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0/959

  说着,熊槐脸色一正,目光坚定的道:“乱麻一团,与其剪不断,理还乱,还不如一刀斩之,倒也干净利索。”
  唐昧见楚王不用他做替罪羊,松了一口气,拱手道:“大王英明。”
  熊槐微微颔首。
  江东那些被杀被流放的人,本来就是他此行的目标,他这个楚王自然不会自打耳光,向越人承认错误的。
  至于如何安抚百姓……
  熊槐沉吟了一下,道:“贤卿,稍后卿向越地各处发布公告,就说寡人遇刺一案,现在已经全部查清,牵连此事的要犯也已经审判。此外,立即向各地传达通缉吕氏兄弟的抓捕公文,凡是抓到吕氏兄弟任意一人的,赏黄金千金。”
  唐昧立即会意。
  楚王通缉吕氏兄弟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道海捕公文,告诉所有的越人,楚王遇刺已经完结,除了吕氏兄弟,其他人都与此无关。
  这才是只通缉吕氏兄弟,而没有通缉其他各大家族逃亡子弟的原因所在。
  若是通缉所有人,整个越地数年内恐怕都平静不了。
  想明白之后,唐昧立即拱手道:“大王英明。”
  
第八百二十七章
利之仁也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道:“不过,仅仅只是如此,不过是稍安百姓之心罢了。还有越地各处散步的其他谣言,也需要进行破除,以让百姓之心彻底安定下来。对于此事,不知贤卿有何建议。”
  唐昧闻言,露出胸有成竹之色。
  越地的那些骇人听闻的谣言,有一大半是他自己散步出去,早在散步之时,他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此时听到楚王询问,唐昧立即应道:“大王,越地纷纷扰扰,其直接原因就是大王遇刺,百姓贵族担心祸及自己,现在大王出榜安民,遇刺案已经结束,故而越人心中迫在眉睫的顾虑便会消除。
  而越地动乱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越地新附,越人内心深处对我楚国的疑虑。而疑虑最直接所在,则是百姓担心是否会被贬为奴隶,是否会被迁移他处垦荒,是否会被课以苛捐杂税,遭到楚国奴役。
  至于那些贵族巨室,则是心忧自己的地位,以及他们的财富能否得以保全,还有家族的未来以及子弟的前程。
  只要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越地的动乱,则会迎刃而解。”
  熊槐微微颔首,唐昧所说的这些问题,全都直指问题的核心,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越地乃至江东,就容易了。
  想着,熊槐看向唐昧问道:“贤卿有何建议?”
  唐昧沉吟了一下,看了看楚王,见楚王目光含笑,却难以透过楚王的目光看出在想些什么,想了想,拱手道:“大王,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说难不难。百姓的忧虑,很好解决。如今越地贵族巨室死伤过半,他们所掌握的土地,已经全都收归国家所有。
  如今百姓在这些土地上耕种,最忧心的问题,还是收获之后如何交税的问题。所以……”
  唐昧说到这,见楚王面色不变,语速突然变快道:“所以,现在只需在秋收之前,将国家所掌握的土地分给耕种的百姓,承认土地归百姓,并立下契约,约定秋收之后百姓所需缴纳的税赋。
  如此,百姓见大王赐田,又见税赋已定,必然定下心来。因为若是楚国想要将他们贬为奴隶,必然就不会分给他们土地,因为奴隶是没有财产的。同理,国家若是想要将他们迁走,同样也不会在原籍分土地,家在洞庭,地在江东,想要耕种土地还得跨地千里,即便是脑疾之君也不会行此糊涂之举。
  还有,只要确定了赋税,这就可以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不会担心国家奴役他们,课以苛捐杂税。
  如此,足以打消越人的顾虑,明白大王的仁德之意。”
  熊槐不禁点了点头。
  这正是他特意从郢都前来江东的目的,当初他决定迁移越人贵族之时,在得到越地贵族名单的同时,还得到了唐昧打算趁机将越地王田全都转化私田的建议,唐昧的建言与他不谋而合。
  正是因为有着这个分田这个大杀器,熊槐这才肆无忌惮的大肆捕杀流放越地贵族,却丝毫不担心越地的百姓会反叛。
  因为这一大批江东贵族或杀或流放后,这群人所掌握的土地,再加上之前直属于越国官府的土地,整个江东的田地,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掌握在楚国手中。这么多的土地,足以分给所有的江东百姓。
  此时,熊槐笑了笑,从远古到现在,乃至遥远的未来,虽然百姓的生活方式有许许多多的变化,但是百姓的心思却从来都没有变。
  所谓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百姓靠谁吃饭,就为谁说话,至少明面上就是这样的。
  之前他们依附越国贵族,自然要为越国贵族说话,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现在,越人百姓要依靠楚国吃饭,自然就要站在楚国这边,而摒弃他们之前依靠的贵族。
  熊槐可以预料,分田之后,所有的越人百姓恐怕都会对他感恩戴德,更会唾弃之前被杀以及被流放的贵族。
  不然,如果那些贵族没罪,他们手中的土地怎么办?
  想着,熊槐感叹道:“广开阡陌,分田安民,以定人心,善!”
  唐昧见楚王出言赞同,心中瞬间有了底,便继续道:“大王,至于那些贵族,其实更好处理。如今心中依然心向越国的贵族已经所剩无几,即便是几个漏网之鱼,经过这次的杀戮,想来他也不敢显露出来了。
  要想收拢剩下那些贵族巨室的心,关键在于举贤,而举贤的办法,臣请大王下诏,在整个江东进行推举考核,然后择优任职,其中特别优异者可任命为县尹甚至前往郢都任职。”
  “嗯!”熊槐一怔,问道:“就跟不久前在郢都做的一样。”
  唐昧摇头道:“不,臣的意思是扩大规模,凡是一地之长,还有那些有爵位在身的人,都可以推举贤人,然后参加考核。”
  熊槐点了点头,上次的推举,仅仅只是一地之长,是县尹郡守封君这些人推举,那些有爵无职的人,并没有推举的资格。
  现在让所有有爵位的人全都推举贤人,是将规模扩大了。
  想着,熊槐心中突然冒出想起之前那些县尹封君举荐有德无才的事,然后看着唐昧问道:“贤卿,若是寡人下诏,越人将信将疑,不敢推举自己的子弟,而随便推举他人,这该怎么办?”
  唐昧笑道:“大王,这还是信誉问题。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亡,之前的所有举措,全都是建立在越人百姓对楚国的信任之上。而欲立信,臣请大王让各县先推举道德、仁孝各一人,查明无误之后,赐牛一头,以奖其行,表明大王亲近越人,喜爱道德、仁孝之意。
  赏赐之后,再等一段时间对贤良之人进行考核。等合格者前往江东各地任职之后,在宣布分田一事,如此,越人必然人人拜服。”
  熊槐瞬间明白过来,唐昧的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一环扣一环的组合拳。
  先让各县举荐道德仁孝贤良之人,优先将道德仁孝之人报到会稽,然后会稽城这边立即给予赏赐,然后让各地将赏赐送到他们家中。
  如此,既能表达他这个推崇道德仁孝之意,以及亲近越人之意,又能给越人树立楚王言出必行的典范。
  更关键的是,楚王的赏赐,不管他们是否情愿,还都不能不要,只要他们接受了赏赐,一头牛的重赏,足以让百姓心生向往之情。
  而推崇道德,以德治国,这正是百姓所期待的明君。
  且,贵族巨室豪强们见道德仁孝之人全都受到赏赐,必然将不再疑虑楚王的用心,为了家族的传承与兴旺,甚至为了自己扬名立万,必然争抢贤良的名额。
  一旦他们将自己或者族中子弟举荐到会稽来,那贵族富人那边就稳了,说明楚越开始合流。
  如此,等到最后,自己这个楚王下令分田之时,整个江东便彻底稳定下来了。
  等上十几年,江东就不再有越人吴人,剩下的只有楚人。
  
