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959

  但是,在昭雎等待援军到来的时候,南郑同样也没有闲着,也在积极整军备战。
  在昭雎攻城之时,整个南郑城都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军营。而且,不仅全城的百姓都已经被公孙郝整编起来,连南郑西面的褒中等地的壮丁也被公孙郝调入南郑。
  随着大战爆发,双方血战五日,南郑城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坚若磐石,在楚军的围攻下,始终耸立不倒。
  第六日,司马错三万秦军到来。
  见此,昭雎立即暂停攻城,并退兵二十里以备不测。
  随着后面掉队的秦军不断赶到,第七日,司马错手中的兵力增加到四万,第十日,十万秦军全部抵达南郑。
  见秦军势大,昭雎再次向后退却三十里。
  第二十日,襄阳郡守陈相率领十万楚军抵达南郑。
  接着,五日后,公孙衍再次率领十万楚军抵达。
  又三日,甘茂率领十万关中秦军抵达南郑。
  一时间,近五十万大军相互对持,大战的阴云笼罩在南郑的上空。
  与此同时,韩国出兵十五万于函谷关之外,并且开始打造攻城器械,摆出一副强攻函谷关的架势。
  另一边,魏国陈兵十五万于陈城之外,十五万齐军与淮阴城隔河相望。
  齐魏两国都在等,即在等秦楚两国两败俱伤筋疲力尽,也在等宋国的消息。两国已经派出使者前往宋国,希望宋王能出兵伐楚。
  至于宋国……
  郢都。
  自从昭雎传回消息,司马错率军赶到,攻略南郑失败后,熊槐的关注重点便没有放在东西两面的战场,而是放在了楚国内部。
  此时楚宫大殿中,只有熊槐陈轸二人,熊槐看着陈轸问道:“陈卿,这次寡人下诏,各地执行的情况如何?”
  “回大王,根据臣在各地的打探,大王的诏令下达各地,汉北三郡的执行概括是最好的,不仅集结速度很快,而且征调的士卒,各地士卒来了大半,剩下的百姓也全都是丁壮。”
  熊槐松了一口气,他丝毫不怀疑接子陈相等人的,这次从汉北调兵,他关注的是接子三人对各郡的掌控程度。
  汉北三郡新立,其中一些新设立的县还是封君的封地转化而来的,情况较为复杂。
  熊槐本来还担心接子三人上任不久,会不会难以掌控各县,或者阴君等人会不会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在他们原来的封地上继续干预县尹施政。
  结果,从汉北传回的消息来看,接子与陈相全都没有让他失望,上任后就已经控制住各县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种情况也是应该的。
  接子上任之前,曾在襄阳呆了多年,与屈原一起探索变法改革,所以,接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同样也是变革最得心应手的。
  而且,屈原一向以师礼对待接子,他去汉北郡上任,身为学生的屈原,同样也是屈氏一脉核心的屈原,不可能不对接子给予大力支持。
  并且,汉北三郡汉北郡最大,同时也是中央支持力度最大的,上次考核的人,大部分都去了汉北郡。
  有了自己这个楚王的支持,再加上屈氏一脉的支持,接子能迅速控制汉北郡,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襄阳郡与叶郡,襄阳郡的陈相是农家的接班人,而叶郡的庄辛则是庄氏的翘楚,这两人都可以获得背后势力的全力支持,想要快速控制一郡,也不是难事。
  另一方面,这同样也说明了,不久前秦韩两国在汉北肆虐,汉北封君的势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否则,那些封君不会如此轻易答应转封,同样接子三人也不会如此轻易地控制三郡。
  想着,熊槐脸色微微一松,然后问道:“那么汉南之地呢?”
  陈轸拱手应道:“探子来报,汉南之地,各地县尹还有封君,接到大王诏令后,便开始征召士卒,并且全都如期抵达。只是据军中的探子来报,汉南的军队,其中的精锐大约接近五成,剩下的则是老弱以及丁壮组成。”
  “五成!”熊槐面色不变。
  不久前各地封君才经历过丹淅之败,实力大损,能出一半精锐,并且还能按时抵达,没有出现延误,这算是汉南各地封君忠心耿耿了。
  想起那些新即位的封君,还有新上任的令尹,对此,熊槐很满意,笑道:“能有一半精锐,他们也算是忠心了。”
  接着,熊槐想起之前传来的消息,立即打起精神,问道:“江淮的情况如何?”
