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7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0/959

  “诸位大夫放心。”熊槐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道:“寡人只是代为抚养,等他们长大成人,他们会认他们的娘亲的,同样也会认你们这个父亲的。你们总不可能担心寡人贪墨了你们继子吧!也不会担心寡人教不好你们的继子吧!”
  七人:“……”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慰问
  接着,就在嘉奖七位大夫助孤抚幼的第二天,熊槐又主动去家中成年男丁全都战死的百姓家慰问。
  邓城十里外的一个村庄外,到了村口后,熊槐一下车,见本地的里正已经村长已经村口等候,见礼之后,叶巡便引导楚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群人,一同向村中的一户人家走去。
  “大王,这国大夫邓狗,继承的是其祖父以及父亲叔叔三人的爵位,之初,全国征召,其父被征召上阵,被派往鲁阳镇守。接着,国中动员汉北全郡,其祖其叔也被征召上阵,二人都去了方城。
  结果,不幸的是,其父战死鲁阳,其祖其叔全都战死方城。因为其叔尚未行冠礼,未婚,没有子嗣,所以他全家的所有功勋全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累功晋升为国大夫。
  战事结束后,其祖母承受不住丈夫儿子全都战死的打击,没几天就去世了。所以,现在只剩下邓狗的母亲邓氏,独自抚养着膝下的一双儿女。”
  “国家艰辛,百姓艰难纳!”熊槐点了点头,然后问道:“那么国大夫邓狗现在年岁几何?”
  “三岁!其妹邓氏今年才两岁!他们的母亲邓氏今年才刚刚年满十八。”
  “十八,正是花样年华啊!儿女现在也才两三岁,正是嗷嗷待哺之年,一个十八岁的母亲独自抚养一双儿女,肯定很艰辛了。”
  熊槐感叹了一句,然后又问道:“邓狗既然是国大夫,不知寡人许诺的仆役可曾分配到他们家中?”
  “回大王,已经分了一个滕妾给他们家,因为全郡新晋的贵族较多,而汉北郡的仆役不够分,所以郡中贵族全都优先分给那些家中没有男丁的人,可即便是如此,也仅仅只能满足每家先分一个仆役。
  郡守传来的消息,太府尹已经亲自赶到宛城,正从其他各郡源源不断的调来奴隶,想来用不了几个月,就可以将大王许诺给新晋贵族的仆役分配完。”
  “好。”熊槐再次点了点头,接着,他突然皱起眉头问道:“国大夫邓狗为什么叫邓狗,这是他的小名吗?难道给他登记名字的时候,县吏没让他们改名?”
  “并非如此。”叶巡摇头道:“虽然邓狗的确是他的小名,不过在登记的时候,县吏已经提醒他们改名了,而且登记的时候,臣也安排了有识之士为新晋贵族改名。
  但是,邓狗的母亲邓氏不愿改名,说小狗子容易养活,并因为身在邓地,所以以邓为姓,最后就登记名字为邓狗。”
  熊槐闻言赞道:“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而且狗无论喂它什么它都能吃的下,的确容易养活,邓狗这是一个好名字。”
  “大王英明。”
  说话间,众人已经来到这次的目的地,国大夫邓狗的家。
  到了目的地后,熊槐先在庭院的十步外停住,然后大量起站在大门前的一大两小三人来。
  大的约莫二十岁左右,整体略显瘦弱。头发虽然经过整理,但依然显得有些杂乱,肤色被晒的有些黄而且还有些干枯,不像宫中的侍女那样白那样嫩,甚至她的眉目间都带着一些掩不住的愁苦。
  不过,从她的眼中,熊槐看到了一股活力,还有是一丝倔强与坚定。似乎她那瘦弱的身躯里,充满着力量与生机。
  熊槐感觉,邓氏就像一根杂草,只要给她空间,她就可以茁壮成长。
  这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女性,还是他第一次见,无论是作为普通人的他,还是做为楚王的他,都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女性。
  因此,熊槐不由多看了两眼,并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强大的女人。
  此时,邓氏已经带着儿女在院外等候,当她见到一大群人走过来,当中的正是一个身穿黑红二色衣服的长者。直到来人停在十步外站了几个呼吸后,她才想起昨日城中县吏的嘱托,急忙用生疏的贵妇礼行礼道:“臣妾邓氏拜见大王。”
  另一边,熊槐见邓氏有些忐忑的行礼,而她的一对儿女正傻傻的呆在原地,全都紧紧的拉住自己母亲的衣襟一角,同时带着一些惊恐的看着自己这一大群人。
  见此,熊槐立即开口道:“免礼。”
  “谢大王!”
