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959

  接着,景翠又问道:“寿县公,截止今日,赶到寿县的军队有多少了?”
  “回令尹,包括寿县的军队在内,此刻寿县已经聚有六万八千余军队。另外,我水师主力已经在水师主将沈宜甫的率领下,从巫郡赶到淮水。目前水师已经分别驻扎在淮阴寿县陈地三地,另有一支水师正在淮水各处巡视,以保证淮水在我楚国的控制之下。”
  “七万不到?”景翠皱了皱眉,虽然寿县公后面说了一大串水师的事情,但是景翠还是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军队数量的不对劲。
  军队数量有些少!
  想着,景翠不由冷哼一声。
  军队聚集的速度远比他预计的要慢,看来行动滞缓的人,远不止六君逯君两人!
  不过,有了两个榜样那就够了,再多,就会引起反弹。
  景翠知道,之前楚王给所有的封君派令尹,以及给各县派出县丞县尉,已经引起诸多权贵的不满。
  想着,景翠没有继续追究,而是开口问道:“齐魏两国那边如何,两国已经聚集了多少军队,主将是何人?”
  吴群应道:“据探子来报,魏国那边已经在陈地聚集十二万大军,其主将正是魏国名将公孙喜。至于齐国,则是以匡章为主将,目前已在清河城聚集十万齐军。”
  “公孙喜?匡章!”景翠脸色沉重的点了点头,这两个人在齐魏两国都是顶梁柱,全都不好打。
  而且……
  景翠一想起齐魏两国聚集的大军数量比寿县的还多,顿时心中再次冒出一股怒火,要知道,楚国得到消息的时间,远比齐魏两国早,而且在第一时间下令征召军队。
  结果,楚军集结的速度远比齐魏两国慢。
  想着,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顿了顿,景翠再次转移视线,问道:“可知宋国那边的情况如何?宋国是否有意与我楚国开战,是否有异动。”
  吴群闻言,脸上露出一股奇怪的表情道:“回柱国,据探子来报,齐魏两国都曾邀请宋国出兵伐我,但是却遭到了宋王的拒绝。接着,以田不礼为守的群臣正在宋国中鼓吹伐楚之利,但是却遭到了宋国太子贞的反对,现在田不礼一群人正与太子贞一派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
  不过,根据最新的情报,太子贞一派已经落入下风。”
  景翠点了点头,不久前太子贞之女才进入楚宫服侍楚王,现在正值楚国与太子贞的蜜月期。而且,太子贞手下有一大帮亲楚派大臣,不,应该说一大帮亲楚派大臣在楚国的示意下投靠了太子贞。
  所以,太子贞反对伐楚自然理所当然。
  至于田不礼,这个家伙可是姓田的,肯定是为齐国考虑了。再加上现在田文还是魏国的相国,田不礼有齐魏两国的支持,占据上风并不奇怪。
  想到这,景翠突然想起宋王与宋相仇液来。
  这两人一个代表宋国的意志,一个代表赵国的意思,他们的态度很关键。
  “寿县公,那么宋王与宋相可曾表态?是保持中立,还是有意伐楚?”
  吴群摇头道:“回令尹,据传回的消息,目前宋王与宋相全都没有表态。”
  “没有表态?”景翠奇怪的问道:“宋王这是什么意思?南郑之战一触即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结束了,宋王此时还不表态,战和不定,他打算干什么?”
  ……
  另一边。
  六地。
  六君与逯君得到廖君的消息后,正准备抛下大军,然后自己带着亲随快马赶去寿县,结果,还未出门,就得到了景翠传来的军令。
  得知事发后,二人大惊失色,连忙带着大军赶往寿县。
  与此同时,江淮的其他地方,也得知令尹景翠亲自赶到寿县指挥作战后,立即加快了前往寿县的速度。
  一天后,六君与逯君同时率军抵达寿县。
  楚军军营大帐。
  “末将拜见令尹,末将有罪,请令尹责罚?”
  “责罚?”景翠看着在帐中拜伏请罪的六君与逯君,冷冷的道:“这话现在对本令尹说没用,还请二位自己去对大王解释吧!”
  二人对视了一眼,这事被令尹报给大王了?
  想着,二人同时出了一身冷汗,连连叩拜道:“请令尹开恩,给我二人一个待罪立功的机会!”
