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959

  “七个人?而且还有燕国大商人?”熊槐微微一怔。
  他是让屈原提前找了十个大商人跟自己的政策相配合,其中只有六个人答应了下了,按照计划,昨日只有蔡永先进行捐献,然后今天也会有两人,并且明日还有三人,以此打造出捐献情况火爆异常的局面。
  但怎么也没想到,昨天下午才下达诏令,到了今天中午就有六个楚国人捐献了两万石粮食。这个数字比他预料的足足翻了一倍,而且他安排的人,还有一个会在下午进行捐献。
  这……
  熊槐沉默了一下,长叹道:“不想,我楚国竟有如此多的豪商啊。”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图穷匕见
  熊槐说完这一句话,接着又沉默了。
  此时,屈原陈轸二人见楚王脸色复杂的沉默了下去,不再开口说话,二人也跟着沉默了。
  他们知道楚王现在在想什么,在楚国快要山穷水尽的时候,不到一天功夫,就聚得粮食数十万石,甚至还有士卒万余人,这本是好事。
  但是,他们一想到之前楚王接连下诏,让群臣群策效力想方设法度过难关,结果连楚王带群臣却束手无策,只能徒呼奈何。
  这前后不过一月功夫,甚至就在短短的半天中,就出现这种惊天大逆转。
  楚王这是因该欣喜呢还是该悲伤呢?
  或许此时楚王内心中还是欣喜大过悲伤吧!
  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全都低下头颅。
  另一边,熊槐定了定神,忽的又笑道:“好好好,国家危难之际,能有如此多的百姓愿意为寡人分忧,这是好事。”
  说着,熊槐立即正色道:“传寡人诏令,凡是捐献同五大夫的人,只要愿意上前线杀敌报国,那就可以招募一千的私军。此外,同七大夫可以招募五百人,同上间可以招募两百人,同列大夫可招募一百人,同国大夫可招募五十人。
  凡是有心报国者,寡人全都来者不拒。”
  二人闻言,同时拱手道:“大王英明。”
  熊槐笑了笑,又看向屈原问道:“左徒,卿之前一直都呆在太府,之前那些捐粮获爵的人,都是什么人?”
  屈原闻言,遗憾的摇了摇头:“回大王,全是地方商人豪强之类,七个五大夫中,有五个是出身于大商人家族,两个是郢都附件县城的豪强。捐献其他爵位的人,也大都是如此,不过越是低级的爵位,地方豪强占据的数量就越多。
  其中捐献同国大夫的六十七人,除了十六人士其他地方来郢都求仕的策士外,其他人全都是郢都附近的豪强。”
  熊槐闻言皱了皱眉,这个情况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本以为自己的那些勋贵子弟中会有许多聪明人,但其实,那些人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太令他失望了。
  想着,熊槐难以置信的看着屈原问道:“贤卿,难道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贵族子弟去捐献粮食吗?”
  屈原摇了摇头,而后迟疑了一下,开口解释道:“或许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或许他们还在游说,又或许他们还在观望。”
  熊槐摇头道:“这不行,寡人还得给他们提一个醒,并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才行。”
  屈原一听,立即明白过来,于是当即拜道:“请大王放心,之前臣趁着粮食还未涨价的时候,已经收购四万石,正准备给臣无法继承爵位的两个嫡子全都捐献一个同五大夫爵。”
  此言一出,一盘的陈轸顿时露出惊愕之色。
  做为楚王的情报官,他自然也知道,屈原早在这次大战爆发后不久,就开始到处收购粮食,甚至是倾家荡产一般的收购粮食。
  原本,他还以为屈原是在囤积居奇,或者是对此战不看好,提前准备退路。
  但万万没想到,屈原收购粮食的目的,竟然是给自己的儿子捐献爵位。
  想到这,陈轸心中猛然一惊,难道这个捐粮获爵的办法,早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屈原就已经料到了今天,并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不……不仅只是这样!
  此时,陈轸想起刚刚楚王与屈原的一问一答,立即便意识到这其中还有内幕,接着,他脑海中一转,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楚王与屈原此举还是为了拉拢国中的贵族以及封君,避免国中贵族以及前线的封君因为楚王卖爵而心生不满。
  不久前,因为战事不利,楚王已经逼得朝中重臣许诺,一旦战事陷入崩溃的境地,群臣就会毁家纾难,带着全族子弟以及仆役附庸上阵杀敌。
  现在这个捐粮获爵的政策一出,瞬间就给极大的缓解了朝中重臣的不满,甚至还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作战积极性。
  试想,他们本来就是要举族上阵的,现在楚王颁布了捐粮获爵的政策后,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私兵的数量,按数给自己的子弟捐献爵位。
  如此,上阵杀敌只是本分的他们,本来只有一份功劳的他们,瞬间就多出一倍的功劳。
  如此他们就还有什么不满呢?
