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6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959

  昔日的齐国就是今日的楚国,而楚国的底蕴还要远远强过齐国,秦国现在夺取汉北,能不能取胜也不知道,就算是取胜了,也只不过是与楚国结下死仇,然后秦楚两国围绕汉北拉锯。
  汉北对秦国而言只是远方的要地,而对楚国而言,这确是心腹之地。
  如此,秦国与楚国在汉北进行拉锯战,最后的结果其实不言而喻。
  想着,司马错心中一凛,叹道:“这一场大战打到现在已经足够了,不能继续打下去了,理应见好就收。”
  说完,司马错立即拿起笔来,然后写下一封给秦王的上书。
  咸阳。
  秦王荡看着双手拿着的两份上书,紧紧的皱起眉头。
  不久前,楚国昭常范环两人愿举族奔赴战场的消息传来,这事令他很是吃了一惊。
  就在他为战事犹豫不决的时候,在前线指挥大军作战的甘茂与司马错先后传来上书。
  右丞相甘茂劝他继续坚持对楚作战,直到尽取楚国汉北汉中上庸之地。
  而国尉司马错则是劝他趁楚国山穷水尽之际,趁还没有激起楚国动员所有的国人发起举国而战,趁机逼迫楚国讲和,割取楚国汉中上庸两郡。
  此时,是战是和,这两个念头不断在他脑海中徘徊,也让他迟迟难以下定决心。
  苦思许久之后,难以决断的秦王荡,放下手中的上书,然后吩咐道:“传诏,请左丞相来见寡人。”
  不久,楼缓到来,秦王荡看着他开口道:“丞相,楚国那边传来的消息,令寡人难辨真假,也令寡人寝食难安。现在右丞相与国尉关于战事的判断,又各执一词,寡人现在难以决断,不知丞相怎么看。”
  楼缓闻言顿时露出沉吟之色。
  楚国的事情他也知道,同样他也知道楚国已经派出左尹昭常去赵国求援了。
  现在秦王询问他的看法,其实还在向他询问赵国对五国伐楚的看法。
  只是,对赵国而言,此时自然是让五国继续伐楚了,最好是五国与楚国两败俱伤。
  想着,楼缓拱手道:“大王,臣的看法与右丞相相同,所谓的毁家纾难,这必定是楚王用来逼迫国中贵族以及恐吓我们五国的诡计。”
  秦王荡闻言,精神一振,立即问道:“丞相,何以见得。”
  “大王,若是其他时候,臣也不敢轻易做出判断,但是现在的楚国……”楼缓呵呵一笑:
  “大王,楚王变法的决定天下皆知,而且楚王为了给变法扫清障碍,可是在数年前借助我秦韩魏三国联军之力,一举扫清了汉水的封君,并且还趁机重创了江汉之间的封君。是以,楚王贤则贤矣,但对楚国的贵族而言,这也太暴虐了一些。面对这样的楚王,楚国各的封君岂会与楚王戮力同心。
  故而臣断定,所谓的昭常与范环毁家纾难之举,必定是楚王逼迫下的无奈之举,即便不是楚王所逼,那也是楚王放出的谣言,其跟本就不足为信。”
  秦王荡听着楼缓的话,不住的点头,现在他也认为昭常范环之举,肯定不是出于真心。
  想到这,秦王荡又看了看台下的楼缓,然后暗暗沉思。
  楼缓这么说,也表示赵国现在也希望五国能继续伐楚,这是不是也说明赵王会拒绝楚国的求援呢。
  想着,秦王荡笑了笑:“善,寡人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另一边,赵国邯郸。
  “楚国昭常来了。”赵主父得知楚左尹昭常到了邯郸,立即下令道:“传诏,让相国肥义亲自接待昭常,若是昭常求见大王,不用拦着,让大王召见昭常便可,给予昭常极高的礼遇。”
  “唯。”
  “若是昭常求见寡人,就说寡人小痒,不便见客。”
  “唯。”
  “传诏,秘密派人通知五国,就说楚国的强大,也是寡人所忧虑的,寡人必不会答应楚国的请求。”
  “唯。”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异变
  郢都。
  “大王,左尹从赵国传来的消息:左尹一到邯郸,便受到了赵国君臣的礼遇,左尹已经先后与赵相肥义以及赵王何见面。只是,左尹提出请求赵国出兵牵制齐魏两国之后,赵相肥义总是含糊其词,说是要等赵主父亲自做主。
  而当左尹求见赵主父时,却遭到了赵人的拒绝,说是赵主父小痒,无法见客。”
  熊槐一听陈轸的禀报,并没有露出意外之色。
  赵国那边虽然赵王何已经即位,但是现在赵王何年纪太小,且还未行冠礼,并没有正式接触赵国政事。
  现在赵国的国事,不是相国肥义在处理,就是赵主父亲自处理。
  既然肥义推脱给赵主父,而赵主父却避而不见,那赵国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不过,对于赵国的推脱,熊槐早有预料,甚至在昭常与范环还没有从郢都离去的时候,他就已经预料到赵国的态度。
  而他之所以还是派出昭常两人,不过是为了支开昭常范环两人,以及为了营造出楚国上穷水尽的局势罢了。
  想着,熊槐无所谓的笑了笑,然后看着陈轸道:“如此说来,燕国那边也没有好消息。”
  陈轸点了点头,应道:“大王明鉴,与含糊其辞的赵国不同,燕王已经向咸尹表明燕国的意思了。燕王说他虽有意帮助楚国渡过劫难,但奈何燕国元气大伤,远远还未恢复,是以燕国只能爱莫能助。