  二人求了许久,景翠脸色才缓和下来:“罢了,尔等的罪行先暂且记下,本将给尔等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若是此战尔等用心杀敌,事后本将自会在大王面前为尔等求情。
  若是此战中尔等再如现在这般,消极怠战,贻误战机,那么休怪本将无情,两罪并罚,先斩后奏。”
  二人闻言,心中一松一急。
  接着,二人拜谢之后,六君这才开口道:“令尹,不知大王那边……”
  景翠闻言冷哼一声:“本将可没有将此事通告给大王,但是,莫非尔等以为这事能瞒过大王不成?”
  说着,景翠直接一挥手:“退下。”
  帐外,六君与逯君面色沉重,再次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咬牙切齿的大骂道:
  “知北涯!”
  “本君的好令尹!”
  
第七百八十五章
怨气
  六君与逯君回到自己的军营,此时,曲阳君一众人已经全都在此等候二人了。
  见二人归来,钟离君立即问道:“六君、逯君,令尹怎么说?”
  六君脸色难看的摇头道:“令尹让我二人待罪立功,若是能在此战中立下功劳,便可替我二人向大王求情。”
  廖君听出了言外之意,不由诧异道:“令尹已经此事禀报大王了?”
  逯君叹道:“是我等懈怠了,大王耳目众多,哪里需要令尹禀报呢!”
  众人闻言,全都心中一凛,瞬间便明白逯君说的是什么。
  接着,众人又想起不久前被灭族的勋君等人,心中凉飕飕的,谁也知道此刻他们的领地上有多少楚王的探子。
  但是,不用想也知道,给楚王通风报信的肯定不是一个两个。
  虽然他们不知道谁是知北涯的探子,但是,几年前由乐官组成的刺史,还有刚刚才成为各地封君的令尹,肯定跟楚王有联系。
  “唉!”钟离君面色有些忧郁,长叹道:“在大王手下用事,何其难也。奋力杀敌,有功无过,大王却怀疑我等的忠诚,向我等派出了令尹,削弱我等的权利。稍有松懈,则雷霆立降,轻则训斥,重则身死。而用事不力,轻则难逃一死,重则夺爵收地。
  大王带我等也太刻薄了一些!”
  逯君闻言,顿时泪流满面,难以自制。
  曲阳君见状,连忙问道:“逯君,你这是为何?”
  逯君掩面拭泪道:“曲阳君,在下为自己的命运多舛而哭,为前途渺茫而悲,为楚国的前途而悲啊。昔日在下少不更事,即位没几年,就遇上齐国粮仓大火,大王为了阻止楚国的粮食流入齐国,而特意抬高楚国的粮价。
  当时在下不知这是大王的计策,以为这是为国效力的时候到了,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大部卖给太府,以致于破坏了大王对齐国的封锁。事后,在下用了所获收益双倍的价钱,耗费了家中大半积蓄,这才换取大王的谅解。”
  众人闻言也不知道如何劝解他,毕竟当时逯君等人做的也太显眼了,惹得楚王大怒。
  而且楚王事后的处置,也没有直接进行处罚,只是向逯君等人借了一批粮食,秋收以后又还回去了。
  只是其中的差价,让粮仓近空的逯君吃了一个大亏。
  此时,逯君悲腔道:“借粮一事算在下咎由自取,但是,其后大王连年对齐国作战,我等封君每次都要为作战出人出钱出粮,接连十年的战事,在下家中不仅粮仓几空,而且连钱财也快耗尽。并且领地百姓全都面有疲态,治下田地也因连续多年未曾整理而杂草横生。
  尤其是灭越一战,以及接下来的抵抗各国的侵略战,两场大战下来,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
  战争结束后,连在下都已经感觉钱粮吃紧,身上的盔甲已经连续穿了三年,马车连续用了五年,朝见大王的衣服也连续穿了十年。
  这不是在下节俭,实在是囊中羞涩。
  老子云,大兵之后必有灾年,连我这个封君都尚且如此,更别说治下的百姓了。”
  说着,逯君摇了摇头,悲天悯人道:“之前大王宣布在全国之内免税一年,在下本以为大王已经迷途知返,打算给百姓以休养生息的时间了。
  故而在下为响应大王的号召,利用这难得的平静机会,征召百姓修建水渠,期待来年能有个好的收成。
  不想,在下才刚刚开始修建水渠,那边大王又为了南郑巴蜀,再次下诏全国征兵作战。
  在下得到大王的诏令后,违背了大王的诏令,没有立即让百姓放下锄头拿起武器前来防备齐国,这是在下的过错,大王要罚我,我也认了。
  只是百姓何辜!如此穷兵黩武,我楚国的出路又在何处?”
  众人闻言,感触良多。
  如果说之前的伐齐之战,众人还是略有收获的,那么从攻打薛地开始,薛地送给了宋王,诸君全都是所获极少,入不敷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