,然后沐浴斋戒祭祀巫咸大神,希求巫咸大神庇护我秦国平叛成功。
  如此,只要蜀地的叛乱平息,那么国人自然就不会议论纷纷了。”
  “也罢,现在也只能如此了。”秦王荡闻言点了点头,接着,便将担忧的目光投向南面的上庸以及巴地。
  
第七百四十章
上庸内外
  另一边,昭雎率领三万大军离开郢都后,便一路疾行,花费了半月时间,便赶到勋关东部的武当县。
  当夜,武当县外楚军大营。
  “柱国,在下襄成君司马郑当,在此等候多时矣!”
  “襄成君司马?”昭雎看了一眼手中的印信,然后面无表情的开口道:“本将记得,当日秦国攻打房县之时,彭君不战而逃,以致房县轻易失守。
  襄成君的封地同样也在房县,虽然襄成君被大王留在郢都,但是襄成君的令尹与司马全都有守土之责。房县失守后,阁下便了无音讯,本将本以为尔等在已经以身报国,不想,现在竟然在这武当县外看到你。“说着,昭雎目光中突然露出几分迟疑,迟疑道:“阁下既然未死,为何不回郢都向大王复命?”
  “还有,不知这几个月来,阁下身在何处?”
  郑当一听昭雎怀疑他已经向秦国投诚,脸色一变,急忙拜道:“柱国,当日上将军突然猝死,以致前线溃败。在下与襄成君令尹得知前线兵败的时候,秦军已经杀到房县不远处,当时襄成君在郢都,我等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率军前去房县守城。
  不想,在下率领的守卒还未赶到房县,就得知房县那边传来彭君不战而逃的消息传来,接着房县的百姓纷纷逃亡。等秦军杀到时,房县兵不足一千,不多时便失守了,而在下也随溃军逃亡。
  其后,秦军又轻取上庸勋关,阻断了我等的退路,故而无奈之下,在下只好上山隐藏,以躲避秦军的抓捕,并希望能在楚军回师攻打上庸汉中之时,能一尽绵薄之力,洗刷身上的罪责。”
  昭雎闻言审视的看着前方的郑当,对他的话并没有相信。数月间音信全无,谁知道他是真的沦为盗贼呢,还是已经投靠了秦国。
  心里想着,但昭雎面上却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原来如此,将军对大王忠心耿耿,待本将回都,定然会向大王禀明。”
  “谢柱国!”
  顿了顿,昭雎又问道:“郑司马,不知此刻将军麾下还有多少士卒。”
  郑当应道:“回柱国,此刻末将山中还有精兵六百余,全是汉中上庸的溃卒,为末将陆续收拢所得。”
  说着,郑当迟疑了一下,继续道:“只是因为秦国在上庸管控极严,故而在下等人全都缺衣少食。幸得一些贵族商人资助,这才勉强能在山中度日。”
  昭雎眼前一亮,立即追问道:“有贵族商人资助,这么说来,上庸各地还有很多忠君报国之人了。”
  郑当点了点头:“柱国,正是如此。上次秦军败退之时,我等本想起事接应犀首将军,奈何犀首在武当县中便停兵不前,而后没有攻打勋关便引兵东进,前去救援陈城。我等无奈,只能再次潜伏。
  而这次秦国蜀地叛乱的消息传来,上庸各地的秦国官吏全都风声鹤唳,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但是,我等得知此事后,全都认为这是这是我楚国收复上庸汉中的最好时机,大王以及朝中诸公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
  故而,在下便绕过勋关,来此等到楚军的到来。”
  说着郑当眼中冒出一股灼热的目光,看着昭雎兴奋不已道:“果然,在下才在武当县等候了五日,柱国便率军杀到了。
  柱国来的如此之快,想必一定是大王心中担忧上庸的百姓。而我等的坚持,也算不是白费了。”
  感慨着,郑当又急不可耐的询问道:“敢问柱国,这次大王打算出动多少军队收复上庸汉中,不知后续的大军什么时候到。之前樗里疾与甘茂从上庸离开之时,为了防止楚军趁机攻打上庸,曾在上庸留下了两万重兵。若是兵力太少,在下担心,勋关险要,恐怕难以攻克。
  而且,现在秦军对上庸各县的管控非常严格,但是,只要大王,只要柱国一声令下,我等愿为大王效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