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5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8/959


第八百五十六章
抵达淮阴
  又五日,熊槐带着大军渡过江水,顺着邗沟来到淮阴城。
  一下船,就见淮阴君令尹靳尚与将军景阳在渡口等候。
  “臣等恭迎大王。”靳尚与景阳见楚王踏上渡口,立即率众上前行礼。
  “免礼。”
  等靳尚等人起身后,熊槐随意的打量一下渡口周围的环境。
  虽然渡口的土地上没有一丝雪迹,但是不远处的草木建筑上,依旧遗留的超过一尺厚的雪层,无不在告诉熊槐,渡口的遗雪只是被清理掉了而已,淮阴城这里,分明也遭到了大雪的袭击。
  从淮水到江水,从江水中游郢都到江水下游的堂邑,全都降下大雪,这场大雪的范围,远比熊槐预料的要大。
  想着,熊槐指着一旁的遗雪,向来到近前的靳尚问道:“贤卿,寡人见淮阴城雪迹甚厚,不知城中百姓如何?城中木炭柴薪是否短缺?”
  靳尚闻言立即应道:“承蒙大王挂念,但还请大王放心,淮阴城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么大的雪,是以城中百姓早有准备,故而并未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说着,靳尚笑着拱手道:“大王,早在一个多月前,齐国那边出现大雪的时候,臣接到消息后就已经有所预防,加大了木炭薪柴的存储,故,这一个月来,淮阴城虽两降大雪,但城中木炭薪柴依旧不缺。”
  熊槐闻言,喜道:“好好好,贤卿有先见之明,这是大功一件。”
  靳尚一听,心中顿时涌出一股喜悦。
  只从郑袖成为楚王废肉刑的牺牲品后,失去了郑袖的在内宫的援助,他就与楚王的关系疏远了。
  直到一年前,公子子青被封淮阴君之后,楚王才将他外放淮阴君令尹,在公子子青赴赵充当人质的情况下,他就是淮阴城的实权重臣,地位算是有了上升。
  现在,楚王又当面给予肯定,顿时让他觉得这两年在淮阴的努力没有白费。
  如今各地封君的令尹,不隶属于封君而是直接隶属于楚王的情况下,靳尚觉得,有了楚王这一句话,未来他调回郢都后,或许还能更进一步。
  想着,靳尚笑道:“赖大王神灵,臣不敢居功。”
  熊槐闻言笑了笑,然后看向另一侧的景阳:“将军,面对这次大雪,不知军中将士如何。”
  景阳一脸肃然的应道:“回大王,淮阴城三万将士,冬衣柴薪全都不缺,士气昂然,随时可为大王而战。”
  “好。”熊槐微微点了点头,景阳在淮阴城呆了两年,比以前成熟多了。
  接着,熊槐一面领着群臣向淮阴城走去,一面向景阳问道:“将军,淮水北面的清河城现在是什么情况。”
  景阳落后楚王一个身位,应道:“回大王,之前大王在江东遇刺的消息传出后,齐将匡章便亲率七万大军驻守清河城,日夜窥视淮阴。而末将率三万楚军征收淮阴,而后水师将军沈宜甫率两万水师驰援淮阴,再加上大王自有上天庇护,江东并没有动乱。
  是以匡章这几个月一直都呆在淮阴,除了在淮北训练军队,并没有任何动作。其后齐王与齐相同日归天,齐军士气大跌,这一个多月来,匡章一直固守清河城,连齐军水师对淮水的巡视也取消了。”
  熊槐点了点,齐王齐相同日而死,这对齐国的打击必然极大。
  若不是之前齐王一直都在拉拢三晋秦国,并且还将燕国教训了几次,恐怕现在各国会不约而同地打齐国的注意。
  想着,熊槐叹了一口气,若是齐王与齐相在楚国灭越之前同日归天,那齐国就算不灭,也要狠狠的脱一层皮。
  但现在这情况,不是对齐国动手的时候啊!
  想到这,熊槐不无遗憾的摇了摇头。
  而后,熊槐停顿了一下,抬头向远方看了看,目光似乎透过淮阴城,穿过了淮水,抵达淮北。接着,熊槐收回目光,对身后不远的昭常道:“左尹,既然寡人已到淮阴,而太子贞就在一水之隔得淮北,那就有劳贤卿走一趟淮北,请太子贞来见寡人。”
  “唯。”昭常闻言笑了笑,立即拱手应着。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望淮阴城守府而去。
  另一边,昭常则是转身回到船上,穿过淮阴城后,逆淮水而上,行船十几里后,过淮水上岸,又坐着马车走了十几里地,这才抵达太子贞新筑的城池:泗西城。
  昭常看着前面初步完工,城墙不足两里的泗西城,不禁笑了笑。
  之前他就听说宋王让太子贞在淮北泗西筑城,与楚国的淮阴以及齐国的清河城隔河相望,以防备齐楚两国。但是太子贞来到淮北后,却并没有临水筑城,而是在距离淮水泗水十几里外的地方筑城。并没有与齐楚两国对持。
  想起宋王父子俩的交锋,昭常不由露出一股笑容。
  城中。
  昭常与太子贞寒暄一阵后,表明来意道:“太子,在下这次奉寡君之命来此,乃是因为寡君已到淮阴城,宋美人也随驾抵达淮阴,宋美人得知太子就在淮北,生出阵阵思念之情,故而特请寡君请太子到淮阴一见。”
  太子贞闻言,一双锐利的眼睛看了昭常,心中十分沉重。
  他当然知道,楚王派出重臣来请他去淮阴,自然不是他的女儿宋美人想他了,而是想要与他商议眼下的局势。
  只是去还是不去呢?