  等邓氏直起腰来,熊槐回头向身后众人道:“诸位在此等候,邓县尹与邓陵将军随寡人进去。”
  众人齐声应道:“唯!”
  接着,熊槐向邓氏笑着问道:“邓夫人,寡人想入内一观,不知家中是否方便?”
  邓氏闻言,小心的微微点头:“回大王,方便的,方便的,臣妾前日昨日接连打扫了两天,家中已经很干净了。”
  说罢,她直接右手抱起幼女,然后左手拉住儿子,然后直接走进院中,走了两三步,才突然转身,不好意思的站在门侧,开口道:“大王请进,请进。”
  熊槐笑了笑,然后走进院中,目光随意扫过庭院,这是普通的农家小院,坐北朝南的是主屋,当中的是厅堂,厅堂两侧各有一个房间。
  所有的房屋全都是用泥土垒成,上面覆盖着茅草,然后三面的房屋与南面的木栅栏围成一个小院,院子里倒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杂物。
  见此,熊槐想了想,问道:“夫人,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寡人想要参观一下厨房,可以吗?”
  “可以。”邓氏见大王一直面带笑脸,此时紧张的心里也渐渐舒缓,当即带路道:“大王,厨房就在房屋的后面,请大王随臣妾来。”
  接着,熊槐跟在邓氏后,穿过厅堂,来到厨房,放眼一观,厨房干干净净的,除了一些新的锅碗瓢盆,其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熊槐并没有找到他想看的。
  见此,熊槐对这些弄虚作假也不会的人,也没什么可说的。
  而后,熊槐又参观四个房间,同样也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杂物。
  参观完,熊槐走出院子,见周围的官吏百姓全都紧张的看着他,笑了笑,对邓氏道:“善哉善哉,贵府里里外外全都干干净净的,想来夫人一定是一个勤劳的好母亲。”
  邓氏以及周围的人一听,顿时全都松了一口气,邓氏没给他们邓地丢脸,也没给他们邓地难堪。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赏赐
  接着,熊槐让人铺好几面席子,然后熊槐自己坐在西面,让邓氏带着儿女坐在北面,让邓县尹叶巡坐在南面,其他人则站在周围。
  做好后,熊槐向邓氏问道:“夫人,刚刚寡人参观了贵府的厨房,见厨房里面的厨具已经清洗干净了,寡人想问,之前连年征战,举国为了抗击五国的入侵,全都耗费颇多,不知现在夫人家中的粮食可曾够用。”
  邓氏一听,看了看对面的邓县尹,露出一丝愁苦,应道:“回大王,粮食已经够了。虽然为了先父等人作战,粮食消耗了许多,但是不久前粮食价格大涨,我们家因此卖了一点陈粮,现在战争结束了,粮食价格又跌了下去。
  所以,臣妾只需买点菽豆,配合一些糠,再加上一些野菜,就能支撑到来年春季。等来年的麦米收获,臣妾家中就不缺粮食了。”
  听到邓氏的声音,许多跟随而来的邓县老贵族顿时露出不满之色,大王亲自垂问,这个小妇人居然会说自己要吃糠度日,这不是丢邓地百姓的脸,丢大王的脸吗?
  不过,与贵族不同的是,周围的村民听到邓氏的声音,全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糠……野菜……”熊槐在心中默默嘀咕了一声,然后问道:“夫人,不知你们平常都吃些什么?”