  不过,燕国虽然无法出兵,但是燕王已经答应支助我们一些物资,不久后,这些物资会从水路运到我们楚国。”
  “燕王有心了。”熊槐笑着点了点头,对燕赵两国的反应也没有多加抱怨,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将希望寄托在哪两国身上。
  不过,燕赵这两个楚国仅有的盟友,面对楚国的求援却没有丝毫做为,却也让楚国的外部形势进一步恶化,更会助长五国的嚣张气焰。
  想着,熊槐皱眉道:“陈卿,现在各地的战况如何。”
  陈轸一听楚王问及战况,略微沉重的道:“原本我们大张旗鼓派出重臣去燕赵两国求援的时候,再加上我们国中重臣毁家纾难的消息传开,五国本来已经放缓了对我们的攻势,以观望未来的局势。
  可是,随着左尹迟迟无法见到赵主父的消息传开,以及燕王拒绝出兵的消息传开,甚至是各地贵族对朝中重臣毁家纾难的行为不为所动的消息传开,各国恢复了对我们的攻势。
  目前各处传回的消息,淮水那边我们依然还在与齐国对持。淮北那边,令尹正率军与三国联军斗智斗勇,叶郡丹淅那边,秦韩两国虽然攻势强大,但是短时间内并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
  唯有鲁阳关那边,司马率手中虽有五万楚军,但坚守两月之后,在秦韩联军强大的攻势下,鲁阳关的楚军越来越少,司马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臣担心司马那边用不了多久就该向大王求援了。”
  “嗯!司马那边的情况寡人已经知道了。”熊槐闻言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接着,迟疑了一下,这才开口道:“传诏给司马,若是司马需要援兵,那就将不久前赶到宛城支援的江南楚军调往鲁阳。”
  “唯。”
  一月后,秦韩联军强攻鲁阳近三月之后,鲁阳关上的楚军伤亡近半。接着,司马景缺有感鲁阳兵力不足,于是将宛城的楚军调到鲁阳。
  其后,各国听说楚国连仅有的驻扎在宛城的兵力也调往前线,顿时纷纷心动。
  郢都。
  “大王,左尹从赵国传回消息,司马从宛城调兵的消息传到邯郸后,之前一直拖着不见左尹的赵主父,十几天前终于出面接见左尹了。
  但是,赵主父接见左尹之后,却以赵军苦战中山国未久,军队疲惫,士卒士气低下为由,拒绝了为我们牵制齐魏两国的请求。”
  熊槐一听,脸上立即露出两缕怒色。
  左尹昭常已经去赵国近三月,那么长的时间,赵主父都没见昭常,一直将事情拖着,既不答应,也不拒绝,既不让楚国失望,也不给楚国希望。
  结果,楚国最后一支可以调动的军队一上前线,赵国就立即拒绝了楚国的请求。
  虽然熊槐本来就没有对赵国出兵抱有希望,但是赵国在这个时间点拒绝楚国,却无疑会极大的助长五国的士气,尤其是会让齐魏两国放心大胆的增兵楚国。
  想着,熊槐猛然冷哼一声,极为不岔的气愤道:“赵雍这个混蛋,如此算计寡人,寡人迟早会给他一个报应。”
  说着,熊槐立即吩咐道:“陈卿,加派人手去齐魏两国,寡人担心齐魏两国增兵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还有,告诉左尹,寡人已经力竭,现在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赵国身上了,让左尹继续留在邯郸游说赵国。另外,从寡人的宝库中启出随候珠,再带上一块五色石,做为寡人送给赵王的大礼,务必请赵王出手相助。”
  “唯。”
  又几日。
  齐魏两国的消息还未传来,鲁阳关的景缺却先传来了消息。
  司马翦一脸凝重的禀报道:“大王,司马传来消息,秦韩联军攻打鲁阳甚急,鲁阳关虽得到了援军补充,但奈何军队士气低下,鲁阳伤亡与日俱增,司马请大王增派援军,以提振士气。”
  “援军?”熊槐闻言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回复司马,告诉他,现在寡人能调用的军队已经全都调用了,寡人已经没有援军给他了,让他坚持住,就算是死,那也要死在鲁阳关。”
  司马翦一听,急道:“大王,鲁阳关乃是汉北门户,鲁阳一失,秦韩联军杀入汉北,便可从后面攻击丹淅以及叶郡。若是甘茂与韩忧的军队杀入汉北,则方城不守,汉水不守,如此,整个江汉地区都将暴露在秦韩两国面前,这对我们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说着,司马翦激动的下拜请命道:“大王,臣冒死以闻,请大王立即从黄城或者江东调兵前往鲁阳,力保鲁阳不失。”
  熊槐一听司马翦第三次说起要从黄城江东调兵,沉默了一下,依旧摇了摇头:“不行,黄城江东的楚军不可轻动。”
  司马翦见楚王又一次拒绝了他,急得直接站了起来,难以置信的紧瞪着楚王问道:“大王,这是为什么,黄地十万大军太多了,现在守住黄城只需五万楚军便可。
  还有,江东那边,柱国镇守江东近十年,如今江东已经基本稳定,就算不能将江东的八万楚军全都调走,现在调走五万楚军却是完全可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