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59


第八十三章
亲自救援
  若是两线开战,一旦一个方向战败,那么就会被削弱,但是倘若赢了,那么就是直接称霸天下。
  熊槐沉默许久问道:“如果要打败秦国或者抵挡秦国的进攻,我们楚国需要多少兵力。”
  昭雎答道:“大王,秦国军队乃是虎狼之师,樗里疾亦是当世名将,近五十万秦韩联军,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被打败。”
  “若要打败秦国,就要削弱秦国,削弱秦国目前有三种途径,其一破坏秦韩联盟,其二联络义渠骚扰秦国后方,其三,巴蜀新附,蜀王尚在,可以策反蜀王,联络巴人。”
  “秦韩反目,那么在前线的韩军,即可从敌军变为友军,一加一减,即可平添二十万大军。”
  “义渠国那边,我们楚国不能抱有希望,秦军对义渠防备森严,只能骚扰,不能产生多大的威胁。但是一旦进入相持阶段,那么义渠的骚扰行为,会极大的消耗秦军的粮草,加快秦国的衰败。”
  “如果巴蜀复国,那么秦国对我楚国西线的威胁,将会削弱一大半。而且,蜀国地复国,同时可以威胁秦国南郑。”
  “如果这三条全部做到了,那么秦国将不战自败。如果实现其中除韩国以外的两条,那么我们楚国需要至少四十万兵力,才能拖到秦国力尽退兵。如果韩国背叛秦国,那么需要精兵四十万,就能击退秦国。”
  “如果三条全都没有实现,那么至少需要精兵四十万,才能保住楚国在防守战中不落下风。如果只有三十万兵力,那么只能据险而守,勉力维持不败之局。”
  熊槐道:“这三条措施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此说来,我们和秦国的一战,短时间内根本不可结束。”
  昭雎道:“大王,正是如此。”
  “那么我们现在能调去支援大将军的兵力,还有多少?”熊槐问道。
  昭雎仔细思索了一下道:“大王,汉中昭鼠所部,如果只考虑防守,可以调出七万精兵。郢都目前还有精兵五万,三天之内就能征召数万兵力,鄢地邓地等地,一个月之内,也能征召数万兵力。而汉水江水流域的封君哪里,如今国难当头,应该也可以征召一到两万的军队。”
  昭雎在封君哪里略有迟疑,熊槐能听明白,如果只是普通的征召,封君们能出两万兵力那就到顶了,至于其中的精兵数量,简直难以想象。
  熊槐眯着眼睛道:“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能立即派去支援大将军的,只有十二万精兵。”
  昭雎立即反对道:“大王,郢都乃是国都,必须留有重兵,不可精兵尽出。”
  熊槐微微颔首,在问道:“如果要大败齐国,那么需要多少兵力?”
  昭雎停顿了一下,道:“大王,如今赵魏已经在和齐国相持,越国已经整军备战了。一旦越国正式出兵,那么齐国将会再次分兵。”
  “如此一来,在广陵的唐昧所部,就会释放出来,可以分出十万精兵参与围攻齐国。如果加上柱国的二十万精兵,那么打败齐宋联军,已经足够了,但是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成功。”
  上官大夫突然问道:“诸位,要是越国和秦国一样,出兵偷袭楚国,那该如何是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楚国算是怕了。
  陈轸道:“越国倒是不必担心,越国可是烹了齐国使者,已经宣布要重立吕氏后人了,这种行径,已经不比偷袭齐国恶劣了。”
  现在群臣都不知道的是,楚国的昭滑已经混到越王身边,对于越国,熊槐比其他人放心。
  但是也不排除越王疯狂的可能性。
  熊槐阴沉沉道:“要是越国敢偷袭我们楚国,那么寡人就和齐国结盟,和齐国分了越国。齐国强大,秦国都不怕,难道我们楚国就怕吗?”