  邓氏闻言,轻轻的道:“回大王,若是丰年,我们一般吃一些菽豆以及粟米,甚至在过节的时候也会吃一些面粉。
  若是荒年,粮食不足,我们则以菽豆为主,配合米糠与野菜,也可以熬过去。”
  说到这,邓氏有看向楚王,感激的道:“不过,这几年来,因为大王仁德,在村中设置了石磨,所有的麦米都能轻易地制成面粉。所以,这几年我们村里人人都会在冬季种上麦米,即便碰上荒年,甚至之前遭遇接连大战,我们也没有断粮。”
  周围的贵族与百姓一听,纷纷忍不住开口赞道:“大王仁德……”
  熊槐听到众人的赞扬声,心中感叹了一句百姓真淳朴,面上却不敢据功道:“寡人惭愧,未能早些发现石磨的巨大作用……”
  顿了顿,周围的赞扬声停下后,熊槐又问道:“夫人,现在你们家中只剩下你一个成人,不知未来你们该如何度日?如何抚养狗儿成人?”
  邓氏一听,双眼顿时便湿润了,只是她一看自己怀中的儿女,便强忍着泪水道:“大王请放心,臣妾正壮,加上大王赐给小狗儿的滕妾,每年都可以耕种七十亩地,每年冬夏耕种两次,这样就可以每年收获两次,这些收获的粮食已经远远超过我们母子三人再加一个滕妾所需了。
  而且,现在大王已经将王田分给了我们,我们只需耕种自己的田地就可以了,而不需要优先耕种王田。甚至大王还免了我们五年的税收,而且小狗儿行冠礼之前也无需服役,算算,只要不碰上连年大饥荒,我们家就不缺粮食,甚至再等两年,往后过节之时,说不定还能吃上肉。”
  说着,邓氏脸上露出憧憬之色,接着,憧憬中的她突然看到周围的众人,立即又向楚王行礼道:“全靠大王仁德,我们家未来会慢慢变好的。”
  熊槐一听,却是皱起眉头道:“两个妇人每年耕种七十亩地,再加上国大夫兄妹年幼,不仅帮不上忙,而且还需要有人照料。这样下来,耕种如此多的地,会不会太过辛劳。”
  邓氏毫不在意的笑道:“大王,臣妾不怕辛苦,只要一想到每年可以收获许多粮食,臣妾就充满了干劲。”
  熊槐闻言长长一叹,接着又问道:“夫人,寡人听说,不久前曾有国中大夫想娶你为妻,并答应照料国大夫兄妹,但是你却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改嫁他人,从此有个依靠不好吗?”
  邓氏闻言顿时紧紧的抱住身侧的子女:“回大王,臣妾不才,不愿让狗儿从小就过寄人篱下的日子,臣妾虽不肖,却也不愿让亡夫断了香火。”
  熊槐立即感叹道:“活着的时候不愧对自己儿子,九泉之下不愧对自己的亡夫,这算的上是贤明了。对于贤明的人,寡人一向敬重,现在遇到了,却也不能不表达寡人的心意。
  邓县尹何在?”
  叶巡一听,立即应道:“臣在。”
  “寡人以国大夫之母邓氏贤,特赐其每月面粉两石,每年过年祭社之时,赐猪肉一斤,酒一壶,以尚其贤。”
  “臣领命。”
  叶巡话音一落,那一边,邓氏一听大王每月都有赏赐,而且还是最好吃的面粉,顿时大喜过望,有些哽咽的拜道:“谢大王,谢大王……”
  与此同时,其他人一见邓氏获得重赏,看着邓氏的目光,顿时露出赞扬羡慕之色。
  此时,叶巡不失时机地道:“大王,臣有话说。”
  “讲。”
  “是大王。”叶巡拱手道:“大王,臣以为紧紧只是赏赐邓氏一人十分不妥,这次汉北之战,家中成年男丁全都战死的百姓,不仅我邓县还有许多,而且汉北其他各县也有不少,现在大王却只赏赐了邓氏,却没有赏赐其他人,臣以为大王不公。”
  “嗯!”熊槐点了点头:“邓县尹说的是,同样的功劳同样的悲壮,寡人只赏一人的确有些不公平,既如此,那就将赏赐范围扩大到汉北全郡十六县,所有与邓氏类同,上不愧先祖亡夫,下不愧子女的,全都享有同样的赏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0/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