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959

  齐王叹道:“正如昔日孟子所言,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耳。变法的好处,各国也知道,但不是不想跟进,实则是不能。
  无论是我齐国,还是楚燕赵韩等国,国中的公族势力太强,全都无法采用秦国那样的军功爵制。”
  说着,齐王将头转向太子地,缓缓开口道:“就以我齐国来说,数十年前,我田氏取吕氏而代之。虽然我田齐建国的时间比魏国变法晚,本可以效仿魏国变法,但是,当时的齐国内忧外患,先君为避免我田齐陷入内乱,为将齐国的军队牢牢的控制在田氏公族手中,不容许外姓之人插足,于是大量任用田氏之中为将。
  田忌、田盼、田婴这些都是先王所信任的大臣,包括现在的章子,也都是我田氏之人。”
  说着,齐王语气复杂的道:“虽然诸多田氏大将,确保了我齐国的军队不会落入旁人之手,但同样也让我齐国无法如同秦国那样,对普通的士卒施行军功爵制,以鼓励士卒作战。”
  太子地闻言恍然,若是齐国也实施秦国的军功爵制,给了所有人以晋升机会,一切都按军功说话,那么,田氏对齐国的军队控制力,无疑会遭到极大的削弱。
  此时,齐王顿了顿,又苦笑道:“可惜的是,到了现在,我田氏已经有国近百年,群臣归附百姓归心,此时已经不用刻意提防国中贵族颠覆,还有其他的国家的干预。但,到了现在,军中将领十有八九都是田氏中人,此时再想给其他将领以机会,却也千难万难。”
  太子地默然。
  接着,齐王又道:“我齐国是如此,其他国家也一样,尤其是同我田氏取而代之一样的三晋,就更是如此。赵国公室强盛,之前屡屡发生争位之事,韩国更是从始至终都没有进行大的变法,皆是因为此等缘故。
  魏文侯虽雄才大略……”
  齐王感叹了一声,然后讥笑道:“但是他的儿子远不如他,虽有文侯珠玉在前,依旧不免走上了我们齐赵韩三国同样的道路,大肆任用公族贵戚,还将吴子逼到了楚国。”
  太子地一怔,然后看着齐王轻轻的道:“可是,父王,魏国还是有武卒的。授田免税的武卒,仍然是各国一等一的精锐之师。”
  齐王闻言笑道:“魏武卒虽然强盛,但是现在的区区数万人,在动辄数十万大军的大战中,根本不足畏惧。更何况,魏国深居天下之中,死战之地,这一点武卒,自保都不够用。而且……”
  齐王想起之前魏王知耻而后勇,准备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的事来,不禁笑出声来:“而且,自从魏国失去河西上郡后,魏国剩下的河东河内大梁等地,因为人口稠密,国家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赐予了。所以,当年二十万武卒横扫天下的局面,已然成为绝唱,
  所以,魏国纵有武卒之强,却也无能为力,只能作为秦齐楚三国的羽翼,合众弱以抗一强。魏国要想再现魏文侯当年的强盛,除非……”
  说着,齐王想起楚王最近在越国干的事来,语气极为沉重道:“除非,魏国再次从周围的国家夺取千里之地,然后采用楚王之策,避开国中贵族,在新获之地进行军功授田,大肆训练武卒。”
  太子地闻言,心中一惊,脸色微微一变。
  此时,齐王感叹道:“寡人说为父不如楚王正是如此啊!
  楚国建国七百年,如此长的时间里,积攒的公室贵族不计其数,如今楚国已经有近两百年没出现非公室令尹,楚国公室实力之强,其可见一般。
  当年赫赫有名的吴起,在楚国变法失败了,而后楚王任用屈原变革,同样也失败了。但是,楚王沉寂十余年后,却另辟蹊径,避开楚王的众多贵族,在江东开始变革。”
  说着,齐王一脸沉重的道:“以目前江东的情况来看,江东的变革大事已成,只要楚王五年内不发生意外,则楚国的实力必然大增。当年连吴起都办不成的事,现在竟然让楚王办成了。
  昔日苏子曾说,秦帝楚王,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以前寡人还以为秦国才是我齐国的大敌,现在看来,楚国比秦国更加危险。”
  说着,齐王看着太子地,郑重的告诫道:“太子,南方的那个楚王,足以你学习揣摩许久,太子务必小心,保持警惕。
  还有,若是日后我齐国再次灭国,太子可效仿楚王在江东的旧事,不可将公室贵族封到新地。
  现在我齐国公室的实力,已经够强了。”
  
第八百四十九章
齐王崩下
  太子地听着齐王的最后一声感叹,顿时想起他父王即位之时,与孟尝君之父的种种矛盾,顿时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当时田氏初立,许多国人还心向吕氏,故而先王才大量任用田氏之人为将。
  但是,现在田氏立国多年,依旧大量采用田氏将领,那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最早的田忌,后来的田婴等等,全都实力雄厚,更重要的是,当年的田忌还曾起兵谋反,率军攻打临淄。而孟尝君之父田婴,也曾意图在薛地自立,筑城自守。
  如是种种,公室的实力,早已引起历代齐王的警惕。
  尤其公族不比旁人,若是公族谋反失败了还好,一旦成功,齐国各地的大臣,肯定不会为先王报仇的,因为这是田氏内部之争。
  想着,太子地沉默了许久,才应道:“父王放心,儿臣一定会对楚王保持十足的戒心的。”