  太子贞看着昭常,并没有立即回复。
  之前上官大夫在商丘的所作所为,时刻关注着商丘的太子贞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若是上官大夫不是那么的咄咄逼人,而是见好就收,在他父王松口后,让宋臣出面劝父王,那么他此刻已经回到商丘了。
  结果,就因为上官大夫的不依不饶,不仅导致楚宋两国关系迅速恶化,更导致他与父王的父子之情进一步恶化。
  虽然他不知道父王之前为何突然间对他的态度发生极大的转变,但是来淮北数月之后,父王并没有进一步针对于他的动作,让他心中生出阵阵希望。
  或许,之前父王的态度转变,只是有小人进谗言,让父王暂时受到了蒙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王肯定会反应过来的,然后就会父子关系恢复如初。
  但上官大夫的所作所为,导致宋国朝野震怒,接着父王又将他手中筑城的壮丁调走了一边,却没有任何安抚之词……
  这一系列的行为,无一不让他感到绝望,同样也让他深深的恨上了楚国,以为楚国这是以他借口,打算干预宋国。
  并让他成为了背父叛国的罪人。
  
第八百五十七章
淮阴相见
  本来,太子贞以为这次楚国的目标就是削弱宋国,并以武力逼迫宋国倒向楚国。
  但是,不久前从会稽那边传来消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上官大夫,在回到会稽后,被楚王罢免了官职,并责令返回封地后。
  听到这个消息,太子贞又迟疑起来。
  若是楚国真的打算出兵宋国,那么上官大夫在宋国的行为,则完全是有功无过,是以楚王也用不着责罚上官大夫。
  而且,太子贞也痛探子哪里了解到,楚王这次来淮阴紧紧只是带了五万楚军,加上淮阴的三万楚军,也不过是八万楚军而已。且,这段时间以来,楚国淮南各地也没有兵力聚集的迹象。
  也不知是因为大雪的阻挠,还是楚王本来就没有出兵宋国的意思。
  反正,就凭楚国现在在淮水的兵力,是不可能战胜宋国。
  也正是因为如此,太子贞才在泗西城重礼接待了楚国来使昭常。
  虽然如此,但是太子贞心中依然还有一股极重的疑惑,那就是,难道上官大夫在宋国的所作所为,真的只是个人行动,而不是刻意为之?
  虽然心中还有疑问,但是,此刻听到昭常的邀请,太子贞迟疑了一下,想起宋国的种种,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上官大夫的行为,商丘的动作,全都让他不能继续呆在淮北坐以待毙。
  次日一大早,宋太子便赶到了淮阴城,并受到了楚国的重礼相待。
  寒暄之后。
  熊槐看着下手的太子贞,叹气道:“太子,宋国之事寡人本不便插手,是以数月前惠子来楚,请寡人助太子一臂之力,希望能改变宋王让太子外出筑城的想法。但是,宋国终究不是楚国,更加不是楚国属国,是以寡人并未派出使者前去宋国。
  而是让惠子出任寿县县尹,希望惠子坐镇寿县,与太子隔水相望,守望相助。以对宋王施加压力,免得宋王一错再错。”
  太子贞闻言默然。
  当时他尚未离开商丘,在朝中依然有许多大臣支持。在那种情况下,只需他国使者说一句话,稍稍给他父王施加一点压力,就可以避免他外出筑城的下场。
  但令他失望了,楚国的援助并没有到来。
  当时惠子的解释,除了楚国不便插手外,更是因为楚国刚刚才与秦国讲和,急需修整,无力插手外事。
  这个解释他也认了,毕竟当时楚国在得到燕国援助的情况下,十分反常的跟秦国讲和了。
  而且天下皆知,楚国就在不久前才遭到了各国围攻,实力损耗极大。
  而楚王让惠子担任寿县公,以对他给予支持,更让无话可说。
  太子贞知道,若不是惠子担任了楚国寿县公,恐怕在他外出筑城的时候,商丘一定群龙起舞了。
  想着,太子贞脸色瞬间微微一变,感慨的应道:“大王拳拳之义,臣感激于心。”
  熊槐点了点,太子贞能承他的情,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接着,熊槐笑了笑,又开口道:“之前寡人在江东之时,遭遇刺杀,幸得神灵庇护,加上宋美人两度出手,寡人才幸免于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8/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