  
第七百八十八章
成败得失
  陈轸闻言露出几屡迟疑:“大王,原本令尹未到寿县之前,江淮各地的县兵以及封君的私兵,行动全都较为迟缓,以致出现六君逯君等人迟迟不到的情况。但是,自令尹到后,情况便截然不同。
  不仅各地封君的行动变得迅速起来,而且,原本有所欠缺的军资也很快变得充裕起来。
  另,据令尹传来的消息,诸将纷纷请战,军心可用。
  只是……”
  说着,陈轸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军中的探子来报,这次江淮封君带来的军队,其中精锐也只有三成左右。”
  “三成?”熊槐闻言脸色一冷。
  之前江淮封君们率军抵抗齐魏围攻陈地时,损失虽然交好,但是并没有经历丹淅那样的溃败。
  再加上封君出战,一般都是带一半精锐一半征召的百姓,其中老弱壮丁不一。
  所以,上次封君损失虽大,但是元气还在。
  这次却只带三成精锐士卒去寿县,精锐数量连损失惨重的汉南封君都比不上。
  想着,熊槐语气略微带着寒意的道:“看来他们心中还是对寡人有怨言啊。”
  说到这,想起景翠道寿县后,封君们的态度立即发生转变,心中略一沉吟,熊槐又笑道:“不过,好在他们心中还算有寡人这个楚王,没敢生出异心,有此一点,那就足够了。”
  说着,熊槐心中略有期待问道:“陈卿,那么寡人这次征召士卒,各地的情况如何?”
  陈轸闻言点了点头,他知道楚王在问什么,只是想起各地陆续传来的情报,又摇了摇头道:“大王,这次的计划到目前为止,只成功了一半!”
  “一半?”熊槐一怔。
  “大王,自从大王的诏令下达后,各县立即在县中征兵,待兵力聚集之后,便在县尉的率领下,前往各地汇合。所以,大王打算分走县尹兵权的计划已经基本成功了。”
  熊槐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次在变法刚刚开始之际,就动员全国,发动对南郑的攻势,其目的有四。
  其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攻略南郑,趁机解决楚国面对秦国地利上极其不利的局面。
  目前来看,这个目的已经失败,在司马错抵达南郑的那一刻起,攻下南郑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
  其二,那就是刚刚给各地县尹封君派出了左膀右臂,熊槐想要趁机查看一下各地对中央态度。
  结果,种种迹象表明,没有一个封君的汉北三郡响应速度最快,基本上是他这个楚王一下令,那边便立即展开行动,足以向楚王表明他们的忠心,同样也想楚王表明,汉北三郡已经被楚王控制。
  接着是不快不慢的汉南。或许他们心中有些怨气,但是,最起码他们没有表现出来。
  对熊槐来说,没有表现出来,这就足够了。
  最后是江淮的那些封君,他们已经在这次行动之处表达了他们的不满,但是景翠一到,他们态度立即转变,这也说明他们心中纵有不满与怨气,但是还没有到离心的程度。
  对此,熊槐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的变法已经走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而整个楚国依旧还在他的控制之下,接下来就可徐徐图之,一步一步的将变法深入下去。
  而这第三个目的,那就是向各国露一露楚国的肌肉。
  这次他大肆针对国中封君,一口气将汉北的封君封地全部收回,又杀掉了几十个封君,国中闹得沸沸扬扬,天下各国也是看得目瞪口呆。
  或许各国全都以为楚国即将陷入内乱。
  赵国的背叛,齐魏两国闻风而动,无不说明各国都对楚国有想法。
  他这次一口气从国中征调了近五十万大军,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各国表明,楚国依然还有一战之力,各国想要占楚国的便宜,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至于这次全国的动员的最后一个目的,则是趁各地县丞县尉还有令尹新官上任之际,分化县尹封君的权力。
  大军聚集,县尉率军出征,有了这一次的成功典范,县尹的兵权无疑已经被县尉分走。
  那么未来,各地面对楚王的步步紧逼,熊槐已经可以大笑的宣布,最起码他这个楚王可以保证楚国大多数的县不会起兵反抗。
  只要楚国各县能稳住,那些手握大军的封君,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
  到目前为止,前三个目的都已经出结果了,而最后一个目的却只成功了一半。
  既然各县那边情况良好,许多县尉已经成功掌军,那么问题显而易见,肯定是封君那边出问题了。
  想着,熊槐看着陈轸问道:“陈卿,如此说来,各地封君在这次大战中,并没有给他们的令尹权力了。”
  陈轸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据各地来报,无论是江淮的封君,还是江汉的封君,在选择出兵时,要么是自己率军出征,然后将令尹带着身边随军而动,要么是让子嗣率军出征,而自己与令尹一同留在封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