  群臣闻言愕然。
  熊槐接着脸色一正,下令道:“传寡人之令,立即遣使前往越国,请盟主越国谴责秦国的无耻行径,要求越国出兵齐国。另,令唐昧小心戒备越国,一旦越国出兵攻齐,立即率十万精兵出兵攻齐。如果越国偷袭我们,那么要求司败立即派人和齐国联盟。”
  “传令柱国,做好战争准备,一旦越国攻齐,那么立即出兵攻打齐国。”
  “传令,遣使前往赵魏两国,就说寡人愿意出兵齐国,但是要求赵魏两国和我们楚国正式结盟。”
  “传令邓陈两地郡守,严密警惕韩国阳翟的偷袭。”
  “传令将军昭鼠,只留下三万精兵防守南郑,其余军队前往救援大将军屈匄。”
  “客卿,有你全权负责离间秦韩两国,即便不能拆散两国联盟,也要让两国离心。”
  陈轸答道:“臣,领命。”
  熊槐点了点头,顿了顿,接着道:“传令,三日之内在郢都征召五万军队,传来各地封君即刻派兵前往丹水,就说寡人要亲自率兵和秦国决战,让各地封君做好国战准备。”
  熊槐的声音刚刚落下,群臣就炸开了。
  群臣异口同声道:“大王不可啊。”
  昭雎急忙道:“救援大将军之事,派遣一员大将即可,用不着大王亲往。”
  屈原跟着道:“大王,身为一国之君乃是万金之躯,兵战凶危,岂可轻易涉险。”
  陈轸道:“大王,不如调柱国回师,如此必可万无一失。”
  其他群臣全都劝解楚王,
  熊槐摇头道:“非尔等所能知,寡人自有决断,众卿不必多言。”
  众臣见劝解不动,只能道:“臣愿意随大王和秦军决一死战。”
  熊槐摇头道:“此战只是防守战,我楚国也不是无人可用,更不是我楚国到了要亡国的时候,用不着众卿去和秦国拼命。”
  第二天,郢都开始大规模征召军队,陷入紧张的备战中。
  楚王准备亲自救援大将军屈匄以及要求各地封君出兵备粮的消息,很快就从郢都传到各地。
  鄂君得到命令后,大惊失色,向传令的使者问道:“朝中诸公何在,我楚国良臣名将众多,为何不劝阻大王,楚王亲自出征抵御秦国,这置我楚国群臣于何地!”
  使者答道:“回鄂君,在下只是使者,现在大王之命已经传达,请君早日派遣大军前去与大王回合。”
  
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
  鄂君闻言叹气道:“既然大王有命,臣必尊从,请使者回去禀报大王,臣启奉大王诏,必尽起鄂地之兵,携带军粮前往大王帐下听令。”
  使者拱手道:“好,在下必定会向大王禀报鄂君的忠诚。”
  看着出为使者走远,鄂君皱眉长叹。
  鄂君相宋清问道:“君上,可是忧心出征一事?”
  鄂君摇头道:“我在当心大王和楚国,我听说秦韩联军有五十万之众,而我们大王却决定同时和秦齐两大强国开战,现在大王手中的精兵加上大将军十五万一起,都不到三十万,虽然是防守战,但是以秦军的凶悍,这一战恐怕凶多吉少。”
  “大王这次若是一败,连同上次五国攻秦的失败,恐怕其他国家会轻看我们楚国。”
  宋清深以为然,道:“君上所言甚是,一旦楚国被削弱,那么一损皆损,我们也要被严重削弱。”
  鄂君点点头,向司马秦和问道:“司马,如今我们的兵马准备的怎么样了?”
  秦和答道:“君上,消息来的太突然,一天内臣只能聚集还在领地内的一千精兵,至于领地之外的那些精兵,实在太遥远,将消息传到他们那里,近的需要一两天,远的需要一月之久,恐怕来不及了。”
  鄂君长叹一口气,道:“就算太远也要传去消息,在秦韩魏三国以及江水以北的,那就直接赶去丹水跟我们汇合,在齐国越国以及在江水以南的,那就立即赶回领地集合。至于在赵国燕国的那些人,也直接前去丹水吧。”
  宋清迟疑问道:“君上,此战太过凶险,你看是不是……”
  鄂君摇头:“我们终究是楚国人,况且大王都亲自出征了,我身为大王的臣子,怎么可以不向大王尽忠而保存实力呢?”
  接着转头向司败卫连道:“司败。”
  卫连拱手道:“臣在。”
  鄂君吩咐道:“我后天将会和司马带着一千精兵一千民夫,前往丹水向大王报道,你继续在鄂地召集军队,以一个月为期,无论其他地方的兵力有没有回来,你就带着征召的三千民夫和其余军队,以及我们鄂地所有的船只装满粮食,前往丹水向我汇合。”
  卫连道:“遵命。”
  党君:“大王有令,我身为臣子怎么可以不听从大王的调遣,司马,召集军队混入三成民夫,随我去向大王尽忠。”
  喜君:“司马,召集军队,混入一半民夫,去向大王尽忠。”
  栋君:“混一半进去吧。”
  羕陵君:“三成精兵七成民夫。”
  哪陵君:“同时和秦齐开战,大王这是疯了,司马你去召集军队,我们去镇压领地里的叛乱。”
  哪陵君司马:“……”
  秦楚交战的消息传到魏国,魏襄王当场傻眼,急忙召见田需前来议事。
  田需在魏王召见之前,就已经得到秦楚大战的消息,然后他就开始思索这一件对魏国的影响,以及魏国如何应对。
  但是直到他走到魏襄王面前,依然没有想出如何破解眼前的难题。
  “大王。”田需行礼道。
  魏襄王直接走了下来,道:“相国不必多礼,想必相国知道秦楚大战一事了吧,不知我们魏国应该如何应对。”
  田需张了张嘴,半响才道:“大王,还需先等等,且看楚国如何应对,如果楚国的景翠所部回去救援,那么我们魏国和赵国就危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