  齐王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而后又皱了皱眉,然后吃力的将手从被子中深处,接着一把抓住太子地胳膊,将太子地拉近自己,告诫道:“太子,楚国强大,为父不担心太子会放松对楚国的警惕,而担心太子会放松燕国的警惕。”
  “燕国?”太子地一阵,想起那个如小丑一般上蹿下跳,却被齐国深深的打击到,只能沉迷后宫,四处寻仙问道的燕王,顿时不屑的一笑。
  齐王见状,立即用力的抓住太子地的手,厉声道:“太子,你忘了为父刚刚所说的吗?人不仅会变,也会成长的。昔日的楚王,就是现在的燕王,寡人更担心的是,现在的楚王,就是未来的燕王。
  火焰爆烈,人人畏惧,故而被火烧死的人寥寥无几。水流柔弱,人人亲近,然被溺死者何其多也。
  这楚王如同火焰,寡人并不担心太子会轻视楚国,寡人唯一担心的,就是那个日渐成长,心机渐深,却时刻打算向齐国报仇雪恨的燕王。
  当年纪侯向周天子告发齐侯,结果周天子烹杀齐哀公,这一笔帐,齐国可没有忘记,到了齐襄公时,一举将齐国灭亡。孔子议论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寡人杀掉燕王哙,杀掉了燕太子平,还有燕国诸多公子公室贵族,这笔账,刻骨铭心,别说现在的燕王,就是燕王之子,也不会忘记的。”
  太子地认真的点了点头:“父王放心,儿臣是不会忘记的。”
  齐王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再次在床上躺好,接着目光游离,想起昔日的往事,笑道:“太子,仅仅是不忘记燕国对齐国的仇恨还不够,太子更需要做的,乃是彻底解决燕国这个后患,完成为父以及齐国历代先君的夙愿。”
  太子地再次点头道:“父王放心,儿臣不敢忘。”
  “好。”齐王满意的点了点头,正想再说些什么的时候,此时,一个侍者突然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急道:“大王,不好了,相国储子的嫡长孙来报,相国储子刚刚薨于相府。”
  “什么?”齐王浑身一震,顿时面如死灰。
  侍者的话犹如一柄锋利冰寒的利剑,狠狠刺入齐王的心间,让他心痛难耐。
  那个自他即位之时起,就在他身后出谋划策的心腹重臣,竟然在这个时候先他而去。
  齐王喘着气,良久,本想起身亲自去送相国,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没有任何力气,连起身都困难。
  见此,只能痛苦而遗憾的对太子地道:“太子,代寡人送相国,以重礼相送。”
  “儿臣领命。”
  齐王在太子地离去后,再次想起往日之事,良久,最终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另一边,齐太子地拜祭完相国储子之后,刚刚离开储子府邸,一阵寒风吹过,太子地顿觉全身一寒,接着,一片雪花从眼前飘过,太子地微微抬头,见鹅毛般的大雪突然降下,不禁囔囔道:“下雪了。”
  话音还未落下,此时,一个侍者惊恐的来到太子地身侧,痛哭道:“太子,不好了,大王刚刚驾崩了。”
  太子地闻言,脑袋顿时一片空白。
  相国储子死了,现在他父王也随后而去,一天之内,齐国最重要的两根顶梁柱,竟然全都轰然倒塌,那他现在该怎么办呢?
  突然之间,太子地发现整个齐国都落在他的肩膀上,沉重的压力落在他的心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但,仅仅只是数个呼吸之后,太子地定了定神,然后一面回宫一面吩咐道:“传令,立即准备为先王举行国葬,向各国发布讣告,并派人出访各国,表明齐国与各国的交好之意。”
  “唯。”
  “传令,立即举行即位仪式,孤明日正式既齐王位。”
  “唯。”
  “传令,让大臣季子代相国位,先行处理国事。”
  “唯。”
  “传令,让章子将军继续留在清河城,小心戒备楚国。让声子将军去北地,小心戒备赵燕两国。”
  “唯。”
  “传令,速去魏国大梁,请魏相孟尝君田文回国参加葬礼。”
  “唯。”
  “传令,立即派人去滕国拜访滕相翟强,向他送上孤的礼物,并告诉他,现在齐国兑现昔日的诺言,助其登上魏国相国之位,望其不要辜负了孤的好意。”
  “唯。”
  ……
  会稽宫中。
  熊槐满脸笑容的坐在王位上,一手揽着宋美人,享受着宋美人的服侍,并看着吴美人在殿中翩翩起舞,脸上露出一股发自内心的喜悦。
  江东的变法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现在江东在唐昧的主持下,人口已经清查完毕,连土地的清查也已经进入尾声,只剩下一些偏远无人的荒地还没有查清,但是这些无主的荒地,已经不影响大局。
  现在,熊槐已经可以确认,江东之地大局已定,只要安安稳稳度过几年,江东就是楚国的江东。
  更重要的是,熊槐原本以为楚国在江东的变法会引起各国的警惕与干预,但这半年来,虽然江东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但是各国也没有大的异动,更没有趁机伐楚,这让熊槐大感意外的同时,也并没有太过在意。
  毕竟,距离江东最近的齐国,中间还隔着一个淮南呢。
  若是齐军真的攻打淮阴城,或者渡海而来,那熊槐就要让齐国看看,楚国水师天下第一的名号,可不是吹出来的。
  本来楚军水师已经做好准备了,可惜是齐军没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