第八百二十八章
三见文雀
  想通之后,熊槐心中暗暗将昭滑所献的以吴制越之策,与唐昧的举措,比较一翻,一个是术,一个是道,一个见效快,一个见效慢。
  想罢,熊槐哈哈大笑道:“寡人知之矣!”
  笑毕,熊槐便看着唐昧道:“贤卿,关于举荐之时,卿可先行准备一翻,待寡人祭祀完大禹之后,便会正式下诏,到时,此事交给贤卿处理。至于赏赐所需的牛,先让各地拿出来,然后寡人让太府尹补给各地。”
  “唯。”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道:“贤卿,你去将文雀给寡人找来。”
  唐昧一听,瞬间想起来自己这次来见楚王,是给文雀求情的。
  此刻楚王主动要见文雀,立即拱手道:“大王,文雀方才一时激愤……”
  熊槐闻言,不等唐昧说完,笑着打断道:“贤卿放心,寡人既然已经说了文雀说的对,现在自然不会为难他。寡人之所以找他,那是为了其祖先文种。昔日文种范蠡二人入越,为我楚国解决了吴国大患,报了楚国的亡国之恨,更让越王勾践主动献上吴国西部淮南淮北的土地。
  如此大功,寡人心中十分佩服。如今寡人既然到了越地,而文种的墓地就在会稽城外,自然要派人去祭祀一翻,以表寡人仰慕之情。
  而且,寡人要告诉所有的楚人,无论他是否在楚国,无论他是否在为楚国效力,只要他的所作所为对楚国有利,那么他就可以受到我楚国的嘉奖。”
  唐昧一怔,想起楚国流落在外的那些他国大臣,顿时明悟,然后拱手拜道:“大王英明。”
  不久后。
  熊槐看着面前的文雀笑道:“贤卿方才一片肺腑之言,寡人如今想来,之前寡人遇刺之后,一怒之下大索江东,的确有些冲动了。但是,如今越地百姓畏楚如虎,百姓不信,大臣不附,寡人悔之晚矣。
  寡人尝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现在,寡人打算向全国通缉吕氏兄弟,将遇刺案结案,不知越国百姓能否安稳下来,重新信任寡人吗?”
  文雀看着楚王沉默许久,心中略有感动。
  他本以为就凭他这个越国遗民,当众触怒楚王,让楚王一时间下不了台。就凭这,楚王即便不收拾他,也会冷遇他,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才过了多长时间,楚王就把他找来当面认错,并向他询问国事。
  由此可见,楚王灭越,并非侥幸,越王在安抚人心上,跟楚王差的太远。
  想着,文雀心中略一思虑,便拱手道:“亡羊补牢,自然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是,臣以为,仅仅将遇刺案结案这还不够。而要定人心,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公开祭祀越国先君,国之大事,在祭在戎,只要大王能祭祀越国先君,认同越人,那么越人之心必能稍稍安定。”
  “善!言之有理。”熊槐笑着点了点头。祭祀是最简单快捷的办法,这他自然是知道的,他同样也知道,文雀也一定会这么说。
  但是,如果直截了当的告诉文雀他想怎么做,远不如让文雀自己说出来,更让文雀有成就感,更能拉近君臣的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0/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