  或许,不久后,他们就会开口称赞大王仁德,开口称赞屈原贤能了。
  而他们那些获得爵位的子弟,从此以后,也必然不会公开攻讦屈原了。
  想到这,陈轸用眼睛余光看了一眼身侧的屈原,然后向楚王拱手道:“大王,臣不才,家中也略有余粮,愿为大王效力。”
  熊槐一听,笑了笑道:“好,两位贤卿愿报效国家,寡人岂能阻止。”
  “大王英明。”
  接着,熊槐又看向陈轸道:“陈卿,寡人这次将将你找来,主要是又两件事需要交给贤卿去办。”
  陈轸一听,知道楚王找他来并不仅仅只是让伙同屈原给子弟捐爵,还有其他要事后,立即正色道:“请大王吩咐。”
  “嗯。”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这第一件事,等贤卿二人捐爵之后,贤卿需要尽快将你们给自己的子弟捐爵的事情传播出去。”
  “唯。”陈轸点了点,明白楚王这是以他们二人为榜样,吸引其他贵族也为自己的子弟捐爵。
  “这第二件事,寡人希望贤卿立即将寡人在国中施行捐粮获爵,并且国中贵族豪商百姓纷纷响应,愿意为寡人分忧的事情,尽快通过各种渠道,上呈到各国之君的王案上。”
  陈轸闻言,不解的看着楚王,开口问道:“大王,请恕臣愚钝。如今我们捐粮获爵的事情才刚刚开始,新晋贵族麾下的军队还未招募完毕,更还未抵达前线作战。
  若是此时主动将国中情报散布出去,引起各国警惕,臣担心各国会趁我新军还未抵达战场之时,会让各地的军队疯狂的进攻我军防线。
  是以,臣以为此举会给前线的军队造成极大的压力,是故,此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熊槐笑了笑,拒绝道:“贤卿无需担心,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若是各国之君不顾前线战况,强行下令前线主将进军,这也正是寡人所要的。”
  说着,熊槐见陈轸还欲劝说,立即抢先道:“贤卿不必担心,此战寡人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卿只管去散布消息便是。”
  陈轸一听迟疑的看着楚王,然后又看了看一侧的屈原,见这两天在朝中大放异彩的屈原,没有丝毫劝说的意思。
  见此,陈轸心中了然,知道楚王对此战早有安排,只是此时还不便公开作战计划。
  虽然他此时还没有想到楚国的胜机在什么地方,但既然楚王与屈原全都如此自信,那他也不再相劝,只得应道:“是大王,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曙光
  次日一大早,提出捐粮获爵之策的左徒屈原,给自己两个嫡子捐献五大夫爵位的消息,顿时在整个郢都中引起了轰动。
  “想不到……想不到,本以为屈原是一个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得失的人,不想,屈原这个家伙,已经宣布要毁家纾难的情况下,还将家中仆役附庸一分为二,分别交给自己的两个嫡子,然后让他们去前线混军功,以将爵位转正,这岂是忠臣所为。”
  “左徒屈原也太会算计了,就凭一张嘴,就凭白为自己两个不能继承爵位嫡子混到了两个五大夫爵。
  咦,左徒屈原不愧是楚国最会算计的人。”
  “古人云:肉食者鄙,不能远谋。这话说的不错,即便是号称最大公无私的屈原,在关键时刻,还是免不了要为自己打算,更何况是其他贵族呢?
  啧啧,贵族果然全都是一丘之貉,全都精于谋身,短于谋国。想要强盛楚国,解救楚国的为难,还得看我们的,那些大贵族根本靠不住。”
  屈原给自己嫡子捐献爵位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让他在游仕者以及士人阶层中声名大损。
  但与此同时,在贵族之中,屈原的贤名却是暴涨了一波。
  一些还在犹豫的人,以及许多还没有想到捐粮政策漏洞的人,见到屈原的行为后,纷纷明悟过来,原来屈原所献之策,最有利的不是国中的那些商人豪强,而是他们这些贵族。
  对商人而言,大部分的商人都是有钱无粮,为了捐献爵位,为了组建私军,他们的花费必然极为惊人,非一般人能承受。
  同样,对于地方豪强而言,他们手中或许有一些的粮食,但是,他们手中的百姓却不贵他们所有。所以,他们想要组建军队,所花费的代价,那也是极为惊人的。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商人还是豪强,他们想要组建出一支军队,全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各地招募。
  而他们这些贵族则不然,他们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而且还是不归国家所有,全都归他们自己调用的附庸。
  如此一来,他们只需一声令下,便可以立即聚得足够的兵力,然后上前线立功。
  所以,当屈原不顾颜面,亲自给自己儿子捐爵的时候,他们几乎都以为屈原转性子了,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合格的贵族了。
  就在贵族的感叹中,陈轸的身影出现在太府,然后给他的嫡次子捐了一个五大夫。
  不久,楚宫中又传来消息,楚王召见了左尹昭常咸尹范环的所有嫡子,并以左尹咸尹不在郢都为由,感叹他们的忠诚,特赐他们二人无法继承爵位的嫡子同五大夫爵,并许诺他们,只要他们能在前线立功,那就可以转为正式的五大夫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